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前置考古又有重要發現:中心裡遺址疊壓漢魏至民國文化層

2021-01-08 瀟湘晨報

「中心裡遺址考古是瀋陽考古勘探前置項目,瀋陽市考古研究所將在履行完報批手續後,向社會公布考古發掘成果。」8月3日上午,瀋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領隊李樹義向記者介紹,去年11月,瀋陽市政府出臺了《瀋陽市工程建設項目考古勘探管理辦法(試行)》,其中明確規定,對擬收儲項目、擬劃撥用地的建設項目、工業項目地塊、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及其他類型地塊中符合考古勘探範圍的地塊均提前進行考古勘探工作。這項改革將考古勘探工作提前到土地收儲之前,讓文物保護工作由「被動跟進」變為「提前主動完成」,由「不可知」變為「可規劃」。

中心裡遺址考古現場。

地層疊壓漢魏至民國文化層 「這是瀋陽前置考古工作開展以來的一個重要發現,充分展示了瀋陽文化的厚重歷史。」在中心裡遺址考古現場,考古領隊李樹義向記者介紹了這次考古的一些發現。

國家文物局於今年3月批准了瀋陽中心裡遺址的發掘申請,批覆發掘面積1000平方米。從此次考古中發現,中心裡遺址有漢魏至民國時期連續的地層疊壓關係,歷史文化內涵很豐富。

中心裡遺址考古是《瀋陽市工程建設項目考古勘探管理辦法(試行)》頒布後實施的土地儲備前置考古項目之一,在此已出土了1600餘件各類生活用器,尤以青花瓷器片居多。隨著發掘工作的不斷深入,很有可能將有喜人的發現。

這些文物的出土,對探索清代中晚期至民國時期瀋陽城中心區域的人類生活和商業面貌,以及城市發展和功能布局提供了重要考古依據。

中心裡遺址考古現場。

全市有10處考古新發現正在發掘 據了解,今年瀋陽市內各區縣共申報170個前置考古勘探地塊,用地面積合計1929.5萬平方米。通過現場勘驗,瀋陽市考古所先對符合考古勘探條件的41個地塊進行考古勘探,目前相關工作人員已完成了27個地塊的考古勘探工作。在專業考古隊員的不懈努力下,通過覆核、巡檢等手段,工作人員在已驗收的38個考古勘探項目中,有10處考古新發現,其中包含一處遼金時期遺址、一處盛京城王府,及八處清代墓葬。

瀋陽市考古所負責人叢莉莉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瀋陽市考古所共進行了四項考古發掘,其中三項為去年根據考古勘探工作發現進行的考古發掘,一項為搶救性考古發掘。這四項考古發掘有漢代建築址、遼代墓葬、清代墓葬及瀋陽方城區從魏晉至民國時期連續疊壓的遺存。發掘年代跨度大,收穫較豐富,發現了一些重要的遺蹟及類型多樣的遺物。在履行完報批手續後,瀋陽市考古所將擇機向社會公布考古發掘成果。如果考古發掘工作成果顯著,原址有保護價值,市考古所就將推動相關遺存保護利用工作。同時,還將在9月至10月間舉辦公眾考古系列活動,向公眾宣傳考古知識,讓更多的人了解瀋陽、熱愛瀋陽。

瀋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陳鳳軍、劉海搏/文 主任記者 李浩/攝

瀋陽日報社新媒體中心(瀋陽網)編輯 王沛霆

【來源:瀋陽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寧波首次考古發現漢晉水井群!位於慈城一處延續5000餘年的聚落遺址
    東門村遺址航拍照·遺存概況·遺址堆積北高南低,呈緩坡狀,深度約2.5-3米,年代可劃分為河姆渡文化四期、良渚文化、廣富林文化、馬橋文化、商周、春秋戰國、漢晉、唐宋和明清9個時段,主體遺存年代為新石器時代晚期至青銅時代。
  • 浙江餘姚發現漢六朝瀕水遺址 與井頭山遺址共具親水特質
    餘姚宣傳部供圖中新網寧波12月10日電(記者 李典 謝盼盼)「花園新村漢六朝遺址發現了河道、臨河護岸、木構設施等瀕水遺存。」10日,浙江省寧波市餘姚市花園新村漢六朝遺址考古項目負責人、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副研究員許超受訪時表示,該遺址的發現對研究沿海地區人水關係有著一定價值。2號護岸內側竹竿。
  • 浙江考古奧斯卡|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入圍vol.2
    應家遺址商代末期至西周早期遺蹟航拍照應家遺址發掘區所見地層有十二層,由早至晚可劃分為史前時期,商代末期至西周早期,春秋末期至戰國時期和歷史時期等四個發展階段,其中以商周和春秋戰國時期遺存為主體文化堆積。
  • 漢長安城兆倫鑄錢遺址考古發現新莽時期面值最大貨幣
    漢長安城兆倫鑄錢遺址考古發現新莽時期面值最大貨幣 2020-01-15 10:06:00來源:央廣網
  • 2500多件重要文物!中山六路又有考古新發現,什麼「寶貝」?
    此前,經過大半年時間的搶救性考古發掘,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獲得重要發現!唐代至民國時期的文化層、2500餘件重要文物、52個磉墩……究竟都「挖」出了哪些「寶貝」呢?」地下文物埋藏區中心地帶。據介紹,自唐代開始,此處向東400米左右是唐代廣州城,向南則是供外國商人聚居的場所——蕃坊,歷史較為悠久,周邊有較多重要的考古發現。
  • 最早的海岸貝丘遺址、古代宮室形態的源頭……考古中國再次聚焦新...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24日訊(記者 成琪)2020年9月24日,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工作會,通報了河北康保興隆遺址等5項重要考古成果。這5項成果聚焦新石器時代重要考古新發現。
  • 北庭故城遺址考古新進展
    定位與進展北庭故城是目前天山北麓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一處古代城市遺址。先後為唐代庭州和北庭都護府(伊西北庭節度)、高昌回鶻夏都、元代都元帥府和別失八裡宣慰司駐地,是唐至宋元時期天山北麓政治、軍事和文化中心。這裡也是絲綢之路北道必經之地,對古代西域的繁榮穩定以及絲綢之路的暢通具有重要意義。
  • 新疆北庭考古最新進展:故城遺址為兩套四重八塊格局
    他介紹說,北庭考古2020年的主要收穫是在內城北門內側附近,子城西北角外清理出8號大型建築居址,根據遺蹟的疊壓打破關係和瓦當等材料,大致分為三個階段,說明這是一處自唐代到宋(遼及西遼)元時期不斷重建的重要建築所在,另外對子城夯土牆的解剖,也發現兩次修補遺蹟。同時,6號佛殿遺址周圍探溝發現半環繞佛殿遺址的人工池子,還發現一段夯土牆,可能是佛寺的院牆。
  • 滕州崗上遺址考古勘探發現(目前面積最大的大汶口文化城址)
    張知寒教授崗上遺址,位於滕州市東沙河鎮陳崗村東北500 米,2019年,被授予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於1955年由著名墨學研究專家、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張知寒」教授考古發現,徹底否定了長期在我國史學界流行的
  • 「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新石器時代考古又獲重要新發現
    中國文物報記者 徐秀麗中國北方地區已知最早的具備完整防禦體系的石城是怎麼布局的,滕州崗上遺址南部墓葬區發現哪些器物,七星墩古城遺址又有哪些新發現,孫家崗遺址墓地出土陶器有哪些特點……12月29日,記者從國家文物局召開的「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上獲悉
  • 濃縮2000年成都歷史 東華門遺址將建成「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出土上萬件重要文物展現成都古代市井生活面貌東華門遺址的發掘分為兩個階段,包括體育場內外兩個部分——2013年,成都文旅集團在體育中心南側進行地下停車場建設前,市考古隊對該區域進行勘探發掘時發現了東華門遺址;2016年
  • 考古奧斯卡︱考古隊領隊解讀2017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山東章丘焦家遺址考古領隊王芬:焦家遺址發現目前海岱地區年代最早的城址,夯土牆、壕溝、大量房址、一批高等級墓葬和祭祀遺蹟等集中發現。作為魯北古濟水流域的一處大型中心聚落遺址,對其進行聚落考古和多學科合作研究,對探討中國東部地區的史前社會複雜化進程和中國古代文明起源等重大學術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 考古新發現|貴州招果洞遺址——看四萬年前人類「洞穴家園」
    2016年3月由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學考古系、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調查發現,對裸露的堆積剖面進行了清理,2016-2020年,三家單位聯合進行了5個年度的考古發掘,取得了重要收穫。
  • 廣州鬧市出土唐代至民國時期重要文物逾2500件
    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供圖中新網廣州12月11日電 (程景偉 陳楚紅)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11日通報,廣州市越秀區中山六路東段北側一地塊出土唐代至民國時期的各類重要文物2500多件。宋代52個磉墩總圖。
  • 石峁遺址——世界十大田野考古發現之一
    石峁遺址是中國已經發現的龍山晚期至夏早期規模最大的城址。位於陝西省榆林市神木縣高家堡鎮石峁村的禿尾河北側山峁上,地處陝北黃土高原北部邊緣。2006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峁遺址以"中國文明的前夜"入選2012年十大考古新發現和"世界十大田野考古發現"以及"二十一世紀世界重大考古發現"。那麼為什麼這個中國北方不知名的小城會這樣光輝的進入人們的視野呢?石峁遺址的震撼性究竟體現在何處?
  • 考古又有新發現!國家文物局發布五項重要成果
    國家文物局11月25日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了河南二里頭遺址、安徽禹會村遺址、河南時莊遺址、餘莊遺址、黃山遺址等5項重要考古發現。會議聚焦夏文化及新石器晚期重要考古發現。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中心區「九宮格」式布局、「井」字形主幹道路網絡面貌更加清晰,新發現宮殿區南、北兩側道路自宮西路向西延伸400餘米,在宮西路以西新發現一條南北向的道路,道路兩側有牆垣。
  • 直擊「江口沉銀」考古新發現④丨江口明末古戰場遺址第三期考古...
    4月29日,遺址2019-2020年度考古發掘的新聞發布會上,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發掘再度出水文物1萬餘件,大多數還是「金銀」財寶。其中最重要的發現,當屬「蜀世子寶」金印。這是國內首次發現世子金寶實物,也是目前存世的唯一一枚。
  • 昌吉一處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019—2020年 新疆多個考古項目取得重要發現 填補了相關領域研究空白 其中最重要的一項 咱們昌吉州的 奇臺石城子遺址被評為
  • 夏文化研究有新進展,考古發現二里頭遺址網格型都城布局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11月25日,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了河南二里頭遺址、安徽禹會村遺址、河南時莊遺址、餘莊遺址、黃山遺址等5項重要考古發現。這五項重要發現,將有力推動夏文化研究、中原地區文明化進程研究等重大學術課題。
  • 差一步入圍十大考古的石佛寺遺址:於細微處見真章
    作為入圍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的項目,連日來,石佛寺遺址獲得了考古界和文博愛好者的矚目。不少人好奇:這處晚唐五代至明清時期的寺廟遺址究竟長啥樣呢?趙迎昭 攝 筆者看到,遺址區域內,多塊砂巖巨石林立,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感。石佛寺遺址考古現場負責人、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工作人員牛英彬說,這處遺址最大的地貌特點是有十餘塊天然巨石順坡勢散落周圍,寺廟布局於巨石間,堪稱「奇石建古寺,寺在山水間」。這吸引著考古工作者探索它的歷史文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