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宗一朗從草根學徒,到享譽全球的技術型企業家,為世界汽車行業留下了光輝一筆。他「三個喜悅」的本田文化和「三個尊重」的經營理念,為後人在企業管理方面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本田被譽為全球最具品牌價值的100強企業。2019年本田全球在職員工21.97萬,總營收達到15.89萬億日元,產品覆蓋範圍廣。本田的「工科男」DNA,最早要追溯到這位享譽全球的技術型企業家和創新大師——本田宗一郎先生。
1906年11月7日,本田宗一郎出生於日本靜岡縣磐田郡光明村(現為濱松市天龍區)。濱松市物產富饒、環境優美,是日本戰國梟雄德川家康故居、山葉創始人山葉寅楠故鄉;濱名湖盛產鰻魚,也是全國屈指可數的花卉產地,每年五月的風箏大賽、花車遊行聞名全日本。
宗一郎的兄弟姐妹眾多,7男2女,他為家中長子,他的父親本田儀平是一位貧窮的打鐵匠。宗一郎小時候,父親忙於生計,對他疏於管教,他是老師眼中的差等生。後來他父親由於打鐵損傷了肩膀,於是改行買賣自行車,廉價收購舊車,維修後進行出售。由於技術好,生意好轉。宗一郎有空就去給父親幫忙,雖然時不時受到父親的責罵,但動手能力還是得到了認可。當分數不好的成績單需要家長籤字時,他就利用自行車內胎帶偷刻私章,矇混過關。
宗一郎從小表現出對機器的熱愛,碾米廠發動機的隆隆聲對他都有一種抵擋不住的魅力。小學二年級時,村裡來了汽車,宗一郎特別興奮,還會去聞汽車排出來的廢氣味。有一次他偷騎父親的自行車去濱松市步兵大隊看飛行表演,由於沒有錢買門票,就只能在圍牆外面的大樹上觀看,也是樂在其中。
1922年,16歲的宗一郎從高等小學畢業後,認為汽車將會取代自行車,便說服父親,進入了東京一家汽車修理廠當學徒。類似現在年輕人學挖掘機去山東藍翔、學烹飪上新東方。宗一郎應聘的是一家名叫技術商會的汽車修理廠,廠裡有職工10多人,生意興隆。進廠初期,他只能給老闆帶小孩和打掃衛生,多次想放棄,但一想到父親嚴肅的面孔,就又打消了這個念頭,堅持了下來。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半年以後的某一天,廠裡實在忙不過來,叫宗一郎去幫忙,他由於修過自行車,做起來得心應手,於是以後修理的活多了,照看孩子的活便交給了新人。有時趁老闆外出不在,宗一郎還會把修好的車開到外面去找感覺。
1923年9月,東京發生了大地震,修理廠的大部分設備被毀,多數修理師傅也陸續回家。只有宗一郎和另一個師傅堅持下來。後來修理廠重新開張了,生意日漸興隆。
十八歲那年,老闆讓宗一郎到盛岡修理消防車——由於盛岡修理廠修不了,消防隊才到東京來請師傅。到車站迎接的消防隊領導看到派來的專家是一個毛小孩,連連搖頭,對修好消防車沒抱什麼希望,就把他安排到了學徒工宿舍。沒想到宗一郎僅花三天就修好了消防車,消防隊便立刻安排他到頭等旅館去住,吃飯還上了酒。也正是因為這件事,宗一郎明白了手藝人還得靠技術吃飯,回去後更加刻苦鑽研維修技術,很快成為一個遠近聞名的修理師傅。
6年學徒生涯結束後,他回到家鄉濱松市開設了一家汽車修理廠,名為技術商會浜松支店。修理廠憑一手精湛的修車技術,很快贏得了顧客的好評,生意越做越大,規模從最初2人發展到50人。期間,他把汽車的輻條由原來的木質改成鐵製,並向國家專利局申請了專利權;開上自造的摩託艇,帶上年輕職員和藝妓在湖上兜風;改良福特汽車去參加全日本速度大賽。27歲那年,宗一郎和小學教師住智結婚,度過了他最愜意的一段時光。
1934年,本田宗一郎創建了東海精機公司,給豐田提供活塞環。由於活塞環質量不過關,自已就去濱松高等工業學校旁聽金屬學課程,9個月後終於做出合格的產品。1945年因戰爭、地震等原因,東海精機轉賣給豐田。
二戰後,本田宗一郎於1946年在濱松設立了本田技術研究所,打算生產紡織機械,由於資金投入較大計劃擱淺。戰後重建,人們急需要廉價交通工具。本田宗一郎收購戰爭期間陸軍部的通訊廢舊器材,拆卸了上面簡易的發動機,組成出一種新型的「機械腳踏車」,通俗來講,就是自行車加馬達的「吧嗒吧嗒車」。
1947年,本田宗一郎研製出50毫升單缸A型自行車馬達,也是最早的本田摩託發動機,職工達到120人,隨後相繼研製出性能更好的B型C型發動機。
1948年9月,本田宗一郎設立了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擔任社長,同年親自主持研製雙缸98毫升D型發動機,也就有了「本田夢幻D型」摩託車。
1949年,黃金組合藤澤武夫加入本田,藤澤君負責銷售、融資,本田宗一郎先生專心研發,不久便推出了奔利、天使、佳普一批摩託車。
1951年,本田宗一郎又主持研製了性能更好的四衝程E型發動機「本田夢幻E型」,銷售大獲成功,為公司贏得了利潤。
1952年,本田宗一郎獲得了150項專利,日本政府為了表彰他在技術研究上的重大貢獻,授予他藍綬褒章。天皇要接見褒章獲得者,得穿正裝西服,宗一郎沒有一件像樣的衣服,向藤澤武夫借了一身西服,總算應付了過去。
1953年,公司規模不斷擴大,已有兩座工廠,公司人數超過了2000人。
由於日本國內摩託車市場競爭加劇,本田宗一郎打算通過國際TT大賽進軍國際摩託車市場,受到周圍不少人嘲笑,說是蚍蜉撼樹。因為摩託車TT大賽是當時國際超一流水平的比賽。傳統摩託車歐洲強國積累了半個世紀的技術,本田與歐洲相比,差距太大了。他訪問了英、德、法、意等摩託車發達國家,並扮演成摩託車賽手購買了比賽用的摩託車化油器、輪胎,供回國後研究使用。
1958年,第一輛125毫升雙缸摩託賽車誕生,首次比賽名落孫山;1959年再次參加TT大賽,取得第6名。同年,美國本田技研工業公司成立,在美國摩託車營銷上劍走偏鋒,也取得了成功。當時美國汽車已經很普及了,人們對騎摩託車還是存在偏見。本田就把新投產的摩託車放在娛樂休閒場所,供人們休閒娛樂,還特別為婦女、兒童開發出新品。就這樣,美國摩託車市場被打開。1961年GP大賽上,他們擊敗了長期居於壟斷地位的英國摩託。
1962年,本田宗一郎開始涉足汽車生產,又通過參加最高水平的一級方程式汽車大賽,奠定了本田在汽車領域的地位。1965年在歐洲賽場頑強拼搏,終於贏得了勝利。1966年,本田研製出了一種輕便轎車N306,當年生產了10萬輛。
1970年,美國加州頒布馬基斯法案,標準嚴苛,美國三大汽車廠商怨聲載道,一籌莫展,認為根本不可能實現。但本田成功研發出CVCC發動機(Compound Vortex Controlled Combustion複合渦輪控制燃燒發動機)——後來成為了現代發動機「祖宗」,也被稱為低公害發動機,震驚了美國,也震驚了世界。CVCC主要把燃燒室分為主、副燃室,通過先點副燃室,再引燃主燃燒室,讓混合氣體得到充分的燃燒,降低氮氧排放。搭載CVCC技術的第一代思域,是首款通過馬基斯法案的車型,這一技術也是在本田先生親自主持指導下研發成功。
1973年,本田宗一郎辭去本田技研工業社長職務,擔任董事最高顧問,把社長傳給了毫無血緣關係的河島喜好,老搭檔藤澤君也光榮退休,本田完成新老交替。1991年8月5日,本田宗一郎與世長辭,享年85歲。
本田宗一郎一生獲得的榮譽舉不勝數,被譽為「摩託之父」;享譽全球的技術型企業家和創新大師;榮獲美國機械工程協會「霍利獎章」——要知道,「霍利獎章」自設立100多年來,只頒發給了兩個人,一個是福特,另一個就是本田宗一郎。當然,本田宗一郎也成了首個進入美國汽車名人堂的日本人。另外,本田宗一郎與松下創始人松下幸之助、索尼創始人盛田昭夫、京瓷創始人稻盛和夫被譽為日本經營四聖。
傳承本田精神,追尋夢想永不止步。本田宗一郎雖說有缺點,但瑕不掩瑜。他在事業、商業、成長、創新、人生等方面給後人留下了無盡的啟示與哲思,傳承至今。
第一:創導「三種喜悅」的企業文化。製造喜悅、銷售喜悅、購買喜悅。三種喜悅是本田所有人員至今的恪守的文化格言。
第二:人作為勞動力最可貴之處,在於人們擁有創意。每年公司除身體運動會外,還會開展大腦運動會「創意大賽」。本田認為沒有個性的技術是缺少價值的。
第三:公司不搞世襲制。嚴禁子女、親人在公司就職、把領導位置留傳給懂技術的河島喜好——極大的勇氣完成了本田公司新老交替。
第四,淡泊名利。三重縣鈴鹿市要改市名為本田,遭到本田先生的拒絕。他經常說公司是大家的,給公司起名為本田我已經很後悔了,怎麼可以把市名改成本田呢?
2019年,本田全球汽車銷售532.3萬輛,摩託車銷售2023.8萬輛。本田在華新車銷售155.4萬,同比增長了12.22%,在華的兩家合資公司擁有傑德、思域、XR-V、CR-V、飛度、鋒範、凌派、雅閣、繽智、皓影、冠道、奧德賽等眾多明星車型。
另外,本田目前的產品可以說是覆蓋了從走到飛的所有移動出行方式,如Honda Walking Assist(步行輔助);Honda小型商務噴氣機Honda Jet Elite;電動摩託車V-GO和電動滑板車Transcooter等等,覆蓋面相當廣泛。
司徒有話說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在72年的歲月中,始終保持「工科生」那般崇尚技術、熱愛創意、勤奮刻苦、認真細緻為用戶提供滿意產品的本田精神,這種精神一次又一次引領摩託車行業、汽車行業等眾多領域的突破和變革。而本田精神,雖成於本田宗一郎先生,但發展光大於一大批後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