瀏陽「95後」作家林卓宇再次「開掛」,當選牛津大學2020年度厄特根...

2020-12-12 新湖南

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9月14日訊(記者 李成輝 通訊員 羅時茂 )5歲寫下第一篇作品,11歲出版首部30萬字文集,15歲成為湖南作協最年輕會員,16歲榮膺全國史上最年輕的作協理事,17歲囊括「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冰心文學獎、魯迅青少年文學獎在內的300項中國青少年文學賽事獎項,18歲當選中國作家協會最年輕的會員……

你能想像到的中國文學界裡的榮譽,瀏陽「95後」青年作家林卓宇,那個一路「開掛」的「別人家的孩子」,基本上拿遍了。這還不夠。今天,他通過學術考核與面試的激烈競爭,從牛津大學所有人文領域的碩士與博士候選人中脫穎而出,當選為牛津大學2020年度厄特根學者的消息更是刷爆網絡。

1995年出生的林卓宇從小表現出突出的文學天賦。2007年,還是小學五年級學生的他整理了兒時的部分作品,編纂成 一部多達30萬字的文集《心海潮音》。高中之前,他已在《中國少年報》、《創作》等報刊累計發表作品1000餘篇, 海南出版社還特別推出了5卷本的《林卓宇文集》。

目前,林卓宇一共出版了15本書,但自2017年出版《目光史》以後,就沒有繼續出新作。本科時,在創意寫作的課堂上,林卓宇用英文寫過一些作品,但都是作為課業的一部分完成的。目前,他正在創作自己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現在閒暇時間極少,所以寫作進度很慢,希望能在兩年內完成。」

2015年8月5日,林卓宇進入世界老牌百強名校美國亞利桑那大學,修讀創意寫作專業。僅用三年半的時間,林卓宇就完成了本科學業,還同時獲得創意寫作、英美文學、哲學三個專業的學士學位。此外,因成功完成了針對哲學與英美文學專業的兩篇榮譽畢業論文,他還獲得了由亞利桑那大學榮譽學院頒發的達文西論文獎。

2019年10月份,林卓宇在劍橋大學攻讀亞洲與中東研究的碩士學位,並「順道」當選為劍橋信託學者,獲得劍橋大學人文學院頒發的全額獎學金。從文學跨界到區域研究?「相對於本科,碩士顯然是跨專業了。」不過,他認為,現代人文學科之間的邊界本身就是流動的,跨學科的研究範式也很常見,「其實主要研究課題還是集中在文學,難度可能不像一些人想像的那麼大。」

「在劍橋的學習主要是還為將來的博士研究做準備。」林卓宇說,一方面給自己提供亞洲研究方面的一些高階訓練,畢竟他雖然擁有中文背景,但本科的學習完全是沉浸在英語語言和文化的系統裡。第二是接觸跨學科的範式,他所在院系的文學研究總體也更偏向於走社會學和人類學的研究路徑,完全不同於本科階段在英文系那種精細的文本分析式風格。

相比於中國和美國,英國學制從本科到博士都較短,碩士普遍為一年。在提前半年結束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本科學業後,去年底,林卓宇開啟在英國劍橋大學的碩士學習生涯。今年10月,林卓宇將赴牛津大學彭布羅克學院攻讀比較文學與批判翻譯學碩士學位,「然後再往比較文學的博士方向發展。」

據介紹,厄特根獎學金為牛津大學的主要獎學金之一,不設國籍限制,旨在為來自全球各地的頂級人文專業學生提供在牛津攻讀學位期間的全額學習與生活資助,錄取率僅為1.5%。每名厄特根學者在就讀期間均享有厄特根公館為其獨立設定的學習空間,此為其他牛津獎學金得主所不具備的待遇。

連結:父母與他一起成長

林卓宇是怎樣一路「開掛」成長起來的?又是如何在興趣和學習之間做好平衡呢?

「我可能從沒有把興趣和學習當成兩個截然不同的事物,寫作本身就是學習。」林卓宇說,只是當前「學習」二字的意義幾乎被應試佔領了,所以大家對學習的認知也被這種語言所狹隘化。

「我父母某種意義上跟我一起成長,有摩擦和分歧就嘗試溝通。差不多在我16歲後,他們基本都不幹涉我作出的選擇。」他說。

那麼,林卓宇的成長經歷有哪些可以借鑑的地方?「我不認為有一個普遍的教育法則,因為我們終究要成為不同的人。這不是相對主義的說辭,選擇興趣還是選擇應試,抑或達成平衡,這都要因人而異。」林卓宇坦言,教育方式的選擇不光跟個人的天賦和興趣有關,有時和自己能掌握的資源和成長環境都聯繫在一起。

回顧自己的成長,林卓宇說,父母能做的是尊重孩子的個性,不把自己的偏見強加給孩子,並讓孩子也成為一個不把自己的偏見強加給別人的人,「一個人如果被偏見左右,只會變得既無知又無趣。」

(本文圖片來源:瀏陽日報)

[責編:吳岱霞]

[來源:三湘都市報]

相關焦點

  • 棋後、學霸、教授,一路「開掛」的江蘇姑娘候逸凡
    16歲成為國象史上最年輕的的棋後;18歲就讀北京大學;23歲成為全國4名幸運兒之一,獲得羅德獎學金入學牛津……7月10日,26歲的她接過深圳大學的聘任書,成為該校最年輕的正教授。翻開來自江蘇興化的姑娘候逸凡此前人生,如同「開掛」。
  • 《牛津英語詞典》2020年度詞彙實在選不出來
    每一年,《牛津英語詞典》都會評選出一個最具代表性的年度詞彙,但是今年,《牛津英語詞典》卻表示,沒有辦法用一個詞彙來概括2020年,他們實在是選不出來。  《牛津英語詞典》無法選出傳統的年度詞彙,而是探討了今年英語語言發展的程度之深、速度之快。
  • 輪到選2020年度詞語時,牛津詞典卻選不出來,乾脆直接拉表
    年關將至,又到了各大詞典推出「年度詞語」的時間了。然而,因為2020年是「黑天鵝之年」,發生了多起「史無前例」的事件,牛津詞典陷入了「選擇困難症」,實現選不出年度詞語。
  • 由於2020年「史無前例」,牛津詞典首次推出「年度詞彙表」
    【文/觀察者網 劉程輝】年關將至,國際各大詞典又要推出自己的「年度詞彙」了。然而面對「史無前例」的2020年,牛津詞典犯了「選擇困難症」......據英國廣播公司(BBC)、《衛報》23日報導,由於今年發生了太多震撼性的事件,無法用單個詞彙進行概括,牛津詞典首次推出了「年度詞彙表」。
  • 魔幻的2020,牛津詞典首次無法評出年度詞彙?
    好比在去年,「Climate emergency」(氣候緊急狀態)就被《牛津詞典》選作了2019年的年度詞彙。 當時根據牛津語料庫收集的數據顯示,「Climate emergency」這一詞的使用量比以往高出了多達100倍!
  • 閱文發布2020年度網絡文學榜樣作家「十二天王」,90後佔據半壁江山
    12月18日,閱文集團正式發布2020年度網絡文學「十二天王」榜單(以下簡稱「十二天王」),盤點2020年度網絡文學作家中的新晉佼佼者。而這種有血有肉、貼近現實的創作風格也贏得了讀者的心,《當醫生開了外掛》連續13個月穩居起點品類月票榜TOP 4,連續7個月穩居月票榜總榜TOP 10。 第31屆中國科幻銀河獎最佳網絡文學獎獲獎作品《我真沒想當救世主啊》,作者火中物畢業於四川大學環境科學專業,曾長期從事一線環保科研工作,這樣的學科背景和工作經歷極大助益了他的科幻小說創作。
  • 英國牛津字典選出年度熱詞:Selfie(自拍)
    《牛津詞典》:自拍「selfie」當選2013年度熱詞  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18日發布2013年度熱詞「自拍」(selfie),在推薦辭下方配發一張漫畫:一名面帶微笑的男子面對鏡頭熱詞未必是新詞牛津大學出版社官方網站的推薦辭說,「selfie」據信最早出現在2002年澳大利亞一個網際網路論壇上,當時人們將它用於網絡語言,比如,它經常在網絡博客中用於表述上載拍攝自己的照片。
  • 新冠肺炎、封鎖……牛津詞典公布2020年年度詞彙
    中新網11月23日電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23日報導,在即將過去的2020年裡,世界各地相繼發生許多震撼性事件。為此,牛津詞典在公布其2020年年度詞彙時,不再用單一的一個詞彙來進行概括。在其新公布的年度詞彙中,叢林大火(bushfires)、新冠肺炎(Covid-19)、在家工作(WFH)以及封鎖(lockdown)等詞紛紛「上榜」。據報導,這些年度詞彙主要是為了反映2020年的「精神、情緒或關注點」。
  • 喬治·歐威爾:放棄牛津大學,去當流浪漢的傳奇作家!
    他,考進了只有英國王室、貴族才能念的伊頓公學,畢業後竟放棄牛津大學,跑去緬甸當警察;警察做了幾年,又跑去巴黎當洗碗工,此外,還當過戰地記者、學校老師、碼頭工人、書店店員,動可扛槍上前線參戰,靜可拿起話筒做BBC節目製作人。這樣精彩的人生履歷,恐怕編劇都不敢這麼寫。
  • 牛津詞典:年度詞彙不選了,2020年是「令人無言的一年」
    當地時間11月23日,《牛津英文詞典》首次選擇不選年度詞彙,稱2020年是「無法用一個詞巧妙概括的一年」。從「unmute」(取消靜音)到「mail-in」(郵寄),從「coronavirus」(冠狀病毒)到「lockdown」(封鎖),這本著名的詞典公布了一個詞彙表,來概括這「史無前例的一年」。
  • 牛津詞典的2020關鍵詞?讓牛津編輯無話可說
    又到了國際各大詞典推出「年度詞彙」的時候了,史無前例的2020年,年度詞彙是什麼?對此牛津詞典犯了難。首先回顧一下往年牛津詞典的年度詞彙,去年是「氣候緊急狀態」(climate emergency),2018年是「有毒」(toxic),2017年是「青年震蕩」(youthquake),2016年則是「後真相」(post-truth)。而2015年是「笑哭」的表情符號,這算得上最特殊的一年,不過今年的情況也非同尋常。
  • 《牛津英文詞典》首次無法評選出年度詞彙:「2020年讓我們無法用...
    ▲牛津詞典。|資料圖片 據英國《衛報》報導,《牛津英文字典》23日史無前例地宣布無法選出2020年度詞彙,原因是有太多的單詞可以概括2020年發生的事件。 《牛津英文詞典》追蹤了110億個詞彙,「哪一個詞最能描述2020年?奇怪的一年?瘋狂的一年?迷失的一年?」
  • 牛津字典年度熱詞大盤點:真是史無前例的2020年啊……
    此次,牛津英語字典評選出了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2020年年度特質、心境和社會思潮的熱詞,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隨著時間推移,牛津字典團隊一直在上百個新詞熱詞中不斷評選,有好幾十個隨便拿到任何一年都能輕鬆成為那一年的年度熱詞。」 「2020年是史無前例的,而且又帶點諷刺意味:2020年發生的事讓我們無語,但卻又出現最多熱詞。」
  • 牛津詞典竟選不出2020年度詞彙?!
    然而,面對不同尋常的2020年 《牛津英文詞典》卻犯了「選擇困難症」 選不出單個年度詞彙 …… 最終 只能以報告的形式 收錄了一組
  • 2020年度詞彙,無。牛津詞典:這是一個讓我們無言的年份
    當地時間11月23日,《牛津英文詞典》首次選擇不選年度詞彙,稱2020年是「無法用一個詞巧妙概括的一年」。人民視覺 資料圖 「coronavirus」(冠狀病毒)是2020年度詞彙之一,這個詞的出現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不過以前主要被科學家使用。到今年3月,它已成為英語中使用最頻繁的名詞之一。《牛津英文詞典》指出,2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在一份報告中首次記錄了「Covid-19」(2019年新冠肺炎),其使用頻率迅速超過了「冠狀病毒」。
  • 瀏陽煙花再次綻放央視春晚 恭賀新春
    大年三十,央視春晚,瀏陽花炮再次精彩助陣,共賀新春!今年的央視春晚繼續採用「北京主會場+各地分會場」的模式,突破演播室界限。其中,在粵港澳大灣區分會場,瀏陽花炮在港珠澳大橋入口處和白海豚島上綻放,營造了濃厚的喜慶氛圍。
  • 又見牛津|牛津大學面試再臨光谷劍橋!
    2020年末,喜訊從大洋彼岸傳來:Tenny Guan同學收到了牛津大學計算機科學專業(Computer Science)的面試邀請!繼2017年11月收到2封牛津大學的面試邀請,2019年11月收到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的面試邀請,2020年獲得牛津大學正式錄取後,光谷劍橋學子在2021年的牛劍申請上又取得了階段性的突破。眾所周知,世界頂尖大學在錄取學生時,除學生的筆試成績外,還需要通過面試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 《牛津詞典》公布2019年度詞彙:「氣候緊急狀態」
    「Climate emergency(氣候緊急狀態)」擊敗「氣候危機」、「全球變熱」、「否認氣候變化」等熱門詞彙,當選《牛津詞典》2019年度詞彙。毫無疑問,「氣候」是2019年最受關注的話題。Photo by Li-An Lim on Unsplash「氣候罷工」當選柯林斯詞典2019年度詞彙劍橋詞典2019年度詞彙出爐 「升級回收」體現環保關切Oxford Dictionaries has declared 「climate emergency」 the word of the year for 2019, following a
  • 放任自流的時光中,那些牛津大學的年輕人
    放任自流的時光中,那些牛津大學的年輕人本刊記者/仇廣宇 攝影/Dafydd Jones2019年6月,《金融時報》專欄作家西蒙·庫珀在一篇題為《牛津大學如何塑造了「脫歐派」和英國新首相》的文章中提到:翻開30年前牛津大學發黃的學生報紙,會發現,上面報導的人與當今英國媒體上的保守黨人士是同一批人。
  • 「歪果仁」的年度字說了一件事
    日本:密12月14日,日本揭曉2020年度漢字,與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的字包攬前三位。京都清水寺住持森清範當天在寺裡揮毫寫下一個碩大的「密」。這一漢字位居年度漢字首位,指密閉環境、人員密集場所和密切接觸。如今,嚴防「3密」成為日本國民防控疫情的新生活方式,在12月1日,「3密」當選日本2020年度最流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