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我在雙合村南截村民組群眾會上被推薦為村民組村民組長。
我家比較困難,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村民們都叫我「貧困戶」隊長老簡。 引水進家門 我是村民組長,主要任務就是幫助我組上的幾十戶村民解決問題,首先想解決的便是飲水問題。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大家團結起來什麼問題都可以解決。召開小組群眾會、發動群眾籌集資金、組織群眾義務勞動實施飲水工程。 二十來天裡,我與大伙兒一起爬山溝,找水源、挖管溝、協調管理飲水問題,解決了當地幾十戶村民的飲水問題。 用真心換真情,我對他們好,他們也對我好,該收莊稼的時候,我生病住院,正一籌莫展時,組員們自發組團到我家幫我收了莊稼。
簡學歷(右三)和村民修路打地基
修路進茶山 我們南截村民組的主要產業是茶葉,連片成茶麵積有1000餘畝,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幾畝茶園,主要就靠採茶為生。 通過向政府部門申請,我們村民組獲得了一條2千米的茶產業路建設項目,但是因為修路需要佔用的幾乎都是好茶園,成員對產業路的路線不滿意,所以產業路一直都沒有動工。 但這個路必須要修好!我因為解決飲水的事情得到了大家的信任,因此我拉著村民代表擬定修路方案,召集組員開群眾會協調佔地。部分群眾不願意拿茶園來修路,我將自己的茶園與他們的調換。最後從開會到協調佔地到位不到一個星期時間,就拍板開始修路,兩個月的時間一條4.5米寬的水泥產業路就直通茶園。 企業鼓荷包 產業路雖然修好了,但南截茶坡的上千畝優質茶葉卻因為耕管不到位,所以收益不高。 我得想辦法提高收益,於是我找到村裡,希望協調茶企業對茶山進行統管增收。 村裡通過幫扶單位縣稅務局領導的引進,湄潭一家大型茶企願意入駐並發展優質茶葉基地。但部分村民的認識不到位,不願意將茶園提供出來,無法形成連片的茶園,企業也不願意入駐。 我一家一家地找,一次次開群眾會做大家的思想工作,最終上千畝茶園由大型茶企接管作為基地。統一插牌、統一耕管、統一採摘、統一收青。通過統一模式管理,現在春茶、夏茶和秋茶青都被該企業收購,組員們收入成倍增加,現在更多的村民認識到發展綠色有機茶園的益處,紛紛願意把茶園提供出來。 【人物小傳】 簡學利,男,貴州省湄潭縣洗馬鎮人,1965年6月出生,小學文化,2017年8月以前一直在家務農,2017年8月至今在湄潭縣洗馬鎮雙合村南截村民組當選村民組長。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丹靈 整理編輯 孫文竹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