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的佛蘭德斯藝術是以彼得.保羅.魯本斯為代表的。魯本斯不僅使佛蘭德斯——實際上是安特衛普——享譽國際,也把西方世界的藝術介紹到了佛蘭德斯。他做到這一切主要是通過旅行、接受訂單和其業務廣泛的畫坊實現的。佛蘭德斯的巴洛克藝術是以訂件製作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此時,由於停戰,佛蘭德斯的眾多教堂得以重建並重新裝飾。哈布斯堡的大公和大公夫人、他們的家族以及私人贊助者成了這些訂件的委託人。魯本斯本人的興趣主要在繪畫方面,但他在雕像、雕飾、建築、服裝和插圖書籍等方面也發揮了重要影響。這些藝術類型的發展都直接受到了魯本斯及其藝術的影響。
佛蘭德斯藝術和魯本斯繪畫的題材以宗教為主——這些作品多為真人大小的大型祭壇畫——但肖像畫也是常見的題材。雖然魯本斯也畫風景畫,但其他藝術家如弗蘭斯.斯奈德斯、克拉拉.彼得斯、揚.德.黑姆和老揚.布呂蓋爾常畫靜物畫或野味畫。曾經做過魯本斯助手的安東尼.凡.代克以及雅各布.約丹斯都是肖像、宗教和神話畫方面的佼佼者,雅各布.約丹斯還畫風俗畫。但所有這些畫家的藝術創作都受到了魯本斯的影響。
雖然巴洛克風格誕生於羅馬,但它很快傳遍了全歐洲。偉大的佛蘭德斯畫家彼得.保羅.魯本斯在這一過程中起到了絕無僅有的重要作用。他是巴洛克理想中藝術大師的典範:當過外交官和顧問,訪問過歐洲各個宮廷。他博覽群書,遍遊歐洲,通曉古典文學,掌握多種語言。人們對他的才智以及他身上的活力大加稱讚,這種活力使他能夠把自然與超自然結合起來,創造出我們在貝尼尼作品中見到的那種巴洛克式的戲劇性和生動性。他繼承了百年以前由丟勒開創,並為揚.戈薩埃特和柯內利斯.弗洛裡斯所發展的事業:打通北部與南部歐洲之間的藝術隔閡。
魯本斯的父親是一位著名的安特衛普新教徒,在尼德蘭獨立戰爭期間,他逃到了德國,以躲避西班牙當局的迫害。家人在他死後返回安特衛普,這時的魯本斯只有10歲,長大後成了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1598年,受訓於本地畫家的魯本斯出師,但其個人風格在過了兩年去義大利之後才形成。在義大利的八年裡,在藝術和贊助中心曼圖亞、熱那亞、佛羅倫斯和羅馬,他遠比之前所有到過義大利的北部歐洲藝術家都充分地吸收了義大利傳統。他如饑似渴地研究古代雕塑、盛期文藝復興傑作以及卡拉瓦喬和安尼巴萊.喀拉蚩的作品。事實上,魯本斯的水平與當時最優秀的義大利藝術家已不相上下,完全可以在義大利發展他的事業。他在那裡也確實得到了重要的肖像畫和祭壇畫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