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介紹的是一本著名的字典《說文解字》,其作者是東漢的許慎。
《說文解字》這本書是學習書法專業的同學必備的書籍,因為學習書法的同學必須掌握篆隸楷行草中的四體創作,然而篆書中最難的部分就屬於篆書的寫法了。
前面我跟大家介紹過小篆的由來,是秦始皇命令李斯作小篆,並下令全國統一,全國通行,全國通用,但小篆的形態是由眾多的甲骨文,金文等不同風格的文字演變而來,有的屬於象形字,有的屬於形聲。《說文解字》這本書就將這些文字一一錄入,並分類排放,做到了字典的功效。
《說文解字》還是首部按部首編排的漢語字典,也是中國第一部系統地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書,也是世界上很早的字典之一。編著時首次對"六書"做出了具體的解釋。
大家知道什麼是「六書」嗎?我查閱了百度,它的解釋如下:
六書,首見於《周禮》,清代以後一般指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漢代學者把漢字的構成和使用方式歸納成六種類型,總稱六書。
東漢學者許慎給"六書"下定義是: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
《說文解字》原文以小篆書寫,逐字解釋字體來源.全書共分540個部首.收字9353個.另有"重文"(即異體字)1163個.共10516字。《說文解字》是科學文字學和文獻語言學的奠基之作,在中國語言學史上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我舉兩例說文中的文字,以便大家更好的了解說文的用途。
第一個是「草」這個字,草這個字在說文中的字形如下:
一定會有人很奇怪,為什麼「草」字的小篆是這樣的寫法,那一個草字頭加一個早,難道沒有這種小篆寫法嗎?其實是有的,那樣的寫法並不是表示的草,而是表示「皂」,是一個異體字。
那麼我們來一起看說文中對「草」的解釋,看一看它的寫法為什麼是這樣吧,說文中是這麼記錄的:百芔也。從二屮。凡艸之屬皆從艸。倉老切。
「芔」是指卉,草的總稱,於是取用兩個「屮」表示草的意思,只要是有「草字頭」的字都是「艸」這一系列的文字。
第二個字就是「牛」,這是一個象形字,從它文字的解釋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說文解字中是這麼解釋的:大牲也。牛,件也;件,事理也。象角頭三、封之形。凡牛之屬皆從牛。
這是簡化過的「牛」字,還是非常形象的,上半部分就像是牛的牛角,下半部分就像是牛的尾巴。給大家放一張「牛」的甲骨文,大家觀察之後就可以發現,其實跟「牛」這個動物本身很像。
至於那個切,就是表示取前一個字的聲母,後一個字的韻母,組合起來,就是這個字的讀音,古人的智慧真的是超乎我們的想像,沒有拼音的時代,知道運用聲母韻母的思維,讓後世的人知道文字的讀音。
文章內容有限,今天的文章就分享到這裡了,喜歡的可以點讚關注,也可以跟作者留言,我們一起探討關於文字,書法的學習。希望你覺得書法並不是不食煙火,它在我們生活中處處存在。希望你看完這篇文章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