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人的一生都要經歷幾個重要的人生階段,從呱呱墜地到長大成人,孩子的成年意味著父母的老去,然後結婚組建家庭孕育下一代,直至最後老去終化為塵土,就如同生命的輪迴一樣,這也是人類社會繁衍生息的固定模式。多年積累起來的生活經歷,等過些年頭拿來重溫一遍,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這或許就是生活本身的意義。人從出生到死亡,不過短短幾十年,人生道路上經歷了愛情的甜蜜、親情的溫暖、友情的激勵,在真實的世間百態中解答各自的人生命題。2000年5月14日在法國坎城電影節上映的電影《一一》,作為已故導演楊德昌執導的遺作,成就了華語電影在國際影壇的光輝時刻。該片通過描繪一家三代人的人生軌跡,用貫穿婚禮、滿月酒以及葬禮三個人生階段為時間跨度,探討家庭親情和生命的意義,將普通人的平淡生活在電影裡再現,用樸實簡單的鏡頭展現一系列與人生有關的命題,讓觀眾在切實感受生活的日常平淡之餘能夠看透真實的人生。
兩代人之間不管是橫向的交流還是縱向的溝通,無非就是一代人將生活傳遞給下一代人,用生活閱歷傳授下一代人為人處世的道理。成長的過程就是人生的歷練,當你逐漸老去面對死亡,看到的是兒孫滿堂其樂融融,人生便少了很多缺憾。電影以接近三個小時的時長展現人一輩子所要經歷的重要時刻,用典型生活化內容和表達方式,如同描寫生活敘事的電影教科書,讓人看過之後感同身受。
作為華語影壇具有影響力的導演,楊德昌的電影作品總能深刻理性地反映一種社會現象。他也是世界影壇公認的電影大師,其執導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以鋒利和尖銳的電影語言剖析深邃的人性,成為華語電影史上不可忽略的史詩作品。而電影《一一》則從社會家庭生活的角度觀察人性與社會的碰撞和磨合,傳遞與當代都市相匹配的家庭價值觀念,探討家庭、生命和死亡三個人生不能迴避的話題。
從婚禮中開始,在葬禮中結束,電影首尾的兩個儀式似乎是某種隱喻,暗示著戲劇化的生活,充滿了各種矛盾和意外。一部電影講述了人的一生,在平和緩慢的節奏之下將故事娓娓道來,蓄積已久的情緒在電影裡逐漸地表露出來,同時記錄生活的點滴。憑藉這部電影,楊德昌拿到了第53屆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並獲得最佳金棕櫚獎的提名。
沒有刻意去展現人生的大喜或大悲,一切都只是在淡然地訴說歷經歲月滄桑的人生。平淡無奇的電影鏡頭下將平淡人生分析得如此透徹,大概只有導演楊德昌才能做到如此令人唏噓。
一部電影見證人從生到死的路程,用幾個特定人物的生活經歷去展現社會規則和揭示生活的本質,人生百態盡在其中
片名看似簡單卻蘊含著豐富的含義,就如同人生的兩面性,在責任與逃避中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同樣是對時代印記下家庭生活的描寫,這部電影用含蓄的內涵表達豐富的情感,碎片化的故事主線,卻意外形成一條跨越生死的時間主線。從懵懂少年的煩惱到垂暮老人的死亡陰影,一部電影囊括了人的一生,生活最後歸於重複和平淡,不免讓人有了重新來過一次的想法。
很多人看不到自己的另一面,就如同身體的後背部位,只能藉助別人來發現自己的優缺點。站在藝術創作者的角度,導演楊德昌通過電影鏡頭記錄下了每個主角的背面,試圖給我們看我們不曾注意到的東西。一部電影,一種人生,跨越生死,它告訴我們很多人並不知道的事情。
在這部影片中,選取不同年齡段的人物主角作為獨立的個體,看似命運並無交集但在不經意間形成一個完整的人生鏈條。每個年齡階段所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在電影裡一一展現,緊緊相扣。通過一個家庭各個成員的口吻,講述了對人生的體會和理解。從婚喪嫁娶到生老病死,人生模型被構建得立體而全面,展現了一個大家庭的全貌,也強調維繫家人關係的家庭價值。
無論是橫向的人生軌跡主線還是縱向的彼此獨立,展現出人生的立體模型,組合成一個完美人生的縮影。用幾個特定人物的生活經歷去揭示社會規則和生活的本質,無論人處在哪一個人生階段,面對煩惱和人生困境,逃避和退縮都是徒勞的。無論你做出怎樣的決定和選擇,人生模式都是一樣的。
懵懂小孩、花季少女、中年夫妻、慈祥老人,同一個家庭中的人處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一個家庭的日常就是人的普通一生
張洋洋飾演的簡洋洋是一位充滿童趣的小男孩,純真善良,用好奇的眼光打量大人的世界。在家人眼裡,他是一個乖巧聽話的孩子,在學校裡經常被同學欺負,讓他苦惱不已。對於這個社會,他總是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去感知。在片中他用相機給人拍背影,用他看到的一切卻消除別人的疑惑。洋洋的戲份很多,貫穿著電影劇情的始終,作為一個細心觀察者,經常會問一些大人無法回答和解釋的問題,好好學習之餘不忘去探索這個未知的世界。
吳念真飾演的簡南俊是洋洋的父親,一個承受事業和家庭壓力的中年男人。他是一個家庭的頂梁柱,面對壓力,他只能默默地用自己的方式來承擔。他是一個好父親,對兒女關懷倍至,對家庭盡責。但是在感情生活方面並不如意,還走進了一個誤區,重逢初戀,讓他試圖重拾那份真情,然而在現實面前,一切只能作罷。
李凱莉飾演的婷婷是小男主角洋洋的姐姐,一位聽話、懂事的花季少女,情竇初開之下對愛情的懵懂讓她受到傷害和困惑。姐弟倆從來不把自己的事情說給大人聽,他們之間也很少有交流,但是作為姐姐她對洋洋最基本的呵護和照顧還是有的。她最終明白了要想在這個社會生存,就要學會適應和承受社會各方面的遊戲規則和壓力。
金燕玲飾演的敏敏和吳念真飾演的簡南俊組合成一對中年夫妻,面對中年危機,不再擁有年輕的活力,只有各自生活的冷漠。簡南俊為事業發愁,而敏敏則日常瑣事和單調的生活折磨得快要崩潰,他們都選擇了去逃避。不管是念舊情還是宗教修行,都不能逃脫生活的魔咒。放棄逃避只能妥協和逆來順受,他們的生活狀態成為很多中年夫妻的真實寫照。
除此之外,唐如韞飾演的婆婆作為一個慈祥老人,雖然片中沒有臺詞但是她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正是她的意外摔倒和最後去世,這一家人重新懂得的生命的意義,重新建立起溫暖溫馨的親情關係。生活就是這樣,從開始到結束,一個家庭的日常就是人的普通一生。
家庭危機引申到成員個體在各自的生活中遭遇的困擾和自我調解的方式,在家庭親情的指引下回歸生命意義的話題,給人很多感悟
拿起相機的洋洋被導演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作為年幼無知的懵懂少年,不諳世事規則的他能夠通過拍照告訴別人看不到的事情,能夠看到這個社會隱藏的東西。在他身上,有一種正直的生命力,幫助他解惑所有的人生難題。現實是多麼的無奈和悲涼,家庭危機之下只有一個小孩子才能帶來一絲生機。生活會繼續,找到一種簡單的方式,一切煩惱或許就能迎刃而解。
片中涵蓋老中青三代人的這一家人作為一個家庭樣本,多多少少反映出當今這個社會的家庭狀態。親情缺失下,剩下的只有冷清和冷漠,家庭成員之間的零溝通也讓他們在各自的年齡階段承受壓力。沒有相互關心,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裡,特別是婷婷和婆婆之間的封閉交流,讓我們看到了這個家庭的悲哀。從單純的小女孩,先後經歷失戀的打擊和導致婆婆昏迷的負罪感,在婆婆的膝蓋上得到了原諒,迎來了成長。
在家庭危機之下,每個家庭成員都能感知來自親情、友情或者是愛情這三方面的困惑和壓力。沒有親情交流下的互幫互助和情感疏導,家只不過是一個各自生活的空殼而已。不再傷心自責,不要刻意逃避,就要像洋洋一樣,善於發現生命的閃光點,用一種很簡單的自我調節方式,在家庭親情下感悟生命的意義。
電影給了我們對平淡人生的定義:面對成長困擾和親情缺失,在生離死別中感悟生命的彌足珍貴能夠讓人珍惜當下的生活
每一個人都是有生命的個體,自然規律面前我們無一例外地要面對生老病死,生是一個人生起點,在死亡來臨之時作為人生的終點會回首這輩子的得失。每一次親歷親人的離開,在生離死別中感知生命的意義。如同夾縫中發芽的種子,只要有陽光和水分,就如同信心和勇氣,就能讓自己的人生變得富有意義。
平凡的人生除了要看淡生死之外,注重家庭親情的培養同樣很重要。家庭作為社會的組成個體,人的成長離不開家庭的呵護和引導,這就需要親情的力量了。每個家庭成員在不同的年齡層面上,承擔的責任和使命是不一樣的。縱使再忙再累,抽出時間來陪伴妻子和兒女,才能化解成長困擾和彌補親情層面情感的缺失。生命彌足珍貴,平淡人生中見真情,這才是關於生命和生活的真諦。
電影《一一》是楊德昌導演生前的最後一部作品,他用敏銳的社會觀察力拍出了這樣一部含蓄、平靜而又讓人感慨萬千的電影。從新生的幸福到死亡的悲傷,就如同日常生活瑣事,見證了平淡的人生。電影裡有很多熟悉的場景,讓觀眾仿佛看到電影裡的自己,進而通過真實而富有感染力的鏡頭展示普通人的生活。一家人在各自的人生經歷中感受和思考人生,這就是原本的生活。感謝楊德昌,感謝他用平實的影像風格和舒緩的敘事節奏為我們帶來這部具有積極社會現實意義的作品。在這部電影裡,他給出人生困惑的命題,觀眾在各自的理解中找到自己的那份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