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應用|探源《易經》的流派——明義理、解象數

2020-12-06 千尋預測

文:袁芊蕁 yuan-qianxun

原創文章 抄襲必究

《周易》包括《易經》和《易傳》兩部分。

《易經》成書於周朝,伏羲氏畫出先天八卦,周朝的周文王演繹八卦,周文王的兒子周公將其發揚擴充,而成書《易經》,經乃卜筮之書;

易傳》成書於戰國中後期,以孔子為代表的易學家對它做了哲學、政治學方面的新詮釋,寫成《易傳》,也叫《十翼》,發揮《易經》思想而自成體系的哲學著作。

經傳結合,不僅僅是佔卜文化的百科全書,同時也是哲學著作。

在中國易學研究史上,一直存在象數學派和義理學派。

清代《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把它概述為兩派六宗:兩派指的是象數、義理兩派;

六宗指的是佔卜宗、禨祥宗、造化宗、老莊宗、儒理宗、史事宗;六宗可歸屬於兩派。

其中老莊、儒理、史事宗偏向於義理派;佔卜、造化、禨祥宗偏向於象數派。

義理派側重闡釋《周易》的文義和道理。義和理無形無象,不能單獨存在,需要文字和圖形的表述顯現出來。

義理派強調根據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名的涵義,來解釋卦爻象和卦辭、爻辭。簡而言之,義理表示事物屬性、功能、品德的抽象意義和事物本質規律的道理。

義理派的代表人物為創始者王弼,繼承其學說的是宋代的程頤、楊萬裡、胡援、李光。其實,孔子是義理學派最早的奠基人。

儒理宗代表人物是孔子,由於儒家倫理思想長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因此被儒家奉為五經之首的《易經》,自然以義理為主導,為「大道」,象數則被視為「術數」,為「小道」。

史事宗的易學突出特點是「引史證經」,這個引史證經不是從《周易》形成的歷史環境中探尋本義,而是在解釋經文時,引述古今王朝興替的歷史事件,來證明義理派的依據是正確的。

王弼、韓康伯的義理,以老莊玄學闡發「易」,入老莊宗。著重發揮卦象說講的道理。王弼認為卦象是表達某種意思的,明白了它的意思,就不用考慮卦象及其卦象之間的關係。

義理派的「義理」是哲理為主,佔理為輔。發掘了《易經》的哲學價值,它闡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心之間的關係,是人生哲學。

象數派注重從八卦所象徵的物象,來解釋卦爻象和卦辭、爻辭。著重將《易經》用於卜筮,以其所理解的意思而推演人事吉兇的學術派別。

象和數在易學中常被連接起來用,象是形狀,數是數目和計算。

《易經》中的象有三方面的含義:一是指卦象、爻象;二是指八卦所象徵的事物;三是卦辭、爻辭中所說的具體事物。

比喻一個人,男女老少,高矮胖瘦都等表現出來的特點就是象。

易數也有三層含義:一是表示一卦之中各爻屬性的數;二是表示爻位順序的數;三是表示佔筮求卦的方法。

與其相貌特點有關的數字,如身高、年齡等數字及推算這些數字的方法就是數。

世界上有形狀的萬事萬物都是有象有數。象數派側重於通過《易經》的卦象和有關數字,解釋卦象象徵內容和卦象之間的關係。

象數派的代表人物有漢代的孟喜、京房、焦延壽、宋代的陳摶、邵雍、鄭玄和三國時期的虞翻等人。其中,孟喜和京房的易學觀點被易學界稱為孟京易學,屬於漢代的官方易學。

宋代的陳摶、邵雍入造化宗;京房、焦延壽入禨祥宗。

象數派在先秦時已有萌芽,到了兩漢達到了極盛,孟京易學是漢代易學的主流學派;此外還有一個以費直為代表的民間易學;發展到東漢時期,以孟京易學為代表的象數派,逐漸被費直所代表的民間易學所替代;魏唐時期以王弼為代表的義理派成為主流派別。

發展到宋朝時期,以陳摶、邵雍為代表的象數派又得以蓬勃發展。陳摶的陰陽魚太極圖解說《周易》原理,邵雍提出的皇極經世圖,此圖將六十四卦卦序圖和其制定的古代歷史年表相參照,以說明人類歷史的演變過程。

象數派是自然科學,可以推算過去、分析現在、預測未來。

易經的研究應用,義理離不開象數,象數也離不開義理。象數和義理可以看作是同一個事物的兩面。

從現代科學觀點來看,所謂義理派,更接近哲學、社會科學;所謂象數派,更接近自然科學。

對易經研習和應用上,可以用更開闊的思維,將義理和象數的研究實現合流,互補。

繼承先哲們的聰明才智,促進現代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和諧發展。

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易經》的源流和如何讀懂《易經》的古注
    雖然《周易》辭很簡單,但義理很難了知,非通達智慧之人以下,很少有人能解說得清楚的。現很多人把《易經》當做佔卜,算命的書,其實是把《易經》的當做大材小用了。從此以後,解說《易經》越來越多。《易》上下經,以《十翼》而起,《十翼》由先賢所傳之說而得到勝解,所以讀易經不能沒有注釋,然而古注非常多,流派也多,都有各自的體系解說,如果不從源頭來看,要讀清楚很難,然而各派的解釋也無法判斷,所以必須以《十翼》為擇中,就是以《十翼》為標準,其中或有一二不同,但要依聖人的言語,目的都在能看見易經所顯現的天道。
  • 學習《易經》如何才能快速入門
    要想學習易經,首先,目的要明確。也就是說,你學習易經的根本目的是什麼,是想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論水平,還是想著學習實戰技能,這一點很關鍵,因為關於《易經》的理論和實戰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理論體系。因為學院派關於《易經》的理論是純哲學範疇的文字,和實戰沒有一丁點的聯繫。想用這些易經理論來斷卦,或者來勘查地理,百分之百是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假如你學習《易經》的目的,是為了實戰,自己應用或者幫助朋友,也或者想以此作為一個賺錢謀生的門路。建議就找一些有關《易經》實戰方面的書籍來學習,還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 二、《易經》的主要內容
    很多人好奇《易經》裡面到底寫了什麼內容?其實《易經》裡面內容很簡單,一共就是64種卦象和註解。除了《易經》以外,其它五經都被孔子刪減或修改過。對於《易經》孔子不但沒有刪減修改,當孔子讀完《易經》後肅然起敬,挖掘到《易經》除了有佔卜的用途外,裡面的卦辭包含了人生豐富的哲學,並感嘆:自己五十歲能把《易經》讀懂也算沒有遺憾了,讀完《易經》認為自己此生也不會犯大過了。於是給它添加了《十翼》即十個翅膀,孔子是希望能把《易經》裡面的人生哲學發揚光大。
  • 易經智慧:從「火天大有」卦,看《易經》的遊戲規則
    孔子說,《易經》是玩出來的。這句話絕非空穴來風。《周易·繫辭》說:「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佔,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繫辭》傳說為孔子所作的《十翼》之一,是《易經》的使用說明書。這句話表明,「君子」學習《易經》,需要動靜結合,既要觀察「象」,又要理解其「辭意」(數理),還要切身實踐,玩其佔變。
  • 《易經》是本什麼性質的書?
    那麼《易經》究竟是- -本什麼書呢?為什麼叫《易經》呢?這裡有什麼玄機? 其實,玄機展現在大家面前,也就沒那麼神秘了。歷代學者都認為:《易經》是一本具有巫術性質的佔筮之書,是集古人佔卜之大成的精華匯粹。也有學者認為:《易經》是我國最古老的一部哲學專著。我個人認為:《易經》是我國祖先最早的一部以佔筮為基本形式,而深刻蘊含著包括中國先民思維方式在內的百科全書。
  • 《易經》:六十四卦中的奧秘
    況且,每一個卦象的含義又不確定,必須結合地點、時間、所要佔卜的事情等各種因素揣摸卦象所蘊含的義理,推測其中的吉兇。中國人的思維模式也正是在推演八卦和推測義理的過程中產生的,它代表著我們祖先的一種信仰,一種思維,一種智慧。
  • 《易經》的魅力在哪裡?
    《易經》原來是一部筮佔的「巫書」。所謂筮佔,是以蓍草為工具來預知吉兇,簡單地說,就是將五十根蓍草(實則用四十九根)按照一定的規則變化組合,得出某卦,然後根據本卦或變卦的卦辭或爻辭,來判斷吉兇。《周易》的元語言「—」與「--」,即陽和陰,類似二進位中的1和0。
  • 《易經》價值遠高於《相對論》?連愛因斯坦都承認它的科學性
    《易傳》則是對《易經》進行解說,用來闡發義理的哲學典籍。愛因斯坦說過「西方科學家做出的成績,有不少被中國古代科學家早就做出來了。這是什麼原因呢?原因之一是古代科學家自幼學習《周易》,掌握了一套古代西方科學家們不曾掌握的一把打開宇宙迷宮之門的金鑰匙。」可見周易在全世界也是有很多粉絲的。
  • 易經到底在講什麼?9個字可全部概括,讀懂後64卦的智慧迎刃而解
    學習易經,最重要的便是要讀懂易經的易理,而易理又都是在64卦之中,因此把握64卦是學習易經、感悟易經的必備條件。易經這本書應有盡有,而且博大精深,自打易經誕生之初,許多智慧的先賢都依靠易經的智慧感受出很多道理,因此才有了後來的五經四書和國學經典。易經天地萬物的是宇宙人生的哲理,涉及到天地萬物各個領域,大家學習易經,要時刻和日常生活緊密相連,那樣才能學以致用。
  • 專家發現:易經64卦與生命遺傳密碼對應一致!難道古人早就知道?
    很多夥伴們都對易經非常的熟悉,它是中國的一部曠世奇書,是中華文化的「源頭」,中國的道家和儒家更是把它奉為經典。被稱為「三玄之冠」。《易經》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諸子百家都從其中汲取營養,是一部中國人最重要的經典。
  • 孔子釋易——易經因孔子而升華
    孔子在年輕時曾對易經不屑一顧,不知天道,只想憑藉自己的個人才能闖蕩天下,徵服世界,卻在骨感的現實面前一次次碰壁,惶惶然若喪家之犬。但在經歷了人生的顛沛流離和種種不如意後,對易經的態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到老年時對易經愛不釋手。
  • 《易經》:你的未來是貧是富,就看能不能守住這兩個字
    《易經》認為,看一個人的運勢是貧是富,跟兩個字有關,你可能以為是「吉兇」,其實不然。如果學習《易經》,只是想了解吉兇,看看自己的運氣好不好,那就真的把《易經》當成算命工具了。而如果探究《易經》的義理,就知道《易經》價值觀裡,最重要的並非「吉兇」,而是另外兩個字,叫「無咎」。吉兇是什麼?《易經·繫辭傳》說:「吉兇者,言乎其失得也」。吉,就是你得到了一些東西;兇,就是你失去了一些東西。
  • 好聽又有內涵的名字,藏在《易經》裡
    《易經》。華昕 溢弘 曉榮 霖波 光嶺 東都 又坤 嵐邑乃烈 軒航 馬淮 萬校 世捷 黃瑜 勳方 四銘 陽曦偉澤 鵬煊 海安 鴻濤 俊明
  • 如何方便的記憶《易經》八卦、六十四卦
    《易經》是中國古代智慧的集合,它是周朝以前人類從開天闢地以前經驗與智慧的結晶。《易經》主要講的什麼,後世的學者主要從兩個方面展開研究,一方面是義理:做人做事的道理;一方面是象數:卦象與佔卦。根據古代帝王相傳的法則,可以將《易經》歸結為三點:第一就是德行,只有得行才能凝聚每個人的心願,讓大家匯聚在一起;第二是能力,要有帶領大家過上安定美滿的生活的能力;第三叫做智慧,智慧具有一種統合的作用,它是對人生經驗完整而根本的理解。
  • 二進位和《易經》還有關係?為什麼說《易經》是超科學?
    人類生命密碼的鑰匙:《易經》外國學者認為《易經》是人類生命密碼的鑰匙,1953年克裡克提出了DNF雙螺旋結構模型,1966年遺傳密碼之父尼倫伯格帶領團隊將遺傳密碼破譯。然後這群學者突然發現,這東西怎麼和東方的《易經》有這麼多的重合地方。
  • 易經中的太極是什麼?
    前面我們介紹了易經萬物生成模型中的無極,也介紹了無極生太極過程中的先天五太,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下太極。太極是易經理論中最為重要,也最容易被人忽視的一個概念,最早出現於《莊子·大宗師》及《周易·繫辭》。若是對易經中的這些概念按重要性由高到低排序的話,那麼一定是按照無極、太極、陰陽、三才、……八卦這個順序排列下去。排在前面的是基礎和根本,排在後面的是細枝末節和工具手段,這就是易經的本和末。現在很多人研究易經都只是重視八卦和六十四卦,甚至只重視八字、面相、手相、風水這些更加細枝末節的工具層面的東西,這就叫捨本逐末,本末倒置了。
  • 為何說《易經》並非迷信,而是超科學?西方科學家的論證值得一看
    《百家講壇》主講人傅佩榮曾說:《易經》作為中國最早的一部經典,是需要稍加說明的。單就《易經》原本的材料來看,它是古代的佔筮用書。但經由孔子與後代弟子的研究心得而編成的《易經》的解說,使其「義理」可以充分彰顯。至於佔筮,因涉及預測未來而常受人誤解,視之為迷信或算命的人大有人在。
  • 《易經》是封建迷信之書?愛因斯坦:《易經》是科學迷宮的金鑰匙
    《易經》的作用,涉及到方方面面,至今影響都還在,只不過我們不知道罷了。當然,現在人對《易經》這本書的印象大多是佔卜之術,有點封建迷信。大多是拿來算命用的,八字算命、看相、測名等,如今仍然非常流行。19世紀30年代,法國傳教士雷孝思用拉丁文翻譯的《易經》,又名《中國最古的書》在巴黎出版,這是西方第一部最系統介紹易經的著作。後來,《周易》就不斷的被西方翻譯。其中,以英國理雅戈和德國衛禮賢的譯本影響最大,被西方易學界稱為世界易學史上的「舊約全書」和「新約全書」。
  • 易經八卦演變註解
    《易經》實際上只是用八卦方法佔卜的書。是孔子為其注「傳」後才有理學含義。實質上中國古代理學思想就是「陰陽三才學說」——即「陰/陽,天/地/人」這些複雜的理學體系。這些理學思想早在中國的上古時代已形成完善。
  • 「鬼」怕《易經》,為何南懷瑾卻告誡世人晚上不要讀《易經》?
    雖然現在這個社會易經沒有了將相的稱謂,但《易經》依舊備受追捧。它作為群經之首,是諸子百家的思想啟蒙,也是對中華文化影響最深的一部巨著,是中華文化的神經。不過,幾千年來,對於《易經》是迷信產物的質疑聲也從未中斷,因為在民間有這樣的說法:《易經》是神的東西,妖魔鬼怪都懼怕他,在床頭放上一本《易經》,妖魔鬼怪就不敢接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