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巴洛克藝術的代表人物——彼得保羅魯本斯

2020-12-16 唯美品鑑

| 大雨798

彼得·保羅·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年6月28日—1640年5月30日),17世紀歐洲佛蘭德斯地區畫家,是巴洛克畫派早期的代表人物,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外交使節。

自畫像 1639年

魯本斯1577年出生於德國錫根,在他的父親去世後,12歲的魯本斯跟隨母親回到了西班牙統治下的家鄉安特衛普(比利時最大港口)。

從1621年至1630年間,魯本斯得到西班牙王室的委任,出訪歐洲多國進行外交工作,其中最著名的成就就是成功地為西班牙和英國締結了友好關係,為此他被查理一世封爵。魯本斯對這種外交工作也很是滿意,曾說「繪畫是我的職業,當大使是我的愛好」

《魯本斯、海倫娜、和他們的孩子保羅》

魯本斯1636年完成的作品《魯本斯、海倫娜、和他們的孩子保羅》,收藏於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在這幅精美的肖像畫中,描繪了魯本斯和他的第二任妻子赫勒和他們二人三歲的兒子弗朗斯。弗朗斯是他們唯一的一孩子,魯本斯似乎並沒有把這幅作品當作是一幅家庭肖像畫,而更多的是想表現他第二任妻子的美麗。看看魯本斯在這部作品中是如何描繪自己和他的兒子的——他們倆都深情地看著赫勒,她是妻子,也是母親。這在某種程度上是魯本斯對他妻子的貼心敬意。在背景中,我們看到一個女神雕像的柱子,在右邊的背景中是一個噴泉,表現了這個家庭的奢華。

相關焦點

  • 歐洲繪畫藝術的巔峰級巨匠,至高無上的巴洛克繪畫大師——魯本斯
    魯本斯作品《瑪爾斯和瑞亞·西爾維亞》彼得·保爾·魯本斯是德國十七世紀弗蘭德斯最傑出的畫家,他將宏偉華麗的巴洛克風格和尼德蘭典型的民族藝術>融為一體,是繼文藝復興的諸位大師之後,為歐洲近代繪畫開闢道路的巨匠之一。
  • 巴洛克畫派的天才,奢美華貴的作品:淺談魯本斯的藝術生平
    生於佛蘭德斯的魯本斯打小就迷戀上了雍容華貴的繪畫風格。17世紀的歐洲半島,歌舞昇平,氣勢恢宏,宗教改革的陰霾仿佛一掃而空,整座小城都蒙著淡淡的陽光。而魯本斯所熱衷的藝術風格正是反映著這段時間的歐洲現狀,它熱情奔放、華美氣派,建築草木茂盛而富有張力,人物動態活潑而靈動萬分,情緒表達熱烈而洶湧奔放。
  • 詩和遠方|「楊貴妃」拜訪魯本斯 感受安特衛普的藝術靈魂
    安特衛普彰顯著歐洲傳統的藝術氣質,但也是出產「六君子」的前衛都市,引領著全球的時尚潮流。十六世紀著名藝術大師魯本斯代表著這座城市的藝術靈魂,城市中的點點滴滴都滲透著「有點過分」的時髦感。不僅如此,安特衛普的工業與商業都非常發達,是世界上最大的鑽石加工與貿易中心。
  • 佛蘭德斯藝術的發展與繪畫家魯本斯的關係,你有多少了解和認知?
    17世紀的佛蘭德斯藝術是以彼得.保羅.魯本斯為代表的。魯本斯不僅使佛蘭德斯——實際上是安特衛普——享譽國際,也把西方世界的藝術介紹到了佛蘭德斯。他做到這一切主要是通過旅行、接受訂單和其業務廣泛的畫坊實現的。佛蘭德斯的巴洛克藝術是以訂件製作為基礎發展起來的。
  • 巴洛克美術——北歐
    起源: 巴洛克的藝術影響從義大利迅速傳向北歐。這一時期佛蘭德斯的藝術家魯本斯以其成熟的畫風、異常豐富的色彩、充滿動感的構圖以及血肉飽滿的女性形象等佔據了北歐巴洛克藝術的最高峰。他的弟子凡 戴克則在肖像畫上大施身手。
  • 泰特不列顛美術館展巴洛克藝術:17世紀的權力與幻想
    巴洛克風格產生在反宗教改革時期的義大利,發展於歐洲信奉天主教的大部分地區,以後隨著天主教的傳播,其影響遠及拉美和亞洲國家。從1660年查理二世復闢,到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斯圖亞特時代(Stuart period)晚期見證了英國歷史的重要變革,而強調光影對比、情感衝突的巴洛克藝術正是完美契合這一時代背景。
  • 美術中的巴洛克與洛可可
    本期教你區分巴洛克與洛可可,這兩種風格類型可以說是歐洲古典主義風格中非常重要的陣容了,話不多說往下看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其實是一脈相承的。給我們留下的印象是華麗和更華麗,繁富與更繁富。繪畫巴洛克時期的典型代表畫家有:魯本斯,倫勃朗,凡戴克,貝尼尼等,畫作的宗教題材濃厚更強調光影的對比和變化。
  • 彼得·保羅·魯本斯:有才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遇見伯樂
    很多藝術品牌的名稱都會以藝術家的名字來命名,但這種命名最重要的是掌握那個契合點。 魯本斯水彩顏料對熟悉美術的朋友來說肯定是不陌生的,但是魯本斯究竟是個怎樣的人?他有多大的藝術成就能讓一個水彩顏料品牌以他的名字命名?
  • 帶你裝逼帶你飛 – 如何準確區分哥德式與巴洛克式?
    嚮往已久的歐洲旅行馬上開始了對不對?接下來問題又來了。。。滿眼的教堂、博物館,到底如何深層次理解與欣賞?以下,從如何區分哥德式與巴洛克風略加闡述,藝術情操提前裝備起來!巴洛克(Baroque)是一種代表歐洲文化的典型的藝術風格,強調作品的空間感、立體感和藝術形式的綜合手段,吸收了文學、戲劇、音樂等領域裡的一些因素和想像,是一種激情的藝術,打破理性的寧靜與和諧,具有濃鬱的浪漫主義色彩,非常強調運動和變化。
  • 分不清巴洛克和洛可可?這個展覽告訴你答案
    9月29日,成都博物館即將上線「光影浮空:歐洲繪畫五百年」新展,觀眾可以近距離欣賞來自印第安納波利斯藝術博物館的六十幅殿堂級作品。展覽匯集了14世紀到20世紀初的代表性流派,更有許多巴洛克與洛可可風格藝術家的代表性作品。一個是男性的權杖,一個是女性的裙擺,這兩種風格如何相繼而生?看展前先來做下功課吧!
  • 當二次元遇見巴洛克,一不小心愛上這種復古奢華的畫風
    就比如華貴的巴洛克風格和二次元結合的創作,貴族感爆棚,人物形象立即豐滿起來,仿佛重新回到那個輝煌的時代……在那個動蕩不定的年代裡,一邊是宗教的改革,一邊是科學界爆出的宇宙無限論,人們的信仰與世界觀接受著前所未有的衝刷,藝術的蓬勃與創新也是那麼地順其自然,孕育出巴洛克這種豪華激情與緊張動感並存的藝術風格。
  • 藝術家柔情的一面:拉斐爾、魯本斯等筆下的母親和孩子
    「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那麼,今天讓我們一起看看拉斐爾、魯本斯、畢卡索等名家筆下的的母親們。14世紀早期的《聖母像》《聖母像》是最早的成體系的描繪母親形象的一類作品,在十四世紀文藝復興時期風靡一時,但是文藝復興前的藝術作品大多服務於宗教,所以聖母像的程式化痕跡十分明顯。
  • 成都博物館新展 讓你分清「巴洛克」和「洛可可」
    巴洛克與洛可可,這兩個時髦的詞彙,到底代表什麼含義?成都博物館與印第安納波利斯藝術博物館聯手打造的「光影浮空:歐洲繪畫五百年」即將於9月29日開展。昨日,策展人對於本次畫展中的一些藝術名詞進行了科普。
  • 巴洛克、洛可可傻傻分不清楚?來成博新展尋找答案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看上去都很華麗的巴洛克與洛可可,有什麼淵源,應該如何區分呢?藝術小白或許很容易混淆。在成都博物館與印第安納波利斯藝術博物館聯手、即將於9月29日開展的新展「光影浮空:歐洲繪畫五百年」中,你能找到答案。
  • 洛可可藝術風格的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分析
    導語:在17世紀的歐洲美術,它的主流風格是巴洛克風格,當然在主流風格巴洛克風格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風格,比如荷蘭小畫派、法國的古典主義等。但是在那個時代,17世紀整個的風格的主體就是巴洛克。那麼,到了18世紀的歐洲主體的風格,就是洛克克風格了。
  • 歐洲古典服飾的變化,巴洛克風格襲來,嚴肅含蓄向極致奢華的轉變
    隨著歐洲的發展,還有工業的進步,文藝復興的出現,思想上得到了解放,人們的服飾也慢慢發生了改變。出現了「巴洛克藝術風格」的服飾。巴洛克風格雖然繼承了文藝復興的一些傳統,但是卻拋棄了和諧、穩重的古典風範,追求華麗、誇張、氣勢宏大。這種風格不僅在服飾上有體現,在建築、雕刻等方面都有著體現。
  • 郵票中的畫家凡·戴克,一位因肖像畫而影響久遠的巴洛克藝術大師
    在2011年發行的藝術系列中非郵票中,有關著名畫家安東尼奧·凡·戴克的有13枚小型張和2枚小全張,用以紀念這位偉大的畫家。凡·戴克小型張 B3杜拉斯侯爵夫人安東尼奧·凡·戴克(Anthony van dyck,1599 - 1641)是佛蘭德(今比利時)有名的巴洛克藝術風格畫家,曾擔任英國國王查理一世的宮廷首席畫家
  • 巴洛克美術——法國
    大約從1600年到1700年代早期歐洲的主要藝術風格是巴洛克風格。但有些國家不願受巴洛克風格影響的支配——尤其是法國、荷蘭和英國。法國人進行抵制主要是因為它的民族主義精神。
  • 「中國風」在十七世紀就吹過了歐洲,影響了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
    17—18 世紀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發生過一段插曲,就是歐洲產生了一種東方情調的裝飾藝術風格,這種風格被稱作中國風格或中國風,持續了一百餘年,很多中國的元素融匯在巴洛克、洛可可風格中,展現了中國藝術獨特的魅力,為歐洲上層社會奢華的生活增添了幾分異國情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