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託孤,劉備真的想過殺掉諸葛亮?三國志裡一個字道出真相

2020-12-22 亭殿閣

現在充斥著不少說劉備虛偽的言論,匡扶漢室是假,替關羽報仇是假,白帝託孤也是假的,劉備就是不折不扣的偽君子。然而歷史上的劉備真的是偽君子?筆者認為,劉備並非偽君子而是真君子。在史書中,也能找到許多證據能夠證明劉備並非偽君子。空口無憑,下面筆者就舉白帝託孤這個典型例子來證明。

關羽、張飛先後身死,夷陵之戰又遭遇慘敗,劉備心力交瘁下,病倒在白帝城,臨終之前託孤於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如果我兒子可以輔佐,你就輔佐他。如果他沒有治理國家的才能,你就自己選一個吧)注意《三國志》記載的劉備託孤之言與《三國演義》是不一樣的。《三國志》說的「君可自取」「取」,應為選擇之意,意思是說你可以從我的兒子裡面重新選擇一個去輔佐,《三國演義》卻把「君可自取」篡改成了「君可自為成都之主」,意思是說你可以自己當皇帝,這樣一改,意思就出現了很大的變動。這時候網上出現了這樣一種言論:劉備怎麼可能願意將辛辛苦苦創下的基業拱手送人呢?肯定是劉備對諸葛亮的一種試探,其實在白帝託孤之時,劉備已經埋伏好了刀斧手,假如諸葛亮默認了劉備的說法,下一秒就會被刀斧手砍死。

可是,劉備本來也就沒有說過諸葛亮可以自己當皇帝的話呀!我們且不論劉備埋伏刀斧手這個論證是否正確,這個觀點的前提:劉備說過諸葛亮可以當皇帝。劉備既然沒說過呀,那這就是假的,用虛假的已知條件,如何能夠得出正確的結論呢?那些用《三國演義》篡改以後的託孤之言來指責劉備虛偽,不是很荒謬嗎?

當時蜀漢是一個什麼情況呢?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提到: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劉備託孤之時,益州遠比諸葛亮北伐前夕更為疲敝。外交上,與孫權的聯盟破裂;軍事上,精銳部隊損失殆盡;政治上,南中各郡紛紛反叛。在這種情況下,只有諸葛亮有能力挽救這千瘡百孔的蜀漢江山,以劉備的才智,會不清楚殺諸葛亮的後果?可以這樣說,沒有諸葛亮去力挽狂瀾,蜀漢在劉備死後,僅僅依靠阿鬥,那絕對支撐不了幾年的,於情於理,毫無保留的信任諸葛亮,是劉備的唯一的選擇,而且劉備以知人善任著稱,會看不出諸葛亮高潔的人品?

史學家陳壽在《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中,稱讚劉備道: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所以那些質疑劉備白帝託孤的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劉備能夠毫無保留的信任諸葛亮,諸葛亮也沒有辜負劉備的信任,所謂:為知己者死。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託孤之情,諸葛亮真的把後主劉禪當成了自己的兒子,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白帝託孤是真的千古佳話。

白帝託孤已經足以證明,劉備並非偽君子。

參考文獻:

《三國志》

相關焦點

  • 白帝城劉備託孤,最後說的什麼意思,他真的想讓諸葛亮替代阿鬥嗎
    白帝城劉備託孤,最後說的什麼意思,他真的想讓諸葛亮替代阿鬥嗎文/成長新視點序言:白帝城劉備託孤,他就是用語言套牢諸葛亮,讓死心塌地的輔佐阿鬥。趙雲見到劉備後,將阿鬥遞給劉備,這時歷史著名的故事發生了。趙雲把孩子救出來應該是值得慶幸的事情,但劉備接過孩子就把阿鬥摔在了地上,痛斥他:「為了你,差點讓我少了一員大將。」這樣的舉動感動了所有人,趙雲更是感激涕零,以死相報。
  • 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是丞相,為何將兵權交給李嚴?
    公元223年,劉備因病在白帝城去世。 臨終時,劉備委託諸葛亮接管滿朝文武大臣的任務,並將總權力分配給李嚴。 公元223年,劉備在白帝城病重。當時,劉備的長子劉禪才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 劉備臨死前,選諸葛亮等人為大臣,協助劉禪。 一般我們都知道諸葛亮是劉備供養孤兒的大臣。 但當時,劉備還安排了另一個重要的人作為託孤的重要大臣。 所有熟悉三國的人都知道他是李嚴。 三國時期,劉備臨死前,召見宰相諸葛亮,命令李嚴協助劉禪。劉禪登基後,諸葛亮和李嚴擔任重要職務,共同治理蜀漢。
  • 劉備臨終託孤,為什麼要在白帝城,而不是成都
    劉備率殘兵退到白帝城以後,並沒有返回成都,而是留在了白帝城。劉備之所以沒有回成都,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這是為了防止東吳乘勝追擊。吳軍大勝以後,並沒有像《三國演義》裡說的那樣遇到趙雲接應就馬上撤軍。實際上根據《三國志》記載,東吳派遣李異、劉阿等人率軍一直追到了白帝城下,屯駐於南山,直到八月才撤軍。吳軍一直追到白帝城自然不是來遊山玩水。夷陵之戰蜀軍損失慘重,東吳自然有乘勝追擊,想趁機撈一把的打算。此時蜀軍新敗,士氣低落,如果應對不當,很可能會吃大虧。
  • 職場人心:劉備白帝城託孤暗藏殺機,諸葛亮一念之差可能身首異處
    職場人心:劉備白帝城託孤暗藏殺機,諸葛亮一念之差可能身首異處 此話一出,在旁作陪的人都聽懂了,不管老張說的是真是假,至少老陳心裡一直想接替老張做領導。 在以後的日子裡,我們發現老陳的工作量增加了,連新人入職手續這種事都要他處理,老張的態度也變了很多。這不像是一個即將調離和即將升職的人應該有的互動。
  • 劉備白帝城託孤的「白帝」到底是什麼來歷?
    白帝城,可謂巴蜀地區聞名遐邇的一處人文勝地。 論歷史,這裡有三國劉備臨終託孤的佳話;論文學,這裡有李白流芳千古的名篇《早發白帝城》;論風光,三峽風光享譽世界,白帝城正位於瞿塘峽口的重要地標,今天屬於重慶市奉節縣。
  • 白帝城託孤,劉備除諸葛亮之外還秘見了誰?劉禪竟讓孔明如此傷心!
    直到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助其一統大業!之後諸葛亮向劉備獻出《隆中對》,預言此後定將三分天下!到這個時候,劉備相當於已經有了左膀右臂!漢中大戰此後關張二人身亡,劉備白帝城託孤。張飛被殺公元223年三月,劉備託孤於諸葛亮,夏四月二十四日(6月10日),劉備病逝,享年六十三歲。諡號昭烈帝,廟號烈祖,葬惠陵。
  • 劉備白帝城託孤中的「白帝」究竟是什麼來歷?
    白帝城,可謂巴蜀地區聞名遐邇的一處人文勝地。 論歷史,這裡有三國劉備臨終託孤的佳話;論文學,這裡有李白流芳千古的名篇《早發白帝城》;論風光,三峽風光享譽世界,白帝城正位於瞿塘峽口的重要地標,今天屬於重慶市奉節縣。
  • 劉備臨死前想讓諸葛亮繼位?把劉備四個兒子的名字連起來一讀,真相...
    大家都知道,劉備一生顛沛流離,好不容易做了三年皇帝,結果夷陵大敗後病死白帝城。長久以來,很多人對劉備白帝城託孤產生疑問,既然劉備知道劉禪不堪大用,為何不把皇位直接給諸葛亮?
  • 託孤的意義:劉備與諸葛亮的君臣情誼
    本文轉載自【百度百科:說文解物】,經作者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與原文作者聯繫劉備去南陽郡鄧縣隆中『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的典故可謂是家喻戶曉的,《隆中對》裡三分天下的政治構想在後來多年的南徵北伐過程中一一實現。這可以說是諸葛亮與劉備之後幾十年君臣情誼的起點。劉備自己也曾言明:「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 正史上諸葛亮無權掌管軍事?自比管仲和樂毅,白帝城託孤後帶兵北伐!
    根據三國志記載,諸葛亮善於主管內政而非軍事,在前期作戰指揮多由劉備親率!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神機妙算,舌戰群儒,草船借箭,空城計等等,無不大放異彩,料事如神,帶領劉備集團突飛猛進,從而三國鼎立,建立蜀漢。然而,這些耳熟能詳的故事都是羅貫中老師筆上添花的傳神之作!
  • 劉備臨終託孤時,為何將兵權交給不知名的李嚴,而不交給諸葛亮?
    蜀漢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劉備在白帝城永安宮病篤,召諸葛亮、李嚴等重臣囑託後事。這就是著名的「永安託孤」。然而,可能令所有當事人都沒想到的是,這一「託」最後竟然託成為了歷史謎案。所以,《三國志》在介紹諸葛亮的職位時,說的是「亮以丞相錄尚書事」,也就是說諸葛亮既是丞相,又兼任著「尚書令」的工作。因為諸葛亮沒有開府治事,所以其丞相之職有點「虛」,他更加像一個尚書令。
  • 白帝城託孤看似君臣相契,實則綁架人心
    夷陵之戰中,劉備將自己多年積攢的家底幾乎賠了個精光,估計是無顏再見益州父老鄉親,直接在白帝城一病不起。人在心理狀態極差的情況下,小毛病會變成大毛病,心病也會要了性命。章武三年(公元223年)春,劉備感覺自己不太行了,於是緊急召喚諸葛亮前來,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白帝城託孤」事件。
  • 白帝城託孤:劉備對諸葛亮說「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是赤裸裸的試探
    作為中國歷史上的最佳男主角,劉備用他的一生詮釋了一個顛簸不破的真理——「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甚至於,在他臨終之際還要上演一出重頭戲,試探諸葛亮的忠誠度。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 李嚴諸葛亮同為劉備託孤的重臣,卻為何自絕蜀漢,最終鬱憤而死?
    話說劉備為給關羽報仇,不惜大軍傾巢出動討伐東吳,不料想被火燒連營,大軍慘敗而退到白帝城的時候,因急火攻心病倒了。他自知時日不多,急令諸葛亮、李嚴等人,來到白帝城。 在臥榻前,將太子劉禪珍重地託付給了諸葛亮和李嚴二人後,劉備吐血含憤而死。諸葛亮和李嚴,就一同成了劉備的託孤大臣。
  • 劉備在兵敗夷陵之後,為何不回成都,反而駐守白帝城呢?
    劉備率軍伐吳,最終兵敗猇亭,史稱「夷陵之戰」。而劉備在戰敗之後一路倉惶潰逃,在白帝城駐紮了近一年的時間。那麼,為什麼劉備不直接返回成都,而是在白帝城駐紮呢?在此之後,孫權仗著「既成事實」的結果找劉備談判,說這是一場誤會,但荊州並沒有打算歸還一寸土地。在《三國志》裡只有輕飄飄的一句話:孫權遣書請和,先主盛怒不許。這就揭開了吳蜀相爭的序幕。
  • 劉備為何託孤於李嚴?劉備看重的不止是能力,而是他身上的不足
    三國時期,劉備在夷陵之戰大敗後,沒有活著回到成都,而是死在白帝城,而且死前,兩位大臣,也就是諸葛亮和李嚴,劉備把劉禪託付給諸葛亮是可以理解的,為什麼同時託付給李嚴?首先,劉備不打算完全把蜀漢交給諸葛亮。什麼君可自取,劉備混亂,劉備在探索諸葛亮。否則,諸葛亮怎麼能有合法的方法奪取蜀漢帝位呢?
  • 劉備託孤於諸葛亮,對諸葛亮說了一句:「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劉備與諸葛亮之間的關係之親密,用劉備自己的話形容說乃是「猶魚之有水也」。不過劉備、諸葛亮君臣之間還有著鮮為人知的另一面,那就是「先主之疑,蓋終身而不釋」以及諸葛亮由此而做出的一系列不同尋常的反應。當初劉備與群雄角逐中原,因實力不濟,接連受挫,屢戰屢敗,在北方難以容身,只得南下投奔宗親劉表,欲想在這兩眼一抹黑之地生存下去並打開新局面,就得尋求與當地勢力合作,因此他於建安十二年(207年)三顧茅廬,恭請荊、襄地區士族集團的代表人物諸葛亮出山,從此開始了他倆之間親密無間的合作。
  • 白帝城託孤暗藏殺機,謠傳劉備死前不可重用趙雲是假的
    但既然是聊自然要有個本子兒,即「白帝城託孤」內容。他主要是怕諸葛亮「篡位」。 在「第85回劉先主遺詔託孤兒 諸葛亮安居平五路」,劉備臨終前主要是防止諸葛亮日後有異心。他走三步: 第一步,名為重託,實則測試諸葛亮。對諸葛亮說「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
  • 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
    來白帝城,也是因為李白的這首千古名篇《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此詩描寫了李白從白帝城至江陵(荊州)乘舟而下的過程,抒發了作者遇赦後愉快的心情和對白帝城、江陵兩岸秀麗景色的讚美。唐代安史之亂初期,唐玄宗奔蜀,太子李亨留討安祿山,不久,李亨既位,即唐肅宗。
  • 劉備為什麼把兵權交給李嚴,而不是極為信任的諸葛亮?
    劉備為什麼把兵權交給李嚴,而不是極為信任的諸葛亮?熟讀《三國演義》的朋友,對於劉備為什麼要把兵權交給李嚴,而不是諸葛亮表示不理解。在這部分人看來,李嚴在《三國演義》中是一個不見經傳的人物,甚至認為李嚴根本沒有資格替劉備掌管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