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道教與基督教的相通之處

2021-01-20 網易

2020-09-05 00:05:02 來源: 鐵血擊空

舉報

  

  佛教念佛經,例如大悲咒,心經等。主要作用是以聲引氣,通過發聲震動經脈,達到氣血暢通,治病強身的效果。

  源於道教的氣功,如我曾經練過的智能氣功等,主要作用是以形引氣,以意引氣與以聲引氣,達到氣血暢通,治病強身的效果。

  佛教強調願力,即許願,去行動,還願。 氣功強調自加意識,積極主動的內向型運用意識。 有相似之處。

  可是大多數人對此不了解,加上很多迷信色彩很濃的解釋。實際上都與中醫相通,即達到氣血暢通,百病不生。只是達到目的的途徑的不同,殊途同歸。

  我在歐洲很多年了,基督教包括基督新教,天主教了解一些。理論與我國的佛道不同。但有相似之處。

  基督教的禱告, 佛教也有向佛祖菩薩傾訴。可以排解心中苦悶,心靈寄託對象,感恩心。

  基督教治病主要靠病人真正去認識耶穌基督的福音並真正悔改自己的罪孽、全然信靠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

  我認為可能是靠意識力,意念力。跟神祈禱病好了,好了。達到氣功境界,意念力起了很大作用。

  佛教可以靠念經,許願,放生的方法,信佛祖菩薩,消除魔障包括前世與今世的。 也是主要靠意識力,意念力。

  氣功也是靠靠意識力,意念力。

  很相似。

  宗教的最主要的作用不光是治病,而是拯救靈魂,教導人類有大愛,善心,良心,畏懼心,讓人能夠敬天畏地,熱愛生活,珍惜生命。

  現在國內處在拜金主義的風氣下,毒奶粉,毒食品,不顧環境資源一切向錢看,需要就是這些宗教精神,大愛,善心,良心,畏懼心,讓人能夠敬天畏地,熱愛生活,珍惜生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佛教口頭禪是「阿彌陀佛」,基督教是「上帝保佑」,道教講什麼?
    我想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肯定經常聽到這樣的兩句話,一句話是阿彌陀佛,一句話是上帝保佑,其中前一句話是來自於佛教,後一句話則來自於基督教,這都是在人遇到困難時說得最多的兩句話。中國作為世界上有名的無信仰人數比例比較高的國家,其實本身還是有一定的宗教存在的,佛教作為中國傳播最廣的一個宗教,很多人都會在身邊發現一個兩個信仰佛教的人,哪怕是不相信佛教的人,在遇到麻煩的時候也會下意識地說上一聲阿彌陀佛,基督教作為世界上傳播最廣的宗教,雖然沒有佛教那麼的鼎盛,但是在中國也有一定的人的人信仰他。那麼可能就有人問了,我們中國就沒有自己的宗教嗎?其實是有的。
  • 佛教口頭禪是「阿彌陀佛」,基督教是「上帝保佑」,道教該說啥?
    中國是全球無信仰比例最高的國家,不過即便如此,中國還是有一大批人是有信仰的,中國是一個多宗教的國家,中國宗教信徒的主要信仰有佛教,道教,伊斯蘭家,基督教,根據估算,中國的宗教徒,應該有1億多人,宗教活動場所有8.5萬多處,在職宗教人員有30多萬人。
  • 相比於佛教、道教,基督教為何在國內容易流行,五大觀點你贊同麼
    相比於佛教、道教,基督教為何在國內容易流行,五大觀點你贊同麼?第一點、距離近,又方便基督教可以在任何地方做生意。第三點、上天堂的門檻低基督教想要得到救贖的方式是比較容易的。份子錢的規定早就定好了,十一稅,就是要你一天收入的百分之十。一般在農村每回的份子錢也就十元錢。這樣多好,省去了到底要交多少錢贖罪的煩惱。佛教和道教看你自己了,這沒有規定,可不是心裡沒底麼。
  • 知乎上的討論:為何很多人覺得佛教、道教比基督教更高明?
    說到宗教,就不得不提中國的五大「合法宗教」,它們分別是: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由於歷史的原因,佛教擁有數量最多的信徒,但最近幾十年來,增長速度最快的卻是基督(新)教。不過,在很多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看來,基督教的教義太膚淺,不如道教、佛教高明,這是怎麼回事呢?
  • 道教,仙人眾多,為何發展不如佛教、基督教?真是痛心疾首!
    道教的出發點就在教導信徒這樣一個道理:從你自己的內心出發,去到達你的內心。也即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要迷失自己,任何修行都應該以自我為根基,這樣的超脫才有意義。道教的觀點和古希臘哲人頗有共通之處,都主張認識你自己,告訴你向上的姿態是最好的姿態,相信自己就是超脫的基石。
  • 佛教與基督教教義異同-來自朋友聊天的轉述
    佛教、基督教教義有很多相同之處,比如基本戒律。佛教求實精神是修行出發點,佛教不承認世界有主宰。認為一切有為的事物包括生命本身都是緣起的,因而性空。如果把神當作具有主宰力量的存存在,那麼,佛法就是無神論。佛教中的神,和基督教的神,同一個漢字,字義完全不同。基督教的神是超越性的存在,佛教裡的神,就是天道或阿修羅道眾生罷了,依然在輪迴中。
  • 佛教和道教到底有沒有區別?
    但是佛道之爭,從佛教傳入我國就開始了。秦漢魏晉、五代十國尤為強烈。我國百姓喜歡禪宗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因為禪宗來到中土首先面臨的就是與道教的論證。甚至某段時間,人們看似談論的是佛教,實質談論的是道教。更甚至到了如今,許多人談論佛教,尤其是禪宗,多數還是以談論道教的玄學來代替闡述禪理。
  • 為什麼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都誕生在絲綢之路?
    當前,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全部都誕生在絲綢之路上。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裡是東西方文的化碰撞之地、有著最龐大的財富和無止境的戰爭。東西方文化的多元碰撞、殘酷的戰爭、便利的思想傳播渠道,一起將絲綢之路塑造成了一條信仰之路。下面簡要介紹一下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在絲綢之路上的起源和壯大。首先,聊聊發展最早的佛教。
  • 佛教和基督教的「救贖」:如何擺脫生活中的「苦難」或「罪過」?
    佛教講「苦」,基督教講「罪」,這是兩者最大和最明顯的區別了。無論是「苦」還是「罪」,都是世人所面對的最大困境,也是人類不自由的表現,只有徹底擺脫之,世人才能過上完美和真正幸福的生活,並最終獲得自由。這是佛教和基督教的共同看法,也是他們的共同立場。
  • 戊午之爭,道教輸得一敗塗地,靠什麼和佛教相爭2000年?
    但其實說起中國,很多人還會想到佛教,佛教也算是中國文化的一種體現,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道教在中國也是有過一段被重視的時光,即便在每次的道教佛教辯論之時,道教總是不如佛教,尤其是那場戊午之辯,道教更是輸的一塌糊塗,顏面掃地,但是它卻依舊和佛教相爭了2000多年,甚至在現在,其很多思想都融入現代社會,被注入了新的靈魂,讓人不禁要問一句,為什麼?
  • 流傳了千年的道教咒語竟然是基督教的讚美詩!
    不過,「經咒」卻恰可譯出「Mashiha」(古敘利亞語:ܡܫܝܚܐ,彌賽亞)與「Ishoh」(古敘利亞語:ܝܫܘܥ,耶穌)的詞彙,的確與景教有相當密切的關係。於《諸咒小序》內的文句亦可一窺其端倪:皆是正教不興,曲學爭起,人迷其宗,以遭塗炭。間有一二修行之士,或受左旁牽引,妄毀正教真宗。.....慾海無邊,孽根堅固,非有靈章,難生解冤免。
  • 都是勸人向善,為何佛教被滅4次,道教卻沒事?
    當年背叛婆羅門教的喬達摩·悉達多,經過幾年的冥思苦想,一天他坐在一棵畢缽羅樹(菩提樹)下悟出了解脫苦難之道,就是放下,不承擔任何責任(解脫),便宣布自己成了佛。對道教一直有好感,道教不像基督教、伊斯蘭教那麼奴性十足,有個莫名其妙的主或真主,也不像佛教那樣逆來順受,消極逃遁。盛世修真,亂世出山,匡扶社稷,這才是本土宗教該做的,其他宗教反正是在別人家,不趁機興風作浪就不錯了!道教教義人與自然修練自我超脫自我,教導別人修練自我,最多也是向民眾收的香油錢。
  • 佛教觀音菩薩和道教慈航真人是一回事嗎?
    1、巾冠佛教的觀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補處佛,冠戴阿彌陀佛。道教的慈航真人,一般都帶有浩然巾。現在佛教寺院的觀音菩薩和道教的慈航真人的造像中都有佛教的佛龕供養阿彌陀佛的成分,也有佩戴道教浩然巾的成分。這些電影故事中不乏慈航真人的故事,比如妙莊王的三公主等元素等出自道教經典。故而,在道教結緣處也不乏此類音像製品。1、佛教的觀音信仰觀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是阿彌陀佛的補處佛。
  • 了解日本,就要了解日本的神道教
    第一、日本的本土宗教只有神道教;第二、日本本土宗教成分有:神道教、儒家學說、佛教;(比例是2:1:1,懂這個意思吧,即:神道教為主體,儒家和佛教另外各佔一半。)第三、無論儒家學說,還是佛教,之所以能在日本出現,原因只有一個:一切服務於統治者。
  • 為什麼中國北方農村的基督教如此流行?基督教是如何滲透進的?
    近期,一個偶然的機會,在鄉下看到了幾個基督教堂,本以為是村子裡的基督教堂,應該人數不是很多,好奇之餘居然發現,裡面有上百人,而且都是白髮蒼蒼的農村老人。雖然教堂很簡陋,裝潢也談不上,但是儀式都很正式。同時,中國信仰地圖顯示,紅色的基督教在華北和中原的河南很興盛,尤其是農村。
  • 佛教與基督教、天主教那個更接近科學?佛教怎樣看待其他宗教?
    南無彌勒佛佛教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了,可謂是歷史悠久深厚,那我們也知道,中國境內除「佛教」還有就是基督教和天主教,那我們就先來了解下。天主教信奉三位(聖父聖子和聖神)一體的天主和耶穌基督,尊瑪利亞為聖母,基督教信仰最高唯一真神是上帝,認為上帝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並主宰著世界。
  • 兩晉南北朝之佛教大發展,以及道教大演變
    北齊北周僧尼總數300萬左右,則已佔當時總人口數的1/10, 可見佛教發展之迅速。 傳入中國的印度佛教有兩大系統:一是小乘(早期佛教),注重戒律和禪定;一是大乘(後期佛教),即以《般若經》為中心的大乘空宗學說。 由於當時學術思想的主流是玄學,佛教的《般若經》的空宗學說也被玄學化。許多佛學家都借用老莊學說闡述佛教理論。
  • 道教也有「輪迴」之說嗎?「五道輪迴」分別指的是哪些?
    有很多神明被佛道共同尊奉,如華光大帝,佛教稱之為華光佛、華光天王佛 ,在民間俗稱五公菩薩;道教稱之為靈官馬元帥、馬天君,是道教的雷部和火部的神靈,也是道教的護法四聖之一。佛教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與道教的慈航道人,都是寶相莊嚴,慈悲的女相;佛教消災的保護神摩利支天與道教的眾星之母鬥姆元君形象也非常相似。道教與佛教也有許多不同的地方,最明顯的是修行方式的不同。
  • 廬山的佛教和道教
    「廬山到處是浮屠,若問凡家半個無」,說的是廬山佛教勢力的強大。東晉時慧遠大師在這裡開創了東林寺,建立了淨土宗,肇始佛教中國化和中國佛教化的進程。作為當時南方的佛教領袖,東林寺成為了一個與北方長安並肩的佛教和學術中心。名人名流會集廬山,最為突出的有慧遠、慧永、張野、雷次宗、宗炳和劉續之等十八高賢,他們都是學識水平極高的人物,成就了廬山文化史上的輝煌時代。
  • 佛教的「苦」和基督教的「罪」是一回事嗎?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佛教的「苦」相當於基督教的「罪」嗎? 一般無宗教信仰的學者的確是作如此觀的,他們以為佛教也好,基督教也好,勸人為善總是一樣的。從這勸人為善的基礎上,他們就順理成章地推想到,佛教的「苦」和基督教的「罪」當然也是一樣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