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周易》:一個人「走運」之前的6個變化,順天應人福報自來
一個人若要有所作為,從來不是憤世嫉俗、怨天尤人。而是順天應人,以得天時、人和,必成大事。《周易》有言: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事大矣哉!
很多時候會聽到有人說「最近運氣好,幹啥啥順」;也有的人會說「最近運氣不好,連喝水都塞牙」。
所謂運氣,皆是有跡可循,順天應人好運自來。
一、心理上發生變化:
心理上發生變化一般是很微妙的感覺。
原來一直糾結著的多年之前的陳年老梗,最近卻覺得沒那麼重要了,突然間就看淡了、釋然了,不自覺地開始規劃未來,對生活充滿熱情。
二、行為上發生變化:
一直以來不管好的壞的都留著,不捨得扔的那些廢舊物品,近期卻輕鬆斷舍離。並且換一批新物,換一個心情。
三、衣著打扮發生變化:
執著了多年的一身黑灰白,近期卻想嘗試一下比較炫目的顏色。
換下了黑白灰的衣服,也換了口紅色號。
男士也一改多年的穿搭習慣,近期傾向於時尚的打扮。
四、飲食發生變化:
現代人的飲食習慣五花八門,吃夜宵、泡酒吧,平日裡更是無辣不歡,喜歡吃各種辛辣或是油炸食品。
要知道人的習慣和喜好並不會在短時間內發生改變,但就是會有些人不知不覺開始逐漸遠離菸酒,開始喜歡吃素、輕食、喝茶等。
五、睡姿發生變化:
我們都知道睡姿是很難改變的,而有些人近期卻發現自己不知不覺改變了睡姿,並且睡得還很踏實。
六、性情發生變化:
有些人之前很喜歡獨處,沉默寡言,近來卻喜歡與他人交談,並且能發現別人的長處,也樂於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不亦樂乎。
正如《周易》中最經典的一句話「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周易的「易」,本身就是「變通」的意思。
世間萬物皆在不斷變化之中,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情感等等都是如此。
當一個人的覺悟有所變化、行為和性情必然會隨之變化。一個人的變化如果能夠順天應人,那麼其福報不久便會降臨。
《易經》多次提到:「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這裡的「自」是指「自己」。這句話其實就是告訴我們「天助自助者」。
人在面對困難時,先要審視自己,不要推卸責任。要靠自己去努力克服困難,而不是一心想要藉助外力。
如果憑一己之力便能完成大事,那麼隨之而來的,必定是福報!
我們中國可謂是「大易民族「。古代聖賢孔子、諸葛亮、王陽明等人,都在26歲之前便熟讀了《周易》。
即使在現代,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在演講中也曾說過:做生意做到一定程度多看看《易經》。
如果僅僅把《易經》看成是一本古代佔卜的書籍,那就太膚淺了。
《易經》所涵蓋的知識包羅萬象,傳遞給我們的是哲學也是智慧,同時給予世人以鼓勵。
另外,世上真正能看懂、研究透《易經》的人幾乎是不存在的,因此我們後人要不斷地學習古人留下的精華,將這種高深的智慧不斷地傳承下去。
歡迎關注「史味兒」,本文圖片來自網絡,文字原創,禁止未經許可的轉載,歡迎轉發到時尚圈、名流圈、朋友圈、馬桶圈、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