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盡「長江」,如何滾滾而來?紫金文化產業論壇聚焦長江經濟帶與...

2020-12-12 瀟湘晨報

「長江造就了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的千年文脈,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標誌性象徵,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要把長江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11月14日在南京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時,習近平總書記這樣指出。

如何認識長江文化內涵?如何推進長江文旅融合戰略,建設長江文化產業帶?兩者之間又是怎樣的關係?近日,在由江蘇省委宣傳部、中國藝術學理論學會主辦的第三屆紫金文化產業論壇「長江經濟帶與長江文化」分論壇上,來自長江上、中、下遊重要城市和重點大學的學者們匯聚南京,紛紛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梳理長江文化「家底」

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賀雲翱總結出了他心目中的「長江文化精神」:「一是根深葉茂,傳承有序。長江流域發掘過東亞地區最古老的化石,最早的石器、陶器、瓷器、木構建築、人工馴化水稻、人工運河、城市、大型水利設施,和最完善的玉器系統。二是多樣競輝,開放包容,長江流域的移民文化、工業文化、商業文化、競爭文化比別處更加發達。三是創新超越,與時俱進。從這裡湧現的各種學派、書派、畫派、文學流派、禪學、道學、醫學乃至文房四寶、園林、科舉等,長期佔據著中國文化高峰的地位。四是精緻內斂,家國天下,屈原、範仲淹、顧炎武、龔自珍等愛國名人均為『長江先賢』。五是詩情畫意,浪漫自由。吳文化、道家文化、楚辭、李白、蘇東坡、徐霞客、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均為綻放於長江兩岸的文藝之葩。」無獨有偶,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教授向勇也將長江文化的核心價值概括為「活力、開放、包容、生態」。

那麼,長江文化內涵能為當代提供何種滋養?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單世聯認為,以探索、挑戰、自由意志、個人主義為核心的文化價值觀成為西方發展的活力之源;同理,長江文化也可以為中國現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重要的營養:「以王艮、何心隱、顏鈞、李贄為代表的『左派王學』力主『自然之性』;以顧憲成、高攀龍為代表的東林黨人深具反權威精神;黃宗羲、顧炎武肯定『私利』『自利』,認為『工商皆本』;曹雪芹《紅樓夢》追求個性自由、反對封建禮教;即使是『秦淮八豔』,也極具個性風採和自由意志……這些經江南商品經濟和市民生活滋養產生的新價值觀,可以與西方現代價值觀對話、競爭,成為中華民族自己的精神之火。」

從文化長江到經濟長江

除了提供文化價值觀方面的滋養,長江文化本身就蘊涵著豐厚的經濟價值。武漢大學國家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傅才武認為,「長江旅遊」前景廣闊:「長江和黃河共同構建了『江河互濟』的中華文明格局: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迫使黃河文明向南尋找出路,長江流域就接過了繼續發展文明的重任。如今,長江文明經過萬年的文化資源堆積,形成了具有民族歷史記憶、國家圖騰表徵和審美文化體驗三位一體結構的超級文化空間,從而賦予了長江旅遊以審美再造、文化身份喚醒、國家認同索引這三種重要的『文化操演功能』,在體驗經濟時代裡帶給國內遊客『高階版』的旅遊體驗。對國外遊客來說,長江旅遊則構成了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交流互鑑的重要渠道。」

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GDP總量排名前十的城市中,上海、重慶、蘇州、杭州、南京、武漢6個城市均處於長江流域;長江沿岸的11個省市,其人口和生產總值超過全國的40%——這些數據充分說明了長江在中華民族復興進程中的重要作用。

傅才武也提醒,當下,部分學者和企業家把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文化,僅僅理解為恢復傳統節日、風俗等傳統文化記憶,以此吸引旅遊者,這是極度簡單化的理解,將導致不正確的政策思路和項目的失敗,「要把努力推進長江文旅融合戰略,建設長江文化產業帶、長江國際文化旅遊帶,放在發揮中國作為文明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和建設世界文明交流互鑑紐帶的層面上進行認識和實踐。」

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顧江試圖從「長三角文化產業一體化發展」這個稍小的切口進入,來洞窺長江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和問題。顧江解釋,長三角文化產業一體化首先是制度層面的趨同,包括企業制度的融合趨同、市場運行制度一體化、政府行為協調一致;其次是文化產業層面的整合,包括產業組織和產業結構的市場化整合,充分發揮各區域的比較優勢,加強產業結構的分工與互補,構建「要素協同、創新引領、競爭驅動、品質提升」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與市場體系。

「近年來,長三角文化產業一體化指數總體呈上升趨勢。舉一個大家都能夠感受到的例子,就是上海企業嗶哩嗶哩(簡稱B站)在全國的巨大影響力,甚至對有的單位來說,你辦個活動沒有在B站上直播,意味著影響力下降了很多,這說明我國的市場環境在走向一體化。但在一體化過程中我們也看到諸多問題:比如產業化對文化多樣性的傷害,欠發達地區的人才流失,以及資源配置效率的有待提高,等等。拿我們南京來說,我們擁有的歷史文化資源往往停留在精彩故事的層面上,沒有轉化成有影響力的產品、企業、服務,資源配置效率並未令人滿意。」顧江說。

南京如何成為長江「文化明珠」

身為「六朝古都」「十朝都會」「博愛之都」「世界文學之都」,南京的歷史文化資源十分豐厚。然而,南京市社科院院長葉南客卻指出了一個發人深省的現象:「如今人們都在講城市首位度的問題,很多人認為,南京的文化首位度肯定全省第一、全國領先,但調研中我們發現,遊客在南京旅遊消費的時間不一定比蘇州時間長;杭州遊客的人均逗留時間是3點幾天,南京只有1.7天。」葉南客說,「當然,南京的文旅產業也有一些亮眼之處,比如南京入選了『2020中國夜間經濟二十強城市』,南京秦淮區、江寧區入圍首批『全國全域旅遊示範區』。剛剛成功舉辦的2020南京馬拉松比賽從南京人的一項『自娛自樂』,一下子升級成為馬拉松全國錦標賽和東京奧運會達標賽,意味著南京的體育『首位度』和對外文化交流水平的提升。」

葉南客認為,提高南京文化「首位度」,須注意解決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南京的文化辨識度有待提升,比如南京至今還沒有形成像成都夜文化這樣有全國影響力的文旅品牌;二是文創產品的衍生力有待提升,南京的博物館系統雖然一直在圍繞紅色化、六朝文化、城牆文化、紅樓文化做文章,但文創產品的開發種類和銷售額在全國博物館中排名並不居前列;公共文化服務效能也有待提升,要提高南京的劇場、文化館、圖書館的綜合利用率。總之,須多管齊下、統籌發力,把南京打造成長江沿岸的一顆耀眼的「文化明珠」。

交匯點記者 馮圓芳

【來源:承德文化產業】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第三屆紫金文化產業論壇在南京藝術學院舉行
    央廣網南京12月7日消息 12月5日上午,第三屆紫金文化產業論壇暨中國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委員會2020年年會開幕式在南京藝術學院圖書館報告廳舉行。論壇開幕式上舉行了瑞華文化產業獎學金頒獎典禮,馮健親教授為「瑞華文化產業獎學金」獲獎代表頒獎。
  • 河海大學多措並舉服務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聯合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江蘇省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等單位,成立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研究院,設立水生態與環境、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水工程技術、岸線保護與綠色航道、智慧水利、綠色發展戰略等六個研究中心,致力完善綠色產業體系、綠色運輸體系、綠色城鎮體系,為長江大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獻計獻策。
  • 給長江經濟帶全方位立體化保護
    本文轉自【檢察日報】;本報湖州12月11日電(全媒體記者閆晶晶 李春薇)第三屆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檢察論壇今天在浙江省湖州市召開,最高人民檢察院辦公廳副主任肖瑋在會上發布檢察機關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典型案例(第三批),為各級檢察機關特別是長江沿線省市檢察機關開展相關辦案工作提供參考和指引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記者手記:一路上,記錄長江的...
    中新網北京11月28日電 題:【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記者手記:一路上,記錄長江的「微笑」  記者 劉湃  曾經髒亂的碼頭如今成了靚麗的風景線,產煤縣升級為芒果之鄉,後進村轉型為旅遊特色村……聊起這些,百姓們臉上展現的那些笑容,已成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最佳「註腳」。
  • 來自長江經濟帶江蘇段高質量發展的報告①
    「北京西路瞭望」(微信號:xhrbbjxllw)今起推出江蘇省委研究室撰寫的系列調研報告《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來自長江經濟帶江蘇段高質量發展的報告》,今天刊發第一篇:  回眸·不盡長江滾滾來  奔騰不息的長江喲,滋養了這一片水鄉澤國。「江」字裡那一筆水的靈動,「蘇」字裡魚米的富庶,都取自長江的饋贈。
  • 李錦斌:奮力在長江經濟帶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展現新作為
    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鄧向陽傳達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長江經濟帶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省領導孫雲飛、虞愛華、郭強、沈強、何樹山、張曙光、楊光榮出席會議。    會議觀看了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省發展改革委等有關方面負責同志作了發言。省領導為全省首批18個省際產業合作園區授牌。
  • 唱不盡的英雄氣|滾滾長江東逝水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生命書,ID:Book-of-Lif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滾滾長江東逝水來自生命書00:0003:17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
  • 長江驕傲!寶能金融中心榮耀問鼎,喜獲博鰲論壇大獎!
    這一次,在全球疫情變幻莫測的形勢下,中國開啟經濟內循環,各大房企如何抓住機遇應對挑戰?2020年,「房住不炒」仍舊是政策堅持的主調。這是艱難的一年,但同時也是充滿機遇與挑戰的一年,唯有引領風尚的企業,才能在強強比拼中「活下去」。8月11日-14日,由觀點指數研究院主辦、以「地產遠見:重啟的世界」為主題的博鰲房地產論壇在藍灣綠城威斯汀酒店隆重舉行。
  • 讓長江之歌更加嘹亮
    11月22日至24日,「大江奔流 攜手共進——長江經濟帶省級黨報首次聯合考察採訪」走進江蘇,新華日報、貴州日報等長江經濟帶11省(市)省級黨報及黃河流域部分省級黨報採訪團圍繞「最美岸線行、保護濱江行、最美江灣行、綠色園區行」四條主線,走訪南京、南通、張家港和常州四地,全方位體驗江蘇在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上做出的努力,探尋「共抓大保護」的「江蘇密碼」。
  • 修復長江生態環境已成壓倒性任務——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新進展...
    新華社北京1月5日電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已成壓倒性任務——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新進展新成效新華社記者高敬漁民收網上岸另謀生路,候鳥組團歸來蹁躚飛舞,水清岸綠成為濱江公園……4年來,這樣的和諧之變在長江兩岸越來越多地發生著。
  • 長江經濟帶省級黨報聯合考察採訪 | 破解「化工圍江」,探索綠色...
    常州,長江江蘇段擁有江岸線最短的城市;沿江化工企業密集最典型的區域之一;不斷探索自己的綠色轉型路徑。它的濱江地區正迎來脫胎換骨的變化。  11月24日,由長江經濟帶11省(市)省級黨報及特邀的黃河流域三省省級黨報共同攜手啟動的「大江奔流攜手共進主戰場主動脈主力軍——長江經濟帶省級黨報首次聯合考察採訪」活動走進常州。
  • 問策長江經濟帶③:江蘇抓好「壓倒性任務」的制度保障
    南京作為長江江蘇段上遊城市,大力調整沿江產業結構,發展綠色產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視覺中國 / 圖   長江策(ID:changjiangce)注意到,除了編制長江利用規劃,江蘇還出臺了一系列文件,比如《江蘇省長江經濟帶發展實施規劃》《關於加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通知》《江蘇省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重點突破實施方案》《江蘇省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實施規劃》《江蘇省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實施規劃重點任務分工方案》《江蘇省長江保護修復攻堅行動實施方案》……   每份政府文件背後都是實實在在的治理行動。
  • 聚焦長江三角洲生態環境發展保護 上海舉辦第六次環境法律論壇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餘東明 黃浩棟 12月17日下午,以「綠色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為主題的環境法律論壇在上海舉行。本次論壇由金茂律師事務所聯合上海市法學會環境資源法研究會、上海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上海市律師協會環境資源與能源業務研究委員會單位共同舉辦。
  • 江蘇部署推進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讓「黃金帶」鑲上「綠寶石」
    5月30日,全省長江經濟帶發展工作推進會在寧舉行,對我省保護長江生態、推進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作出專題部署。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婁勤儉在會上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戰略思想,進一步增強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全力修復長江生態環境,著力建設沿江綠色生態廊道,共同打造有機融合的綠色高效經濟體,以紮實工作走在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前列,唱好新時代的長江之歌。省委副書記、省長吳政隆主持會議並講話。省政協主席黃莉新出席會議。
  • 「海報集錦」黔蘇皖湘川滇6省代表委員暢談長江經濟帶保護與發展...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是習近平總書記為長江經濟帶發展立下的總規矩,要求長江經濟帶要做好區域協調發展「一盤棋」。
  • 龍灣:主動融入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以實際行動彰顯新擔當新作為!
    龍灣:主動融入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以實際行動彰顯新擔當新作為!會議觀看了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要在戰略上抓融入,發揮龍灣在科技創新、民營經濟發達、區位優勢好的特點,積極對接長江經濟帶重點城市,著力探索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銜接的契合點,積極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在長江經濟帶重大產業布局中找準定位、借力發展。
  • 關於長江經濟帶,總書記點到了這些事例!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生命河。長江的漲落榮枯,長江經濟帶的發展興衰,習近平總書記一直縈繞於心、謀劃於胸。  「化工圍江」,曾是長江流域產業發展問題的真實寫照。長江沿岸積累的傳統落後產能體量很大,風險很多,動能疲軟。總書記對此十分憂心,多次對加快長江流域發展動能轉換提出明確要求,強調長江經濟帶要成為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怎麼實現高質量發展?  劃重點:關鍵是正確把握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的關係。
  • 【共舞長江經濟帶 看高質量發展】記者手記:解碼「綠水青山就是...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範琪妍):11月9日至19日,記者跟隨「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採訪團走進長江經濟帶西線的重慶、荊州、武漢、麗江這四個城市,深入了解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新成就。百姓從「靠山吃山」變成了「靠山致富」,深刻體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 長江經濟帶十一省市省級黨報聯合考察採訪見證大江巨變 ——揚子江...
    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指示和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11月22日-24日,新華日報與長江經濟帶11省(市)省級黨報及黃河流域部分省級黨報代表一道,聯合啟動「大江奔流攜手共進 主戰場 主動脈 主力軍——長江經濟帶省級黨報首次聯合考察採訪」活動。
  • 【共舞長江經濟帶】揚子江畔,渚清沙白鳥飛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親自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強調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努力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這為我們守護母親河、推動長江經濟帶建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江海交匯的江蘇,如何唱好新時代「長江之歌」,在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