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大學模型:廣泛使用口罩能使新冠病毒R值降至1以下 防止第二波...

2020-12-19 前瞻網

劍橋大學和格林尼治大學的一項建模研究表明,全民戴口罩可以使新冠病毒的「繁殖數」保持在1.0以下,並在與封鎖相結合的措施下防止病毒的進一步傳播。

這項研究表明,僅靠封鎖無法阻止SARS-CoV-2病毒的復活,而且如果有足夠多的人戴上自製的、效果有限的口罩,不管他們是否表現出症狀,也能大幅降低傳播率。

研究人員呼籲在富裕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開展宣傳活動:「我的口罩保護你,你的口罩保護我」。這一研究結果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學報A》上。

「我們的分析支持公眾立即和普遍戴口罩。」第一作者Richard Stutt博士說,他是劍橋大學植物科學系一個通常模擬作物疾病傳播的團隊的成員。

「如果公眾廣泛戴口罩,同時保持身體距離和一些封鎖,這可能會提供一種可接受的方式來控制疫情,並在久久等待疫苗問世之前重新啟動經濟活動。」

該論文的合著者、劍橋團隊成員雷納塔·瑞克特博士說:「英國政府可以通過發布關於如何製作和安全使用自製口罩的明確指示來提供幫助。」

「口罩的廣泛使用對我們沒有什麼損失,但好處可能是巨大的。」

新冠病毒是通過攜帶SARS-CoV-2顆粒的飛沫在空氣中傳播的,特別是在說話、咳嗽或打噴嚏的時候。

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致力於將個體間的傳播動態與種群水平模型聯繫起來,以評估不同情景下口罩的使用與封鎖期的結合。

該模型包括通過表面和空氣傳播的感染和傳播階段。研究人員還考慮了使用口罩的負面影響,比如觸摸臉部的次數增多。

病毒的繁殖數或「R值」——感染病毒的個體傳播病毒的人數——必須保持在1.0以下,才能減緩疫情的蔓延。

研究發現,如果人們在公共場合都戴口罩,其減少「R值」的效果是在症狀出現後才戴口罩的兩倍。

在所有建模場景中, 50%或50%以上的人群常規使用口罩,可將COVID-19的傳播降低到R小於1.0,從而遏制未來的疾病浪潮,並允許不那麼嚴格的封鎖。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在公共場合戴上口罩,病毒傳播進一步減少。100%使用口罩,並實行開/關封鎖,在研製可能的疫苗所需的18個月內防止了疾病任何進一步的復發。

這些模型表明,儘管越快越好,但一項全戴口罩的政策仍然可以防止第二波疫情,即使在疫情開始120天後才開始(定義為前100例)。

研究小組調查了口罩的不同效果。此前的研究表明,即使是用棉質T恤或棉布自製的口罩,在預防傳播方面也有90%的有效性。

研究表明,即使在沒有封鎖的情況下,全部人群戴上只有75%效能的口罩,也會把達到4.0的非常高的「R」值——英國在封鎖之前就接近這個值——一直降到1.0以下。

事實上,即使通過頻繁接觸面部和調整口罩,使佩戴者自身的汙染風險增加了四倍(這種情況極不可能發生),僅能捕捉50%呼出的飛沫的口罩,仍能提供「人群層面的好處」。

研究人員指出,粗糙的自製口罩主要是通過捕捉佩戴者自身的病毒顆粒來減少疾病傳播,這些病毒顆粒被直接吸入織物中,而吸入的空氣通常被吸入到口罩暴露的一側。

研究報告的合著者、來自格林威治大學的約翰•科爾文教授說:「人們普遍認為,戴口罩意味著你會把別人當成危險人物。」「事實上,戴口罩主要是在保護別人免受自己的傷害。」

「文化甚至政治問題可能會讓人們不戴口罩,所以需要明確的信息是:我的口罩保護你,你的口罩保護我。」

「在英國,佩戴口罩的做法應該不僅僅局限於公共運輸。重新開始日常生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鼓勵每個人在公共場合都戴上某種口罩。」科爾文說。

來自劍橋大學植物科學系流行病學和建模小組的合著者克裡斯·吉利根教授補充說:「如果這種疾病在發展中國家蔓延開來,這些信息將是至關重要的。在發展中國家,很多地方資源匱乏,但自製口罩是一種廉價而有效的手段。」

此前,來自中國香港大學的一個團隊首次專門研究了口罩是否能阻止有症狀和無症狀的COVID-19攜帶者感染他人。針對倉鼠的測試顯示,口罩的廣泛使用減少了致命新冠病毒的傳播。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原文資料: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6-widespread-facemask-covid-.html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劍橋AI模型證明口罩逆天作用:100%人戴口罩,疫情不會擴散!
    如今一個最重要的原因為證明:戴口罩!醫療體系再發達,頂不住歐美人民頭鐵啊。在本周發布的一項新的預印本研究中,劍橋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巴黎高等經濟學院,香港科技大學和芬蘭家庭聯合會的研究人員提出了兩種人工智慧模型,旨在預測戴口罩對新冠病毒傳播的影響。
  • 劍橋大學將試驗「超級」新冠疫苗 俄羅斯研發「季節性疫苗」
    醫訊君語:這種疫苗可以防止動物向人傳染多種冠狀病毒! 劍橋大學將試驗「超級」新冠疫苗 英國劍橋大學8月26日宣布,已獲得英國政府250萬美元撥款,計劃今年秋天就一種新冠病毒在研疫苗開始臨床試驗。
  • 英國R值降至1以下!首相堅持封鎖至明年4月
    來源:英倫投資客11月27日英國疫情和時事日更重點有:二次封國見效,英國新冠傳染率R值降至1.0以下首相鮑裡斯堅持一直封鎖到明年4月,眾多保守黨議員反對北愛爾蘭今天起正式進入兩周的「斷路器」封鎖英國累計新冠陽性1,589,301例,累計新冠死亡57,551例。二次封國見效,英國傳染率新冠R值降至1.0以下11月27日發布的最新官方數據顯示,由於二次封國初見成效,英國新冠傳染率R值已降至8月份以來的最低水平,位於0.9-1.0之間。新冠感染增長率預估也下降了2%,現在是在-2%到0%之間。
  • 新冠疫情或將迎來二波、三波爆發,我們能做些什麼?
    關於新冠疫情的種種發展跡象都表明,這種病毒也許不會在短時間內消失,我們需要接受新冠疫情成為常態化,並且儘早投入正常生活。一波未平,一波或又起目前,新冠疫情的第一波還沒有表現出結束之勢,但科學家們已經對第二波疫情的爆發開始擔憂。它可能會比第一波更嚴重,導致更多人死亡;也可能只是單純的膨脹,因為很多人在感染後沒有任何症狀,免疫水平大大提高。
  • 第二波新冠疫情什麼時候爆發?會是什麼情況?
    根據世衛組織最新實時統計數據,目前全球確診新冠肺炎2245872例,死亡152707例。美國確診超75萬例,死亡超4萬例。圖片來源:AP目前,新冠疫情的第一波還沒有表現出結束之勢,但科學家們已經對第二波疫情的爆發開始擔憂。
  • 劍橋學者:新冠病毒有三種類型,「原始類型」大量流行於美國
    4月8日,來自英國劍橋大學麥克唐納考古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國際權威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文章《新冠病毒基因組系統進化網絡分析》,認為全球範圍內的新冠病毒可劃分三種類型,且在美國大量流行的可能是「原始類型」。
  • 復旦公衛學霸用SEIR模型預測疫情:病毒如何被「悶死」的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曾表示:整個疾病的控制就一個字,「悶」!病毒是怎麼被悶死的?通過病毒傳染模型SEIR模型,小編今天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疫情復盤2019年12月下旬,武漢出現不明原因群發肺炎病例,隨後迅速蔓延至全國。
  • 百度飛槳口罩人臉檢測與識別模型再升級,視頻教學帶你實戰
    作為開源開放的深度學習平臺,技術服務支持肯定是沒得說,能給的都給你,四波寵粉的新進展為開發者奉上!第一波:口罩模型性能升級針對用戶提出的 badcase 問題,口罩人臉檢測與分類模型研發人員也是高度重視,並且迅速開展了 V1.1.0 的優化,增補了更多的數據集,使得訓練準確率進一步提升。通過開放接口,增加金字塔策略等方式,使得在各種極端尺寸下檢測不到人臉的問題得到改善,召回率也有明顯提升。
  • 劍橋大學降半旗哀悼霍金 霍金在劍橋工作多久有什麼淵源
    位於劍橋大學城中心的岡維爾與凱斯學院,是霍金生前從事教學和研究的地方。學院門口今早貼著一張訃告:「我們的旗幟今天飛了——霍金教授去世了!」  當地時間3月14日,著名英國科學家霍金在家中安然辭世,為了緬懷這位偉大的物理學家,劍橋岡維爾與凱斯學院降半旗悼念霍金。劍橋師生還排隊在岡維爾與凱斯學院小教堂弔唁簿上簽字。
  • 明年4月1日 美國或將有超56萬人因新冠肺炎死亡
    來源:央視當地時間12月18日,根據華盛頓大學的新冠病毒模型預測,到2021年4月1日,或將有562000名美國人死於新冠肺炎,這個數字大大高於上周預測的同樣截至4月1日的502000例死亡病例。根據衛生計量與評估研究所(以下簡稱IHME)的模型顯示,預報中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增加的原因是近期病例和死亡人數激增,加利福尼亞州的上升幅度尤其大,這給醫院系統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根據IHME預測,從今年12月至明年4月,美國將有47個州的醫院病床容量承受極端壓力,有49個州的重症監護病房不堪重負。
  • 最新研究:新冠病毒可在手機屏上存活一個月!
    三、廣大群眾要時刻保持個人防護意識,養成隨身攜帶口罩,科學規範佩戴口罩(尤其是在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和在公共場所活動時)、勤洗手、常通風、養成保持安全社交距離的衛生習慣。全球新冠超3770萬例據美國數據統計網站Worldometer實時統計,截至北京時間10月12日6時30分左右,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37705125例,累計死亡病例1080602例。
  • 劍橋大佬帶你觀測2020AI領域值得關注的新動態
    近日,劍橋大學的 2020 版《AI 全景報告》終於出爐,這是該年度報告的第三期。和往年一樣,該報告援引的數據來自知名科技公司和研究小組。新版 AI 全景報告以幾個方面分別介紹了人工智慧領域最近一段時間的發展趨勢:研究、人才、業界、政策和未來展望。
  • AI戰「疫」:百度開源業界首個口罩人臉檢測及分類模型
    人工智慧技術正在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工作提供必要的幫助。2019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讓人們的出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自 1 月 24 日武漢宣布封城之後,各省市陸續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以控制人口流動。很多城市都已規定必須佩戴口罩、測量體溫才能搭乘公共運輸。
  • 12位科學家參與新冠「曼哈頓計劃」,防止第二波流行要靠抗體藥物
    報告認為在今年 8 月到 9 月間就可以大規模應用抗體藥物,將為預防秋季第二波流行作出重要貢獻。圖 | 報告首頁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這個團隊取名「抗擊新冠的科學家」。發起人與領導者是風險投資人湯姆·卡希爾(Tom Cahill),他現年 33 歲,醫學博士出身。
  • 日本單日新增病例首破兩千,「第三波疫情」正在路上?
    其中,東京都單日新增確診病例493例,超過8月1日472例的最高值,成為迄今為止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數量最多的一天。東京都政府由此宣布,將當地新冠疫情警戒級別上調至最高,即4級。在創紀錄的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後,當地時間11月19日,日本首相菅義偉表示,日本目前正處於「最大限度的警戒狀況」。
  • 全球確診新冠逾813萬,模型預測10月美國死亡數超20萬
    美國一項備受關注的預測模型顯示,到今年10月1日,美國新冠死亡人數預計將超過20萬;義大利羅馬現多起群體感染事件;因死亡人數兩天超過100例,伊朗或重新採取強硬的封鎖措施;為防止疫情擴散,土耳其42省被強制要求戴口罩。印度新德裡衛生部長出現感染新冠症狀。
  • 新冠病毒疫苗接種三十問:是否需要每年接種?
    中新網1月7日電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網站7日發布《新冠疫苗接種問答》。問答中提到,接種疫苗後還是應該繼續佩戴口罩;建議現階段使用同一廠家的同品種疫苗完成接種;接種第二劑次滅活疫苗大約兩周後可以產生較好的免疫效果;對於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目前暫不建議接種新冠病毒疫苗;接種者無需在接種疫苗前檢測是否存在抗體。
  • R值如何決定了新冠疫情走向
    但因為有了1作為R0的關鍵閾值,各地政府都希望將其下降,並密切根據其數值採取遏制行動,或找出可以解除封鎖的線索。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提出,該國的抗疫目標是將R0保持在1.0以下,因為如果不加以限制,甚至低至1.1的數值也將在10月之前使衛生保健系統崩潰。默克爾表示,如果數字惡化,會考慮重新施加限制。
  • 口罩n95是什麼意思 n95口罩可以防止細菌病毒嗎
    目前,佩戴口罩被認為是防範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不過,目前市面上銷售的口罩可是有不少的種類,他們之間有何區別?該如何正確選擇,使用中又有哪些注意事項呢?一起來了解一下。  n95口罩可以防止細菌病毒嗎  N95等多種口罩均可有效防範新型冠狀病毒,如果是醫護人員或經常進出於高風險區域的人員,需要佩戴醫用口罩。
  • 英國大學研究發現:使用漱口水或可降低口腔內新冠病毒量
    參考消息網11月18日報導外媒稱,漱口水將不再只用於保持口氣清新,還可以成為人們在大流行期間保持正常工作的重要保障,因為實驗室測試證明,漱口水可以降低新冠病毒載量。據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11月17日報導,英國加的夫大學公布的初步研究結果顯示,含有至少0.07%氯化十六烷吡啶(CPC)的漱口水可以對抗新冠病毒,這是一個「令人鼓舞的消息」。目前該研究結果尚未經過同行評審。該大學的科學家在校內實驗室裡利用多個品牌的漱口水進行了模仿人類鼻咽狀況的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