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中的畫家凡·戴克,一位因肖像畫而影響久遠的巴洛克藝術大師

2020-12-17 滄海一礁石

在2011年發行的藝術系列中非郵票中,有關著名畫家安東尼奧·凡·戴克的有13枚小型張和2枚小全張,用以紀念這位偉大的畫家。

凡·戴克小型張 B3杜拉斯侯爵夫人

安東尼奧·凡·戴克(Anthony van dyck,1599 - 1641)是佛蘭德(今比利時)有名的巴洛克藝術風格畫家,曾擔任英國國王查理一世的宮廷首席畫家,其藝術風格影響深遠,尤其在肖像畫創作方面,影響達150多年。

手指向向日葵的自畫像 1632年

凡·戴克出生在一個富商的家庭,從小就表現出了極高的天賦繪畫,又受到了畫家亨德克·凡·拜利的悉心啟蒙,繪畫技藝突飛猛進。

與其他畫家比較,凡·戴克的創作題材並不特別,也是聖經、神話、人物肖像之類的題材;他的繪畫技巧也不特別,只是畫面布局巧妙與否,技藝嫻熟程度不同而已。他的與眾不同在於「傑出的運用色彩和光線的能力」,這一能力使他被稱為「美術史上善用色彩者」,以致他所使用的一種棕色的油畫顏料被命名為「凡·戴克棕」,後來的早期攝影、印刷作品也經常使用這種顏色。

聖馬丁割開他的鬥篷 1618-1620年

凡·戴克之所以善用色彩,是因為他採用了一種「中間層上光」的方法,用來使已幹的底層表面溼潤,以便新畫的顏色能很好地融合和黏結,並能重新趁溼作畫。

凡·戴克作品

根據德·麥爾倫說法,凡·戴克是把盛威尼斯松脂的容器放在熱水中加溫,用松節油以1:2 比例稀釋,作為肖像畫的中間上光油。這樣處理後的畫面既豐富多彩又鮮亮明豔。

凡·戴克作品

總的看來,儘管凡·戴克被藝術界認為是水彩畫和蝕刻畫的創始人,但是他最主要的成就還是體現在肖像畫上。作為魯本斯的合作者之一,他作品中華麗風格的形成也受益於魯本斯,但他在繪畫技法上更加靈活,而且色彩不同於魯本斯,最終使他成為有著典型風格的巴洛克肖像畫家。

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凡·戴克的代表作之《查理一世行獵圖》:

查理一世行獵圖 1635年 法國巴黎羅浮宮藏

這件作品是他繪畫技藝的集中體現。作品採用具一格的背景,明暗色彩的絕妙對比描繪了國王查理一世狩獵歸來的情景。

畫中的國王戴著黑色禮帽,穿著華麗的服飾,腰間掛著佩劍,右手用一根木棍撐著地站在草地上,透漏出神情高傲,難掩自命不凡的氣勢。他的站姿很有矯揉造作的味道,好像故意站出來要畫家作畫。不過從面部表情看,國王顯得很有學者風範,善意而從容,溫文爾雅,紳士氣十足。他的兩個侍臣和馬匹緊隨其後。再緊接著的是棵大樹,枝葉繁茂地把侍從和馬匹都給遮掩了。遠處湖面平靜、樹木蔥鬱,天上白雲繚繞。在色彩的處理上,整個畫面的色彩統一在夕陽的光照之下,顯得溫暖而柔和,十分符合人物的氣質。閃閃發光的衣飾,雲層射出的光線,都被刻畫得十分細膩。真不愧為著名的傳世精品

尤其是畫中查理一世的鬍鬚樣式,被稱為「凡·戴克式」, 成為19世紀在美國和英國流行的鬍鬚樣式,引領了一種潮流。

讓我們從下圖中的三個方位來詳細看一看這種鬍鬚樣式吧,是不是有些「山羊鬍」的味道呢?

查理一世三面像 1635年

凡·戴克因肖像畫而名聲大噪,首要原因是他確實畫得好。比如畫公主時,他會依照慣用手法,誇張地把她的體型拉得瘦長些,再把臉給縮小,配上一個蓬蓬裙,自然地流露出怡然驕傲的神情,盡顯雍容華貴。

另一個原因就是他的繪畫對象了,不是國王就是銀行家,非富即貴,他們特別追求盛名,尤其樂於宣傳,凡·戴克自然而然也就隨之聲名遠揚了。

伊莉莎白夫人和她的妹妹

總之,凡·戴克的肖像畫對英國的雷諾茲、庚斯博羅、勞倫斯等人都有影響,可以說他影響了英國整整一代的畫家,甚至到了19世紀,這種影響仍然存在。

(聲明: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來自您的閱讀是對我們最大的幫助!歡迎收藏、關注、點讚及轉發

相關焦點

  • 凡·戴克作品欣賞
    安東尼·凡·戴克 Sir Anthony van Dyck 1599-1641 比利時弗拉芒族畫家
  • 百位世界繪畫大師之凡戴克,藝渡文化高清藝術作品圖片集圖庫
    以下為凡戴克優化作品高清圖集,好物不貴,推薦給您總評:凡·戴克學習宗教和神話題材出身,但他最主要的成就是畫肖像畫。在義大利的七年他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其風格形成也受益於魯本斯,魯本斯作品中的華麗風格無疑給了他一定的影響,但他在繪畫技法上謹慎而靈活,不同於魯本斯的色彩,依然保持著他自己的繪畫風格,最終使他成為一個典型的巴洛克肖像畫家。
  • 聊聊文藝復興前後,出現過多少油畫大師,遠比你想像的要多!
    前言:13世紀-16世紀世界文化藝術飛速發展,踴躍出一大批油畫大師,現在就由我給大家盤點一下,在文藝復興前後出現的世界油畫大師。在西方的繪畫史上有著獨特的藝術地位,代表作有《春》、《維納斯的誕生》等。在美術史上被評價為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七八十年代佛羅倫斯最後一位藝術大師。
  • ——凡·戴克
    」——凡·戴克文藝復興後期和巴洛克時期,藝術家們的用色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從豐富多彩走向暗影時代,畫家們更重視選擇顏色時的節制與駕馭能力。在對自然的描繪上,巴洛克畫家摒棄了威尼斯畫派狂熱的亮綠色,轉向了深沉且昏暗的棕色調,這其中就有卡拉瓦喬、倫勃朗和凡·戴克。今天我們重點說說凡·戴克(Antoine van Dyck)。
  • 世界繪畫大師收藏的頂級繪畫大師的作品
    當人們在評判藝術品的質量或是它們在藝術史上的地位時,藝術史家、理論家和藏家們的評論通常尤為重要,而藝術家們對作品的評價則很少引起關注。2016年6月23日到9月4日,一個名為「畫家的畫——從凡·戴克到弗洛伊德「的展覽在位於倫敦的英國國家美術館舉行。
  • 巴洛克美術——北歐
    起源: 巴洛克的藝術影響從義大利迅速傳向北歐。這一時期佛蘭德斯的藝術家魯本斯以其成熟的畫風、異常豐富的色彩、充滿動感的構圖以及血肉飽滿的女性形象等佔據了北歐巴洛克藝術的最高峰。他的弟子凡 戴克則在肖像畫上大施身手。
  • 巴洛克美術——法國
    大約從1600年到1700年代早期歐洲的主要藝術風格是巴洛克風格。但有些國家不願受巴洛克風格影響的支配——尤其是法國、荷蘭和英國。法國人進行抵制主要是因為它的民族主義精神。
  • 英國畫家雷諾茲和庚斯博羅,共同將英國的肖像畫藝術推向了頂峰
    #在18 世紀的英國,有兩位著名的肖像畫大師,他們生活在同一個時代,雖然藝術風格有所不同,卻共同將英國的肖像畫藝術推向了頂峰;他們一個推崇典雅、理性的古典藝術,一個追求風格自由、唯美淳樸的自然氣質;他們在藝術上各執己見,卻又惺惺相惜,在相互較勁中催生出了不少傳世精品畫作。
  • 西班牙畫家裡貝拉,一位以宗教題材繪畫聞名的藝術大師
    #西班牙畫家胡塞佩·德·裡貝拉(jusepe de ribera,1591 - 1652),從小就喜歡繪畫。由於瓦倫西亞地處西班牙東海岸,與義大利交往密切,該畫派畫家也大都與義大利畫壇有關聯,裡貝拉也不例外。
  • 歐洲繪畫藝術的巔峰級巨匠,至高無上的巴洛克繪畫大師——魯本斯
    魯本斯作品《瑪爾斯和瑞亞·西爾維亞》彼得·保爾·魯本斯是德國十七世紀弗蘭德斯最傑出的畫家,他將宏偉華麗的巴洛克風格和尼德蘭典型的民族藝術>融為一體,是繼文藝復興的諸位大師之後,為歐洲近代繪畫開闢道路的巨匠之一。
  • 【藝術】巴洛克藝術經典新生
    「永恆之城」羅馬經久不衰的巴洛克華麗藝術與熱情洋溢的全新Barocko高級珠寶系列產生強烈共鳴,在打造華麗格調與雋永品味的巧妙平衡中融入更多奇幻色彩與精緻元素。 ·約翰內斯(Johannes Vermeer)的傳世畫作《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是巴洛克藝術風格的代表作品之一。
  • 泰特不列顛美術館展巴洛克藝術:17世紀的權力與幻想
    近期,英國泰特不列顛美術館的展覽「英國巴洛克:權力與幻想」是首個專注於17世紀後期的展覽,亦是首個聚焦英國巴洛克藝術的展覽,探討在這一君主權力受到質疑的時代中,王室、教會和貴族如何利用巴洛克藝術和建築來顯示自身的權力和地位。
  • 西方藝術裡的疫情:丟勒、蒙克的寫實,凡·戴克的守護與信念
    例如義大利畫家圭多·雷尼(Guido Reni)的作品《聖米迦勒擊敗撒旦》(St. Michael trouncing Satan)。除此之外,還有不少聖人的名聲在繪畫中廣為傳播。比利時弗拉芒族畫家安東尼·凡·戴克(Anthony Van Dyck)為聖人羅莎莉婭(Saint Rosalia)創作了不少圖像。羅莎莉婭被視為巴勒莫城在鼠疫爆發時期的守護神。
  • 巴洛克藝術大師貝尼尼
    巴洛克藝術是歐洲十七世紀廣為流傳的藝術,以繁複的衣著和配飾為特點,華麗繁複的細節裝飾是他獨特的魅力,而這一特點的來源是因為他是為宗教服務的藝術,宗教為了繼續使人們信奉他們,需要創作出華麗的東西讓大家產生崇拜感。
  • 巴洛克繪畫藝術的締造者——卡拉齊三兄弟和世界第一所美術學院
    「巴洛克」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早已被世人所熟稔,但是巴洛克繪畫藝術是怎樣的一個起源卻很少有人知曉。我們今天就來聊聊巴洛克繪畫藝術的締造者,以及他們如何創建世界第一所美術學院的歷史橋段。安尼巴萊作品《赫爾克勒斯的審判》一、概述巴洛克繪畫在西方美術史中,16世紀初文藝復興鼎盛時期之後,義大利的繪畫藝術開始走向衰退,直到17世紀巴洛克藝術風格的出現,才又重新開啟了一個嶄新輝煌的時代。
  • 佛蘭德斯藝術的發展與繪畫家魯本斯的關係,你有多少了解和認知?
    17世紀的佛蘭德斯藝術是以彼得.保羅.魯本斯為代表的。魯本斯不僅使佛蘭德斯——實際上是安特衛普——享譽國際,也把西方世界的藝術介紹到了佛蘭德斯。他做到這一切主要是通過旅行、接受訂單和其業務廣泛的畫坊實現的。佛蘭德斯的巴洛克藝術是以訂件製作為基礎發展起來的。
  • 魯本斯故居-4:魯本斯與高徒凡·戴克,以及這裡的鎮館之寶
    與同樣知名的大畫家倫勃朗不同,魯本斯一生只畫過六幅自畫像,保存至今的僅有四幅(倫勃朗有四十多幅)。此畫最早為英國國王查理一世收藏,1972年安特衛普市政府花重金買下,成為目前比利時境內唯一一幅魯本斯的自畫像(另外三幅分別在佛羅倫斯、維也納和倫敦)。魯本斯畫此畫時已經53歲,他頭戴寬簷帽以遮蓋微禿的頭頂。與其他畫家不同,他沒有把自己畫成一位職業畫家的模樣,而是表現為一位優雅自信的外交家。
  • 英雄式的當代肖像畫——看美國當代藝術家凱欣德·威利的繪畫
    凱欣德·威利(Kehinde Wiley)凱欣德·威利是當今新生代藝術圈裡備受矚目的一位70後畫家。這在金融危機的重創下,藝術市場如此活躍,十分可喜,同時也折射出新生代藝術家的活力。自從2000年威利在紐約的斯迪歐博物館(The Studio Museum),舉辦以借鑑18、19世紀歐洲具象繪畫傳統,描繪都市非裔美國人形象的畫展而引起人們關注以來,他的作品呈現出一種文藝復興後期典型與街頭嘻哈文化的融合;他的人物肖像畫表現出一種英雄式的舉止,畫中人物的姿勢暗示著力量與激情的男子漢氣魄。這些形象都是威利根據他在大街上看到的年輕人的照片來描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