獾的人工養殖技術

2021-01-20 中國網財經

  獾是一種皮、毛、肉、藥兼具的珍貴野生經濟動物。其皮保溫性能好,毛絨豐厚、輕軟華貴,是製作高級裘皮服裝的原料。獾毛還可製作高級胡刷和油畫筆。其肉鮮美可口,營養豐富。獾油是治療燙傷、燒傷的有效藥物。現將獾的人工養殖技術介紹如下:

  一、圈舍建造。在環境較僻靜的地方建造一個15至20平方米的園地,周圍用石頭或磚砌壘2米左右高的圍牆,裡面用石頭砌成假山,假山周圍砌壘些洞穴,洞穴的上面要嚴密,以防漏水。洞內鋪上些柔軟的乾草即可。假山的大小及洞穴個數的多少要根據飼養量而定。

  二、獾的配種繁殖。在人工飼養的情況下,母獾在1歲左右、公獾在1.5歲左右即可達到性成熟,這時即可放對交配。獾每年只繁殖一次,一般在8月初至9月底開始交配,到第二年的4至5月份產仔。其妊娠期在230天左右,每胎產子3至4隻。仔獾在35日齡左右睜開眼睛。經過5至6個月的發育,幼獾就基本長大。

  三、獾的飼養與管理。獾是雜食動物,其飼料來源非常廣泛。植物性飼料有:玉米、高粱、瓜幹、穀子、各種瓜果、各種蔬菜等;動物性飼料有:各種畜禽肉、內臟、鼠類、昆蟲等。在應用時,動、植物飼料最好配合一起飼喂。非配種期和母獾空懷期,動物性飼料佔日糧的25%左右即可。配種期動物性飼料應佔日糧的40%左右。母獾懷孕期動物性飼料應佔到50%左右,而且還要餵些蔬菜、麥芽、酵母、維生素之類,以保胎兒在體內生長發育和母獾的身體健康。飼養場地要保持乾燥衛生,並要做到安靜,防止參觀和生人進入,還要注意家狗、野貓的侵襲。

  延平

相關焦點

  • 十分兇猛的獾,全身都是寶貝,人工飼養要知道它的生活習性
    十分兇猛的獾,全身都是寶貝,人工飼養要知道它的生活習性獾是一種皮毛肉要兼具的珍稀自然經濟動物,又可以分為豬獾,狗獾。狗獾的外形有一點像咱們家養的狗,腳比較短十分的粗壯,體重在10~12千克左右。如果那樣子看起來有點像小豬體型肥胖,而且行動比較遲鈍,耳朵不太敏銳,這種動物它的身上基本上都是寶貝,現在我們來仔細閱讀這種動物的自然的生物習性,為咱們以後的養殖打下基礎。狗獾多棲息在森林,田間的荒地,或者是墳地,河流附近等各種環境當中,它們一般以洞穴為重要的居住處所,它們的坑穴多在罕有人跡的地方,洞的深度可以達幾米。
  • 獾的生活習性,獾喜歡什麼樣的生活環境
    獾的類別獾是通俗稱謂,它分為狗獾、豬獾還有沙獾,它們是屬於脊椎動物門分類、食肉目、哺乳綱、鼬科。獾的一些形態特徵1、外形方面獾的身體是比較短而且肥,四肢是很短的,背部比較的圓,尾巴稍短,頸部比較的扁吻很長,耳朵很的而且比較圓潤。
  • 竹鼠和獾:我究竟惹了誰?
    1月20日晚間,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院士在接受央視連線時表示,根據流行病學分析,此次新型冠狀病毒來源很大可能是野生動物,比如竹鼠、獾等。此外,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22日確認,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是武漢一家海鮮市場非法銷售的野生動物。於是一時間,竹鼠和獾成為了口誅筆伐的對象。
  • 物種日誌 | 竹鼠和獾:我究竟惹了誰?
    1月20日晚間,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院士在接受央視連線時表示,根據流行病學分析,此次新型冠狀病毒來源很大可能是野生動物,比如竹鼠、獾等。於是一時間,竹鼠和獾成為了口誅筆伐的對象。獾通常在野外生存,而竹鼠因近年來養殖日益普遍而頻頻被端上餐桌。竹鼠因吃竹而得名,原本屬珍貴野生動物,全世界共有3屬6種。在我國,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區。部分竹鼠瀕臨滅絕或極為少見,例如花白竹鼠,屬於保護動物。這種動物因體型碩大,肉味肥美而成為人類餐桌上被追捧的一道美食。
  • 人工養殖鱷魚的冷知識
    首先:作為一名養殖戶,鱷魚哥總結了一些關於人工養殖的暹羅鱷從鱷魚蛋--鱷魚苗--商品鱷--種鱷的冷知識,不同品種的鱷魚數據會有所差距,以下內容僅作為參考。其實人工養殖的鱷魚與野生鱷魚產蛋時間是有所差距的,人工養殖的產蛋時間在4月底-5月,而野生的在7月-8月,鱷魚是一年只產一次蛋,一窩蛋數量在20-50個左右,鱷魚蛋的孵化時間需要60-70天,性別主要是由溫度決定,溫度在32°以下的為雌性,以上則為雄性。
  • 不知道大家對獾是否有了解?跟隨我一起來看看吧
    我們這邊海陽山去也送花比較多,我小時候經常跟著獵人一起去山上抓獾,感覺特別好玩特別可愛,從那以後就慢慢開始喜歡上他了,後來就慢慢養上他了獾的話為雜食性動物是晝伏夜出他喜歡吃老鼠蛇一些小昆蟲雖說獾是雜食性動物,幾乎什麼都吃,但因為它屬於食肉目一般肉類的東西,他更喜歡像蚯蚓鳥類中的麻雀等都是他喜愛的食物,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看似這麼可愛的小傢伙吃起東西來就像一隻大老虎似的,一下撲上去
  •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人工溼地處理養殖尾水中實現高效...
    研究受到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態與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中國農業研究系統的支持。閱讀論文全文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循環水養殖是水產養殖的一種重要的養殖模式。其中,保證養殖水環境健康是實現該養殖模式的關鍵。
  • 日本蝦夷扇貝的形態特徵、天然採苗技術及增養殖技術
    目前,唯一的防治方法是採用人工採捕驅除。此外,某些肉食性的螺類、魚類、蝦蟹類等也能對小型個體特別是剛底播的貝苗造成較大危害,其防治方法也只能是人工驅除。二、日本蝦夷扇貝的天然採苗技術分析日本的蝦夷扇貝養殖之所以發展較快,與其種苗生產技術的進步有密切關係。1934年木下虎一郎在佐呂間湖實施了最初的天然採苗。
  • 漁民:帶魚不能人工養殖
    海產品養殖早已經開展得如火如荼,多種多樣的人工養殖,也豐富了我們的餐桌,和拉低了海產品的價格,但唯獨對於帶魚的養殖,依然無法進行,帶魚養殖已經研發多年,但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截止目前技術尚未成熟,一來是帶魚是一種深海魚類,模擬出帶魚的生長環境成本很高,但這並不是主要的原因,因為把帶魚養活已經克服,我們能夠將帶魚養活,這項技術已經成熟,
  • 半島記者探訪青島海蜇養殖:人工費用高,利潤空間變小
    池塘養殖的海蜇捕撈上岸為了修復海蜇這一重要的漁業資源,我國在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對海蜇的生活史及生活習性進行研究,並突破了海蜇的人工繁育技術,開啟了人工養殖與增殖放流相結合的海蜇產業模式。目前,世界上可食用水母種類幾乎均為自然資源,我國是世界上唯一人工養殖可食用水母的國家,在海蜇繁育及人工養殖技術方面一直居於世界領先水平。與海水魚類、對蝦、貝類、海參等其它人工養殖品種相比,海蜇具有養殖周期短、生長迅速、環境耐受能力強等優點。「我們團隊歷經多年培育出品質優、抗逆能力強的優質海蜇苗種,開發出海蜇輪放輪捕高效養殖技術。」
  • 人工養殖蛇類能食用嗎?蛇類疾病調查結果不容樂觀
    禁野之後,人工飼養的蛇類還能食用嗎?蛇類養殖者憂慮叢生,並且認為純養殖的蛇類沒有問題。但記者調查發現有關蛇類疾病問題不容忽視。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的「大令」已經落下,如一根噼啪作響的打草棍,讓蛇類養殖業者直呼震驚。「種養殖業是農戶最大的經濟來源。
  • 土鯽魚和人工養殖的鯽魚有哪些區別?
    土鯽魚和人工養殖的鯽魚有何區別?先談一談我對"土鯽魚"這種說法的理解。個人認為,我們常說的土鯽魚,一般有兩層含義。第一,它是指特定的品種。也就是在當地自然生長,繁殖的品種,帶有明顯的地域特徵,有別於引進品種和雜交品種。在我國土鯽魚的品種其實很多,主要有黑鯽和銀鯽兩個亞種。
  • 木紋龜人工繁殖技術及龜卵收集孵化技術
    上海市嘉定區水產技術推廣站&nbsp程熙&nbsp沈永國&nbsp張沈鳴/文圖  木紋龜(Rhinoclemmys&nbsppulcherima),分布於墨西哥、哥斯大黎加、瓜地馬拉及宏都拉斯等地,棲息於灌木林及潮溼的林地,陸棲性較強亦擅於遊泳,雜食性,草食傾向強。
  • 5大解除分蜂熱技術,哪1種更有效果呢?蜜蜂人工養殖技術
    秋天養殖蜜蜂,秋繁是第一步,大量的蜜蜂生產出來以後,養蜂人將面臨一個大問題。隨著外界粉、蜜源植物的大量開花,隨之而來的,便是一年之中的第二次分蜂高潮期的到來。分蜂期的來臨,蜂群開始變得不安分,發展較好的蜂群,逐漸產生分蜂熱,這時正是考驗養蜂人解除分蜂熱技術的關鍵時刻。
  • 沒有鱗片的巴沙魚,營養價值非常的高,人工養殖要注意哪些方面?
    讀者朋友您好,我是秋裡談分,我來幫大家介紹一些養殖知識,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巴沙魚它沒有一點鱗片,這是它不同於其它魚類的一個特點,但它卻是市場上比較常見的一種淡水魚,由於它是從其它國家進口來的,所以我國只能夠進行人工大面積的養殖。
  • 海邊小夥告訴你,怎麼區分海蝦是野生的,還是人工養殖的
    我可以明確告訴大家,這些青蝦基本多是人工養殖的,因為要是真正的野生海蝦,那麼光是零售價格就要上百元一斤了,所以光從這個價格上面,那些只要幾十元一斤的青蝦也不是真正的野生海蝦了,何況現在的野生海蝦已經不容易捕撈了
  • 高效網箱養殖新品種「花魚」技術!
    近年來,隨著花人工繁殖技術的突破,該魚已成為江、浙、滬、皖等地區人工養殖熱門品種,發展勢頭迅猛。該魚具有生長快、抗病力強、生長期長(在水溫5℃以上的初冬和早春還具有較旺盛的攝食能力和較快的生長速度)等特點,但在池塘條件下該魚養殖單產低不易用網具起捕(需幹塘起捕),因此不利於開展池塘規模化養殖花師商品魚。
  • 三棲明星溫兆倫:人工養殖烏龜是十分了不起的事情
    三棲明星溫兆倫:人工養殖烏龜是十分了不起的事情2013-07-15 10:0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洋與漁業》        瀏覽量: 16287 次 我要評論   ——訪海南省野生動物保護形象大使、香港著名三棲明星溫兆倫    ■&nbsp《海洋與漁業》記者&nbsp曾凡美/文圖  「龜痴」溫兆倫
  • 上海發布《水產養殖尾水新型汙染物末端處置可行技術指南(試行)》
    1 適用範圍   本指南提出了淡水池塘養殖尾水末端處理模式下,排放尾水中抗生素類新型汙染物處理過程工程設計、參數配置、運行維護、生態淨化效果、排放水質等技術要求。   GB3838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   GB11607 漁業水質標準   HJ 2005-2010人工溼地汙水處理工程技術規範   CJJ/T 54-2017汙水自然處理工程技術規程   SC/T 9101 淡水池塘養殖水排放要求   3
  • 是人工養殖還是天然捕撈?怎麼做好吃?
    是人工養殖還是天然捕撈?剝皮魚學名:綠鰭馬面魨。體長橢圓形,側扁,長的很有特點,頭大,約佔身體的一半,類似於馬面,所以稱馬面魨(馬面魚),由於皮厚而韌,食用前需要剝去,又叫剝皮魚。剝皮魚主要分布於太平洋西部,我國南海戰場較多,主要漁場在北部灣和海南島以東的陸架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