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顧問」李德,來中國後娶了兩個妻子,她們各自的結局如何?

2020-12-15 騰訊網

1932年,共產國際東方部為了支持中國革命,特意向中國派出了一位軍事顧問,這位軍事顧問的名字叫李德。李德到中國後深得博古信任,一年後就進入中央軍事委員會擔任軍事顧問。不過,李德卻不熟悉中國的實際情況,盲目指揮,而且犯了「左傾」主義錯誤,使得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主力被迫開始長徵。

1935年,遵義會議上李德被撤銷紅軍指揮權,之後他隨紅軍到達陝北並參加了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抗日戰爭初期,李德擔任延安抗日軍政大學教授,指導了中國人民的抗日事業。1939年,共產國際督促李德前往蘇聯述職,之後李德離開中國,結束了七年軍事顧問的生涯。

李德出生於1900年,他剛到中國的時候年僅32歲,西方人對待感情與中國人的含蓄不同,他們往往熱烈而奔放。32歲的李德恰好也是追求愛情的年齡,因此李德到中國後娶了兩位妻子,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李德離開中國後,他留在中國的兩位妻子的結局。

第一任妻子蕭月華

李德的第一任妻子名叫蕭月華。蕭月華出生於1911年,比李德小11歲。蕭月華的人生經歷比較坎坷,曾經當過別人的童養媳。1932年,蕭月華被調到瑞金擔任文書工作,也正是在這段時間她認識了李德。

當時博古特別重視李德的個人問題,把為李德介紹對象當成政治任務。博古把這個政治任務交給了婦女委員會主任李堅貞,在李堅貞的勸說下,蕭月華答應做李德的妻子。兩人成婚後,蕭月華為李德生下一個兒子,名字叫寧寧。李德很愛這個兒子,經常一個人抱著兒子親了又親。

蕭月華是典型的農村範女,吃苦耐勞,把丈夫李德伺候得很好,甚至為了李德專門學習烤麵包。不過,李德卻仗著自己手中的權力不在乎蕭月華,他與另一位女人李麗蓮的事被蕭月華撞破,最終兩人離婚,兒子歸了蕭月華。

離婚後的蕭月華獨自一人帶著兒子生活在延安,她先後擔任婦女部長以及婦女聯合會主任等職務。新中國成立後,蕭月華進入湖南公路局任秘書科科長,之後又擔任交通廳辦公室主任。晚年的蕭月華享受副軍級待遇,於1983年因癌症去世,終年72歲。

第二任妻子李麗蓮

李德的第二任妻子名叫李麗蓮,出生於1914年。1937年,李麗蓮到達延安,與李德相識於一場舞會。李麗蓮本來就是演員,身材婀娜多姿,而且容貌秀麗,是那個年代少見的美女。最關鍵的是李麗蓮還會英文,能與李德自由交流。

李德很快就被李麗蓮吸引,不過兩人的事卻被蕭月華發現,盛怒之下的蕭月華選擇與李德離婚。李德與蕭月華離婚後很快就向李麗蓮求婚,李麗蓮看中了李德當時的地位,沒有絲毫猶豫就嫁給了李德。

兩人婚後形影不離,約好在中國度過餘生。1939年,李德突然收到共產國際要求他回蘇聯述職的電報,他要求帶著妻子李麗蓮一同前往蘇聯,卻因為李麗蓮護照問題被耽誤。之後李德獨自離開中國,兩人再也沒有見面。據說李麗蓮在機場送完李德後當場昏倒,由此可見,李麗蓮對李德的感情很深。

晚年的李麗蓮擔任了全國婦聯兒童工作部部長,她主要從事婦女兒童工作,於1965年4月病逝,終年51歲。

參考資料:

《文史精華》2009年第3期

相關焦點

  • 軍事顧問李德,來中國後娶了一位貌美如花的妻子,她的結局如何?
    1932年秋天,為了支持中國的革命事業,共產國際東方部特意派了一位軍事顧問前來援助中國,這位軍事顧問的名字叫李德。李德本是德國人,後來輾轉到了蘇聯,加入了共產國際。因為是共產國際派來的「欽差大臣」,所以李德到中國後備受當時的負責人博古信賴,被博古委以重任。
  • 來自德國軍事顧問李德,在中國有兩任妻子,回國後他的妻子們如何
    在抗戰期間,共產國際曾向中國特派了一位軍事顧問,他就是李德,一位來自德國的青年情報員。在中國做顧問期間由於不太了解中國的國情,所以犯了共產黨十分忌諱的左傾主義,但是他並沒有就此放棄,而是跟著紅軍開啟了長徵,他雖然是德國軍事顧問,但是在中國有兩任妻子,回國後,他的妻子們如何呢?
  • 走完長徵的洋顧問李德,1939年回蘇聯後,留在中國的兩任妻子如何
    在紅軍長徵的時候,長徵的隊伍中,絕大多數都是中國的紅軍戰士,但是也有少許的例外。有部分的朝鮮人,還有一個特殊的存在,那就是洋顧問李德。李德的名字,在紅軍長徵的歷史上,是一個無法抹去的名字,紅軍長徵的原因,也和李德有關係。
  • 1939年抗戰爆發後,李德被迫回蘇聯,留在中國的妻子結局如何
    長徵是中國工農紅軍所書寫的一部偉大的革命史詩。在1939年抗戰的爆發,使得李德回到了自己的國家蘇聯。然而他的妻子卻是一位中國人,當他回到蘇聯後,他的妻子怎麼樣了呢? 1933年9月,他擔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軍事顧問,並來到中央蘇區工作。 李德是紅軍長徵史上不可忽視的名字。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德國共產黨人,他不僅與中國紅軍一起經歷了二萬五千裡長徵,而且是這一歷史壯舉的重要決策者和主要指揮者。然而他的錯誤指揮,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並在長徵在剛開始時,就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幸好遵義會議解除了他們的軍事指揮權。
  • 1939年李德回蘇聯後,兩任妻子被留在中國,兩段情感草草收尾
    1939年後,被李德留在中國的兩任妻子後來怎麼樣了 提到長徵,很多人耳熟能詳。現如今,長徵代表著一段光輝的奮鬥歷程,它是中華民族的一種精神,一種勇往直前、艱苦奮鬥、開拓創新的精神。然而,在從前的那個年代,在紅軍長徵的當下,它卻是一段艱苦卓絕的歷史。
  • 李德的妻子蕭月華,萬般無奈下嫁給李德,晚年享受副軍級待遇
    1932年,共產國際把一位名叫李德的軍事顧問派到中國。李德到中國後,深得當時的負責人博古信任,被博古奉若神明。1934年1月15日,博古正式將李德介紹給蘇區。作為共產國際派來的「洋顧問」與「欽差大臣」,李德在蘇區備受矚目,得到的待遇也是當時最好的。
  • 瞎指揮打敗仗的李德回國後,留在中國的2任妻子孩子後來怎樣了
    在第五次反「圍剿」開始時,李德掌握了軍事指揮權,但是畢竟他不了解中國國情,指揮不當,導致紅軍耗時一年都沒有成功粉碎「圍剿」,被迫開始長徵,不幸的是,這位瞎指揮的指揮官一道跟隨紅軍進行了長徵,在長徵過程中的指揮一言難盡,造成紅軍數量銳減,不足萬人。不過,雖說是指揮不當,但是到達陝北後,李德就一直在延安幫助紅軍,直到1939年接到調令才返回蘇聯。
  • 一個洋顧問,是紅軍的最高指揮者,他最後的結局怎麼樣?
    受過軍事教育的德國人「李德不了解中國的國情,也不了解中國工農紅軍的情況,不作調查研究,聽不得不同意見,生搬硬套在蘇聯有效在中國行不通的戰略戰術。……李德和博古等人在軍事上的一系列錯誤的戰略戰術,使我們吃盡了苦頭,付出了慘重的血的代價。」
  • 李德是怎麼來到中國的?並非共產國際特派,只是一個「順水人情」
    我們通常認為李德是受共產國際委派來到中國的,沒錯,他確實是受共產國際委派,但不是特派,而是共產國際「順水推舟」。那麼,他究竟是如何為紅色政權的軍事的顧問的呢?這與上世紀初期的一個蘇聯的重要人物有關。錢從哪兒來呢?只有向蘇聯國內要了,要知道,那時中國的革命,包括早期的共產黨人的活動經費,也有相當一部分是由蘇聯提供的。那麼,蘇聯會派誰來送這麼大一筆錢呢?1932年,奧託·布勞恩——李德受命攜帶15000美元的巨款來到中國。他將這筆巨款交給佐爾格,佐爾格用這筆錢從監獄「買」來了牛蘭的親筆籤名。
  • 李德:唯一參加長徵的外國人,回國後他的2任妻子和孩子如今怎樣
    李德在中國待了不短時間,帶著西方的自由精神,在中國有過兩次婚姻,但因為某些原因,李德隻身回到俄國,而兩任妻子留在了中國。這場愛情或婚姻是如何開花結果,最後的落幕又是如何?在李德回國之後,他的兩任妻子又怎麼樣了呢?指揮盲目,判斷失誤李德是一位中國革命中不得不說的人物。
  • 博古女兒秦摩亞撰文解密:李德是怎樣獨攬軍權的
    在進蘇區前,上海來電報說要派軍事顧問進來,要我們派人去接。我們派了交通局長陳彭年親自去接。李德之派來是遠東局主動的,不論在上海或進蘇區後,我們均未請求過派軍政毛子到蘇區來。李德到蘇區時,來勢是很兇的,雖然上海曾有電報來說,他是來做軍事顧問的,但是其氣派則儼然為國際代表。
  • 遵義會議被解除指揮權的博古,1946年遇難,留下的妻子結局如何?
    在第五次反「圍剿」中,當時的負責人博古重用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而李德打仗又全憑瞎指揮,導致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失敗,被迫開始長徵。長徵途中,博古與李德依然不改瞎指揮的毛病,指揮的湘江戰役差點讓紅軍損失殆盡。
  • 李德:曾讓紅軍損失巨大,遵義會議後,他去了哪裡?
    李德,出生於德國的慕尼黑,少年時期就受到共產主義的深刻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便加入了德國共產黨,一手創立起了巴伐利亞蘇維埃。後被德國當局以思想反動的罪名逮捕入獄。逃脫出獄後去到了共產主義的聖地——蘇聯,在伏龍芝學院接受進一步的教育。
  • 她被授予大校軍銜,長徵時嫁給美國軍事顧問,長徵結束就申請離婚
    蔣介石發動「4·12政變」後,有革命工作者動搖了,但是她沒有,選擇了繼續。南昌起義軍南下去到廣州後,她還參與了迎接,後來加入到了紅軍的隊伍。  03  1932年,紅軍發生了內部發生了一件大事,王明等人從上海請來了一位共產國際派來的代表——李德。
  • 遵義會議後,那位曾給紅軍造成巨大損失的李德,去了哪裡?
    我們都知道共產革命的影響是遍世界多國的,不僅在中國、蘇聯有革命的影子,在位於歐洲的德國,也盛開了革命之花。而出生於慕尼黑的李德就是深受革命思想影響的積極分子之一。正是因為懷揣著一份對革命的熱情,李德甚至還在監獄服過刑。不過令人佩服的是,折磨人的牢獄生活並未動搖李德的革命夢想,反而使其內心對革命的信念更加堅定,還專門來到了蘇聯學習和軍事有關的知識、理論。
  • 遵義會議後,曾給紅軍帶來巨大損失的李德,最終有什麼結局?
    每個人都會想到有這樣一個人,他就是李德,生於德國慕尼黑。那時的共產革命在世界各國中一時興起,不僅中國、蘇聯有革命的影子,甚至德國也有共產革命的影子。李德生於慕尼黑,卻深受革命的影響。起初,人們對革命充滿熱情。但他沒想到卻因此被關進了監獄。值得稱讚的是,獄中的艱苦生活並沒有打倒李德革命的夢想,而是促使他的夢想得以實現。
  • 1935年,遵義會議取得軍事指揮權的王稼祥,後來的結局怎麼樣?
    第五次反「圍剿」中,博古執行王明的「左傾」主義路線,信任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而李德打仗全憑瞎指揮,導致紅軍的第五次反「圍剿」最終以失敗告終,也因為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開始長徵。1935年1月,我黨在長徵途中召開了遵義會議。
  • 遵義會議結束後,那個曾對紅軍造成巨大損失的李德,去了哪裡?
    博古知道李德曾經在蘇聯學習過專業的軍事知識,又是共產國際的聯絡人和重點培養對象,選擇他真的是再合適不過了。 因此,博古極力挽留李德,邀請他作為共產國際軍事顧問,在軍事上助他一臂之力。
  • 他是民國第一軍事家,娶了個日本妻子,後生五女,三女婿世人皆知
    他是民國第一軍事家,娶了個日本妻子,後生五女,三女婿世人皆知 蔣百裡,毫無爭議的民國第一軍事家,他唯一的不足便是沒有真正的指揮過戰鬥,但是從他之後的表現來看,他確實無愧於這一稱號,蔣百裡本人對於軍事上最大貢獻並不是指揮某場戰鬥,而是在理論上建立一套國防體系,1937年,蔣百裡出版的巨著《國防論
  • 1935年,王稼祥在遵義會議上投出關鍵一票,他的妻子結局怎麼樣?
    蔣介石曾經對紅軍連續發起了五次「圍剿」,在第五次反「圍剿」戰鬥中,由於當時的負責人博古信任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導致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戰鬥中失敗,紅軍被迫開始戰略轉移。遵義會議系統糾正了第五次反「圍剿」以來的失誤,解除了博古與李德等人的軍事指揮權,同時成立了包括王稼祥在內三人軍事小組。自此之後,紅軍逐漸轉危為安,並在陝北勝利會師。事後連主席都說:「遵義會議沒有王稼祥不行,王稼祥投出了支持我的關鍵一票」。王稼祥的故事大部分人都耳熟能詳,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王稼祥妻子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