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斷惡行善,災消福來,命運自然而然就改善了

2020-12-14 智慧源於多思多想

人之一生,隨天命而行,此「天命」便是命中注定之事,說來神奇,讓人覺得有趣,有人當著玩笑聽聽,有人當著「胡語」聞聞,皆可,皆行。

中國古代算命術,由來已久,從伏羲一畫開天地進而演繹出八卦,再經後人推測,成為六十四卦,加之天幹地支、五行、四季、方位等等,由一些基本元素組成一套系統的「命理」學。這其中分為兩個派別,其一為正統文人學派,通過合理的方式尋找事物間的必然規律和內在聯繫,如此對周邊世間進行符合「道」的分析,其中「命運」自可窺見;其二為江湖術士,只為混口飯吃,為了營生,懂得一些雞毛蒜皮,便妄測天機,導致自身「命運」紊亂,非可取行徑。

明朝有位先生,其名「袁了凡」,原名「袁黃」,他晚年著了一本善書名為《了凡四訓》,是為督促兒子往好的地方學習,積德行善,如此天然本性才能散發出來,才可不枉此生。老闆《紅樓夢》林黛玉的扮演者「陳曉旭」曾出資出品了一則電影,便是這《了凡四訓》。

影片中,袁了凡的兒子說是讀書讀不進去,心裡很亂,不知什麼原因,於是把這困惑告訴父親。袁了凡聽後,便說起了命運,便說起了自己的過往事情。

那時父親早亡,自己和母親相依為命,母親認為讀書考取功名實在太不保險,於是讓我棄書從醫,若能把個醫生當好,便可有一份收益,並且還能幫助別人,這是多大的好處呢!但某天,我到一個寺廟去,遇見一位「道長」,他看我「面相」,說我是當官的「相」,應該繼續讀書。我見他態度誠懇,便把我棄書從醫的事情告訴這位道長。道長聽過建議我該繼續讀書,於是我又踏上了學習路,

把道長請到家中與母親交代了清楚,道長與母親說到家中的情況,被母親奉為「神人」,我也按照「道長」的話讀書學習,之後所考的一切功名皆和道長所說相符。此時我便認為人的命運是既定的,不可更改了。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如果按照道長所言,事業晉升會很難,並且沒有子嗣。可事實並非如此。晉升雖然緩慢,但實際上還是晉升了,只是快慢的過程而已,此命好像並沒有改變。當時的「我」本為「命」以被「道長」算定,心中便無妄想,便無苦求,便無邪念貪著,到寺廟裡進修心中也不起絲毫「雜念」。有一禪師與我會面,本以為「我」定力了得,不起雜念,一番交流才知,乃是自己已被固有命運束縛住,因為心中無望,所以無妄,這樣一顆「心」死,活著也便是行屍走肉,又有何真知灼見呢?

問這禪師,命運可否變化,禪師回答,若是不被束縛,命運自然變化。「命」在自己,「福」也在自己,修「善」才能「得」,此為「不二法門」。

影片中兩人就此做了很高深的探討,總結最後便是要多行「善事」,唯有多做「善」事才可修「福」。這樣的話經常聽到,但何為「善」,如何行「善」,帶著一個目的去做,如此心中的「福田」能夠出來?我是不太信的,積德行善是對「道」理解後自然而然的一種行為,並非盲目的去進行,當人對於不能理解其中根本含義的人,去積德行善也是極好的事情。如果大家都這麼去做,智慧的光芒自然會照到每一個人,最後大家都可有「福」,這是真實不虛的事情。

相關焦點

  • 央視推薦《了凡四訓》:改變人生命運的方法,都在這4句話裡
    央視推薦《了凡四訓》:改變人生命運的方法,都在這4句話裡央視推薦《了凡四訓》:改變人生命運的方法,都在這4句話裡。漢字三千,最嚇唬人的,莫過於一個「命」字。但其中有本明代的《了凡四訓》,竟主張「命自我立,福自己求」。命都不用算了,因為人自己就能創造命運!這口氣,直接滅了其他書的威風。《了凡四訓》是家庭的傳世之學,為作者袁了凡留給子孫的訓示。曾國藩模仿它寫了一部名動海內的家書,兩者被後世尊為「一書一訓」。
  • 善惡報應、福禍因果,《了凡四訓》的解釋
    行善就會有福報,作惡就會有禍殃嗎?《了凡四訓》宣揚改過積善之法,規勸世人行善修德,對於這個疑問,自然要有所解釋。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易傳》中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小到一個人、一個家族,大到一個國家,繁榮興旺或者發生禍亂,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 《了凡四訓》:行善真的可以改命?做多少善事才會見效?
    《了凡四訓》:行善真的可以改命?做多少善事才會見效?為什麼要行善王陽明有句話很有名,叫做: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意思是說,人的真心是無所謂善惡的,也沒有對錯,它只是明了真如,但是,有真心就有妄心,人能常駐真心,就是得道成佛了。可惜,人在世間生活,根本不可能達到這樣的境界。
  • 《了凡四訓》除了有改過之法,還有讓你受益的10條積善之方
    命是不無法改變的,但是運是自己修來的,可以通過自身努力改變,需要「積善」,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了凡四訓》的積善之方。「積善」是積累善果,意思是需要一直持續下去,而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上回我們說了《了凡四訓》中的改過三要素和三個階段,主要講的就是改過之法,我們除了要每日「吾日三省吾身」外,還是堅持行善積善,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才能有好的福報。說到「行善積善」,那麼什麼是善呢?我們一步步往下看。
  • 《了凡四訓》:我命由我不由天
    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人的主體性逐漸體現出來,也就隨之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人定論」觀點,袁了凡先生的《了凡四訓》就是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部著作。《了凡四訓》又名《命自我立》,是中國明朝袁了凡先生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和畢生學問與修養,為教育自己的子孫而作的家訓。全書共分為「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和「謙德之效」四個部分,即所謂「四訓」。
  • 《了凡四訓》10句名言,改變命運,從我做起!
    《了凡四訓》是明代袁了凡先生的一部訓子書,是幫助我們改變人生命運的一部善書。淨宗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在世時,極力推薦,大力弘揚,這部書由四部分組成,分別是「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下面挑選其中的10句名言,分享給大家!一、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明《了凡四訓》這3點,一切福報,皆由心生
    《了凡四訓》是中國明朝袁了凡先生結合自己親身經歷和畢生學問與修養,為了教育自己的子孫而作的家訓,以自己改造命運的經驗來現身說法。了凡先生以其畢生學問與修養,融通儒釋道三家思想精華,寫下《了凡四訓》啟迪世人。
  • 淨空法師:我這一生把命運徹底扭轉了,靠《了凡四訓》
    我的這一生,也是把命運徹底扭轉了,靠什麼?靠《了凡四訓》。我好像是在二十五歲的時候,二十六歲學佛,在學佛前一年,前一年還是前兩年,二十三、四歲的時候,遇到朱鏡宙老居士,他送我一部我看了之後非常受感動,兩個月當中我看了三十遍,真正發心,立志學了凡先生。
  • 「了凡四訓」之積善學,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中華民族的真善美精神
    上次淺談了了凡先生的立命之本和改過之法,了凡先生告訴世人要立命修德行善,同時把自己的過失要通通改掉,自然好命不至於變成壞命,但是還不能把壞命變成好命;改過後,還要不管積善修德,這樣善行積累多了,自然而然命運會越來越好,也可以福蔭子孫,正所謂明代方孝孺所說:「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者家裡寧,為道善事者子孫興專」。
  • 《了凡四訓》:功過需記錄
    【注釋】①功過格:初指道士逐日登記行為善惡以自勉自省的簿格,及後流行於民間,泛指用分數來表現行為善惡程度、使行善戒惡得到具體指導的一類善書。 ②準提咒:又稱佛母準提神咒,目前在《佛教念誦集》中作為「十小咒」之一。
  • 《了凡四訓》之禍福都是自己求來的·第35篇
    《書經》上說:「天道是難以捉摸的,人的命運也不會是恆常不變的。」又說:「命運是沒有常數的。」意思是說,命運其實掌握在自己手中,是可以改造的。這些都是很有道理的,絕對不是騙人的假話。 我由此而了解,凡是說一個人的禍福要靠自己去創造的,這是聖賢的言語;如果說禍福都是上天註定的,那是一般世俗之人的論調。
  • 中國第一善書《了凡四訓》,僅僅12句,句句戳心,暗藏改命
    《了凡四訓》是明代著名思想家袁了凡給自己兒子寫的告誡書。全書共四個章節,包含了儒家、佛家、道家三家學說,並被後世譽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善書」和「東方勵志奇書」。曾國藩在讀了《了凡四訓》後,對袁了凡推崇備至,並將這本書列為子侄必讀的「人生智慧書」。
  • 講了凡四訓與四度空間,是在故弄玄虛嗎?
    編者按:《了凡四訓》,是我國古代一本著名的勸善之書
  • 陰德可以改變命運?但它如何而來?袁了凡先生用事實告訴你答案!
    若用一句話來解答,那麼它就是佛教常說的:「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而這句話所說的意思,想必大家都能知曉。因此,古今聖賢時刻告誡大眾,若想要改變命運,就必須從當下做起。而清朝的袁了凡先生,就聽從了古德所言,進而廣行善舉,廣積陰德,成功改變了命運。陰德可以改變命運?但它如何而來?
  • 古時候有一本奇書,很多大家族把它當作傳家寶,據說可以改變命運
    他的《了凡四訓》融會儒釋道理學,勸人積善改過,強調從治心入手的自我修養,提倡記功過格,在社會上流行一時。《了凡四訓》是袁了凡的傳世名作,共11600多字,由「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四篇文章組成。其中「立命之學」是他69歲晚年之作。
  • 《了凡四訓》:要有敬畏之心
    人只有在有了敬畏之心之後,才不敢胡作非為,才不敢任意妄為,才不會做出惡事惡行。有些人,別人評價他們做事情的方法時會說成是肆無忌憚,其實這就是沒有敬畏之心的表現。由此可以看出敬畏的重要性,因為不懂得敬畏的人是不可能成為君子的,那就更不可能成為聖人了,只能是小人之流,小人是不可能去改變自己的命運的。 那麼人們需要敬畏的又是什麼呢?了凡先生在這裡給出了答案,「天地在上,鬼神難欺」,天地鬼神是人們最需要敬畏的東西。
  • 佛教:做好行善8法,福德滿滿!
    故而行善,是積累福德的大法。然而行善也有大學問,必須了知其中因由理數,才能善之有效,而集聚無量福德。《了凡四訓》的作者袁了凡居士,篤信佛教,根據佛理寫就《了凡四訓》一書。《了凡四訓》本為家書,是了凡居士留給子孫,以作家範的。因其言簡意賅,說理深刻,對世人有大利益,故而數百年來廣為流傳於民間。《了凡四訓》第3章中,重點論述了修善之法。
  • 佛教:「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善書
    後來,善書被明代嘉善人袁黃所著的一本著名的善書《了凡四訓》總結成八個字:「命由我作,福自己求」。這種觀念實際上蘊含了否定社會等級固化,相信通過個人努力可以改變命運,可以實現社會地位的上升的積極思想,很符合民間社會的需求,另外也有利於個體力量薄弱的民眾的互助互利,有利於鞏固傳統倫理道德、維持社會秩序的穩定,因此受到從帝王到民眾各階層巨大的歡迎。
  • 「了凡善學」來看看嘉善名人對吳江文化的影響!
    READING袁了凡善學思想的吳江實踐袁了凡祖籍嘉善、出生嘉善,在吳江度過晚年。高祖袁順定居吳江,曾祖袁顥入了吳江籍,在煙波浩渺分湖之濱,有袁氏祖墳。吳江黎裡船長浜和蘆墟來秀裡也曾有他的舊居。「吳江楓落時,夕陽淡桑柘。悠悠有所思,獨坐青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