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芊蕁 yuan-qianxun
原創文章 抄襲必究
《周易》包括《易經》和《易傳》兩部分。
《易經》成書於周朝,伏羲氏畫出先天八卦,周朝的周文王演繹八卦,周文王的兒子周公將其發揚擴充,而成書《易經》,經乃卜筮之書;
《易傳》成書於戰國中後期,以孔子為代表的易學家對它做了哲學、政治學方面的新詮釋,寫成《易傳》,也叫《十翼》,發揮《易經》思想而自成體系的哲學著作。
經傳結合,不僅僅是佔卜文化的百科全書,同時也是哲學著作。
在中國易學研究史上,一直存在象數學派和義理學派。
清代《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把它概述為兩派六宗:兩派指的是象數、義理兩派;
六宗指的是佔卜宗、禨祥宗、造化宗、老莊宗、儒理宗、史事宗;六宗可歸屬於兩派。
其中老莊、儒理、史事宗偏向於義理派;佔卜、造化、禨祥宗偏向於象數派。
義理派側重闡釋《周易》的文義和道理。義和理無形無象,不能單獨存在,需要文字和圖形的表述顯現出來。
義理派強調根據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名的涵義,來解釋卦爻象和卦辭、爻辭。簡而言之,義理表示事物屬性、功能、品德的抽象意義和事物本質規律的道理。
義理派的代表人物為創始者王弼,繼承其學說的是宋代的程頤、楊萬裡、胡援、李光。其實,孔子是義理學派最早的奠基人。
儒理宗代表人物是孔子,由於儒家倫理思想長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因此被儒家奉為五經之首的《易經》,自然以義理為主導,為「大道」,象數則被視為「術數」,為「小道」。
史事宗的易學突出特點是「引史證經」,這個引史證經不是從《周易》形成的歷史環境中探尋本義,而是在解釋經文時,引述古今王朝興替的歷史事件,來證明義理派的依據是正確的。
王弼、韓康伯的義理,以老莊玄學闡發「易」,入老莊宗。著重發揮卦象說講的道理。王弼認為卦象是表達某種意思的,明白了它的意思,就不用考慮卦象及其卦象之間的關係。
義理派的「義理」是哲理為主,佔理為輔。發掘了《易經》的哲學價值,它闡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心之間的關係,是人生哲學。
象數派注重從八卦所象徵的物象,來解釋卦爻象和卦辭、爻辭。著重將《易經》用於卜筮,以其所理解的意思而推演人事吉兇的學術派別。
象和數在易學中常被連接起來用,象是形狀,數是數目和計算。
《易經》中的象有三方面的含義:一是指卦象、爻象;二是指八卦所象徵的事物;三是卦辭、爻辭中所說的具體事物。
比喻一個人,男女老少,高矮胖瘦都等表現出來的特點就是象。
易數也有三層含義:一是表示一卦之中各爻屬性的數;二是表示爻位順序的數;三是表示佔筮求卦的方法。
與其相貌特點有關的數字,如身高、年齡等數字及推算這些數字的方法就是數。
世界上有形狀的萬事萬物都是有象有數。象數派側重於通過《易經》的卦象和有關數字,解釋卦象象徵內容和卦象之間的關係。
象數派的代表人物有漢代的孟喜、京房、焦延壽、宋代的陳摶、邵雍、鄭玄和三國時期的虞翻等人。其中,孟喜和京房的易學觀點被易學界稱為孟京易學,屬於漢代的官方易學。
宋代的陳摶、邵雍入造化宗;京房、焦延壽入禨祥宗。
象數派在先秦時已有萌芽,到了兩漢達到了極盛,孟京易學是漢代易學的主流學派;此外還有一個以費直為代表的民間易學;發展到東漢時期,以孟京易學為代表的象數派,逐漸被費直所代表的民間易學所替代;魏唐時期以王弼為代表的義理派成為主流派別。
發展到宋朝時期,以陳摶、邵雍為代表的象數派又得以蓬勃發展。陳摶的陰陽魚太極圖解說《周易》原理,邵雍提出的皇極經世圖,此圖將六十四卦卦序圖和其制定的古代歷史年表相參照,以說明人類歷史的演變過程。
象數派是自然科學,可以推算過去、分析現在、預測未來。
易經的研究應用,義理離不開象數,象數也離不開義理。象數和義理可以看作是同一個事物的兩面。
從現代科學觀點來看,所謂義理派,更接近哲學、社會科學;所謂象數派,更接近自然科學。
對易經研習和應用上,可以用更開闊的思維,將義理和象數的研究實現合流,互補。
繼承先哲們的聰明才智,促進現代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和諧發展。
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