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能進化嗎?實地集團OTA智能社區即將發布

2020-12-11 快科技

比爾·蓋茨在1995年出版的《未來之路》中這樣寫道:「在不遠的未來,沒有智能家居系統的住宅會像不能上網的住宅一樣不合潮流」。

過去二十多年的時間裡,無數玩家試圖復刻比爾·蓋茨眼中的「科技住宅」,並從數字小區逐漸進化到了智慧社區。特別是從2014年開始,越來越多的開發商引入了「智慧社區」的概念,科技與社區的融合已經是不可逆的趨勢。

但在這兩年卻出現了各種質疑的聲音。

有人吐槽智慧社區不智慧,買房子的時候看中了萬物互聯的概念,結果社區的運營基本處於半癱瘓狀態;有人詬病所謂的智能家居是偽概念,不僅沒有解放用戶的雙手,還要花費不少的時間進行維護;也有人質疑智慧社區是開發商的「新概念作文」,唯一作用只是為了變相炒高房價……

為何在5G、智慧城市、新基建等有利於智慧社區的外部環境下,一些人反而對智慧社區失去了新鮮感?

01 

智慧社區的「卸妝水」

智慧社區到底是顛覆性的創新,還是缺少實用價值的偽概念,用戶體驗可以說是最好的「卸妝水」。

科技媒體36氪近期圍繞智慧社區的真偽話題進行街訪,有些遺憾的是,大多數「路人」給出的回答是不了解或者是不及預期,並且從用戶的角度提出了諸多槽點,其中的一些吐槽可能讓許多人感同身受:

小區現在開始有人臉識別了,進出也方便了很多、安全了很多,但是進出單元門還是要刷卡,還是得帶著卡……

或者是:

我們家有很多智能產品,但我調教他們的時間比我手動操作的時間還長,經常會有bug……

相似的一幕還發生在年初的疫情時期,一些原本主打「智慧社區」概念的小區,最終還是「靠嘴、靠腿、靠經驗」的純人工管理模式:

社區工作人員為了摸清轄區居民的身體狀況,需要挨家挨戶上門尋訪;居民想要外出辦點事情的話,需要到社區辦公室領取紙質通行證;一些小區施行封閉式管理後,仍然需要工作人員拿著體溫槍對出入人員進行測溫;雖然美團、餓了麼等解決了出門買菜的難題,生鮮訂單卻在小區門外堆成了山,需要用戶親自下樓取件……甚至有一些小區為了「外防輸入」,進出門都要對暗號,最終還上了微博熱搜。

相信對於大多數城市居民來說,上述的一幕幕依然記憶猶新,也讓深處其中的人們認識到了所謂「智慧社區」的骨感現實:大多數智慧社區的理解過於片面化,只是在社區內堆砌智能化的設備,並沒有讓智能產品轉化為智能化的服務。

一個直接的例子,不少智慧社區在交付後就不再進行維護和升級,導致一些還不錯的智能體驗在一兩年後卻因為缺少維護而崩潰。即使一些小區的物業主動上門幫助業主進行維護升級,卻需要和所有業主溝通空閒的時間,一次小小的系統升級動輒需要兩三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

智慧社區不智慧的問題似乎並不難回答,背後隱藏的是數據孤島林立、管理思維陳舊、社區運營缺失等顯而易見的痛點,當這些痛點遲遲不被解決,並隨著時間不斷積壓的時候,最終就是人們對於智慧社區無休止的吐槽與詬病。

02 

這裡有份「補漏」指南

既然當下的不少智慧社區還存在種種不足,我們需要的究竟是什麼樣的智慧社區?這裡有一份「補漏」指南。

智慧社區被詬病的核心癥結,在於產業鏈中不同角色的行為邏輯。就像大多數智慧社區的建設方和管理方是不同的參與者,導致建設方對物業管理、安全服務、智能家居、便民服務等綜合性的智慧社區要素並不「感冒」。除了釐清智慧社區中不同角色的定位,還需要滿足一些基本原則。

比如打造統一的帳戶體系。

小區門口的人臉識別系統之所以不適用於單元門禁,很大可能是兩套系統來自於不同的建設方,彼此之間的數據互不打通,也是智慧社區建設中最為常見的一幕。想要規避類似現象的發生,還需要在頂層設計時用統一的帳戶體系打通社區所有的軟體和終端設備,進而打破服務和體驗孤井。

一旦帳戶體系被打通,可以猜想這樣一個場景:當業主駕車回到小區時,門禁系統識別到業主回家的信息,即可聯動業主家中的控制中心進入預設模式,燈光提前打開、窗簾被緩緩拉起、熱水器開始工作……如果業主有未取的快遞,智能配送機器人將自動將快遞送達到業主的家門外。

再比如從單點智能到跨場景智能。

當前大多數智慧社區還處於單點鋪設的階段,即通過智能家居助手遠程打開窗簾、通過小區內的攝像頭記錄居民的活動路徑……結果就是,智慧社區的體驗是以設備為中心的,看似享受的智慧化的服務,代價卻是用戶需要在不同APP之間來回跳轉,用戶體驗和便捷性都要大打折扣。

同樣做一個猜想的話,倘若原本孤立的單品體驗可以互相協同,所帶來的體驗升級將是革命性的,物與物之間可以實現對話,不需要人的參與就能完成一些服務,繼而為用戶帶來無感的智能體驗。同時也將進一步優化社區的管理模式,例如物業可以將精力從一些被動的需求性工作中解放出來,基於對用戶的洞察提供主動關懷和情感連接,從管理者的身份切換到社區的運營者。

科技終歸只是手段,居住的舒適度才是所有問題的根源。

對於現階段的智慧社區玩家來說,用戶的詬病和吐槽或許不是什麼壞消息,及時對用戶的槽點進行反思並查漏補缺,重新思考智慧社區的題中之意,可以說是智慧社區建設的必然過程。

03

等待「引路人」進場

留給智慧社區的終極挑戰,或許不是智能化水平的提升,而是讓社區能夠不斷升級進化,擺脫「交付即落後」的宿命。

或許可以從汽車行業來找取靈感。在汽車行業長達百年的發展史中,幾乎所有的廠商都是按照機械思維製造車輛,然後將汽車定位成大宗商品銷往世界的每個角落。如果汽車在使用過程中出現了故障,哪怕是一個小小的軟體錯誤,都需要廠商通過召回、授權 4S 店維修、換代等方式進行改進。

直到特斯拉的出現,原本應用於PC、手機上的OTA升級被移植到了汽車上,用戶可以通過遠程聯網的方式升級車輛的底盤、信息娛樂、ADAS、自動駕駛等功能,讓汽車從傳統的代步工具變成了不斷進化的智能終端。正是在特斯拉的示範下,豐田、福特、大眾、吉利等也陸續推出了可以實現部分功能或整車 OTA 的車型。

沿循這樣的邏輯,智慧社區是否存在OTA升級的可能?理論上並非行不通,前提是解決下面幾個棘手問題:

一是軟硬體的標準化,目前智慧社區還是一個廣義的概念,標準化程度極低。

儘管先後出臺了《智慧社區建設指南(試行)》《智慧城市建築及居住區第1部分:智慧社區建設規範(徵求意見稿)》,但基本都是推薦標準,並未定義相應的數據接口,也就意味著智慧社區各個系統間的聯通並不容易,需要聯合產業鏈上下遊的合作夥伴制定相應的接入標準,並將標準開放給上下遊的所有企業。

二是打造「社區大腦」,當前的智慧社區在某種程度上是分散的,需要中心化的控制。

相比於智慧型手機和汽車,智慧社區是個低集成度的繁複體系,通常包括安防、物業、家居、醫療、政務、教育、養老、商圈、交通、消防等子系統,細分場景多且標準不統一。將這些軟硬體體系歸納到一個「社區大腦」內,不僅要進行實時的更新升級,以滿足用戶體驗上的連貫性和一致性,系統開發的難度可想而知。

不過也並非沒有可能,以實地集團為代表的智慧人居領航者,已經構建了智慧人居生態系統,並在2019年打造了國內首個全場景智慧社區,物流機器人已經可以送貨上門、社區智能醫療服務打通了業主的健康數據、家裡的智能家居實現了智能化控制……

目前,實地集團已經向外界披露了OTA智能社區發布會的消息,不禁讓人期待,其會像特斯拉那樣成為智慧社區走進OTA模式的引路人。

04

寫在最後

按照行業發展的規律,當一家企業給出正確的示範後,其他企業將會相繼跟進布局,最終行業被重構。

智慧社區註定也不會例外。

正如蘋果開闢了智慧型手機的品類,特斯拉引領了汽車智能化的潮流,一旦智慧社區的OTA模式被走通,意味著智慧社區有了充分進化的能力,所有的槽點和短板都將被慢慢補足,徹底進入到高速增長的快車道。

彼時,智慧社區將被重新定義。

- THE END -

轉載請註明出處:快科技

#快科技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實地集團發布首個OTA智能社區 社區大腦成就無感服務
    原標題:實地集團發布首個OTA智能社區 社區大腦成就無感服務   智慧社區也能像智慧型手機和智能汽車那樣,通過空中無線升級(OTA)方式持續更新迭代,你能
  • 實地集團發布首個OTA智能社區
    SLS2.0已經在實地集團全國範圍內的9個項目落地運營,後續將覆蓋實地集團所有樓盤。  在眾多上市物業公司的發展計劃中,社區智能化已經成為重要方向。12月1日,一直強調以科技賦能地產的實地集團在北京發布首個OTA智能社區,將在智慧型手機、智能汽車等領域較為成熟的OTA技術和理念應用於人居。
  • 實現跨場景協同 實地集團發布首個OTA智能社區
    12月1日,實地集團在北京發布首個OTA智能社區,配備自主研發的超級「社區大腦」——SLS2.0,實現萬物互聯、物物對話及服務體驗的跨場景協同。用戶可以一個ID暢享社區各種智能服務,同時整個社區生態可以像智慧型手機、智能汽車一樣通過OTA方式持續更新升級。
  • 實地集團的2020:從科技抗疫到OTA智能社區,智慧人居更上一層樓
    這一年,有一家科技地產公司,不僅在社區抗疫上表現得遊刃有餘,並且把挑戰變成機遇,在人居生態的探索上更進一步。它就是以「智慧人居」著稱的實地集團。2020年,實地集團以科技「戰疫」的同時,還創新一系列產品、服務,並發布了首個OTA智能社區,主導編制行業首個團體標準――《智慧社區信息模型標準》(T/CRECC07-2020)。
  • 從「人與物聯」到「物與物聯」 實地集團首個OTA智能社區落地
    智慧社區也能像智慧型手機和智能汽車那樣,通過空中無線升級(OTA)方式持續更新迭代,你能想像嗎?12月1日,以智慧人居著稱的房企實地集團在北京發布了首個OTA智能社區,相較現行智慧社區實現了三大升級。
  • 實地集團發布首個OTA智能社區,從「人與物聯」到「物與物聯」
    (實地集團首席科學家、技術工程院院長許振斌發表演講)12月1日,實地集團在北京發布了首個OTA智能社區。據了解,該社區以實地集團自主研發的超級「社區大腦」——SLS2.0智慧人居系統為基礎,從原先人與物的連接,升級到萬物互聯。
  • 智慧社區變革等待「引路人」 實地地產將發布OTA智能社區
    過去二十多年的時間裡,無數玩家試圖復刻比爾·蓋茨眼中的「科技住宅」,並從數字小區逐漸進化到了智慧社區。特別是從2014年開始,越來越多的開發商引入了「智慧社區」的概念,科技與社區的融合已經是不可逆的趨勢。 但在這兩年卻出現了各種質疑的聲音。
  • 專訪實地集團首席科學家許振斌:在社區做「真實世界的人工智慧」
    我們得知,在實地OTA智能社區,用戶可以通過一個ID便打通各類生活場景,如出行、安全、健康、物流配送等,體驗智能無感服務。▲實地集團在北京發布了首個OTA智能社區智慧社區是智慧城市下適合AI落地的一大城市微空間。
  • 首個OTA智能社區落地 社區運營釀發展模式之變
    實地集團在北京發布了首個OTA智能社區12月1日,以智慧人居著稱的實地集團在北京發布首個OTA智能社區,基於實地自研的智慧人居生態系統SLS2.0,可實現軟硬體、算法及服務的持續升級,真正做到萬物互聯、場景打通及「OneID OneService」的主動協同無感服務。
  • 實地集團榮獲第17屆精瑞人居獎金獎 主導編制《智慧社區信息模型...
    (原標題:實地集團榮獲第17屆精瑞人居獎金獎 主導編制《智慧社區信息模型標準》正式發布)
  • 實得青島海棠藍谷:以「智慧人居」打造的OTA智能社區
    而實地青島海棠藍谷,就是這束「智能之光」。 02 實地專屬「黑科技」加持,讓未來智能照進現實 實地以「智慧人居」打造的OTA智能社區,通過SLS智能人居系統,將萬物互聯、物物對話真正應用到了實際生活工作場景中。
  • 刷臉召喚電梯和機器人,這樣的智能社區你喜歡嗎?
    實地集團OTA智能社區發布會 日前,實地集團在北京發布了首個OTA智能社區,將在智慧型手機 社區配備了實地集團自主研發的超級「社區大腦」——智慧人居生態系統SLS 2.0。在OTA智能社區,用戶憑一個ID便可暢通各類生活場景,如出行、安全、健康、物流配送等,體驗智能無感服務。 在取得業主授權前提下,僅憑一張「臉」便可暢行無阻。
  • 實地集團獲新浪科技風雲榜智慧人居科技創新典範獎
    作為國內智慧人居領域較早的實踐者,實地集團在2020年率先將OTA引入智慧人居領域,再次成為行業破局者。新浪科技風雲榜此次頒發該獎項,旨在表彰銳意變革的創新者,鼓勵其在未來場景中更多探索創新,在賽道中賦能更多潛在機遇。實地集團獲頒年度智慧人居科技創新典範「新基建」大幕開啟,數位技術與傳統基建的融合將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從實地集團的實踐中便可管窺一豹。
  • ...榮獲第17屆精瑞人居獎金獎 主導編制《智慧社區信息模型標準...
    活動上,實地集團憑藉廣州常春藤項目從221個參評項目中脫穎而出,成為獲得精瑞人居獎金獎的兩個單位之一。此外,由實地集團主導編寫,16家企業單位、6家科研機構參與完成的團體標準——《智慧社區信息模型標準》(T/CRECC07-2020)也在論壇上正式發布。
  • 實地地產持續深耕智慧人居 實地集團專注打造科技地產居住幸福感
    實地地產集團薔薇花園·廣州項目效果圖2018年,實地集團構建了智慧人居生態系統,通過廣泛和深度地應用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技術、智能雲和邊緣計算平臺,打通多場景中人(用戶)、貨(貨品和物品)、場(建築和空間
  • 現場| 張帆:智慧社區信息模型標準發布,助力智慧社區建設
    12月14日,建築迭代×數字賦能×社區幸福,助力住房消費第17屆未來人居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智慧社區信息模型標準》(T/CRECC07-2020)開放物聯實踐發布環節,實地地產集團技術工程院智慧社區部總經理張帆上臺做演講。
  • 實地地產乘數字經濟浪潮 實地集團開啟赴港IPO之路
    今年5月,實地集團正式向香港聯交所遞交IPO招股書,擬在港交所上市。實地集團於2006年在廣州成立,經過14年的快速發展,已經成長為全國性綜合房地產開發商,除了專注於粵港澳大灣區智慧住宅物業開發,還在長江三角洲地區、華中和西部核心地區及華北地區等有高增長潛力的重點城市進行戰略布局。
  • 【社區動態】實地勘察細緻標繪 奠定普查堅實基礎
    【社區動態】實地勘察細緻標繪 奠定普查堅實基礎 2020-08-14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實地集團始於地產而不止於地產 在人居領域探索科技自立自強
    以實地集團為代表的少數公司則選擇自主研發相關的「作業系統」和智能終端。分析認為,伴隨著技術升級和企業探索的深入,人居領域的「科技含量」也會越來越高。以科技賦能人居,既是房企以高質量供給滿足人們「住得好」需求的客觀要求,也是行業進入「白銀時代」後提升競爭力、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選擇。
  • 智慧社區之後,哈奇智能走向「全區智能」場景驗證下一站
    這期間,在廣州·實地常春藤社區,智能物流機器人hachi delight投入運營,成為新冠疫情期間國內第一例成熟的智慧社區無人配送解決方案。在人居場景智能化的大趨勢下,hachi delight的落地,標誌著社區生活服務智能化的升級,也邁出了從「智慧家庭」向「智慧社區」進階的關鍵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