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都自稱「朕」,那太上皇的自稱什麼?乾隆霸道李淵心酸

2020-12-19 騰訊網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氣吞八荒,一統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嬴政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所以首次採用「皇帝」這個稱號來表明自己華夏最高統治者的身份。與此同時,他也制定了一系列的相關規定,包括皇帝的衣食起居、禮儀規範、大臣和百姓需要避諱的東西等。而在稱呼上,秦始皇也開始由寡人改稱為「朕」。很多人就感到好奇,如果皇帝退位了,當上太上皇后又該如何自稱呢?

中國歷史上的太上皇並不多見,一共只有17位,其中第一位太上皇是秦始皇嬴政的父親秦莊襄王。秦始皇自稱始皇帝後,便追尊其父為太上皇,所以秦莊襄王在生前並沒有體會過當太上皇的感覺。而歷史上第一位活著的太上皇則是漢高祖劉邦的父親,劉太公。劉太公本是莊稼漢,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根本沒想到兒子有一天能當上皇帝。

劉邦做了皇帝後,為了體現自己的孝道,時常去跟劉太公請安。古代的請安是需要三跪九叩的,劉太公欣然接受,但他身邊的下人卻提醒他不能這樣做。劉太公問:「他是我兒子,給我請安不是正常的麼?」下人說:「他是您的兒子沒錯,但也是天下人的皇帝。讓皇帝跪拜您,您覺得合適麼?」劉太公驚出一身冷汗。等劉邦再來時,他便親自到門口相迎。劉邦要向他行禮時,他又急忙往後退。

劉邦問:「這是咋回事?」劉太公說:「你是皇帝,我是平頭老百姓,讓你跪我是要被殺頭的。我不能讓你壞了規矩。」劉邦也覺得此事挺為難。就在這時,有個大臣說起了秦始皇追尊秦莊襄王為太上皇帝的事,建議劉邦尊劉太公為太上皇。劉邦覺得這主意挺好,便讓劉太公做了太上皇。這劉太公連皇帝都沒做過,直接越級為太上皇,所以他在稱呼上也與以往一樣,沒啥變化。

而在我國古代歷史上,最心不甘情不願當太上皇的人便是唐高祖李淵。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後,強迫李淵立他為太子。後來為了防止夜長夢多,便尊李淵為太上皇,自己做了皇帝。此時的李淵真是一把辛酸一把淚,連退位詔書中的最後一句話都是:「善!此亦吾之夙志也。」在這裡,他的自稱已經變成了「吾」。

同樣的,唐玄宗李隆基由於安史之亂,太子李亨在靈武繼位後便尊李隆基為太上皇。李隆基對前來報信的韋見素和房琯說:「朕稱太上皇,軍國大事先取皇帝處分,後奏朕知。」此處,李隆基的自稱還是朕,不過權力卻早已被架空。而宋徽宗因為在金人攻來時急忙讓位給兒子,自己做起了太上皇,沒臉面對兒子,所以在與宋欽宗在一塊時便自稱「老朽」。

至於我國歷史上最霸道的太上皇,那當然是統治時間長達60年的乾隆皇帝。他把皇位讓給兒子嘉慶後,卻緊抓權力不肯放手。他的自稱仍是「朕」,諭旨稱敕旨」。奏章中若出現「太上皇」字樣,則要抬高三格寫。若出現「皇帝」字樣,才需抬高兩格。即使他退位了,仍要穩穩的壓嘉慶一頭。所以嘉慶皇帝直到乾隆死後,才開始收拾和珅。而乾隆也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上皇,他死後太上皇制度就此終結。

相關焦點

  • 皇帝自稱「朕」,那太上皇的自稱是什麼?乾隆給出「標準示範」
    嬴政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所以首次採用「皇帝」這個稱號來表明自己華夏最高統治者的身份。與此同時,他也制定了一系列的相關規定,包括皇帝的衣食起居、禮儀規範、大臣和百姓需要避諱的東西等。而在稱呼上,秦始皇也開始由寡人改稱為「朕」。很多人就感到好奇,如果皇帝退位了,當上太上皇后又該如何自稱呢?
  • 皇帝自稱是「朕」,太上皇該如何自稱?宋徽宗最卑微,乾隆最霸氣
    皇帝自稱是「朕」,太上皇該如何自稱?宋徽宗最卑微,乾隆最霸氣 皇帝是古代最尊貴的職業,皇帝是終身制,老皇帝什麼時候去世,下一任皇帝就什麼時候登基。中國一共產生了幾百位皇帝,那麼產生了多少太上皇呢?根據統計,中國歷史上一共產生了17位太上皇。
  • 皇帝自稱「朕」,那麼太上皇都是怎麼自稱的呢?最霸氣的是乾隆
    一般的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都是皇上和太后之間的關係,很少看到皇上和太上皇是怎麼處理的,因為在古代的時候,除了開國皇帝,皇位基本上都是世襲制的。 所以一般的太上皇都是皇上對自己父親死後的追封,不過也很少有先皇還沒有死,下一任皇帝就登基了的,這種情況下,大多數都是造反的。
  • 「朕」是什麼意思?古代皇帝為什麼要自稱為朕?
    現如今,我們從各種歷史影視劇中不難發現,裡面的皇帝時常稱呼自己為「朕」。有時候,筆者我不禁在思考著這樣的人一個問題,把「朕」這個字單拎出來究竟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古代的皇帝們都要自稱為朕呢?要想解開這一謎題,就需要先追溯到秦始皇時期。
  • 古代皇帝為何自稱為「朕」,朕字的來源及意義是什麼?
    古代皇帝為何自稱為「朕」,朕字的來源及意義是什麼?朕,漢語二級字,形聲字,讀作zhèn,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說文》:「朕,我也,闕。也就是說,在先秦時代,朕在先秦時期是第一人稱所有格,即「我的」的意思,例如屈原離騷:「回朕車以復路兮」。根據漢許慎說文解字,朕小篆「月」字旁原作「舟」字旁,指木造船的兩塊木板間隙。以其極為細小譬喻寡德以自謙,類似寡人之義。
  • 還以為皇帝自稱朕?別被電視劇騙慘了,帶你看看各朝各代皇帝自稱
    相信我們大家在看古裝劇中經常會看到皇帝自稱朕的場景,這種場景在清宮劇中是符合歷史的,但是在一些其他的朝代的古裝劇中一些皇帝就也自稱朕就顯得有些可笑了,下面我來給大家說一說各朝各代的皇帝的自稱。
  • 歷史上皇帝真的自稱朕嗎?別被電視劇帶偏了
    如今,很多古裝劇中的皇帝都自稱「朕」。事實上,古代的皇帝不會經常用這個字自稱,最早它也不專屬於皇帝。先秦時期,「朕」是第一人稱所有格,有「我的」的意思,普通的老百姓也能用這個字。例如屈原寫下的《離騷》中:「朕皇考曰伯庸」,意思是我的父親叫伯庸。《尚書·舜典》中:「汝作朕虞」,意思是你當我掌管山澤的官員。帝國專制政體早期,至尊如皇太后,也可以自稱「朕」。先秦時,諸侯國君主一般自稱「孤」、「不穀」、「寡人」。但隨著秦朝的建立,「朕」字逐漸成為皇帝的專用。古代的等級制度一直很嚴格,人都要分三六九等。
  • 中國歷史上的冷知識,原來皇帝不只自稱為「朕」!
    那就開始今天的分享,要是不知道的話可以拿小本本記錄一下哦!大家都知道在看宮廷劇的時候皇帝都是自稱「朕」的,其實並不是,在秦始皇之前,天子都是自稱自己為「餘一人」,雖然後來有自稱是孤或者寡人,但那都是各路諸侯的自封而已,並且自稱孤也不是孤家寡人的意思。在古代寡人是指寡德的意思,也就是說就算當了皇帝也要時刻警醒自己!
  • 古代皇帝為何都愛自稱「朕」?把「朕」拆開來念念,就能明白了
    我和朕一樣。古時尊卑共為,貴賤不嫌,則可同義。--蔡邕《獨斷》從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秦朝統一六國,皇帝的稱謂正式確立。由此誕生的,是專稱皇帝的「朕」。為何秦始皇偏偏從眾多自稱「朕」的人中選擇了「朕」,而非寡人、孤臣、諸王?
  • 古代君王自稱「朕、孤、寡人」到底是什麼意思
    在我們國家關於皇帝的自稱有很多種,比如說「朕、孤、寡人」都是君王用來自稱的。這些都是什麼意思,是怎麼來的,為什麼偏偏就要這麼叫,這裡面是有歷史有故事的。秦始皇作為中國的第一個皇帝,他除了統一文字統一貨幣度量衡等等之外,秦始皇對中國歷史的影響一隻傳到了今天。
  • 乾隆禪位給嘉慶後,在養心殿當了3年太上皇,這3年他都在幹什麼?
    太上皇便是中國歷史上給予退位皇帝或者當朝皇帝在世父親的頭銜,首位是秦始皇嬴政的父親,實際上他壓根沒稱帝,這是他兒子給他追封的榮譽。最後一位太上皇則是乾隆,這位跟歷史上諸多的太上皇都不一樣,像劉太公、李淵、武則天、李隆基等大部分太上皇要不是被迫退位,要不然就是後人追封。
  • 太上皇與太上皇帝有什麼不同?一字之差,天壤之別
    話說當年劉邦登基之後,擺在他面前的有一個巨大的難題,那就是如何處理和父親的關係,因為當時他的父親還健在,所以從人倫角度去考慮,跪拜父母天經地義,可是擺在他面前的又有一個巨大的問題,那就是此時劉邦已經是皇帝了,可是劉太公還是個平頭老百姓,按照古時候的規矩只有百姓像天子「下跪」的規矩,哪有天子向百姓下跪的呢?
  • 中國古代皇帝的自稱有哪些,分別是什麼意思?
    中國古代皇帝的自稱有哪些,分別是什麼意思?中華上下五千年,經歷了無數的王朝更迭,從奴隸社會開始到封建社會結束,出現過許多君主,他們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作為一國的統治者,金字塔頂尖的人物,他們都是如何自稱的呢?
  • 古代帝王的自稱都有什麼
    我們看清宮劇,皇帝自稱「朕」,而太后自稱「哀家」,皇后自稱「本宮」,這些特有的自稱代表著身份和地位,古代的皇帝自稱是不斷變化的,影視劇中其實存在很多錯誤,我們今天就來談談帝王自稱的演變。「朕」這個自稱再秦統一六國以前是大家都可以用的,上學的時候大家有沒有因為背誦《離騷》而生不如死,屈原在裡面有一句這麼說:「朕皇考曰伯庸」,意思是我爸爸叫做伯庸,他自稱朕,說他爸爸是「皇考」,這要放在清代,這一句就夠抄家滅族的了。
  • 乾隆晚年為什麼要退位當太上皇?退位之後他又都在幹什麼呢?
    作為一言九鼎的皇帝,說過的話肯定要兌現的,更何況還是對祖宗立下的誓言,並且還昭告天下了,晚年以「十全老人」自居的乾隆皇帝,經過複雜的思想鬥爭,最終,還是他決定踐行諾言,在乾隆六十年,按時傳位給自己的第十五子永琰,自己當上了太上皇。禪位歸禪位,但乾隆仍然牢牢地把持皇權中國的帝王都是終身制,沒有哪個帝王在自己權勢鼎盛時期,自願退位,主動交權的。
  • 秦始皇為什麼要自稱是「朕」?專家:把「朕」字拆開,你就明白了
    皇帝這個稱呼自從秦始皇開發出來之後,成功的在中國流傳了近兩千年的時間,同時流傳下來的還有秦始皇對於自己的專屬稱呼——朕。那麼秦始皇為何用「朕」做專屬自稱?
  • 皇帝最大,那太上皇呢?對不起,雖然你是爹,但也沒我大!
    太上皇,咋一聽是個至高無上的稱謂,能得到這樣稱謂的人,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單位,都指的是那位說一不二的人,比如說家裡的父母或者老婆!單位老大,都可以成為太上皇,(這裡的老大不一定指領導,指的是最牛的那個人)。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太上皇真這麼厲害嗎?對不起,不全是,確切地說大部分都不是!
  • 秦始皇為何將「寡人」改成「朕」自稱?你將「朕」字拆開念就懂了
    最終成了皇帝,而他是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的人,因此自稱始皇帝。除始皇帝之外,他還確立了一個皇帝的自稱,那就是「朕」,秦始皇為何要自稱為朕?其實在這之前朕並非是皇帝的專屬,只是一個普通的第一人稱代詞,不分貴賤。人人都可以使用,始皇帝自稱之後,才開始成為皇帝的專屬自稱。
  • 白撿了皇位的嘉慶,為什麼卻變成了傀儡皇帝?只因父親乾隆不準!
    最出名的玄武門事變,李世民殺害自家兄長,逼迫父親李淵退位。展示了帝王家的無情與冷漠。皇上、皇子、甚至眾多臣子,之間都是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無不想爭奪最高權力,當皇上。那麼這一位最輕鬆獲取皇位的人是誰,是因為什麼原因獲得的?白撿的皇位,懵逼的嘉慶他就是嘉慶皇帝,獲取皇位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因為有一個長壽的父親,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在用著十三年登上皇位,在位時間共六十年,榮獲兩個「長稱號」。
  • 有趣的歷史,古代太上皇的5條養成之路
    中國歷經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歷朝歷代出現了成千上百個皇帝,這些皇帝有的稱職,有些不稱職;但不管怎麼說,都是一言九鼎的人物,那有沒有比皇帝還要大的的人物呢?於是,就有人想到了太上皇這個詞,首先太上皇是什麼意思呢?太上皇顧名思義,就是皇帝的老子,是皇帝的父親;那父親說的話,兒子是不是就應該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