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裡遺址考古是瀋陽考古勘探前置項目,瀋陽市考古研究所將在履行完報批手續後,向社會公布考古發掘成果。」8月3日上午,瀋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領隊李樹義向記者介紹,去年11月,瀋陽市政府出臺了《瀋陽市工程建設項目考古勘探管理辦法(試行)》,其中明確規定,對擬收儲項目、擬劃撥用地的建設項目、工業項目地塊、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及其他類型地塊中符合考古勘探範圍的地塊均提前進行考古勘探工作。這項改革將考古勘探工作提前到土地收儲之前,讓文物保護工作由「被動跟進」變為「提前主動完成」,由「不可知」變為「可規劃」。
中心裡遺址考古現場。
地層疊壓漢魏至民國文化層 「這是瀋陽前置考古工作開展以來的一個重要發現,充分展示了瀋陽文化的厚重歷史。」在中心裡遺址考古現場,考古領隊李樹義向記者介紹了這次考古的一些發現。
國家文物局於今年3月批准了瀋陽中心裡遺址的發掘申請,批覆發掘面積1000平方米。從此次考古中發現,中心裡遺址有漢魏至民國時期連續的地層疊壓關係,歷史文化內涵很豐富。
中心裡遺址考古是《瀋陽市工程建設項目考古勘探管理辦法(試行)》頒布後實施的土地儲備前置考古項目之一,在此已出土了1600餘件各類生活用器,尤以青花瓷器片居多。隨著發掘工作的不斷深入,很有可能將有喜人的發現。
這些文物的出土,對探索清代中晚期至民國時期瀋陽城中心區域的人類生活和商業面貌,以及城市發展和功能布局提供了重要考古依據。
中心裡遺址考古現場。
全市有10處考古新發現正在發掘 據了解,今年瀋陽市內各區縣共申報170個前置考古勘探地塊,用地面積合計1929.5萬平方米。通過現場勘驗,瀋陽市考古所先對符合考古勘探條件的41個地塊進行考古勘探,目前相關工作人員已完成了27個地塊的考古勘探工作。在專業考古隊員的不懈努力下,通過覆核、巡檢等手段,工作人員在已驗收的38個考古勘探項目中,有10處考古新發現,其中包含一處遼金時期遺址、一處盛京城王府,及八處清代墓葬。
瀋陽市考古所負責人叢莉莉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瀋陽市考古所共進行了四項考古發掘,其中三項為去年根據考古勘探工作發現進行的考古發掘,一項為搶救性考古發掘。這四項考古發掘有漢代建築址、遼代墓葬、清代墓葬及瀋陽方城區從魏晉至民國時期連續疊壓的遺存。發掘年代跨度大,收穫較豐富,發現了一些重要的遺蹟及類型多樣的遺物。在履行完報批手續後,瀋陽市考古所將擇機向社會公布考古發掘成果。如果考古發掘工作成果顯著,原址有保護價值,市考古所就將推動相關遺存保護利用工作。同時,還將在9月至10月間舉辦公眾考古系列活動,向公眾宣傳考古知識,讓更多的人了解瀋陽、熱愛瀋陽。
瀋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陳鳳軍、劉海搏/文 主任記者 李浩/攝
瀋陽日報社新媒體中心(瀋陽網)編輯 王沛霆
【來源:瀋陽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