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增先談水墨人物畫——大膽落筆,細心收拾之臨摹

2020-12-19 美術研究

大膽落筆,細心收拾

中國畫要求一氣呵成,尤其是水墨畫,在畫時必須情緒飽滿、思想集中,下筆一氣而成。中國畫要求在一個畫幅內,氣勢通順流暢,要求筆筆相互映帶。前人所謂「一筆書」、「一筆畫」就是這個意思。

它要求一幅字或一幅畫中,筆與筆之間,都必須氣脈相連,連綿不斷。只有在氣脈通順中,才能包含有筆墨的韻律感。這也許因為中國畫要求的筆墨,在組織對比、和諧等等矛盾統一中,必須有相當嚴密而又自然的有機聯繫之故。

所謂一氣呵成不是要求作畫時一筆到底,中間不能少停。其意思是下筆應該放膽揮毫,心無礙滯,自頭到底,筆筆流暢有生氣。不能畫一筆想一筆,有別於小姑娘初學描花,細心有餘,而膽量不足。有些較巨幅而繁雜的畫,也可能是十天半月而成,但完成後,仍然要通幅氣脈連綿貫通。

下筆要放筆揮寫,並不是任何情況下都做得到,毫無準備地放膽,只是育目亂塗而已。

「大膽落筆」是說作者下筆要膽大,但膽子又如何能大呢?要事先「胸有成竹」應該是重要的步驟。

「胸有成竹」的故事來自北宋文與可畫竹。說他畫竹之前,竹的生動形象,就浮在眼前,於是提筆追其所見,一揮而就。我們畫畫也是如此,首先要熟悉所畫的對象,又要靠過去畫畫的經驗,對具體畫幅的用筆用墨,有一個較全面的計劃安排,使自己心裡有數,自然就可以膽大一些了。

但這種安排,在繪畫上是具體的,是形象的,是畫中將出現的所要表現對象的造型,是構圖布局,是筆墨和線條的矛盾和諧的變化等等。就象你閉上眼睛,在腦子裡浮出你即將要去完成的畫面。

大膽落筆,仍須在慎重的基礎上進行。從表面看,下筆似乎是漫不經意的,但實際上,每下一筆,都是集中高度的注意力來畫的,總之,作畫時避免注意力分散。

落筆時先把畫幅中主要的骨架,或主要的部分作一氣畫出來,而一些細小的刻劃,留待第二次慢慢畫。

第一遍畫完後,或畫完某一部分後,還要來一次小心「收拾」。因為大膽落筆中,不免有所遺漏或疏忽,甚至出現一些敗筆,這是常見的事。「收拾」一下,也就是充實一下,或補救一下。

所謂充實一下,是由於第一次上墨時,注意力集中在畫面的整體,以及大塊的水墨,用線的多樣統一等問題上。而對某些細節,則只能放在第二步中去深入地繼續完成。如對頭部的五官大都是細節的描繪,身上花紋,以及某些重要的而又細小的工具零件等等。所謂補救一下,是指在第一遍上墨時某些部分不夠滿意,或是因為墨的濃淡不適當,或是因為形體不確切,或出現了多餘的飛白或空隙。

修補工作有時要乘未乾時立刻進行,以使補筆與原來筆跡能混溶起來。但有時也可等幹後進行,使新加的筆墨,與原來筆墨合成清晰的墨色層次,使人看了以為是作畫時有意畫成的覆加或渲染。

收拾決不能理解成塗改。如果你去填改塗抹,只會越弄越槽。因為國畫講究筆法清斷、墨色靈活而自然。一經過分填改,就必然出現僵死現象,變成墨色死灰,筆法凝,那就不可挽回了。所以說要細心收拾,這就要事先動動腦筋,怎樣才能使敗筆改得看不出來。

不過話得說回來,並不是任何情況下都能起死回生,可以將敗筆收拾過來。如果第一遍的筆墨毫無是處,或者畫面上出現了致命傷,那麼,收拾就無能為力了。

再則,在宣紙上作畫,收拾只能是往上加,而無法往下減這就不同於油畫或水粉畫。在人物畫上進行「收拾」,限制性更大。如果是花鳥畫,葉上更長出葉來,山水畫中,山外更上一重山,都於理法上說得通。面人物身上的機體,可不能隨意增長。至於畫長裙子,長了一節,自然妨得不大。衣服的脫空處,一般也易於修正。

腦子裡詳盡的計劃,到底還是大概的東西,一方面不可能把每一局部的用筆都完全估計出來。另一方面即使是預先曾有水墨的底稿,也決不允許看一筆畫一筆地進行。所以落筆前的周密打算,只能解決畫畫的一半問題,當落筆以後的每一具體用墨用筆,又往往有臨時從筆端跑出來的因素,這就是所謂「筆墨相互生發」的道理。我們畫完這一筆,另一筆就同時立刻跟著出現在眼前。

畫了那一筆,則旁邊一筆又立即浮出腦中。有時是不假思索,是自然而然從筆底流了出來。所謂筆墨的互相生發,即:淡墨旁邊想到再用濃墨去對比;密線旁邊就想到要出現疏鬆;平行線畫完了想到要交錯等等。所以有筆墨相生之道,都是在畫面已定主題的前提下按照嚴格的物體結構,以及用筆用墨所組成矛盾統一的審美要求而來。

它必須在服從整體的氣氛要求下進行局部的繪製,所以它必須自然而又慎重地進行。有些作者,下筆時好象信手抹去,但這不是亂塗,而是和他對所表現對象的熟悉及在繪畫實踐上,長期積累的豐富經驗分不開。我們初學時,不能學表面的架式,如果信手亂塗,自然只能是滿紙塗鴉的效果。

由於水墨畫在生宣紙上繪製,筆尖的稍有轉折或遲疑,都會在敏感的宣紙上記錄下來,所以在下筆時,既要能隨手畫,又要能做到又穩又準。這主要依靠平時不斷的練習,在大量的練習中,自然掌握了生宣紙和水墨的性能。不過,對於人物畫創作來說,一次就畫好它是幾乎不可能的,即使是較有經驗的作者,也往往要一畫再畫,把第一次稿子作為草圖反覆重畫好多次。每畫一次、推敲一次,就改進一步,一直到比較滿意為止。

臨摹

臨摹是古人學習繪畫的主要手段,因而常常出現作品的因襲之弊,這是我們必須加以批判的。但今天作為學習國畫傳統的一種手段,仍然可以作為學習方法之一來進行。

對於過去時代遺留下來的繪畫,我們是要批判地繼承的,但目的仍然是為了人民大眾。我們臨摹古代繪畫,目的就是為了有批判地加以利用而決不是泥古。繪畫藝術的技巧,必然緊密地和內容聯繫在一起,舊內容必然和舊形式相統一,因此,如果把舊的技巧拿來應用而不加改造,舊技巧必然和新的內容發生矛盾,所以,向古代繪畫作品學習技巧,必須要有一個批判的觀點和改造的過程。

譬如古畫中有踏屐尋梅的題材,是著意渲染「隱士高人」的閒適生活,以標榜孤芳自賞的意趣,這種構圖就著意於「幽」字上做文章,以求突出歌頌「隱士高人」的出世思想。假如我們今天要畫探礦隊員入深山,如果也去在構圖上求取情景的「幽」,畫得冷冷清清,便會弄巧成拙,把主題思想歪曲了。

又如古畫中有貴婦人對花出神,以體現她們空虛的寄生生活的閒愁,而我們畫勞動人民也這樣去套用那些構圖處理的技巧,便成了牛頭不對馬嘴了。至於技法上的學習,也必須看具體情況決定,比如遊絲描,不能用它來畫解放軍具有戰鬥氣息的棉軍裝;細嫩而又蒼自的仕女調色、著色技法就不能套用到女民兵的身上去。我們今天要表現的是人民的革命幹勁,而古人表現的是閒得發愁的懶懶散散的沒落階級情趣。我們要的風格是熱火朝天的革命激情,而古人表現的是清淡古雅的趣味。不用說,聯繫這些懶懶散散、冷冷清清的情調的筆墨,我們必須進行分析和批判。 

古人為了表現古人的生活而創造了古人的技法,我們利用和改造古人的技法還是不夠的,必須還要有發展,為表現今天的革命內容和革命人物而創造新的技法。不少新的人物畫優秀作品,在技法上有新的創造。所以臨摹的目的是為了改造舊的,創造新的。

我們必須通過創作實踐來咀嚼消化,並作大膽的嘗試,創造新的技法。

臨摹現代作品,自然得益較多。不過現代人物畫各地作者仍然處在不斷嘗試和不斷創新中,而且由於表現的題材內容、主題思想各有不同,吸收運用別人的技法時,仍然要有分析。

臨摹的好處首先在於我們可以一邊臨、一邊作研究。學畫的人,總是喜歡看有經驗的人作畫,一勾一勒、一頓一挫,從頭看到結東,從局部的起手到整體的完成,從而得到具體的形象的了解,這是學畫最好的方法。不過這種機會不可能經常有,而且,實際上也不必每次非看原作者當場揮毫不可。

有一定繪畫經驗的人,完全可以從作品上來研究和推斷作畫的過程、筆墨的前後處理和來龍去脈。這種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是向別人學習的必要的本領,這種研究平常稱之為「讀畫」。

除了面對著原作臨摹外,還可用默背的辦法臨幕。這就適用於看畫展,當場不允許臨幕,就仔細看,把局部到整體的技法、形象、氣氛記住,回去背出來。這樣可以強迫自己去好好研究分析,並強迫自己動腦子記住它,不會依樣畫葫蘆。

沒有原作,弄一些比較好的印劇複製品臨暮也是可以的。不過在印刷品上幅面小,有時不太清楚,只好多花腦子多加研究,還要加點自己的推測。臨時,儘可能放大一些臨摹,不然很難仿效原作的技巧。

方增先談怎樣畫水墨人物畫系列至此全部推送完畢

相關焦點

  • 方增先談怎樣畫水墨人物畫——系列之敷色
    出版於1973年5月的方增先先生的《怎樣畫水墨人物畫》一書,曾對中國水墨人物畫的發展起著指導性作用,當年學中國畫的年輕人幾乎人手一本。時光流逝,經典永恆,今天我們重讀舊文,或許會有新的感受與體會。本號每周推出「方增先先生談怎樣畫水墨人物畫」專欄,歡迎持續關注。
  • 西方繪畫色彩觀與圖式元素在中國寫實水墨人物畫中的應用有哪些?
    色彩與墨色的運用相得益彰,形成了寫實水墨人物畫獨特的彩墨基調。如楊之光的作品《礦山新兵》、盧沉的作品《機車大夫》、方增先的作品《說紅書》等用色鮮明活潑、色墨並舉,重視畫面整體色調的表現,鮮活的色彩基調極好地烘託了畫面的氛圍,給觀者煥然一新的視覺感受。寫實水墨人物畫的敷色技法方面,也不局限於傳統的「隨類賦彩」方法,而是以色彩參與造型,塑造形體和空間。
  • 「藝術中國」——蔣為民先生水墨人物畫
    由是蔣為民於剛健篤實中,以精研覃思《書經序》的思維做著這個以水墨人物畫為主打樣式的傳統、傳承、傳薪之工程。他以廢紙三千並精神飛動之積稿,為我們樹立了榜樣。總攬全貌,可得他的人物畫最具厚積薄發與現代筆墨之功、之品,遂成中國人物畫的當代傳承者與領軍人物之一。
  • 畫風清雅 筆精墨妙——王經春人物畫作品賞析
    王經春的人物畫,師從方增先、吳山明先生等浙派人物畫的風格,清秀靈動,筆墨揮灑自如,水墨沐漓酣暢,讀其畫,如沐江南春雨,清新神怡。王經春,1952年生於山東章丘。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今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
  • 素以為絢——當代水墨工筆人物畫的色彩呈現
    水墨工筆人物畫崇尚水墨黑白世界的精神表達,黑白的使用更加豐富多元,畫面講究氣韻、節奏及韻律,意境深遠。這種樸素簡約之美,隨著時代的發展必將得到發展。水墨工筆人物畫伴隨著水墨工筆花鳥畫的產生而產生。傅抱石在其書《傅抱石論藝》中曾說:「雖然儒家思想在政治上非常深厚,但是,促成中國藝術之發展,和孕育中國藝術之精神的應該是道家思想」。[2]道家思想以老子為開端,莊子將其精神繼承並發展到高峰,主張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反璞歸真、樸素簡單的審美境界。而以水墨工筆人物畫思想為依託的則主要是崇尚自然世界的道家美學思想。
  • 上海美院|賀蘭山:《水墨人物畫的教學與創作》
    欣閱蘭山的教材《水墨人物畫的教學與創作》,願他的藝術與教學更上層樓。——甘永川由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水墨人物畫的教學與創作》是近年來研究水墨人物創作教學問題少有的誠意之作。作者賀蘭山,針對目前普遍存在的重寫生、輕創作的痼疾,嘗試在水墨人物教學中增加創作的比重,並通過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訓練來解決寫生與創作的銜接與聯繫問題。
  • 任伯年人物畫臨摹
    學習國畫臨摹非常重要,是學習技法,揣摩技法的重要手段。很多技法在書本中是很難以理論的方法來詳細描述的。看千遍萬遍也不如臨摹一次,甚至有的優秀作品要反覆臨摹。相信有過臨摹經驗的人都不難體會其中的妙處。在臨摹的過程中也不主張一下子臨摹其他人的很多作品。最好選擇其中一家仔細臨摹。這樣有助於技法的快速提高。
  • 「藝」起看導師風採——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人物畫方向
    978-7-5362-6226-3)2018年,作品《午後時光》、《父與子》、《西安回民街印象》、《簡訊息》、《趕集的日子》收錄於《以形寫神——2018全國高等藝術院校中國畫人物造型主題交流展作品集》(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編,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ISBN 978-7-5586-0830-8)2018年,出版《水墨人物畫寫生教學
  • 心向樸素 立足現實—王珂水墨人物畫近十二年小結
    隨之,他選擇了當年徐悲鴻所倡導的「古法之佳者」留之、「西洋繪畫可採納者」融之的中和態度,以寫實參酌寫意的水墨技巧,創作了一批表現北方農民和藏民質樸、純真、平凡、感人的人物畫作品,屢屢在全國性美展中榮獲金獎、銀獎、優秀獎等獎項,名滿藝林,卓然成家,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十二年過去了,今日的王珂已經不同往日。就個人而言,他已成為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副院長、博士研究生導師。
  • 當代水墨|楊聲人物畫:靜氣、古雅、趣味!
    楊聲在探索水墨人物的過程中,以較為雜實的人物造型語言和優秀的人物基本功,傳達他對傳統寫意繪畫的理解和對當代文化的體驗。2002年在美院進修階段研修的是水墨,之後幾年一直從事水墨創作,以都市生活為題材,誇張變形的人物造型,倘恍迷離的氛境,孤獨隔膜的人物情緒與狀態,以一種冷靜超然的姿態逼近人物內心的真實,帶有唯美的感傷。在這個階段,他特別注重畫面的形式構成,組織畫面的能力非常自如,彩墨的渲染隨心性而行。
  • 水墨筆動漫人物臨摹素材,看了這組圖愛上了畫畫
    一本對於畫手而言畫畫都是需要先打手稿的,之後再用水墨筆給線稿加重顏色,水墨筆畫出來的線稿圖還是有不少人比較喜歡的,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水墨筆人物手繪臨摹素材,可能你看了幾張圖就愛上畫畫哦!有不少人在問愛畫君有沒有什麼動漫人物的素材啊?難道是我最近發動漫人物的素材發少了嗎?
  • 黃胄丨現當代水墨人物畫壇獨樹一幟的創新性繪畫大師
    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他開創了"在生活中起草稿"的人物畫新範式,以"寫生——速寫——創作"的範式,闖出了一條新時代人物畫的獨特道路。20世紀80年代,黃胄以邊疆少數民族地區作為"創作基地",通過強化速寫語言的表現性,創造性地解決了中國畫寫實與寫意的關係;通過營造情韻交織的氛圍使造型與筆墨有機互動、彼此生發,在寫實人物畫史上開創了以生活的強烈感受為引導、集時代之氣的寫意精神。
  • 石恪《二祖調心圖》,狂草的筆法粗筆畫出,開寫意人物畫先河
    石恪處於五代末宋初時期,這一時期雖是古代人物畫的盛期,但是題材大多表現政治事件和貴族日常生活,此外,這個時期出現許多佛教題材的院體畫,多為煩瑣。儘管吳道子等人對人物畫做了大膽的創新,但是終究還是沒有跳出這類風格,沒有引發新潮。同時,這一時期山水畫已達到了成熟階段,這在一定意義上影響了寫意人物畫的創作。石恪就是在這樣的時期下出現的一位創新者。
  • 人物畫下的川渝「腳力」
    □本報記者邊鈺  8月2日,「川上行——2020年四川中國畫人物畫專委會邀請展(川渝巡展·新都站)」(以下簡稱「人物畫展」)在成都市雲端美術館落幕,展出川渝80餘位老中青三代畫家的100餘件作品
  • 日本浮世風格插畫素材學習臨摹圖片分享
    插畫分享日本浮世繪古風復古插畫浮世繪風景圖唯美壁紙古風唯美圖片繪畫學習臨摹參考素材浮世繪風格插畫手繪作品美人圖插畫分享日本浮世繪古風復古插畫浮世繪風景圖唯美壁紙古風唯美圖片繪畫學習臨摹參考素材浮世繪風格插畫手繪作品美人圖浮世繪人物畫插畫分享日本浮世繪古風復古插畫浮世繪風景圖唯美壁紙古風唯美圖片繪畫學習臨摹參考素材浮世繪風格插畫手繪作品美人圖浮世繪人物畫
  • 武漢美術館2020年度壓軸大展來襲,六位藝術家奉上中國水墨人物畫巨片
    至此,武漢美術館《水墨文章》大展,自2011年《第一回 寫意精神》啟幕,到《第二回 筆法維度》《第三回 文脈創化》《第四回 色界變象》《第五回 墨道無間》《第六回 我法像心》,2020年剛好走到第10個年頭。每一次展覽,對觀眾來說,都是一次中國水墨的視覺盛宴,對藝術界來說,又是一次關於水墨具體問題的探討。
  • 賈廷峰:水墨構建世界劇場的「狠」角色——李惠昌
    此次展出當代水墨藝術家李惠昌《哼者》黑色幽默系列及《魔術劇目》系列作品等共三十餘幅。展覽現場展覽現場「去年冬天,劉驍純老師電話裡,二次向我舉薦李惠昌的當代水墨。劉老師是我敬仰的藝術批評家,尤其是在重新建構中國當代水墨標準方面,功勳卓著。這勾起了拜訪素未謀面的李惠昌好奇心。」
  • 這位浙派人物畫第二代領軍者走了
    指墨魯迅像 賓虹先生像吳永良,1937年11月生於浙江鄞縣,1962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人物畫科,得潘天壽、周昌谷、李震堅、方增先等名家親授,在意筆線描人物畫教學和創作上具率先獨創之學術成就。
  • 他筆下「大寫的人」的水墨人物畫
    作為成長於世紀之交的中國畫人物畫家,譚乃麟耳聞目睹了中國畫在現實中的複雜境遇和艱難起伏;在空前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中,譚乃麟這一代畫家的藝術思想和觀念,經歷了巨大的起伏和震蕩,同時也為他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