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本斯故居-4:魯本斯與高徒凡·戴克,以及這裡的鎮館之寶

2020-12-19 書蟲遊世界

上一篇:魯本斯故居:臥室中的幾樣東西你認識嗎?大師到底收了多少徒弟?

從樓梯間的大圓玻璃窗望出去,正好能看到門廊上的墨丘利和彌涅爾瓦。魯本斯每天從這裡經過,往返於起居房和工作室。或許他曾無數次站在窗前凝望這兩尊雕像,默默地審視自己是否已成為一名充滿智慧的優秀畫家。

工作室就在這幢布滿精美雕塑的華麗建築內。

房間裡的光線被調得很暗,頭頂的每一束光都照在畫上,暗示參觀者走入的是間精品畫廊而不再是擺著生活用品的所謂故居。

首先看到的是一幅描繪聖嘉祿·鮑榮茂教堂內景的油畫,由安特衛普的建築風景畫家威廉·舒伯特·范·埃倫伯格(Wilhelm Schubert van Ehrenberg,1630-1687)繪製。從這幅畫中可以看出當年教堂屋頂上布滿的天頂畫,那是魯本斯創作設計、凡·戴克等學徒繪製完成的39幅作品,如能保留至今該是何等壯觀和珍貴啊。

旁邊的一塊銅雕表現的是古希臘神話中的西勒諾斯醉倒在樹下,寧芙女神試圖叫醒他,一群快樂的小男孩圍著他嬉鬧。西勒諾斯是酒神狄俄尼索斯的老師,嗜酒成性,是17世紀藝術家們喜歡表現的形象。這件作品由布魯塞爾雕塑家弗朗索瓦·杜奎斯諾伊(Franois Duquesnoy,1597-1643)創作,他爸爸就是製作布魯塞爾撒尿小童雕像的老哲羅姆·杜奎斯諾伊(Jerme Duquesnoy the Elder,1570-1641)。

魯本斯工作室的業務繁多,為了最大限度地創收,他接到委託後通常會先設計出小幅的草圖,待客戶確認後交給助手或學徒繪製到大尺寸畫布上,花草、動物、風景等基本由徒弟們完成,只有人物才由魯本斯親自動手,不過他會對畫面整體進行潤色和把控,確保工作室輸出作品的質量。也有少部分完全由魯本斯一人完成的作品,那通常要付幾倍的酬金才行。

大家都知道魯本斯工作室出品的畫作會由魯本斯本人做最終潤色,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也對以前一些老畫家的舊作進行重新修飾。這幅《聖馬丁節》原創於16世紀,魯本斯拿來進行了再加工,他的潤飾使畫面中的人物色彩變得更加鮮活起來。

這幅《魯本斯自畫像》堪稱鎮館之寶,此畫與聖母主教座堂和布拉博噴泉並稱安特衛普的三大標誌物。與同樣知名的大畫家倫勃朗不同,魯本斯一生只畫過六幅自畫像,保存至今的僅有四幅(倫勃朗有四十多幅)。此畫最早為英國國王查理一世收藏,1972年安特衛普市政府花重金買下,成為目前比利時境內唯一一幅魯本斯的自畫像(另外三幅分別在佛羅倫斯、維也納和倫敦)。魯本斯畫此畫時已經53歲,他頭戴寬簷帽以遮蓋微禿的頭頂。與其他畫家不同,他沒有把自己畫成一位職業畫家的模樣,而是表現為一位優雅自信的外交家。

《聖塞巴斯蒂安》是魯本斯的一幅早期作品,很可能是他在義大利遊學期間所作。畫中人物的頭部與佛羅倫斯的一尊聖塞巴斯蒂安雕像類似,據推測應為魯本斯看到後的臨摹。

聖塞巴斯蒂安是天主教的一位殉道者,傳說他曾在古羅馬軍中任職,因信奉基督而被古羅馬皇帝戴克里先(Diocletian,244-311)下令亂箭射死,但是他奇蹟般地沒有死,被一個叫艾琳的寡婦救治。傷愈後,他大膽地去找皇帝理論(明擺著是找死),結果被戴克里先再次下令用棍棒打死。在這幅畫中,魯本斯將解救聖塞巴斯蒂安者描繪成兩位天使。

接下來是幾幅凡·戴克的作品。這幅《聖馬太》被認為是凡·戴克的早期習作,那時每位畫家都要練習畫一系列使徒畫像,以便為宗教題材作品做準備。魯本斯也畫過類似的系列,凡·戴克在老師的指導下應該畫過不少,不過這幅聖馬太畫像是比利時現存唯一一幅凡·戴克的使徒系列畫像。

這幅《朱庇特》據稱是凡·戴克某幅大型畫作遺留下來的一部分,畫中的朱庇特(古希臘神話中的宙斯)變身羊人誘姦了河神之女、美麗的安提俄佩。古希臘古羅馬神話也是當時經常受客戶委託的主要題材。

凡·戴克曾為布魯塞爾的七位地方法官畫過一幅真人大小的群像,可惜在1695年被法國侵略者的炮火所毀。如今只剩下四幅凡·戴克為準備這組群像時所繪的個人頭像習作,下面這幅便是其中之一。

這裡還有兩幅凡·戴克的自畫像。一幅是他年輕時的畫像,以前一直被認為是他的老師魯本斯所繪,近幾年通過科技手段才證實確為凡·戴克的自畫像。由此可見,凡·戴克在那麼年輕時的繪畫功力就已經接近於魯老師的水平,以至於讓後人難分伯仲。

凡·戴克14歲到魯本斯的工作室學徒,幾年以後便成為魯本斯最好的學生。魯本斯從不吝惜對這位愛徒的誇讚,在很多公開場合或信件中都用「我最好的學生」代替稱呼凡·戴克的名字。凡·戴克21歲時曾去英國為詹姆斯一世國王畫像,給英國王室留下深刻的印象。22歲時,他像很多致力於成為優秀畫家的年輕人一樣前往義大利遊學。六年後回國開始為哈布斯堡家族繪畫,成為老師魯本斯最有力的競爭對手。也許是為了避開與老師的競爭,也許是因為英國王室的熱切召喚,1632年33歲的凡·戴克前往倫敦成為查理一世的御用畫家,此後一直為英國王室服務,直至在英國去世。這幅成年後的自畫像是他在英國宮廷工作期間應查理一世要求所繪,現為倫敦國家人像美術館館藏,2016年起長期租借給魯本斯故居展出。

參觀的最後一個房間是個大畫室,展示了幾件大型畫作。我們首先關注的還是魯本斯的幾幅。《亨利四世在伊夫裡戰役》是一幅未完成的作品,魯本斯規劃了一套六幅關於法王亨利四世生平的繪畫,由於政治原因沒有畫完。從此畫中可以看出畫家是如何繪製草圖進行創作的,畫面中央的士兵出現了三隻胳膊,左手持盾、右手持劍,中間的手持矛,說明畫家當時還沒想好最終的構圖,正在探索嘗試。

《亞當和夏娃》是魯本斯前往義大利遊學前的早期作品,風格上與他的老師奧託·范·費恩非常相似,用色以藍綠等冷色調為主,給人懷舊的感覺。無論人物造型還是背景都偏於靜態,與他去義大利後形成的自由奔放截然不同。

魯本斯從他的老師那裡學習了符號象徵的知識,這對那個時代的畫家來說至關重要。此畫中亞當夏娃腳下的兔子象徵警覺,暗指有不該發生的事情即將發生。

《天使報喜》是魯本斯從義大利遊學歸來後的作品,1610年畫完右半邊後擱筆,直到1628年才全部完成。風格上受義大利文藝復興大師們的影響,畫面明亮而充滿動感,色彩也極為鮮豔,與早期作品形成鮮明對比。畫面中的大天使加百利從天而降,高舉右手向瑪利亞傳達上帝的信息:她將成為聖子之母。值得一提的是,聖母的藍色外衣是用昂貴的青金石製作的顏料,就是弗美爾常用的那種,看來大畫家都是不吝惜材料成本的。

這幅畫中也有符號象徵,畫面右下角盛著針線活工具的柳條筐暗示瑪利亞是在自己的家中,旁邊睡著的小貓則代表安詳和自由。

這是魯本斯繪製的《古羅馬皇帝伽爾巴》。伽爾巴(Servius Sulpicius Galba,公元前3年-公元69年)是推翻昏君尼祿(Nero,37-68)的眾將領之一,尼祿死後被推舉為新君,但是很快就因為待人嚴酷而被不滿他的人暗殺。魯本斯不僅喜歡古羅馬雕像,還喜歡研究古羅馬名人畫像。這是他根據歷史文獻記載想像出的伽爾巴畫像。兇狠的眼神、突出的下巴,以及粗壯的脖子,都是為體現此人的個性特徵。

在17世紀,擅長不同領域的畫家合作完成同一幅畫非常常見,之前我們看到過魯本斯與老揚·勃魯蓋爾合作的《伊甸園》。這裡又看到一幅魯本斯與保羅·德·沃斯(Paul de Vos,1595-1678)和揚·威爾登斯三人合作的《黛安娜和寧芙捕獵》。其中魯本斯只負責人物、保羅·德·沃斯畫動物、揚·威爾登斯則完成風景,每個人都只畫自己最擅長的部分,但是整體上會不會出現不統一呢?

這幅《趕往集市的農民》也是一件合作的作品,由魯本斯的助手揚·勃克霍斯特(Jan Boeckhorst,1604-1668)與魯本斯的好友弗蘭斯·斯奈德共同完成。前者繪製人物,後者添上動植物。

最後看到的這幅大型畫作是雅各布·喬登斯繪製的《尼普頓與安菲特裡忒》。尼普頓(古希臘神話中的波塞冬)是神話故事中的海神,取代老海神涅柔斯後與他的女兒安菲特裡忒結為夫妻。此畫中的尼普頓左手牽著白馬,右手揮舞三叉戟,站在海豚託舉的大貝殼上,旁邊是他的妻子安菲特裡忒。畫面上方的四個小孩代表四風,他們聽從尼普頓的召喚吹出海風,而一道彩虹划過天際,代表雨過天晴,放在一起表示尼普頓既可以呼風喚雨,又可令風平浪靜。

看到這裡,我忽然意識到魯本斯不就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人物嗎?他很早便在事業上取得了成功,活兒多得接不過來;仕途上也有不小的成績,南尼德蘭的宮廷畫家和外交官、西班牙和英國國王授勳的騎士;兩次婚姻都很幸福,32歲娶18歲的大家閨秀伊莎貝拉、53歲又娶了遠近聞名的美人16歲的伊蓮娜。與倫勃朗和弗美爾在晚年破產不同,魯本斯的事業沒走下坡路,他生命的最後幾年是在梅赫倫附近的斯騰城堡度過的,晚年因慢性痛風去世,最終安葬在安特衛普聖雅各教堂的家族禮拜堂中。

往期精彩:

《夜巡》之謎:日巡還是夜巡?倫勃朗的巔峰之作為何讓他跌入谷底

看看梵谷的「朋友們」當年是怎麼評價他的,有人還真不客氣

威廉親王紀念館:荷蘭國父在家中遇刺始末

相關焦點

  • 提香、凡·戴克、魯本斯、倫勃朗、莫奈、高更……一網打盡油畫...
    走上了藝術「歧路」的商人,半生遁避莽荒,卻成為繪畫史上濃墨重彩的一頁…………除了他們,還有——格列柯、魯本斯、凡·戴克、雷諾茲、戈雅、透納、畢沙羅、雷諾瓦……如雷貫耳的名字、赫赫有名的大師,從14世紀-20世紀初歐洲藝術發展史上代表性流派的代表性畫家,首次匯聚一堂,即將「組團」登陸蓉城!
  • 詩和遠方|「楊貴妃」拜訪魯本斯 感受安特衛普的藝術靈魂
    魯本斯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這座城市生活、工作。他曾在這裡接受培訓,在這裡經歷家庭的悲歡離合,在這裡以低地國家外交官的身份招待王室以及政要。這座城市也是魯本斯的創作之地,他的畫作廣受讚揚,堪稱那個時代最偉大的畫家。2018年,安特衛普市授予彼得·保羅·魯本斯及其巴洛克文化遺產高度致敬。
  • 品評神話巨作,彼得·保羅·魯本斯的《帕裡斯的審判》你會喜歡嗎?
    截至古典派時代,這個"世界最早的選美大會"的場景一直是畫家們非常喜愛的主題,魯本斯也不例外。在掛有這幅作品的英國國家美術館的29號展廳裡,還展出了魯本斯同一主題的一幅初期作品。魯本斯去世之後,這幅作品的主人拜託別的畫家"為三位女神畫上衣服",因為她們實在是太赤裸裸了。在完成這幅作品的第五年,即1640年,魯本斯在故鄉安特衛普離開了人世,享年63歲。每次看到魯本斯的作品,我總是忍不住發出感慨:"這個畫家實在是太會畫畫了。"無論是怎樣的主題,在多大的帆布上畫畫,魯本斯都能揮灑自如。
  • 巴洛克畫派的天才,奢美華貴的作品:淺談魯本斯的藝術生平
    隨後,他受人推薦來到了一位伯爵公主的宅邸中生活,他在這裡做了相當一段時間的侍童,同時繼續在夫人的接濟下接受學校的專業教育。在這裡,他逐漸見識到了社會上流人員的生活方式,掌握了上流社會的社交禮儀與生活習俗,更得以以貴族家庭孩子的身份接受貴族教育。
  • 歐洲巴洛克藝術的代表人物——彼得保羅魯本斯
    文| 大雨798彼得·保羅·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年6月28日—1640年5月30日),17世紀歐洲佛蘭德斯地區畫家,是巴洛克畫派早期的代表人物,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外交使節
  • 彼得·保羅·魯本斯:有才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遇見伯樂
    1577年,彼得·保羅·魯本斯出生於德國錫根,但國籍卻屬比利時。 小魯本斯非常聰明,或許是遺傳了父親的語言天賦,他小小年紀就會閱讀古希臘原著。 魯本斯的父親約翰魯本斯是比利時佛蘭德斯的法學家,甚至為當時的教皇擔任過法學顧問,而魯本斯的母親是一個富商的女兒,社交能力極強。
  • 郵票中的畫家凡·戴克,一位因肖像畫而影響久遠的巴洛克藝術大師
    與其他畫家比較,凡·戴克的創作題材並不特別,也是聖經、神話、人物肖像之類的題材;他的繪畫技巧也不特別,只是畫面布局巧妙與否,技藝嫻熟程度不同而已。凡·戴克作品根據德·麥爾倫說法,凡·戴克是把盛威尼斯松脂的容器放在熱水中加溫,用松節油以1:2 比例稀釋,作為肖像畫的中間上光油。這樣處理後的畫面既豐富多彩又鮮亮明豔。
  • 雖然有獻媚之嫌,但卻是魯本斯的巔峰之作
    梅迪契廊組畫是魯本斯在1622年到1625年間創作的最主要的作品,也稱作《瑪麗·德·梅迪契生平》,總計24幅,其中21幅描繪的是瑪麗·德·梅迪契的人生事跡,另外3幅繪製的是瑪麗皇太后以及她父母的肖像。亨利四世看到瑪麗的肖像並決定和她結婚魯本斯在創作這一偉大作品時,他正在積極地參與政治和外交,這組創作也是他以畫家的身份在試圖謀求改善西屬德黑蘭與法國之間關係展開的藝術外交活動。
  • 佛蘭德斯藝術的發展與繪畫家魯本斯的關係,你有多少了解和認知?
    哈布斯堡的大公和大公夫人、他們的家族以及私人贊助者成了這些訂件的委託人。魯本斯本人的興趣主要在繪畫方面,但他在雕像、雕飾、建築、服裝和插圖書籍等方面也發揮了重要影響。這些藝術類型的發展都直接受到了魯本斯及其藝術的影響。佛蘭德斯藝術和魯本斯繪畫的題材以宗教為主——這些作品多為真人大小的大型祭壇畫——但肖像畫也是常見的題材。
  • 歐洲繪畫藝術的巔峰級巨匠,至高無上的巴洛克繪畫大師——魯本斯
    魯本斯作品《瑪爾斯和瑞亞·西爾維亞》彼得·保爾·魯本斯是德國十七世紀弗蘭德斯最傑出的畫家,他將宏偉華麗的巴洛克風格和尼德蘭典型的民族藝術魯本斯作品《聖託馬斯的懷疑》魯本斯在這期間的作品,創作出了許多描繪激烈衝突場面的作品,突破了傳統的繪畫風格。
  • 圖像證史——魯本斯《瑪麗·德·美第奇組畫》中的政治寓言
    2020年12月4日,法國社會高等研究院(EHESS)政治學博士、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韓偉華副教授應邀為浙師大外語學院師生開展了題為「圖像證史——魯本斯《瑪麗·德·美第奇組畫》中的政治寓言」的講座。講座由法語系主任汪琳博士主持。
  • 姜松點評世界五十大博物館及其鎮館之寶
    該博物館除了韓國文物以外,還收藏有中國、蒙古、新疆維吾爾等東北亞地區近鄰的文物15萬多件,經常展出的有4,500多件,內容涵蓋考古、歷史、美術等領域。  鎮館之寶:新羅金冠  姜松評寶:古代新羅皇權的象徵,世界最為人矚目的奇珍。
  • 上海奧文畫材有限公司董事長遊江海出席首屆魯本斯杯教學研討會
    為促進園林美術教育,貫徹落實"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關於"加強課程和教材體系建設"的有關要求,加強園林美術教材建設,達到以賽促教的目的,2019年6月29日,首屆"魯本斯杯"全國大學生園林美術大賽頒獎儀式暨高等院校園林美術教育教學研討會在北京林業大學隆重召開。
  • 凡·戴克作品欣賞
    是英國國王查理一世時期的英國宮廷首席畫家,查理一世及其皇族的許多著名畫像都是由凡·戴克創作的,他的畫像那種輕鬆高貴的風格,影響了英國肖像畫將近150年。他還創作了許多聖經故事和神話題材的作品,並且改革了水彩畫和蝕刻版畫的技法。
  • 西方繪畫大師魯本斯素描欣賞
    魯本斯素描是大師素描中的經典, 西方文藝復興運動時期中,他的素描承繼承古典素描的傳統審美規則, 畫面生動、風格大氣豪放。
  • 藝術家柔情的一面:拉斐爾、魯本斯等筆下的母親和孩子
    「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那麼,今天讓我們一起看看拉斐爾、魯本斯、畢卡索等名家筆下的的母親們。14世紀早期的《聖母像》《聖母像》是最早的成體系的描繪母親形象的一類作品,在十四世紀文藝復興時期風靡一時,但是文藝復興前的藝術作品大多服務於宗教,所以聖母像的程式化痕跡十分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