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過去了 我們為什麼還要尋找路遙

2020-12-22 西部網

陝西衛視大型人文鄉情體驗電視節目《我的家鄉在陝西》(第二季)第二集將於今晚(7月10日)21:10播出

滾滾的黃河水和厚實的黃土地,賦予陝北文化樸實而又厚重的一面,河流作為母親,土地作為父親,分別用自己甘甜的「乳汁」和廣闊的「胸懷」孕育了無數的英雄兒女。陝北文化成為了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代陝西,有這麼一位黃河兒女,他用奮鬥書寫人生大書,用自己的作品點亮了無數底層奮鬥者心中的「燈塔」,在短暫又苦難的一生中,他從不言棄,用自己頑強的精神為新時代和無數普通人「代言」,唱響了一首亙久流傳的讚歌。

《我的家鄉在陝西》(第二季)節目組發出一封最特殊的邀請函,與路遙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談,重走路遙的平凡之路,探尋其人生軌跡,追尋路遙精神的起源與發展。

路遙墓

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一書自出版以來,熱度持續不減,除了如史詩般的篇幅外,其中蘊藏的無數令人為之奮進的拼搏精神,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

路遙精神匯集了黃土地千萬父老的品格與智慧,是對中華民族千百年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神傳統的自覺繼承,從小的方面來說,亦是對一個人做自我人生規劃的一個重要參考。

延安大學

首站,主持人來到了延大校園,在文匯山上的路遙墓拜謁了路遙,送上了至今為止節目最為特殊的一封邀請函。而後又跟隨延安大學路遙研究會副秘書長袁廣斌參觀了延大校園,憑藉著圖片和記憶,在物是人非的土地上尋覓著點點滴滴路遙存在過的痕跡。

延川時期與北京知青的接觸,讓路遙曾一心嚮往北京和西安的大學,但是因為現實的種種因素,希望終於破滅,在最彷徨無助的時候。延安大學接納了路遙,為其文學道路的順利前行開了一扇窗。

路遙曾讀書的核桃林

路遙的宿舍

路遙與林達

宿舍前的盥洗池,留下了路遙和林達青澀又美麗的回憶。

路遙與申沛昌

「他是一個愛好文學,有天賦的青年。」 談及路遙,他的恩師申沛昌向主持人介紹了自己的印象。「他特別珍惜時間,把時間看的很重要」,上課和閱讀名著成為了路遙大學時期最重要的兩件事。

路遙在延大度過的三年時光。應該是路遙人生創作的歷程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是一個關鍵期,也是一個裡程碑。

厚夫

要想了解路遙,就必須從路遙的追隨者入手。為此,主持人找到了《路遙傳》的作者、延大文學院教授厚夫,邀請他一同尋找路遙留在廣袤黃土地上的蛛絲馬跡。

路遙故居

從城市出發前往鄉村,主持人和厚夫來到了位於延川縣城10裡外的路遙故居,探訪童年路遙生活過的環境,感受艱苦的童年生活對路遙品質的錘鍊。

窯洞和磨盤組成了路遙童年時的一方天地,這方天地既廣袤又渺小,它是路遙童年的王國,又是路遙童年的囚籠,它雖然為路遙走向文學殿堂提供了機會,但卻又因為貧窮使路遙的童年蒙上了陰影。走出這裡,成為了路遙人生中一個重要的目標。

路遙的00後追隨者

在路遙學習和生活過的延川中學,主持人和厚夫見到了兩位視路遙為人生導師的學生,在對話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路遙給予他們的力量,深刻的體會到了路遙精神對後來人的影響和改變。二十八年時光鬥轉星移,留在延川中學的不僅僅有屹立的絲棉木,還有知名校友留給後來者的無限思考和感動。

後山俯瞰延川

在學校的後山,主持人和厚夫重走路遙走過的路,來到了路遙常去的土城牆,登高望遠,體會著路遙「走出堂坡」的理想和他為之奮鬥的青春。

曹谷溪路遙合影

厚夫向主持人介紹了一張路遙生平最喜歡的照片——與曹谷溪的合影,隨後節目組驅車前往曹谷溪家中,在故人的印象中尋找更加真實的路遙。在路遙的人生中,曹谷溪亦師亦友,既是他文學道路上的指路人,又是他文學創作中的同路人。「路遙正是這塊土地上生長出來的英雄」,在曹谷溪的介紹中,主持人和厚夫了解到了路遙「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決心和對文學的堅持。

路遙寫作

「他們不懂文學」是路遙對「千夫所指」的反抗,這種反抗也正印證了路遙的偉大。在不被認可的道路上前進需要勇氣,路遙用驚人的勇氣和殉道般的意志,為中國近代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注入強勁的動力,為新時代和無數底層奮鬥者唱響讚歌!

高家堡古鎮

《平凡的世界》電視劇大火,讓榆林市的高家堡古鎮有了不一樣的風光。主持人跟隨厚夫來到這裡,探尋路遙給予養育自己的陝北土地的饋贈。作為《平凡的世界》電視劇的拍攝地,高家堡古鎮近些年來吸引了大量的遊客參觀遊玩,遊客數量的增加,使很多外出工作的年輕人又回到了自己的故鄉創業。 「就是那種一直在堅持,不服輸的精神」,正是在這種精神的鼓舞下,越來越多「平凡」的人開始勇敢追求自己嚮往的幸福生活。

路遙像

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鬥,路遙在作品中不斷激勵努力生活的年輕人,告訴他們你們要活得像個人樣,就如同總書記的話「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 在路遙離世28年後的今天,他的作品和精神依舊給了我們無限的思考和感動。 「尋找路遙」向每一位和路遙一樣,在生活的道路上頑強拼搏、矢志不渝的奮鬥者致敬!

編輯:張娟

相關焦點

  • 路遙與初戀女友17年後北京街頭偶遇,路遙想起過去種種,暴走失態
    1987年的春天,這天路遙到北京出差,這本來是一個平凡的日子。他的朋友海波當時也在北京,在魯迅文學院學習。路遙也住在那裡。這天海波等著路遙回來吃飯,但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見他回來。又過了一個多小時,路遙才面色通紅滿頭大汗地回來了。路遙吃飯的時候也是狼吞虎咽,那個"狠"勁簡直讓海波吃了一驚。
  • 路遙病入膏肓,妻子卻狠心拋棄!12年後路遙之女將母親告上法庭
    面對路遙如此拼命的創作,妻子林達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路遙由於執著於創作文學作品,無暇顧及家中生活。而林達一邊要上班一邊還要照顧孩子,在很多事情上都要獨自處理。所以在創作《平凡的世界》第二部時林達就已經向路遙提出了離婚,但路遙一直不同意。
  • 路遙:《平凡的世界》也是我們的世界
    路遙,他永遠地活著。他的《平凡的世界》也是我們的平凡的世界,無論我們身處什麼地位,這部三部曲對我們的影響已經根深蒂固,對我們有著很大的啟發作用。我們處在平凡的世界,只要我們不甘於貧窮落後,我們有夢想,敢於為了自己的人生拼搏,即使我們不會成名,但是在我們平凡的世界裡,我們依然可以不平凡。
  • 懷念路遙:真實的路遙與真實的《平凡的世界》
    可路遙的一生經歷了許多常人難以想像的鬱悶、痛苦和煎熬,以至於他不惜以生命為代價去完成《平凡的世界》這部長篇小說。今天,是路遙逝世28周年紀念日,讓我們走近路遙,一起去感悟他平凡而又悲壯的人生旅程、透視其鮮為人知而又跌蕩起伏的內心世界。
  • 《路遙的時間》:不止於對路遙的想念
    《路遙的時間》這本書讀來沒有以上所言的擔憂,它呈現出的是真實的路遙。它既是關於路遙的傳記,也是作者航宇的回憶錄,只聚焦路遙一個人的回憶錄。路遙最後的日子中諸多充滿深情的瞬間,給我印象最深。榮獲茅獎回清澗老家時,路遙順便回王家堡看望雙親。
  • 路遙去世前的樣子:強勢妻子扶他起床籤字離婚,閉目前還喊著爸媽
    路遙的一生就是如此,童年被父母拋棄、成年後被初戀拋棄、如今快死了還被迫籤字離婚、又與弟弟宣布斷絕關係、連女兒也無法原諒自己。直擊路遙最後的時光,死前3個月的全過程,這3個月的經歷太漫長,比他度過的42個春秋還要長!
  • 蒼天無眼,作家路遙為什麼英年早逝?原因竟然如此簡單!讓人淚目
    大凡愛讀書的人、愛文學的人,應該都認識當代作家路遙。應該都為路遙的早逝感到惋惜。如果蒼天開眼,路遙能夠活個人生七十古來稀,那麼,他除了留給我們《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以外,還會留下什麼史詩般的巨著?路遙原名王衛國,出生於陝北。要說陝北真是好地方,那裡的信天遊悠揚豪邁、那裡出來很多有名的作家,比如陳忠實、賈平凹這些。他們都是當代優秀作家。陝北真的是人傑地靈的好地方。路遙的身世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出生貧寒,卻一生在為命運高歌吶喊,汗水也罷,淚水也罷,最後都化作一曲豪氣的信天遊。
  • 《平凡的世界》:田曉霞那麼優秀,路遙為什麼把她寫死了?
    在創作這個人物形象的過程中,在田曉霞被洪水衝走之時,路遙作者失聲大哭,那麼為什麼為陝北漢子對于田曉霞有這麼深的惋惜呢?這還要從路遙自身的情感經歷說起。那麼,為什麼路遙要把這樣一位女性形象寫的偏男性化呢?這與路遙自身也脫離不開關係。出生在陝北農村的路遙,本也是一名硬漢的形象,在生活中,他出身於艱苦貧窮的家庭,但是他卻從來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那就是讀書上學。
  • 紀念路遙誕辰70周年非虛構作品《路遙的時間——見證路遙最後的...
    3日是作家路遙70歲誕辰。近日,作家航宇的非虛構作品《路遙的時間——見證路遙最後的日子》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航宇是路遙的同鄉、同事、朋友,在路遙生命最後的兩年,他如親人般陪伴、照顧路遙,也見證了路遙最後的沉重、抗爭和無奈。
  • 路遙臨死前呼喚媽媽,為何不是14年相濡以沫的妻子,原因讓人心痛
    1992年11月17日上午,年僅42歲的路遙聲聲呼喚「媽,媽」,隨後便去世了。可讓許多人不解,路遙聲聲呼喚裡,為什麼沒有14年相濡以沫的妻子?1978年,林達嫁給路遙,次年,他們的可愛的女兒出世了。夫妻二人非離不可原因一般我們都會說,日子過久了,都是湊合著。可是為什麼林達與路遙連湊合都過不下去呢?
  • 永遠的豐碑——訪紀錄片《路遙》導演何志銘
    今天是作家路遙逝世28周年紀念日,晚 7點,FM106.6AM693陝西新聞廣播《文化三秦》推出特別節目「永遠的豐碑」——訪紀錄片《路遙》導演何志銘,歡迎關注收聽。今天,路遙逝世28周年。我們將通過紀錄片《路遙》導演何志銘的講述,還原真實的路遙,一個並不平凡的生命。永遠紀念這位偉大的作家,因為他從未這被忘記。(主持人):他「以命搏文」,6年交出一部上百萬字的鴻篇巨著——《平凡的世界》。
  • 新書睿評|我們為什麼還要尋找亞洲
    《尋找亞洲———創造另一種認識世界的方式》可以說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孫歌迄今為止「尋找亞洲」的全部過程。在這次尋找中,她從思索亞洲意味著什麼,到從東亞的歷史與現實中去尋找認識亞洲的方法,再到對跨文化的新的普遍性的尋求中,去探尋一種新的認識世界的方式。
  • 1992年,病床上的路遙籤下離婚協議,林達卻說:聽一聽我們的哀訴
    1978年,兩人喜結連理,幾年愛情終於修成正果。一年後,隨著女兒路茗茗出生,家庭開支大幅度增加後,兩人之間逐漸產生了矛盾。那時的路遙,每月工資有150元,卻喜歡抽3元錢一包的高檔煙,並且菸癮很大,每天至少抽兩包,工資連他抽菸的開支都無法維持。幸好,每月還有一些稿費收入,才能勉強支付這些花銷。
  • 《路遙的時間》:遇見真實的路遙,一個極度缺錢的路遙
    1991年3月29日,《平凡的世界》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1992年11月17日,42歲的路遙英年早逝。航宇則不然,40萬字的書稿,沒有「為尊者諱」,他以樸實的文風,細膩的筆觸,真摯的情感,娓娓講述了作品之外的路遙,人生中平凡的、真實的路遙。可以說,航宇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文學史料。 在書中我們可以看到經濟拮据的路遙。在人們的印象中,獲得茅盾文學獎之後,路遙這顆文壇巨星,應該是名利雙收,但《路遙的時間》展現給我們的,卻是極度缺錢用的路遙。
  • 路遙的人生……
    1992年11月17日,路遙在他42歲的年輪上英年早逝。那天,我正在蘭州寫一部中篇小說,聽到噩耗後我放下筆,走到黃河邊上在一處僻靜的地方坐下,點上香菸,我抽一支,給路遙一支,直到我隨身帶的半包煙抽完,我面前的石頭上擺了六支……我與路遙的第一次見面,是在1987年底,我受邀參加在西安舉辦的「大西北文學研討會」。
  • 路遙小說《平凡的世界》,有人熱愛有人鄙夷,我的看法是這樣
    路遙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首次出版的時間是1986年,距離今天已經整整過去了34年,路遙也已經離開人世28年了。 但是《平凡的世界》,與作者路遙的名字一起,至今依然不斷有人在閱讀,在討論。
  • 路遙臨死前妻子堅決離婚,7年後路遙弟弟說出實情:這事不怪嫂子
    這樣一來,路遙總算是有機會上了學。路遙在念完初中之後,他返鄉做了知青。1970年,路遙在延川縣做主任。在這裡,他愛上一個名叫林虹的北京女知青,最後卻慘遭拋棄。隨後,他又被調到了延川縣通訊組。彼時的路遙,事業愛情兩失意。就在他人生低谷時,另一名北京女知青,出現在他的生命中。
  • 路遙被停職的那天,路遙收到林瓊寄來的絕情信和退回來的定情信物
    那年寒冬,大雪紛紛的晚上,路遙用顫抖的手握住了林瓊的手,他們確立了戀愛關係。之後他們經常去郵電大樓對面的秀延河畔,很多個夜晚,他們都在滿天星辰或者大雪紛飛下依偎著,互訴衷腸,海枯石爛,承諾永遠不分開。後來我們在路遙的作品中總能看到戀人在河畔和杜梨樹下的情景,就是路遙對這段感情的懷念。然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林瓊覺得回不到城裡的基礎之上。
  • 路遙:如何寫一部失敗的長篇
    這段飢餓和屈辱的經歷對路遙的人生和創作心理的形成產生了深遠影響。《在困難的日子裡》《平凡的世界》等都有作者本人的苦難身影和辛酸烙印。我們可以感受到可怕的生活窘境以及少年路遙獨特的心理歷程。1973年,路遙作為工農兵學員被推薦上大學,因當過紅衛兵頭頭,北京師範大學和陝西師範大學都不敢要他,最後延安大學中文系的領導申沛昌冒著風險拍板,路遙才邁進大學校門。
  • 路遙病危,妻子卻再三讓他籤離婚協議書,路遙弟弟:十分理解嫂子
    在完成創作後,他終於舒了一口氣,但是就在這個時候,陪伴了他多年的妻子林達,卻給他送來了一封離婚協議書,路遙不同意,妻子卻再三堅持,最終,路遙強撐病體,籤下了離婚協議書。看著妻子林達離去的身影,路遙痛哭,3天後,路遙與世長辭,年僅4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