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國想盡辦法撇清和中國關係,不惜更改首都名字,廢除漢字使用

2020-12-14 艦載武器雜誌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傳統大國,在東亞地區更是有非凡的影響力。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對周邊各個國家也有巨大的影響。中國歷史上多次出使各個國家,與很多國家交換傳統文化及技術,建立友好關係。與此同時,也有很多國家因此吸收了很多中國文化,並且將其轉換成自己國家的文化。而古中國的文化十分先進,遠超周邊的小國,因此很多國家都會來到中國學習中國文化,然後有些國家在學成後卻不承認,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國家,就想盡辦法和中國撇清關係,甚至不惜更改首都名字,廢除漢字的使用。

由於中國文化對東亞很多國家影響頗深,很多的國家在自己的文化中吸收了中國的文化,也有很多國家在本國文字中加入漢字元素。但是隨著國際社會上很多國家綜合實力慢慢變強,封建時期的領屬關係也已經解除,有些國家就希望能夠完全獨立,因此就有很多國家想要擺脫一切和中國有關的因素。比如朝鮮半島上的韓國。這是一個與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的國家。中國的文史中也經常出現韓國的身影。在漢武帝時期,朝鮮半島就被漢朝劃分為四個郡。

隨著歷史的變遷,各個國家國力的不斷變化,我國東北地區的高句麗在中原地區實力減弱之時迅速壯大了起來,並且不斷地擴張,即使後來高句麗在大唐時期被滅,後發展的朝鮮半島有重新崛起,並且統一了一個新的王朝,建立了高麗政權。在明朝時期高麗被推翻,並且要求遵循明朝所規定的的國策,改名為「朝鮮」,這個國號一直用到了清朝末年。朝鮮國一直以來都在推崇漢字和儒家文化,並且同中國保持著友好關係,甚至在日本侵略朝鮮時,在明朝的幫助下才渡過難關。直到中國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慘敗,《馬關條約》中日本將朝鮮劃為自己國家的領土,直到「大韓帝國」滅亡。

朝鮮在歸宿日本期間,日本對朝鮮人民進行奴化教育,抹去一切曾經的文化印記,包括對朝鮮影響極深的漢字和儒家文化。日本統治朝鮮長達36年,直到二戰結束,日本無條件投降,朝鮮才擺脫了殖民國的身份。伺候,朝鮮再一次被蘇聯和美國佔領,即使脫離了日本殖民,朝鮮也不再推崇曾經的漢文化,而是向西方學習,全盤接受西式文化的薰陶,將曾經的「漢城」改為「首爾」,因為「漢城」的中國文化的印記太深,他們急於擺脫這樣的痕跡。

這樣的改變還遠遠達不到韓國的要求,在韓國廢除了漢字以後,所有的教科書,公共場所等都不再出現漢字的蹤跡。韓國曾經作為中國的附屬國,他們的所有歷史古蹟,歷史文化都是用中國漢字記錄的,由於韓國不再讓公民學習漢字,韓國公民大部分是看不懂本國的歷史文獻的,這幾乎就是讓韓國人忘記自己的歷史,但是這也是韓國政府的目的,因為他們的歷史中有太多的中國的痕跡了,他們非常希望和中國撇清關係,更何況和中國關係頗深的祖先呢。現如今就會出現一個現象,就是中國人在韓國能夠讀懂一些恨過的歷史文獻,在韓國的故宮中,每個宮殿的名稱中國人也都認識,但是韓國人就不一定認識了。

或許因為韓國曾經是中國的附屬國,後期又是日本的殖民地,長期接受的是其他國家文化的薰陶,對自己過記得歷史文化不自信,甚至達到自卑的地步,因此想要忘記所有的屈辱歷史,韓國甚至提出中文譯韓文的「韓國」和韓文相差太大,想要用與韓文更接近的發音「考瑞亞」來代替「韓國」,由此可見,曾經的歷史對韓國的影響之大,但正因為如此才應該不忘記過去,激勵子孫後代,而不是逃避歷史。

相關焦點

  • 為了和中國撇清關係,該國廢除漢字,改首都名,現在還想改國名?
    其實日本文字是以中國漢字為雛形,他們在此基礎上創造了日語,甚至有些國家直接用漢字作為交流語言,所以中華漢字文化對世界文化進步起到巨大作用。不過隨著近代我國變得衰落之後,這種文化力量開始減弱,有的國家甚至想跟我們撇清關係,並且也做出相應行為。而今天跟大家說的就是,為了和中國撇清關係,該國廢除漢字,改首都名,現在還想改國名?
  • 為了和中國撇清關係,該國廢除漢字、改了首都名,如今還想改國名
    不過有些國家卻不願意繼續受中國的影響,甚至為了與中國撇清關係,一度更改國家的漢字以及首都名稱,如今這個國家還想更改國名,那麼在這背後,這個國家與我們中國有什麼「深仇大恨」呢?韓國作為我國的一個海上鄰國,在習俗方面和我們有很多的相似點,那麼在歷史上韓國究竟和我國有著怎樣的淵源呢?
  • 胡志明:輾轉中國20年,又精通漢語,為何越南一建國就廢除了漢字
    而胡志明在中國的那些老朋友們,周恩來、陳賡等人也為胡志明感到高興,發去了賀電。不久,胡志明等人開始統一思想,統一文化,其中,對於官方的文字統一為「越南國語」,而在越南使用了兩千年左右的漢字,則完全退出了越南的文化舞臺。為何要廢除漢字?胡志明此舉到底是為了什麼?
  • 韓國人為何要廢除漢字?漢字對他們的未來會有影響嗎?
    韓國廢除漢字教育進入中小學後,只有私立學校才學到漢語。所以韓國的法官檢察官絕大多數是富家子女,因為只有他們有錢讀私立學校,從而懂得漢字。用不用漢字是他自己的事情,現在的韓文確實就是古漢語拼音是中國字的韓國發音,跟中國還是有關係。最好改用英文。這樣就跟中國徹底沒關係了!他們會恢復漢字的!
  • 胡志明是中國的老朋友,卻在建國以後翻臉,不允許越南使用漢字
    但是,這個國家就像還是印度一樣,一點也不反思一下自己做過什麼,這樣的國家就沒辦法溝通。也確實現在溝通比較困難了,曾經的越南人使用的都是漢字,就算是說話聽不懂,但是可以筆談,寫字交流。但是,二戰以後,越南的老大胡志明這個老頭把漢字廢除了,搞了一套羅馬拉丁文字,把使用了幾千年的漢字徹底的驅趕出了越南。
  • 日本先於朝鮮和越南發明文字,為何如今卻堅持使用漢字?
    這段歷史,和朝鮮、越南等過的歷史大致一樣,當時不光是日本人,就連中國的知識文化界都有過廢除漢字的提議,甚至相當一段時間這都是時髦的事情。而且,這些民族不用漢字也有苦衷,因為漢字不同於拼音文字,漢字本身和讀音沒有關係,它是適用於漢語的文字,其它語言用漢字,有時候確實很麻煩,這種「文言二途」卻這些國家的掃盲活動帶來很大阻礙。
  • 越南:廢除漢字,全民學習羅馬拼音,帶來了什麼後果?
    越南是中國南部的鄰國,很多習俗都和中國相通,人民往來更是普遍。提起「東亞文化圈」,絕大多數中國人都會油然而生出一種民族自豪感。漢文化對周邊地區影響確實很大,我們周圍的朝鮮、越南都使用過漢字。越南就是其中的一份子,他們廢除了漢字,全民學習羅馬拼音,不過這產生了何種影響呢,且聽分析。始於漢字,終於羅馬拼音為什麼越南會使用漢字,這還得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傳說有言,越南的第一代君王神農氏的後代,而中國更素有炎黃子孫之稱,如此一來,越南和中國是同根同祖。
  • 民國專家建議廢除漢字,他寫下96字奇文,全篇只有一個讀音!
    當時之中國,在殖民和侵略中苦苦掙扎,貧窮而腐敗,不少知識分子開始不斷反思國家落後的根本原因,在「救亡圖存」的風雲中,民族自信心低落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隨著西方文化的大量輸入,中西文化的碰撞和對比愈加明顯,不少國人得出了這樣的結論,落後是因為守舊,古老的傳統文化都是舊文化,革新就要掃舊,而中國漢字則是舊文化的核心,在錢玄同給胡適的一封信中
  • 同樣是從中國學習文字,為何日本不敢放棄漢字,仍然在堅持使用?
    中國的歷史非常悠久,而受到中國影響,中國周邊國家的文化都受到了中國的影響,其中影響最深的就是越南、日本和韓國(古代高麗),這一點我想大家都是同意的,而為了學習中國的文化,在古代,這三個國家都在使用漢字,也就是中國古代的文字(繁體字),可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越南和韓國都擁有了自己的文字
  • 全世界這個首都名字最長,全稱41字,譯成中文僅2字,人人都聽過
    首都作為每個國家的重要都市,往往是這個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透過首都的各個角落,你會領略到這個國度的許多有趣的方面,包括風俗和人民的生活習慣等。這些有趣的文化會在這些國家人民聚集的地方—首都,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 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聊一聊全世界名字最長的首都!
  • 日本為何沒有廢除漢字_翻書黨_澎湃新聞-The Paper
    二十四史之一的《宋書》在《倭國傳》裡收錄了478年倭國雄略大王致宋順帝的一則表文,開篇就是「封國偏遠,作藩於外,自昔祖禰,躬擐甲冑,跋涉山川,不遑寧處」,行文流暢,文辭得體,顯系「渡來人」的傑作。 到了7世紀時,為了直接吸取中國的先進文化,日本先後向中國派遣了「遣隋使」和「遣唐使」。
  • 廢除漢字運動真的存在?要用拼音替代漢字,簡體字由此而來
    或許我們很難想像,漢字廢除之後的生活是什麼樣兒,但在近現代中國歷史中,廢除漢字運動確實存在,在當時有著一場轟轟烈烈的文化革新運動,在漢字幾千年的發展路途之中,這次運動堪稱史無前例,為此次運動「代言」的名人眾多,魯迅、劉半農、陳獨秀、譚嗣同與劉半農等人皆在其中。
  • 瞿秋白主張廢除漢字,趙元任寫96字奇文反對,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隨著世界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前往中國遊玩或是定居,很多的外國人都在學習中文的過程中被打敗。很多外國人都認為漢字就像是在畫符,非常難以辨認;音調不同字義也不一樣,有的詞語讀音一樣但是意思卻完全不同,例如意義、譯意與異議,有些字還有多個讀音;他們更加無法理解我國的古詩和古文中的優美語句。
  • 恢復使用漢字?韓國人又爭起來了,日本網友也呆了
    原因就是,韓國10名國會議員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要求「教育用圖書使用韓文書寫,但為了更容易並明確表達含義,可以根據教育部長官的命令在教科書中同時使用漢字」。簡單來說,就是要在小學教科書裡也用漢字(韓漢混用)。
  • 韓國廢除漢字,春聯是用韓文寫,國人看到成品後都笑了
    眾所周知,文化語言是一個民族燦爛文化的產物,有語言的民族和沒有語言的民族是兩個不同的極端,有語言的人一般比沒有語言的人名在文化規模上更大。比如我們的漢語,就是一個有六千多年歷史的文字。它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長的字符,沒有任何毛病。因此,作為意音文字,它記錄了大量的中國史實,使得中國五千多年的文化史在當代仍有巨大的影響。歷史上,漢字也曾為中國歷代王朝服務,助其強盛。
  • 同樣位於東南亞,古越南使用漢字,為何泰國卻不用中國漢字
    作為東亞文明的引領者,中華文明深度影響東亞各國,其中最大的一個表現是古代多個國家使用漢字,作為官方語言之一,最終逐漸形成了「漢字文化圈」,成員為中國、越南、朝鮮、韓國、日本。然而,作為東南亞一直「親中」的古泰國,為何不使用漢語,而一直使用泰語呢?原來,古代中南半島並非一片蠻荒,而是隱藏了三個文明程度很高的大帝國!
  • 已經廢棄漢字的韓國,為什麼身份證上還有中文名字?
    在朝鮮獨立後,朝鮮政府就正式的在朝鮮廢除了漢字的日常使用,使用朝鮮文,執行去「漢字」化政策,後面韓朝分家後韓國也繼續執行這一政策如:把漢城改為了首爾(但中國一直沿用到2005年才在韓國的抗議下改的名稱)。 但是經過了70多年的去漢字化運動,韓國還是有很多人有自己的漢字名。
  • 韓國號稱「小中華」,韓語才使用了50年,漢字才是他們的官方文化
    今天大家看韓國大街上的文字都是韓文,實際上韓國在歷史上都是用漢字的,到今天韓國人的身份證上,韓國人的名字都是使用漢字,為什麼呢?道理很簡單,韓文是一種拼音文字,就跟咱們中國的漢語拼音是一樣的,所以如果用拼音文字就會出現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重名重姓的太多了,所以韓國人就想了個辦法。
  • 這些國家當初堅決廢除了漢字,但現在又得偷偷地用回來!真香
    上回說到韓國、日本、朝鮮、越南等先後廢除了漢字、採用了自己的文字,但廢除漢字後結果如何呢?一笑就來介紹介紹。 1970年發表廢除漢字宣言的總統樸正熙,在他當選總統和逝世後報紙上發布訃告時,他的名字也都是用漢字。他自己給人題詞也是用漢字。
  • 魯迅為何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個「漢字」主要指什麼?
    魯迅確實說過「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話,但首先提出廢除漢字的人並不魯迅,而是當時北大教授錢玄同。而介於魯迅本人的社會地位及在中國文壇上的影響力,作為附和者的他反倒被以一種後來者居上的姿態推上了風口浪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