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腫瘤患者,每天都做3件事,成功摘掉癌症「帽子」

2020-12-06 苗醫生健康學堂

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苗大夫

癌症廣義上泛指一切存在於體內的惡性腫瘤,狹義上特指起源於上皮細胞的實體惡性腫瘤。

而實體惡性腫瘤也分為不同的病理類型,比如起源於葉間組織細胞的惡性腫瘤,在臨床上就被稱為「肉瘤」,而起源於造血系統的細胞惡變,又被稱為白血病、血癌!

目前臨床上對惡性腫瘤的病發原因還尚未明確,但也找到了幾類與惡性腫瘤相關的病因,比如遺傳基因、器官慢性病(炎症、糜爛、病毒感染)年齡等。

那麼癌症真的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可怕嗎?

家住承德的範阿姨今年已經65歲了,在2010年初的時候被查出肝癌,現如今距離她第一次查出肝癌已經整整過去十年之久,當範阿姨再次前往醫院進行複查時,醫生發現她體內的癌細胞並沒有出現復發的跡象,反而呈現出不同程度的萎縮。

後來通過進一步了解後得知,範阿姨之所以能夠成功做到帶癌生存不復發,離不開這3件事的幫助!

1、免疫力至關重要

原來回家之後的範阿姨並沒有選擇自暴自棄等待死亡,而是不斷地尋求一切有可能的機會,西醫既然無果,於是她就將全部的希望寄託於中醫方面,後來,當地一位老醫生告訴她一個方子:安佗御結丸,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範阿姨便開始每天服用,而這一喝就是一年。

現代研究表明:安佗御結丸主要有軟堅散結(消瘤)、健脾利溼、疏肝理氣、扶正固本四個方面進行調理,達到消除這些病理產物的目的,同時改變腫瘤、生長的內環境,防止復發。

2、合理搭配飲食

飲食中均衡攝入營養,更多地補充蛋白質。食物給人體帶來的營養是非常多的而且利用的營養也比較豐富。飲食中均衡攝入脂肪,維生素,纖維素以及蛋白質,能夠滿足癌症患者的需要。特別是蛋白質,這是幫助身體的組織細胞重建的重要元素。

3、堅持運動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一種錯誤的認識,認為癌症患者身體不適合運動,應多注意休息。其實適量的運動不斷可以增強身體的抵抗力,還能加快身體代謝和血液的流通。身體內的毒素也會加速排出。

有研究數據表明:癌細胞厭氧運動,在氧氣足夠充足的情況下是難以生存的,所以適當的運動是抗癌的關鍵。範阿姨每天堅持慢走,從開始的500步到後來的1000步,每天一點點增加。踩單車,打桌球、平時還做一些腰部運動。

相關焦點

  • 花費最少但收益驚人,所有腫瘤患者都要做的是什麼?|免疫力|腫瘤|...
    家務勞動不能替代運動,要做對腫瘤患者真正有益的運動。運動能緩解免疫衰老,進而對抗癌症大多數癌症的發生都與年齡變大密不可分,所以對抗衰老就是對抗癌症的方法之一。這裡所說的衰老主要是指免疫衰老。儘管許多患者都不相信運動能改善這種狀況,但身體鍛鍊確實可以提高身體機能,從而降低日常活動及治療帶來的疲勞感。洋蔥建議大家治療時也要適當進行體育運動哦~3、減輕治療副作用,改善生活質量乳腺癌根治術患者都知道,在手術後,一定要做一些上肢運動來預防淋巴水腫。
  • 十年腫瘤史,養成2個好習慣,成功摘掉腫瘤「經箍咒」
    這幾年我國的癌症患者的數量在逐漸的上升,越來越多的人患上癌症,這是很多人談癌色變的原因。每年的癌症確診率逐漸的上升,要遠遠高於癌症的死亡率,雖然癌症在大多數的人眼中是屬於不治之症,但是有得癌症的發生也許沒有你想的這麼糟糕。
  • 腫瘤專家得肝癌後已經活了12年,他的抗癌秘訣就是做好這5件事
    癌症是一種死亡率很高的惡性疾病,患者的生存時間往往很短。在醫學上,常用5年生存率來統計癌症病人的存活狀況,但是大部分癌症病人都沒能活過5年,尤其是中晚期的癌症。 但是有一位腫瘤專家,他得肝癌後,到現在已經活了12年,仍然很健康。他就是廣州復大腫瘤醫院院長徐克成教授,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 腫瘤治療中西醫結合效果更好,會讓癌症患者活得更精彩
    對癌症治療來說,無論是癌症患者本人還是其家屬,在患者被確診為癌症的那一刻,都希望能竭盡全力找到最有效的治療手段,最大程度減輕患者痛苦、增強治療效果、延長生存期。而在癌症治療過程中,患者及家屬常常在這些問題中陷入誤區:癌症治療效果上,中醫西醫哪個更好一些?
  • 體檢發現腫瘤標記物升高,是不是得了癌症?
    (1)最廣譜的腫瘤標記物:CEA(癌胚抗原)——正常參考值:0~5μg/L如果要給腫瘤標誌物做一個排名,CEA絕對是當之無愧的榜首,因為實在是太常用了:肺癌、乳腺癌、各種腸道腫瘤、甲狀腺髓樣癌……幾乎每個腫瘤患者,如果要測腫瘤標誌物,醫生都會開上CEA。
  • 出國看病熱門醫院-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神經腫瘤專家解讀膠質母細胞瘤
    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癌症患者選擇出國看病,尤其是罕見癌症患者。膠質母細胞瘤是成人中最常見、最具侵襲性的原發性腦腫瘤。據國內專業出國看病服務機構盛諾一家介紹,儘管作為一種罕見癌症,每年仍約有1.2萬例新確診。
  • 25歲、22歲、29歲!一連接診三位「90後」癌症患者!醫生痛心:這幾種...
    一連接診三位「90後」癌症患者6月2日錢江晚報報導,杭州市一家醫院就接連收治了三例90後癌症患者。做好癌症的三級預防,在腫瘤發生的各個環節上,選擇不同的阻截方法,各個擊破,成為防癌控癌的「金鐘罩」。 原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紀小龍教授在2011年接受健康時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任何癌症都不是突然發生的,從細胞突變到癌細胞形成,再發展到腫塊,最少也需要10年。比如肝癌、胃癌、宮頸癌就很典型。
  • 新冠病毒感染竟使癌症患者腫瘤消退?很可能是引發了抗腫瘤免疫反應
    英國特魯羅皇家康沃爾醫院血液科的Sarah Challenor和David Tucker在一篇題為「SARS‐CoV‐2‐induced remission of Hodgkin lymphoma」的文章中提到,一位61歲的癌症患者從新冠肺炎(COVID-19)中康復後,體內腫瘤竟然逐步消退了。
  • 新冠病毒感染讓他的腫瘤消失了!這對癌症治療意味著什麼?
    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件奇怪的事,一名晚期癌症患者在與一位號稱有「治癒能力」的男孩握手之後,不久發現自己的腫瘤竟然縮小了。這讓他百思不得其解,難道小男孩真有神奇的「治癒能力」?不過電視劇的結局告訴我們,小男孩其實受到了梅毒病毒的感染,他將梅毒病毒傳染給了癌症患者,而梅毒病毒有攻擊腫瘤細胞的能力,這讓癌症患者的腫瘤變小了。
  • 魏嘉:從死神手裡「搶人」,一年服務8000腫瘤患者
    ◎ 科技日報記者 張曄今年的五一假期從以往的3天增加到5天,但是魏嘉還是感覺不夠用。「別人都是趁著假期休息,可我得利用假期做臨床研究,還要去醫院值班,了解病人的情況。」5歲上小學,16歲就進入醫學院,25歲博士畢業,如今魏嘉又成為醫療行業年輕人的典範,但她早已把光環悄悄放下,輕裝前行。她直言,面對癌症死神的步步緊逼,唯有用創新的生物技術和家人般的溫暖,才能不離不棄地守護每一位患者。
  • 腫瘤專家說癌症是人體「內亂」,輕易別開刀和做篩查,有道理嗎?
    當人體檢查出癌症後,醫生都會根據病情進行相應的治療,如果體內的腫瘤處於良性階段或者患者的身體條件好,醫生一般都會建議患者進行腫瘤切除手術,這樣的治療效果確實也是比較好的。但中國工程院的一位腫瘤專家卻說,癌症患者最好別輕易開刀,因為癌症是人體的內亂,是人體自身失衡所導致的。癌症是人體的內亂,最好別輕易開刀,有道理嗎?
  • 假如一個人得了癌症,還能活多久?腫瘤醫生:牢記3點可帶瘤生存
    癌症是縈繞在醫院上空的一個魔咒,非常多得了癌症的患者,都想知道一個問題,那就是還能活多久?其實癌症一旦出現,就很難完全治癒,沒有任何一個醫生能保證你治癒之後,就不會復發。假如一個人得了癌症,還能活多久這個問題取決於癌症的類型,病情的發展程度,患者的治療情況,醫生的治療方案等多個因素。通常醫生在描述癌症的存活率的時候,都是通過「五年生存率」來進行描述。說的就是五年內沒有出現復發轉移,就可能意味著臨床上的治癒。
  • 癌症是「省」出來的,心中牢記3點,癌症與你無緣
    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探討的是人人聞之色變的癌症,談起癌症,相信多數人對它都不陌生了,可能在我們身邊,就有癌症患者,眾所周知,癌症不僅是一種「昂貴」的疾病,如果控制不及時還會直接危及我們生命安全,因而,對於我們每個人而言,日常防癌都顯得尤為重要。
  • 腫瘤就是癌症?醫生:腫瘤也分「善」和「惡」,從4點可區分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腫瘤就是癌症,腫瘤和癌症沒有什麼區別,其實這一觀點是錯誤的。腫瘤是發生在人身體部位的細胞出現異常增生的結果,但是在臨床上腫瘤的性質分為惡性和良性的區分,性質的不同,所代表的結果也是不一樣的。
  • 腫瘤患者「八年抗戰」,三次絕處逢生
    懷化新聞網訊(通訊員:劉恆恆 陳惠婷)「在貴院腫瘤中心的精心治療和護理下,我的女兒由一個活不到一個月的晚期癌症病人,奇蹟般地活過了七年,邁入了第八年,生活能自理。」11月30日,一位80歲的患者家屬在懷化市第一人民醫院腫瘤一科的感謝信中寫到。
  • 晚期腫瘤完全緩解!新型癌症疫苗讓她創造重生奇蹟
    莫莉·卡西迪(Molly Cassidy)認為自己就是重生的奇蹟,原本迅速擴散的癌症已完全消失!當然這一切都歸功於她參加了一項最新的個體化癌症疫苗試驗,也因此成為了這項大獲成功的國際最新研究成果的首批見證者和參與者之一。
  • ...腫瘤疫苗GP2實現癌症患者5年無一例復發,乳腺癌迎來治癒新曙光
    在免疫聯合治療方案中,患者的無進展生存率(PFS)和總生存率都達到100%的完美結果。詳細的內容,可見「奏響勝利號角! 全新藥物組合的完美「治癒曲線」, 這類癌症即將被徹底攻克」一文。短短一個月的時間還不到,勝利號角再次被吹響,這次是關於HER2+乳腺癌的。
  • 人類為什麼至今都無法攻克癌症,達到完全治癒癌症?
    有害的大氣、飲水以及食物對於癌症的發病推波助瀾;富裕的生活方式也助長了癌症發病率的升高。值得注意的是,國內外腫瘤登記的數據顯示,60%以上的癌症發生在60歲及60歲以上老年群體。可以說,只是在最近50年,全球才逐漸意識到癌症的危害和恐怖。早期民間流傳一個順口溜:「10個癌症9個埋,還有1個不是癌」。形象地勾畫出早期人類對癌症治療的無能為力。
  • 癌症=死亡?被癌症嚇壞的日子很難熬……
    做了活檢穿刺,針針「中標」,到我院取檢查報告時,他說,拿到檢查報告的那一刻,我手都開始哆嗦了,站都快站不住了,感覺自己在接受宣判,馬上就要完了。王先生的妻子也是懊惱至極,一直責怪自己,為什麼沒有讓愛人早點做檢查。這一沉重打擊,無論是對王先生還是對他的家人來說,都是難以承受的。
  • 總愛做這8件事,10年後你會後悔的,會一步步「餵」出癌症
    眾所周知,癌症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是一個因素導致的,它是多因素作用的結果,也就是說,你現在做的一些看似無關緊要的小事,很可能就會成為癌症的"導火索",在未來10-20年,促使癌症形成。所以,以下這些癌細胞喜歡的事,以後可別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