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皇帝的自稱有哪些,分別是什麼意思?
中華上下五千年,經歷了無數的王朝更迭,從奴隸社會開始到封建社會結束,出現過許多君主,他們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作為一國的統治者,金字塔頂尖的人物,他們都是如何自稱的呢?
正常情況下,皇帝一般自稱為「朕」、「孤」、「寡人」。 在先秦時,諸侯國君主一般自稱「孤」、「不穀」、「寡人」,隨著秦朝建立,秦王政創立皇帝尊號,規定「朕」專作皇帝自稱。這個稱謂從此一直流傳至辛亥革命中國帝制終結。「朕」也成了封建社會皇帝的專屬稱謂。還有兩個特殊的皇帝自稱「咱」和「俺」,那就是朱元璋和朱棣。
1、朕
朕小篆「月」字旁原作「舟」字旁,指木造船的兩塊木板間隙。以其極為細小譬喻寡德以自謙,類似寡人之義。也合正的諧音,意思為公正,正中,正統。
2、寡人
寡人,即為寡德之人,意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諸侯王對自己的謙稱。中國古代講究「以德治國」,「以德配天」,就是說君主、諸侯王的權位是上天賦予的,但上天只會把天下給有德的人,君主、諸侯王如果失德就會失去尊貴的權位,所以君主、諸侯王就謙稱自己是「寡人」。
3、孤
孤的說法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原指脫離群眾,孤立無助的人。諸侯們自嘲為孤,就像孤家寡人一樣。意思是高處不勝寒,自己是孤家寡人,給自己警醒,也給臣子安慰。
4、不穀
是先秦諸侯之長的謙稱,本為周天子所用,後來周室衰落,諸侯霸主也僭用了,齊桓公就是一例,楚國僭越稱王后也常用此稱呼。意思是受他人供養,不賢。
5、咱
在我們中國歷代的開國皇帝之中,朱元璋他是最窮出生地位最低的一個,他的父親,爺爺和他自己在一開始的時候連一個名字都沒有,他為了生存,當過和尚,做過乞丐,因為這樣的經歷才鑄就了他的傳奇生活。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朱元璋說話都是十分接地氣的,一點架子都沒有,就連寫的奏章也是十分隨意。他的大臣向朱元璋進言,想讓朱元璋自稱朕,但是朱元璋根本不在意,一口一個咱。就連他寫過的一些奏章裡,總能出現「我」「咱」這樣的字語。根本不屑於用「朕」這樣的字,可是朱元璋根本不在意這些,想寫啥就寫啥。
6、俺
明成祖朱隸,從小就跟著他爹朱元璋打仗,後來鎮守北方,也不是一個講究人,還沒有走入皇家的精緻生活,他的話風也是十分驚奇的,在他寫的奏摺裡面,總能出現一些「俺」,這樣的詞語充滿了北方的氣息。
皇帝自稱「朕」,其他人當面則稱皇帝為「陛下」、「聖上」、「萬歲」等,私下敬稱皇帝為「聖人」、「大家」、「官家」、「至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