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皇帝的自稱有哪些,分別是什麼意思?

2020-12-05 小馬談今古

中國古代皇帝的自稱有哪些,分別是什麼意思?

中華上下五千年,經歷了無數的王朝更迭,從奴隸社會開始到封建社會結束,出現過許多君主,他們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作為一國的統治者,金字塔頂尖的人物,他們都是如何自稱的呢?

正常情況下,皇帝一般自稱為「朕」、「孤」、「寡人」。 在先秦時,諸侯國君主一般自稱「孤」、「不穀」、「寡人」,隨著秦朝建立,秦王政創立皇帝尊號,規定「朕」專作皇帝自稱。這個稱謂從此一直流傳至辛亥革命中國帝制終結。「朕」也成了封建社會皇帝的專屬稱謂。還有兩個特殊的皇帝自稱「咱」和「俺」,那就是朱元璋和朱棣。

1、朕

朕小篆「月」字旁原作「舟」字旁,指木造船的兩塊木板間隙。以其極為細小譬喻寡德以自謙,類似寡人之義。也合正的諧音,意思為公正,正中,正統。

2、寡人

寡人,即為寡德之人,意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諸侯王對自己的謙稱。中國古代講究「以德治國」,「以德配天」,就是說君主、諸侯王的權位是上天賦予的,但上天只會把天下給有德的人,君主、諸侯王如果失德就會失去尊貴的權位,所以君主、諸侯王就謙稱自己是「寡人」。

3、孤

孤的說法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原指脫離群眾,孤立無助的人。諸侯們自嘲為孤,就像孤家寡人一樣。意思是高處不勝寒,自己是孤家寡人,給自己警醒,也給臣子安慰。

4、不穀

是先秦諸侯之長的謙稱,本為周天子所用,後來周室衰落,諸侯霸主也僭用了,齊桓公就是一例,楚國僭越稱王后也常用此稱呼。意思是受他人供養,不賢。

5、咱

在我們中國歷代的開國皇帝之中,朱元璋他是最窮出生地位最低的一個,他的父親,爺爺和他自己在一開始的時候連一個名字都沒有,他為了生存,當過和尚,做過乞丐,因為這樣的經歷才鑄就了他的傳奇生活。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朱元璋說話都是十分接地氣的,一點架子都沒有,就連寫的奏章也是十分隨意。他的大臣向朱元璋進言,想讓朱元璋自稱朕,但是朱元璋根本不在意,一口一個咱。就連他寫過的一些奏章裡,總能出現「我」「咱」這樣的字語。根本不屑於用「朕」這樣的字,可是朱元璋根本不在意這些,想寫啥就寫啥。

6、俺

明成祖朱隸,從小就跟著他爹朱元璋打仗,後來鎮守北方,也不是一個講究人,還沒有走入皇家的精緻生活,他的話風也是十分驚奇的,在他寫的奏摺裡面,總能出現一些「俺」,這樣的詞語充滿了北方的氣息。

皇帝自稱「朕」,其他人當面則稱皇帝為「陛下」、「聖上」、「萬歲」等,私下敬稱皇帝為「聖人」、「大家」、「官家」、「至尊」等。

相關焦點

  • 「朕」是什麼意思?古代皇帝為什麼要自稱為朕?
    現如今,我們從各種歷史影視劇中不難發現,裡面的皇帝時常稱呼自己為「朕」。有時候,筆者我不禁在思考著這樣的人一個問題,把「朕」這個字單拎出來究竟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古代的皇帝們都要自稱為朕呢?要想解開這一謎題,就需要先追溯到秦始皇時期。
  • 古代皇帝皇后,為何自稱「寡人」和「哀家」別被電視劇騙了
    中國自古以來封建王朝的掌權者都是皇帝,這些封建王朝的皇帝們平時都是高高在上的,包括他身邊的皇后也是非常尊貴的,平時皇帝在和臣子們商量政事時,或者和他的妃子們在一起的時候,都會喜歡稱自己為「寡人」而他身邊的皇后在和別人聊天之時也是習慣性的稱自己為「哀家」那皇帝自稱「寡人」和皇后自稱「哀家」到底是什麼意思
  • 古代皇帝為何自稱為「朕」,朕字的來源及意義是什麼?
    古代皇帝為何自稱為「朕」,朕字的來源及意義是什麼?朕,漢語二級字,形聲字,讀作zhèn,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說文》:「朕,我也,闕。也就是說,在先秦時代,朕在先秦時期是第一人稱所有格,即「我的」的意思,例如屈原離騷:「回朕車以復路兮」。根據漢許慎說文解字,朕小篆「月」字旁原作「舟」字旁,指木造船的兩塊木板間隙。以其極為細小譬喻寡德以自謙,類似寡人之義。
  • 古代帝王的自稱都有什麼
    我們看清宮劇,皇帝自稱「朕」,而太后自稱「哀家」,皇后自稱「本宮」,這些特有的自稱代表著身份和地位,古代的皇帝自稱是不斷變化的,影視劇中其實存在很多錯誤,我們今天就來談談帝王自稱的演變。「朕」這個自稱再秦統一六國以前是大家都可以用的,上學的時候大家有沒有因為背誦《離騷》而生不如死,屈原在裡面有一句這麼說:「朕皇考曰伯庸」,意思是我爸爸叫做伯庸,他自稱朕,說他爸爸是「皇考」,這要放在清代,這一句就夠抄家滅族的了。
  • 古代君王自稱「朕、孤、寡人」到底是什麼意思
    在我們國家關於皇帝的自稱有很多種,比如說「朕、孤、寡人」都是君王用來自稱的。這些都是什麼意思,是怎麼來的,為什麼偏偏就要這麼叫,這裡面是有歷史有故事的。秦始皇作為中國的第一個皇帝,他除了統一文字統一貨幣度量衡等等之外,秦始皇對中國歷史的影響一隻傳到了今天。
  • 中國歷史上的冷知識,原來皇帝不只自稱為「朕」!
    大家都知道在看宮廷劇的時候皇帝都是自稱「朕」的,其實並不是,在秦始皇之前,天子都是自稱自己為「餘一人」,雖然後來有自稱是孤或者寡人,但那都是各路諸侯的自封而已,並且自稱孤也不是孤家寡人的意思。在古代寡人是指寡德的意思,也就是說就算當了皇帝也要時刻警醒自己!
  • 皇帝自稱「朕」,那太上皇的自稱是什麼?乾隆給出「標準示範」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氣吞八荒,一統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嬴政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所以首次採用「皇帝」這個稱號來表明自己華夏最高統治者的身份。與此同時,他也制定了一系列的相關規定,包括皇帝的衣食起居、禮儀規範、大臣和百姓需要避諱的東西等。而在稱呼上,秦始皇也開始由寡人改稱為「朕」。
  • 歷史上皇帝真的自稱朕嗎?別被電視劇帶偏了
    如今,很多古裝劇中的皇帝都自稱「朕」。事實上,古代的皇帝不會經常用這個字自稱,最早它也不專屬於皇帝。先秦時期,「朕」是第一人稱所有格,有「我的」的意思,普通的老百姓也能用這個字。例如屈原寫下的《離騷》中:「朕皇考曰伯庸」,意思是我的父親叫伯庸。《尚書·舜典》中:「汝作朕虞」,意思是你當我掌管山澤的官員。帝國專制政體早期,至尊如皇太后,也可以自稱「朕」。先秦時,諸侯國君主一般自稱「孤」、「不穀」、「寡人」。但隨著秦朝的建立,「朕」字逐漸成為皇帝的專用。古代的等級制度一直很嚴格,人都要分三六九等。
  • 古代皇帝為何都愛自稱「朕」?把「朕」拆開來念念,就能明白了
    --蔡邕《獨斷》從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秦朝統一六國,皇帝的稱謂正式確立。由此誕生的,是專稱皇帝的「朕」。為何秦始皇偏偏從眾多自稱「朕」的人中選擇了「朕」,而非寡人、孤臣、諸王?對於這一點,我們首先要了解古代帝王為何要使用自稱,古代帝王為了區別身份,顯示地位,都會使用不同的自稱。
  • 皇帝都自稱「朕」,那太上皇的自稱什麼?乾隆霸道李淵心酸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氣吞八荒,一統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嬴政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所以首次採用「皇帝」這個稱號來表明自己華夏最高統治者的身份。
  • 佛教貧僧、老衲、洒家分別是什麼意思?
    佛門中人有哪些自稱,貧僧、老衲、洒家等有何區別?佛教起源於古印度和尼泊爾境內,一千多年前就已傳入我國。佛教在我國的大地上綻放出了璀璨的光芒,讓其一度達到最光輝的時刻,奠定了世界三大宗教的地位。釋迦牟尼自創佛教以來,其門人弟子各地傳法,不斷演變出不同的分支,也出現了許多不同的自稱。在佛教自稱中,有貧僧、老衲、洒家、小僧等。那麼,這些稱謂究竟是什麼意思呢?老衲老衲指年老的僧人,亦為老僧自稱。
  • 明朝16帝的年號,分別有什麼寓意,其中哪些與別人重複
    年號,一般是古代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年號最初由漢武帝所創,歷史上第一個年號為「建元」。皇帝不一定只使用一個年號,遇到特殊情況時,可能會更換,甚至隨著皇帝心情好壞,都可能會換年號。歷史上使用年號最多的皇帝,就是女皇武則天。
  • 皇帝自稱是「朕」,太上皇該如何自稱?宋徽宗最卑微,乾隆最霸氣
    皇帝自稱是「朕」,太上皇該如何自稱?宋徽宗最卑微,乾隆最霸氣 皇帝是古代最尊貴的職業,皇帝是終身制,老皇帝什麼時候去世,下一任皇帝就什麼時候登基。中國一共產生了幾百位皇帝,那麼產生了多少太上皇呢?根據統計,中國歷史上一共產生了17位太上皇。
  • 中國古代皇帝後宮嬪妃的封號有什麼意義?她們收入有多高?
    中國古代皇帝一般擁有眾多配偶,在民間中傳言皇帝「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後宮佳麗三千」等說法,這些後宮之人在宮中有著不同的封號,如昭儀、婕妤、美人、八子等等,這些封號到底代表什麼意思?周代依周禮王的後宮有了明確規定,一般是一後、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共一百二十一人,這些就是在編的後宮佳人,中國古代帝王除宮中女性外,在宮外再有女性為情婦者是極少的,另外帝王一般不娶同姓。周禮也規定了帝王以下的人們娶妻的數量,這個是不能亂來的。
  • 古代皇宮稱呼:「本宮」、「哀家」哪些人可以用?什麼情況下用?
    古代社會人分三六九等,而皇族的禮儀、階級分得更甚。甚至有人說其超脫了所謂的尊卑,一切以制度辦事。皇帝的後宮一般有三千佳麗,各種貴妃、嬪妃、娘娘,經常交織在一起,她們在身份以及稱呼方面是如何區分的呢?到底有哪些人能自稱本宮,而誰又只能自稱哀家,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 皇太后獨有的稱呼哀家 皇宮中的女人稱本宮是什麼意思
    隨著許多古代宮廷劇的熱播,人們看到了許多皇帝與妃子間的愛恨情仇。其中許多電視劇中的很多皇后都稱呼自己為哀家,就跟皇帝自稱朕一樣普遍,哀家也由持成為了現代人心目中皇宮女人最高的稱呼,那麼哀家是什麼意思?許多人卻不知所以然,。
  • 古代的皇帝,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又是怎麼形成的這個稱呼?
    就好比古代的君王制度,人類有了文明發展之後,就開始流行了,最開始的是三皇五帝,這三皇五帝中的三皇,則分別是: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這部分歷史有些摻雜神話了,不過,也是存在的。直到後續的五帝,也有著一定的神話色彩,運用了五行劃分,分別為:東方青帝,南方赤帝,中央皇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
  • 古代皇帝去世時,太監總要喊一句''駕崩'',駕崩是什麼意思
    經常看古裝劇的朋友們可能見過皇帝去世後太監哭著跑出來大喊「皇帝駕崩了」的場面。古代皇帝去世時,太監總是要喊「駕崩」,駕崩是什麼意思?這句話伴隨著悲痛的哭聲。「承河」是指皇帝、皇太后、太皇太后的死亡。死亡在古代漢語中也有等級,不同等級的稱呼不同。例如,醫生因「死亡」,天子因「死亡」,「勝利」而死亡,意思是「黃駕駛崩潰」。《禮記》中,天子被稱為「崩潰」,諸侯被稱為「死亡」,醫生被稱為「死亡」,史事被稱為「布洛克」,平民被稱為「死亡」。《唐代示例規定》無償,2件以上射殺,5件以上卒死,後肉死於平民。
  • 日本在中國古代到底什麼地位?外藩都算不上 只能被稱作蠻夷
    在古代,亞洲只有中國的皇帝敢自稱為天子,其他國家都只能被稱作王。但是有兩個國家例外,一個是越南一個是日本。越南國王對內一般自稱為皇帝,但是在給中國的國書當中卻自稱為國王。日本的君主叫天皇,所謂天皇就是神的後裔。
  • 中國古代分為「九州」,分別指哪些地方?看看你的家鄉是哪個州
    導語:中國古代分為「九州」,分別指哪些地方?看看你的家鄉是哪個州相傳大禹治水後把中國大地劃分為九州,並以九州為素材打造了九鼎,以此來象徵著中華大地。很多人就好奇了,古代所謂的九州分別指的是哪幾個州呢?來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據《尚書》記載,九州分別是豫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翼州、兗州,這九州大致包含了當時中華大地的地理範圍,如今地形地貌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不過比對當時的地理位置,大致也能看出這九州分別是對應了哪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