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底峽尊者臨別教言——欲求解脫的勇士心髓

2021-01-20 佛教在線

 

阿底峽尊者到阿里地區住了兩年,期間,以菩提光頭人為主的眾弟子,向尊者求得了很多的教授。尊者想回印度,準備起程的時候,菩提光頭人請求尊者再開示一些教言,尊者說:「有以前傳授的教言,就可以啦!」但菩提光頭人一再請求,於是尊者開示道:

哎瑪吙!

具足大智而心胸豁達的朋友們,

愚昧無知的我,雖然無資格建議,

但由於你們這些真心聖賢朋友們的鼓勵,

淺陋無知的我就作些建議吧。

朋友們!

在沒有證得菩提之前,是需要上師的,所以,要依止聖者善知識;

在沒有證得真如之前,是需要聞法的,所以,要聽聞上師的教授;

僅僅了解佛法,是不能獲得佛果的,所以,光了解不行,要修持;

遠離對自心有不良影響的地方,常居住在能增長善業的地方;

在修行沒有獲得穩定之前,喧囂是有影響的,所以要依靠僻靜的山林;

要捨棄那些令自己生起煩惱的朋友,常依靠令自己增長善業的朋友;

世俗的事情沒有終結的時候,將它們擱置一旁而安住;

不論是白天,還是黑夜,恆時行善作回向,時常觀察自心;

光有竅訣不去修持,有什麼用呢?應如上師所傳的那樣去修持;

具足大恭敬心去修持,不久的將來,定會證果;

自己只要如理如法的去修持,吃穿自然會有的。

朋友們!

貪慾如鹽水,沒有滿足的時候,要知足啊!

棄傲慢與自滿,令自心調柔溫和;

所謂福報的喧囂,是修道的障礙,應該要捨棄;

得到別人的恭敬,是魔鬼的繩索,就像路邊的石頭那樣,將它捨棄;

聲譽和讚美之詞,是誘惑,應該象鼻涕一樣將它扔掉;

現在擁有了幸福和親情,但只是短暫的,應該拋之腦後;

比現在更長遠的,還有來世,為了長遠的來世,去積累些資糧;

臨終的時候,一切都會遺棄,所以一切都不要去貪著;

對弱者要生起悲心,尤其不要去欺辱他們;

應捨棄對仇人的瞋恨和對親人的呵護,親疏平等無別;

對於具足智慧的人,不要嫉妒,要恭敬並領受其功德;

不要觀察他人的過失,應觀察自己的過失,將自己的過失像壞血一樣清除;

不要想著自己的優點,要想著別人的優點,要像奴僕一樣,恭敬所有的人;

對所有的眾生,要生起父母的想法,對一切眾生,要像兒女一樣疼愛;

應該常常面帶微笑,心懷慈悲,遠離憤恨,說正直語;

無關的話語說得太多了,就會產生錯誤,應該懂得節制;

沒有意義的事做得太多了,就會耽誤修善,應該放下非法的事情;

在沒有意義的事情上,不要下太多的工夫,下了也是白費;

一切都如願是比較困難的,具足宿業必然會成功,順其自然好了。

該耶!

若做了聖賢不悅的事,跟死人沒有兩樣,所以要遠離欺騙,正直做人;

今生的苦樂,都是前生的業力造成的,不要抱怨他人;

所有的安樂都是上師加持的,要念其恩德;

自身沒有獲得調伏之前,不可能去調伏他人,所以,要先調伏自己;

沒有神通,就沒有能力教化他人,所以要精進地修持;

積聚的財富,最終也要離散,所以,不要為了財富去造業;

如借來一般的享受,是沒有意義的,所以,要以布施供養做莊嚴;

為了今生的莊嚴和來世的安樂,時常要清淨持戒;

末法時期,貪瞋異常熾盛,所以,要披上憤怒的忍辱鎧甲;

因為懶惰,我們在輪迴中流轉到了今天,所以,要像烈火一樣勇猛地修持;

一直以來,由於放逸,我們虛度一生,所以,要修持禪定;

由於邪見,我們沒有證得真諦,所以,應該在真諦上下功夫。

朋友們!

輪迴的沼澤中,沒有幸福可言,所以,應該走到解脫的幹土上;

上師的教授,若如實地去修持,輪迴的苦海就會幹枯。

以上的教言,不應該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而應該放在心裡,請去實踐;

如果能這樣去做,不單我會高興,自他一切眾生也都會快樂。

愚昧無知的我,講了這些教言,請您聆聽!

(這就是阿底峽尊者傳授給菩提光頭人的教言)

歡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國內)  fo84000@gmail.com(國際)     在線提交
QQ:983700265    電話:010-51662115轉8005      論壇投稿

免責聲明:

1.來源未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註明出處及連結(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註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繫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

相關焦點

  • 海濤法師開示|《度母祈請文》阿底峽尊者親撰
    【度母祈請文——這個祈請文很短,你只要很虔誠的祈請,經常念,很多事情會迎刃而解】《 度母祈請文 》/阿底峽尊者造嗡頂禮解脫八難護佑母頂禮吉祥圓滿燦耀母頂禮三惡道門斷除母海濤法師開示:阿底峽尊者為了要從印度到印尼親近金洲法護大師,學發菩提心,帶了將近兩百個人坐了十三個月的船,這個過程很苦的,有野獸、有野人,有種種天氣變化,有毒蛇,那時候還有鱷魚,種種的災難。
  • 什麼奇遇,讓阿底峽尊者決定專修菩提心
    《阿底峽尊者傳記》中記載,阿底峽尊者依止金洲上師回來以後,住在金剛座寺,當時尊者心中思惟:我現在已經依止諸位上師,該學的法都已經學到了,已親見諸多本尊,獲得了種種成就,能夠現量見到諸多密咒壇城,現在我應當專門一心安住,期望能迅速證悟圓滿正等覺的佛果。
  • 阿底峽尊者曾親見泥菩薩像在對話
    阿底峽師徒三尊 阿底峽大師(982—1054)原為孟加拉太子,後出家,先後隨一百多位當時的大師修學,甚至遠渡重洋到印尼蘇門答臘求法,成為印度當時最高長老之一。阿底峽大師與仲敦巴、雷貝喜饒師徒三人的組合,常見於西藏寺院的壁畫中,阿底峽 居中央位置,身穿袈裟,頭戴紅色智者冠,雙手當胸結說法印;其下方右邊是作居士裝束 的仲敦巴,左邊是穿袈裟的雷貝喜饒。阿底峽尊者曾親見泥菩薩像在對話有一次,阿底峽尊者正在菩提迦耶繞塔,親眼見到兩尊泥制的菩薩像正在對話。一尊泥像問:「學什麼法可以快速成佛呢?」
  • 阿底峽尊者:如果能夠利益藏地,壽命縮短又何妨
    因為當時西藏佛教非常混亂,在被朗達瑪毀滅七十多年之後剛剛恢復起來,真真假假分不清楚;所以,智慧光囑託他的外甥,無論如何一定要請來阿底峽尊者。菩提光回來之後立即尋找適合去印度迎請尊者的譯師,正好有一位從康區來的名叫拏措的譯師,他曾經去過印度,而且印度語講得非常好。
  • 阿底峽尊者埋骨之地,大隱於市的聶唐卓瑪拉康
    在兩個弘期中選擇代表性人物,前弘期的必然是寂護與蓮花生,後弘期則首推阿底峽(982~1054)。這三位都是從天竺北渡而來的大師,甚至可以這麼說,這三位代表著藏傳佛教的根基。阿底峽尊者唐卡(圖片來源於網絡)寂護和蓮師兩位,在佛教傳播的早期共同締造了藏傳佛教。而阿底峽則在滅佛後來到西藏,重塑了藏傳佛教。
  • 度母小知識「度母知名狂粉:佛教大師阿底峽尊者」
    十一世紀生於現代孟加拉地區的阿底峽大師,無疑是受度母照顧最重要的大師了!他不但親見度母,更與之常伴不離;其人生中許多重要決定,都是在親自詢問度母意見後才篤定。1) 舍俗出家阿底峽尊者本是一位王子,年少時,度母在他夢中示現,勸他不要被世俗的誘惑牽絆,解救眾生脫離輪迴才是他的使命。於是他放棄王位,出家為僧。2) 發菩提心 出家之後,他產生了一個疑問:「怎麼樣才能迅速成就佛道以利益眾生?」當這種想法生起時,度母先後化為美女、乞丐、老婦等形象告訴他:若要迅速成就佛道,首先必須發菩提心。
  • 藏傳佛教大師阿底峽尊者傳奇的一生
    大約在1013年,阿底峽率領125名弟子乘船遠洋到金洲(今蘇門答臘)求法取經,航行13個月抵達目的地,參拜依止金洲(法稱)大師學法。金洲大師,學識淵博,名馳遠近,阿底峽對他極為崇敬,尊者與大師共同起居,學法達12年之久,主要修學彌勒至無著傳承之《現觀莊嚴論》教授、文殊至寂天傳承之《入菩薩行論》等經論,尤其獲得了圓滿無缺的菩提心教授。在此期間阿底峽赴錫蘭(今斯裡蘭卡)研習佛教顯密教法。
  • 上師分享:阿底峽尊者教言
    阿底峽尊者說:悟無我是智者的最高境界,馴服自心是修戒的最高境界,為別人著想是道德的最高境界,時時觀察自己的心相是最好的教誨,悟諸法性空是破除煩惱的最好藥方,脫離世俗行為是最高的道行,煩惱減少是最好的修行成就,沒有貪心是最高的神通境界,無吝嗇心是最高舍度,溫柔平和是最高戒度
  • 阿底峽尊者:利養魔索猶如路石,絆腳應清除
    節選自夏壩仁波切《欲求解脫勇士之心寶》利養魔索 猶如路石 絆腳應清除「路石絆腳應清除」,修佛法當中的絆腳石是「利養魔索」。非常在意利益和供養,就像被魔鬼的繩索束縛一樣。《瑜伽師地論》中對貪利養的解釋是:「為利養故,自說種種無有義利不實功德。誑惑於他,招集利養」。
  • 龍樹、阿底峽等4位大師告訴你,綠度母(聖多羅)有多殊勝?
    那爛陀 Nalanda二、月官生於六世紀的月官阿闍梨來自印度東方,是一位著名的詩人,在梵語複雜的辭藻學和文學中頗有心得要注意的是,在這個時代聖多羅也已經被稱為綠多羅,在吉祥比丘尼的著作中提到:「補陀洛伽勝境中,綠色當字所出生」四、阿底峽十一世紀生於現代孟加拉地區的阿底峽大師,無疑是綠多羅法門最重要的大師了!
  • 藏傳佛教三傑,蓮花生、阿底峽和宗喀巴
    其中藏語系佛教在本土化過程中歷經了三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一位代表性的關鍵人物,分別是蓮花生、阿底峽和宗喀巴,蓮花生和寂護等人在與苯教的鬥爭中提倡顯密雙運,奠定了吐蕃佛教的思想基礎,規定了藏傳佛教未來發展的基本方向;阿底峽針對顯與密或止和觀,提出了修道的次第;宗喀巴集前人學說與各宗派觀點之大成,結束了幾百年以來的學術爭論,解決了止與觀,或觀與行之間的矛盾,建立了藏傳佛教的思想理論體系。
  • 嗡阿吽身語意三字根本金剛咒
    無上瑜伽士秋英多傑仁波切傳授  扎西求培上師整理 達多譯  上師如意寶秋英多傑仁波切開示:嗡阿吽三種子字是三世諸佛的心髓,也是一切佛菩薩身語意的根本種子字,而一切心咒猶如諸佛菩薩的命根。  本尊頂輪嗡字、喉輪阿字與心輪吽字,同時分別放射出白紅藍光,照到行者的頂喉心三輪,令行者無始以來身口意所造的惡業煩惱習氣皆得清除,令行者獲得諸本尊身語意三金剛的加持與成就。行者應作如是觀想。  緩緩念誦此三字金剛心髓咒,其數量根據各人的時間情況來定,或百或千或萬。
  • 一生苦修的米拉日巴尊者
    米拉日巴尊者,是藏地家喻戶曉的人物。在藏傳佛教界,米拉日巴尊者是所有教派尊崇的大成就者。尊者有很多身份,如噶舉派第二代祖師、瑜伽大師、苦修者、詩人、道歌大家等等。不過在普通信眾眼裡,尊者最被人津津樂道的是即身成佛和「空中飛行」的神力。
  • 佛教:目犍連尊者,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孝慈救母開創盂蘭盆法會
    在佛教的發展初期,佛陀以身說法教化眾生,在他諸多弟子中有十位最傑出著,被後世稱為佛陀十大弟子,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教:目犍連尊者,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孝慈救母開創盂蘭盆法會。目犍連尊者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亦在佛陀眾多弟子中神通第一。為古代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外拘律陀村人,婆羅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