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視頻領域,有這麼一句順口溜:南抖音,北快手,智障界的兩泰鬥。
這話說起來可能不太好聽,但是換個方向看來,也證明這2家公司就是短視頻行業的兩大巨頭。
可是作為競爭對手的抖音和快手,一直以來誰也不服誰,誰都想當大哥。
最近,抖音快手同時在香港金融市場上市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
當大家都在傳誰會先成為「短視頻第一股」的時候,快手在終於拔得頭籌,搶先一步上市了。
11月5日,創業9年,融資9輪的快手終於向港交所提交了IPO申請,估值高達500億美元(約3900億人民幣)。
不過在招股書中,快手低調稱自己是世界最大的直播平臺,也是世界第二大的短視頻平臺。
快手稱自己是短視頻領域的老二,那老大自然就是抖音了。
估計要快手承認自己排老二,當時心裡要堵得慌吧。
從老大變成老二,都是快手一直以來的佛繫心態造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句話在快手身上特能體現出來。
1.從老大變老二
2011年,一個供用戶製作並分享GIF動圖的應用程式橫空出世。這個東東相信各位90後都非常有印象,簡直就是當年「鬥圖大神」們的必備神器。
直到2012年底,快手GIF決定轉型為短視頻社交軟體,成為國內第一家做短視頻的企業。
快手可以說是短視頻領域的鼻祖!
由於剛好坐上短視頻頭班車,還吃了第一波網際網路短視頻紅利。
2016年,已成立五年的快手用戶數突破4億,DAU(日活躍用戶數量)達到4000萬。
2017年,快手的日活躍用戶已經超過1億,總註冊用戶達到7億,增長速度堪稱恐怖。
由於快手做的短視頻帶社交屬性,吸引了天南地北的用戶都能在上面分享自己的生活和直播。還推出了禮物功能,喜歡的老鐵就能刷一支「穿雲箭」支持,直播打賞模式就這麼火了起來。
這用戶量在沒有其他競爭對手的時候,快手可以說是無敵的。
創始人宿華和程一笑,估計當時都發出鰲拜般的的笑聲了。
可是,累積了前期優勢,出滿神裝的快手飄了,以為自己再無對手。
可他們也想不到,2016年的短視頻賽道上,突然跑出一匹黑馬:抖音。
這貨完全就不講理。
抖音就像一個隱藏很深的後期發育英雄,僅用了3年時間,日活用戶就達到2.5億,直推快手水晶塔。
這時的快手無論註冊人數,還是活躍人數,都突然被抖音超越了。
雖然都是短視頻平臺,不過快手和抖音的「打法」有著明顯不同。
快手堅持去中心化的價值觀,除了算法推薦之外,官方不會主動與頭部內容生產者和用戶發生過多連接,讓每個普通用戶都平等得到展示機會。
而抖音則強調中心化的算法推薦,流量供給多人點讚的頭部內容,善於製造爆款,還會用大數據對用戶感興趣的內容做匹配。
這時,用戶中出現了一種聲音,認為抖音的內容更加懂自己的喜好,而快手老鐵的內容參差不齊而且低俗,因此玩抖音的人突然就多了起來。
就這樣,快手被打懵了...
2.天天向上的快手
2019年,6月18日,快手創始人宿華、程一笑發布全員信。對快手現狀並不滿意,表示快手將變革組織、優化結構、迭代產品,拒絕「佛系」,進入全員「戰鬥狀態」。
為了將形勢拉回來,快手幹了不少事。
為了撕下刻板印象中的「土味」標籤,快手也對品牌進行升級,在短時間內實現「華麗變身」。
找明星站臺,冠名節目一樣不落。
2019年7月,謝娜、黃渤在快手開啟直播首秀,同年年底,快手又籤約張杰為代言人。到了今年,快手更是深入綁定明星,先是鄭爽入職快手,隨後張雨綺又成為快手電商代言人。
其中周杰倫的快手首秀,收到的打賞就達到2400萬的恐怖成績。
為了做好宣傳,快手還拿到2020年春晚紅包獨家合作權,豪擲10億元換來639億次的紅包互動量。
明星站臺和主流節目冠名的效果,當然立竿見影。
用戶在快手看直播的市場蹭蹭上升,打賞數量蹭蹭上漲。
據招股書介紹,直播是快手最核心的營收來源。2017年、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快手直播收入的佔比分別為95.3%、 91.7%、80.4%以及及68.5%,在線營銷服務收入的佔比分別為4.7%、8.2%、19.0%及28.3%,其他服務(包括電商、網路遊戲及其他增值服務)收入的佔比為0、0.1%、0.6%及3.2%。
直播打賞的收入差不多是快手全部收入,世界最大直播平臺這個稱號,非快手莫屬。
雖然,快手發糞塗牆發憤圖強的努力值得肯定,可幹了這麼多事,最在日活上還是輸給了抖音...
今年2月21日,根據快手大數據研究院發布的《2019 快手內容報告》,快手日活在2020年初終於突破3億。
可截至2020年8月,包含抖音火山版在內,抖音的日活躍用戶數已超過6億。
恩,該做的都做了,無奈對手太猛了...
砸了這麼多錢,用戶增長都接近天花板了,要不是直播扛住了抖音的進攻,還真讓人絕望。
因此,快手一定要比抖音搶先上市,早點融資的話,這仗還能打下去。畢竟這種時候,誰先上市誰就將在關注度上更有優勢。
短視頻第一股的爭端,比大多數人預想的都要激烈,尤其對快手來說...
用戶增長已經頂天了,下一步的增長目標,必定是其他地方。
3.直播電商是主戰場
網際網路大戰裡,活躍人數很重要,抖音在這裡佔據了最大優勢。但跟抖音相比,直播打賞和電商領域最能體現快手的優勢,未必不能一戰。
雖然快手在日活不夠抖音高,可是快手老鐵的用戶粘性是比抖音高的。在快手這個誰都有機會展現的舞臺,如果還能獲得粉絲就肯定是鐵粉了。
畢竟,快手走的是老鐵文化,抖音裡的用戶更像槓精文化。
同樣一條視頻,快手老鐵們的熱評已經在詢問裡面烤爐的型號,而抖音這邊更多還是抖機靈的槓精為主。說實話這評論區真能把人笑岔...
簡單來說,抖音在廣告收入上更有優勢,而快手卻在直播及電商業務上更具優勢。
11月2日統計的全網帶貨達人榜中,拋開淘寶主播不算,上榜TOP20的快手主播的確比抖音主播多得多。
受疫情影響,直播電商崛起,電商+短視頻就是下一個增長點。誰拿下這塊業務,就是這場競爭裡最關鍵的地方。
抖音和快手自然也清楚,這不前段時間,各自喊出了2000億和2500億電商GMV(成交總額)的口號嘛。
可是在電商上,抖音要追上快手也是在不容易。從2019年開始,快手就已經開始著手電商的布局。
除了孵化出了大量像辛巴、蛋蛋等這些本土直播網紅,還吸引了董明珠、梁建章、丁磊等超級大佬入駐。截至2020年上半年,快手電商的GMV就已經達到1096億元。
從去年的8月到今年的8月,快手電商的訂單就已經突破5億單,僅次於淘寶、京東和拼多多,成為第四大電商企業。
因此在電商業務上來說,快手是完爆抖音的...
一個在日活人數上有優勢,一個在電商直播有優勢。現在的抖音和快手,無論在短視頻賽道,還是直播帶貨賽道,都已經進入白熱化。
對快手來說,如果能夠保持在電商業務的領先,那就有可能在年底交出的營收答卷上重新取得優勢。
加上「短視頻第一股」的光環加持下,說不定快手真的能重回巔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