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聖人到貪官:明朝救世宰相張居正,讓我看到了近墨者黑的可怕

2020-12-22 腦洞看古今

從聖人到貪官:明朝救世宰相張居正,讓我看到了近墨者黑的可怕

明朝大臣張居正,以過人的膽識聞名,也確實有輝煌的政績。史書稱:「明朝的政治,充滿無數腐化的因素。」面對「貪賄公行」的流弊,張居正起先也是頭腦清醒的。

隆慶六年,湖廣巡撫巡按提議為張居正在故鄉江陵建坊。他極力辭免,說:「敝郡連年水旱,民不聊生,乃又重之以工役,使萬姓睊睊,口詛祝而心諮怨,將使僕為榮乎?辱乎?」

可見,張居正面對巡撫為自己建宅子的好意,實際上是推辭了,他很清楚當地連年水旱交加,民不聊生的窘迫之狀,也知道這時候修建府邸會引來百姓的怨聲載道。

結果,到了萬曆元年,這座規模宏大的府邸還是建了起來。張居正在給友人的信中流露了一種身不由己的心態,無奈地說:「僕營私第以開賄門,其罪愈重。」這裡,正印證了唐代名臣陸贄的一句警策之言:「賄道一開,展轉滋甚。」

這個貪腐受賄之門一旦打開,想要再關上可就難了。張居正是推辭不成還是默認受賄,這已經無從考證,但他接受了這賄賂可是事實。就算你再正直,身邊手下都是一群行賄阿諛的官員,如果你不反對他們的做法,那早晚都會變得和他們一樣。

果然,官員貪腐受賄這一點,在張居正當政期間從未被真正治理,反而是愈演愈烈,相互勾結。以至於後來巡按御史劉臺彈劾張居正,稱其「輔政未幾,即富甲全楚」。

當政沒幾年,自己卻先富甲一方了,可見張居正的吏治整頓是不徹底的,他的「清廉」不說完全虛假,起碼也是大打折扣。換言之,他是「先廉後貪」。

當然,張居正似乎也是有苦衷的。

一次,他與兩廣總督劉堯海談及「吏治」問題,說:「屢擬嚴旨,獎廉飭貪,欲庶幾以身帥眾,共成羔羊素絲之風,而終不可易。」

然而,聖旨下的再嚴,再怎麼以身作則,如果那些律法完全不去實行,也是沒有用的。官官相護、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那一陣風颳過去,官員們該怎麼樣還怎麼樣,那肯定是沒用的。屢禁不止,說明沒戳到痛處。

不過,張居正也確實有他自己的難處。他上任首輔之時,必定也是想做出一番成績,以身作則改變當時的貪腐之風。

然而光他自己這麼想是不夠的,他還有同族,有兒子有弟弟,更有一個極為貪婪、放蕩不羈的父親。張居正的父親張文明憑著張居正的名聲和地位,到處給自己謀利益,做出的讓張居正難堪的「委之於私家,陷之以難卻」的事屢見不鮮。

直到現在也是,有多少官員的貪腐之始都是因為自己的家人親戚引起的?而在那個「子為父隱」的時代,父親犯了罪,兒子不能告發,否則要治兒子的罪,這就是「百善孝為先」。對父親的放肆和貪婪,張居正顯然是有無奈之處的。

張居正的遺憾給我們後人敲響了警鐘,縱使文景、貞觀、康乾這些所謂「盛世」也難以杜絕腐敗的潛滋暗長,最為擔心的是文臣武將尤其是像張居正這樣的高官謀反,勿以惡小而為之,貪心不可起。

相關焦點

  • 明朝宰相張居正冬天不戴帽子,為什麼會讓名將戚繼光成了爭議人物
    但明朝卻意外地打破了這個規律。明神宗萬曆皇帝在位期間的第一個10年,也就是1573年到1583年之間,距離明朝滅亡的1644年已經只剩下六十餘年時間,明朝卻迎來了繼「仁宣之治」後的又一次國富民強的太平盛世,史稱「萬曆中興」。
  • 「吾非相,乃攝也」的張居正,也無法使大明的內閣變成真正的宰相
    雖說此後兩千年政治皆秦制,但明朝與此前歷朝最大的區別便是廢宰相而立內閣。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看待明朝的內閣制呢?它究竟是變相的宰相制,還是許多明粉所說的「君主立憲」的濫觴?抑或只是大明天子的「顧問」?但內閣首輔終究不是宰相,即便出現了「吾非相,乃攝也」的張居正也無法改變,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下張居正是如何試圖改變大明定製的。
  • 明朝野史 宰相首輔張居正真正死因
    張居正的死因 有關張居正的死,正史的記載相當簡單,《神宗本紀》只用了一個「卒」字。在《張居正傳》裡則說:「亡何,居正病。帝頻頒敕諭問疾,大出金帛為醫藥資。四閱月不愈,百官並齋醮為祈禱。」至於是什麼病,沒有說清楚。
  • 《張居正》的用人之道之二—-重用循吏,慎用清流
    ,看到張居正的書辦(也就是今天的秘書)姚曠拿著一疊厚厚的信札往前走。看到高拱後,姚曠趕緊折道想繞開他。高拱一看不對,叫他過來,要看他手上的東西。姚曠不敢不給。高拱一看,原來是張居正寫給馮保的信札。其因是馮保就幾件事情的處理向張居正討教,張居正給了他回答。這件事放在平常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但在皇上病重、局勢微妙的期間,張居正這麼做,便被高拱視為是一種背叛。因為此前,高、馮兩人的矛盾已經公開化。
  • 別不好意思,張居正仕途的風光少不了要給這兩個女人加分
    明代大史學家王世貞稱他是「救世宰相」。他生前的對頭明代思想家李贄在他死後稱他是「宰相之傑」……沒錯,他就是我們的張首輔,張居正張大人是也!張居正(1525年5月26日-1582年7月9日),字叔大。生於江陵縣(荊州),故稱之「張江陵」。明朝政治家、改革家、內閣首輔。
  • 一個官員能窮到什麼地步,明朝三位神仙級別的清官!
    沒想到,刷牆的這位聽到有人問他,回頭一看,大驚失色,慌忙跑過來跪拜,說道:「我就是羅復仁」朱元璋這才看清他的臉,原來這個人真是羅復仁,再看他的打扮,一手拿著刷子一手提著桶,衣衫襤褸,和叫花子沒什麼區別,頓時哭笑不得。半天憋出一句話:"你怎麼住這樣的房子?"羅復仁回答到:「臣窮,住不起好房子。」
  • 明朝萬曆皇帝為何在張居正身後對其家族抄家殺戮?信仰崩了!
    在這個時代之初,原本日薄西山的大明朝竟是陡然止住了頹勢,隱隱有了中興之兆;也同樣是在這個時代,大明朝在國勢糜爛中,最終不可逆轉的滑向了深淵。 而在這時代中,最為重要的兩個人,莫過於萬曆皇帝朱翊鈞,還有最強首輔張居正!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萬曆皇帝與張居正之間複雜的情感!
  • 張居正變法挽救了大明王朝,為何萬曆皇帝在他死後非要將其清算?
    眾所周知,明朝中後期,王朝走到了末路階段,階級利益錯綜複雜,階層固化嚴重,土地兼併,農民水深火熱。為了扭轉王朝頹廢的趨勢,天才神童張居正擔負起了這個責任,實行一條鞭法,緩解了王朝的階級矛盾,解決了國家財政方面的問題,讓大明朝煥然一新,滿足了底層民眾和國家官府的需求。
  • 明朝滅亡的真正原因,天災和人禍並至,小冰河鼠疫先後來襲
    張居正是明朝的宰相,準確的來說的六閣首腦,因為早在朱元璋時期就廢除了宰相制度。萬曆皇帝剛上位的時候年紀尚小,還是太后垂簾聽政,朝內的大小事務也是由馮保和張居正兩人共同處理,也是在這段時間裡張居正積攢下來的一套領導班子。
  • 老生常談:張居正改革勉強算上成功,但自身卻為何落得悲劇下場?
    皇帝的態度,是張居正家族悲劇的主要原因。自從太祖朱元璋廢除了宰相制度,實際上就是對大臣集權的一種限制。而張居正「當國」十年,正是萬曆皇帝年幼之時,即便沒有對皇帝不敬,但其所攬之軍政大權,對皇帝是有「震主之威」的。
  • 《明朝那些事》:以詼諧幽默的筆觸帶我們了解明朝的興衰歷史
    崇禎崇禎皇帝,帝國的代代掌門人雖算不上嘔心瀝血,但也是死而後已,對帝國的維護算得上盡心盡力了!太祖時期,著名文臣有:開國宰相,韓國公李善長。右丞相忠勤伯汪廣洋。大奸臣胡惟庸。第一謀士,誠意伯劉基。明朝第一才子,主編《永樂大典》的謝縉。靖難起兵的大將張永,朱能、邱福。仁宗宣宗時期,文臣有「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蹇義、夏原吉,都是一時人傑,輔佐宣宗完成了「仁宣之治」盛世。武將主要有英國公張輔。
  • 明朝276年十大優秀內閣首輔
    但是明代皇帝一代不如一代強勢,到了仁宣朝,內閣權力迅速增大,漸漸已經有了差不多宰相的權力,而隨著時間推移,明代文官集團愈發強勢起來,到了嘉靖後期,內閣權力已經遠遠超過歷代宰相所掌握的權力,在某些特定時間,甚至成了國家的實際掌控機構。
  • 明末最大的希望,明末掌門人張居正「重農減徵」到「竭農重徵」
    於是,在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內閣首輔張居正對經濟、政治、軍事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政治上張居正為了加強對官員的監督,於萬曆元年創立了考成法。明朝早期,六部和六科的國家事務全部都是繞過內閣直接向當皇帝的負責,而考成法則加大了內閣的權利,由內閣通過六科和都察院控制了六部,而個地方的省府則交由六部所控制,這樣一來,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的各級機構全部都由內閣控制住了,從而大大加強了政府權力向中央的集中,使得內閣成了整個變法改革的中樞。
  • 張居正:別罵我
    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查閱相關資料的結果。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的來源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這句話我在網上查了很多資料,但是沒有找到官方和權威機構的相關介紹,都是一些民間猜測。我總結了一些關於這句話的來源。
  • 明朝內閣是皇權集權的巔峰,為何卻成為宦官的專權工具?
    明朝是歷代封建皇權制度最為完善的朝代,它將皇帝的集權達到了頂峰,明朝廢黜了相權,沒有了與帝王分權的丞相制度,不過因此又產生了內閣、宦官以及皇權這三種權力。明朝最初沿襲元朝制度,設立中書省,置左、右丞相。
  • 明朝歷代皇帝聊天群,明太祖朱元璋該打誰
    如果歷史有假如,那麼假如明朝歷代皇帝齊聚一堂,明太祖朱元璋會對他們說什麼? 明太祖朱元璋:想我朱元璋一生,誅陳友諒,滅張士誠,北伐大元,建立明朝,廢宰相集皇權,興科舉,懲貪官。你們這些臭小子告訴我,為什麼我大明卻只有276年而已。孫兒你先說,今天我一定要找出那毀我大明江山的敗家子。
  • 朱元璋殺數萬貪官,為何還是抑制不了貪官的出現?根源在這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封建統治者並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採取了一定措施的,而且在有些朝代,防範和懲治貪官的措施還顯得尤為嚴格,明朝就是典型的例子。自朱元璋一代起,大明在貪腐問題上就花了非常大的功夫。朱元璋此人,是從底層一步步爬上來的皇帝,他深知民眾的痛苦和貪官汙吏的危害,因此制定了極為嚴格的貪腐懲戒機制。
  • 明朝張居正改革的背景以及改革內容是什麼
    不久張居正結納宦官馮保,排斥高拱,當上了內閣首輔。張居正遂以首輔的身份「任法獨斷,操持一切」,毅然在全國範圍發起一場力挽狂瀾的變法革新運動。使明王朝的統治一度出現中興的景象。 張居正改革的內容: 1、整頓吏治整頓吏治既是改革本身的一個重要內容,又是關係到整個變法革新能否啟動並取得成功的前提。 張居正認為「致理之遣,莫急於安民生;安民之要,惟在核吏治」,明確把「核吏治」當作「安民」、「治理」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