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九五後的童年經典,《中華小當家》可謂是當之無愧的佳作,這部改編自日本漫畫作家小川悅司同名漫畫的電視動畫作品,因為其故事的有趣和弘揚的正能量精神,搭配中華美食文化,廣受好評,被譯成中文,在電視臺播出,即便過了十幾年,影響力仍未消退——如今抖音有火起來一股潮流,就是把中華小當家中出現的那些垂涎欲滴的美食依據電視劇所說的流程製作出來,由此可見一斑。
基於中國傳統美食文化,加上作者的想像,碰撞出不一樣的美食
作為現存唯一將文化傳承下來的文明古國,中國的文化在世界人眼裡始來就帶有一種神秘的色彩,再加上電影、書籍的描寫,更是令人心嚮往之。據說,日本漫畫家小川悅司當年看完電影《少林寺》之後,對中國文化尤其是中國功夫非常崇拜。他非常喜歡吃中國菜,於是找來許多有關中國菜的書來看,後來創作了漫畫作品《中華一番》。所以,雖然是日本的原作和動畫製作,由於日本獨有的匠心精神,使得整部劇在美食文化上並無瑕疵詬病,而且作者基於中國傳統的菜式大膽想像,反而跳脫了過於規矩的束縛,讓整部劇頗具新意和看點。
劇中,中國傳統的八大菜系都有出現,煎、烹、炸、蒸、煮等多種烹飪方法也多有出現,日本動漫向來是以製作精良著稱,製作過程上的人物流暢甚至可以說視覺上鬼斧神工的技藝,食材色彩和形狀上的完美呈現,加上製作完成後食物完美的造型和色彩搭配、嫋嫋香氣以及試吃人呈現出來的愉悅感官享受,都令電視機前的我們食指大動。
說起創新的菜品,相信看過劇的隨口就能說出幾種,而對於我來說,印象最深刻的當屬小當家對決時做的麻婆豆腐和謝師傅的黃金開口小包子。至於原因,首先要歸屬到作者的奇思妙想,一道麻婆豆腐,可以聯想到大熊貓,黑白兩色豆腐不同口味,在開模具瞬間形成菜品,現實中完全不會有。還有包子,傳統的做法是蒸,作者卻想到了炸,雖然也有如此做法,但作家設定利用物理原理讓它發出響聲,就像是包子在笑,妙哉。其二,便是上面所提到的畫面上對於食物色香味的完美呈現。最後,要得益於整體故事設置的懸念感,雖然是美食劇,但不僅僅是做美食,它是貫穿在主角「小當家」的冒險故事中,主角每做一道菜,必定有一個或簡單或奇特的故事情景,配合作者特意設置的懸念,會更吸引觀眾的心思。
動畫每次在呈現菜品時總會伴有特效,要麼是光芒萬丈,要麼是吃者身陷夢幻場景,自始至終貫穿動畫,不僅側面烘託出菜品的美味,也形成了觀眾間的一個梗「不會發光的菜不是好菜。」
日本動漫產業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了,而且延伸出一類優秀的作品--探險類漫畫,其中代表作品當屬《海賊王》,而《中華小當家》融合了這類漫畫的優點。
故事講述的是中國四川省的年輕廚師劉昴星學習廚藝,到廣州陽泉酒家修行,獲得特級廚師(動畫版中國料理界最高地位)資格,結交許多對於廚藝有志一同的朋友,及最後與「黑暗料理界」對抗過程,」小當家」在沿途過程中,從開始的莽撞天真的少年廚師到後來的成熟的天才廚師,他一路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夥伴,經歷了各種各樣的或驚險或溫暖的事件,從最初為故事了提升廚藝,繼承母親的菊下樓,到後來承擔對抗黑暗料理界,收集傳說中的五大廚具,解救天下人幸福的重任,其中經歷了很多,也收穫了很多,冒險故事與少年成長兼備,整體故事線連貫,一步步揭開整體大故事的面紗,精彩絕倫,而主線中摻雜的各個小故事有設置的不盡相同,各有特點,每個故事還寓意不同的含義,最後傳遞出或是親情方面或是愛情方面的道理,心思真的很巧妙!
比如有一集講述的是酒樓小姐與三等廚師的愛情故事,兩人心心相印,但奈何小姐父親嫌棄三等廚師的身份,給她定下了一位廚藝高超但動機不純的一等廚師,這簡直活生生的古代瑪麗蘇愛情故事,小當家來到陽泉酒家,得知原委,巧設心思,成全二人的愛情,而且還揭穿了一等廚師的心思,說服了眾人,揭示了愛情之事上真心最重要。
又或者說最初他遇到的阿Q,表面暴戾,欺負弱小,討厭做飯,實際上擁有一顆炙熱的廚師之心,只是因為父親過於偏執的訓練和要求,給他造成了心理創傷,小當家通過一道魚香肉絲,不計較他之前對他的所作所為,為他化解心傷。
不論是主人公小當家,還是主角團的夥伴,亦或是冒險途中遇到的人物,作者都盡力給他們呈現出了各自吸引人的性格特點,讓整部作品更具故事性和吸引力。
不似我們平常看的動畫片,少年主人公出場即表現得聰慧大義,小當家的人物性格是一種成長性的過程,從最初不知所措的少年到最後隻身闖皇宮,大膽應下比賽要求,賭上自己的廚師生涯,只為揭穿黑暗料理界的陰謀。
又或者說女主角嘟嘟,動畫設定是胸大甜美的妹子,實際脾氣火爆,她無條件信任小當家,願意隻身一人追隨他冒險,兩個主人公間從友情到後來愛情的純真感情令人豔羨,同時,嘟嘟和四郎的無釐頭也讓人捧腹大笑。
當然諸如四郎、謝師傅和雷恩的次主角設定也很有特色,比如四郎出場是個冒充特級廚師的自大小鬼頭,謝師傅是找茬的食客,雷恩則是黑暗料理界的廚師……
很開心你能看完這篇文章,歡迎評論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