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佛蘭德斯的魯本斯打小就迷戀上了雍容華貴的繪畫風格。17世紀的歐洲半島,歌舞昇平,氣勢恢宏,宗教改革的陰霾仿佛一掃而空,整座小城都蒙著淡淡的陽光。而魯本斯所熱衷的藝術風格正是反映著這段時間的歐洲現狀,它熱情奔放、華美氣派,建築草木茂盛而富有張力,人物動態活潑而靈動萬分,情緒表達熱烈而洶湧奔放。
出生於貴族家庭的魯本斯,便耳濡目染了這金碧輝煌、創意十足的畫派,自然而然地走上了這條華麗、奢美的藝術道路。
當時的魯本斯,還不知道自己即將拉開屬於一個時代的序幕,開創一個嶄新的,名為巴洛克藝術的畫派。
15世紀的一個夏天,魯本斯誕生於德國的一個小城市:錫根。人們只知道這位天才的悄然來臨,卻沒有人知道他究竟誕生於哪一天,也沒有人有證據證明他的生日,只是在百年之後的一張銅製版畫上,人們見到了一組疑似他出生日期的數字。
剛出生的魯本斯便被他的家人寄予厚望。他被送到一所以拉丁文為授課語言的學校學習各方面知識,在精密嚴格的學校訓練下,他掌握了許多種語言,甚至很小時就能夠閱讀古希臘、古羅馬的原著。
長大一些後,貧困的家庭條件已經不足以支持他在學校的學習,魯本斯的學習生涯戛然而止。隨後,他受人推薦來到了一位伯爵公主的宅邸中生活,他在這裡做了相當一段時間的侍童,同時繼續在夫人的接濟下接受學校的專業教育。
在這裡,他逐漸見識到了社會上流人員的生活方式,掌握了上流社會的社交禮儀與生活習俗,更得以以貴族家庭孩子的身份接受貴族教育。繁文縟節頗多的伯爵夫人為魯本斯帶來大量機會與資源,他不但繼續精進學習,學會了許多語言,更將上流社會的為人處世掌握得明明白白。
或許是財富與名譽帶來的衝擊奠定了魯本斯選擇巴洛克藝術的基礎,權貴們所生活的環境恢弘撼人、紙醉金迷,他深深地為這典雅、大方、濃墨重彩的生活而著迷。
當魯本斯年紀漸長,母親也發現他優秀的藝術天賦。於是,在魯本斯的強烈要求下,母親幫助他完成了學習繪畫的夢想。他師從過很多卓越的老師,包括維爾哈希特,當時赫赫有名的風景畫家,也包括繪畫領域的「全才」諾爾特,「天賦型選手」維恩等等。在這幾位名師的指引下,魯本斯刻苦鑽研了整整四年繪畫,並且在此期間完善了自己的理論框架,奠定了出色的美術基本功。
在暫時辭別這四位老師後,1596年,魯本斯結識了一位從羅馬歸來的老師。這位老師與魯本斯相談甚歡,在羅馬的所見所聞更是深深吸引了他,因此,魯本斯便堅定了未來要去羅馬的理想,對於羅馬這座城市充滿遐想與嚮往。
去往羅馬的志向對魯本斯而言意義重大。此時此刻,歐洲正在經歷遍布整個疆域的「除舊迎新」的過程。藝術逐漸來到大眾們的視野,變得浮躁、庸俗、好大喜功,科學登上舞臺,文學領域也在不斷湧現如莎士比亞般赫赫有名的大家。在此背景下,「轉變與革新」便成為了巴洛克的一個重大特徵,而此時的歐洲,轉變與革新的序幕正緩緩在羅馬拉開。
兩年後,從老師那裡學成歸來的魯本斯註冊成為了一名正式的畫家。早在青少年時代,魯本斯便跟隨父母受洗,堅定而強烈的信仰奠定了他一以貫之的繪畫風格,聖母、聖子等相關題材也在他的筆下熠熠閃光,華美萬分。成為正式畫家後,魯本斯更加注重相關題材的練習,對於日常創作也更能放開手腳,誕生了一批優秀的作品。
時間轉眼到了16世紀的開始。已經取得一定成就的魯本斯在朋友的推薦下遠赴義大利,他在這裡繼續學習、深造繪畫技巧,並且憑藉優秀的作品獲得一位公爵的讚美與舉薦。即便舉薦十分具有誘惑力,但魯本斯並不滿足於在義大利終其一生做個小畫家,他開始遊歷歐洲,四處探訪、寫生。
魯本斯對於美術的熱情感動了當時許多著名的藝術家。他日復一日地鑽研油畫、雕塑以及壁畫,特別是對於米開朗琪羅以及拉斐爾的藝術作品,魯本斯更為讚賞。僅僅一年過後,他繪製壁畫的技藝就已非常純熟。
1608年,魯本斯正在羅馬專心地繪製一幅壁畫,突然被告知母親在故鄉病重,生命搖搖欲墜,他便立刻馬不停蹄地趕往故鄉。雖說與義大利的緣分就此告一段落,但壁畫與雕塑完善了他的繪畫技藝,更夯實了他原本就已非常卓越的美術基礎。此外,在義大利遊歷的8年以及少年時期做侍童的經歷造就了魯本斯非常出色的外交能力,剛剛從義大利回到故鄉,他便受到了女王的讚賞與器重,並且奉命出訪各個國家,更令人驚奇的是,他還幾乎都與這些國家建立了非常良好的外交關係,堪稱是當時最為出色的外交家之一。
在義大利羅馬與達官貴人之間的生活深深感染了魯本斯後期的創作理念,繁榮富貴的生活他已悉數見過。當母親重病去世後,巨大的悲痛又使他從厚重的浪漫主義風格以及自由奔放的藝術手法中脫身而出,開始腳踏實地地創作更具有真實感的作品。他開始學著運用光線營造戲劇性的畫面效果,強烈、明朗的明暗對比使景物更具真實感。
當魯本斯晚年與世長辭時,他竟然留下了兩千餘幅相關作品,並且完成度都不低。勤奮、刻苦的繪畫感動了當時許多藝術界人士,他被冠以「畫家之王」的美譽,並且所採用的體系堪稱自成一派,拉開了巴洛克藝術的序幕,掀起了屬於一個時代的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