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歷史名人】四川歷史名人系列│挾以文章妙天下 忠義...

2021-01-11 澎湃新聞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編者按 2017年7月12日,首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正式公布,大禹、李冰、落下閎、揚雄、諸葛亮、武則天、李白、杜甫、蘇軾、楊慎10位歷史名人入選。2020年6月8日,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出爐,文翁、司馬相如、陳壽、常璩、陳子昂、薛濤、格薩爾王、張栻、秦九韶、李調元10位歷史名人入選。

2020年6月10日起,「四川省情網」及「方志四川」新媒體矩陣(微信公眾號、人民號、澎湃號、頭條號、搜狐號、企鵝號)陸續推出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組織撰寫的2批20位四川歷史名人系列文章,敬請關注,並歡迎在文尾「寫留言」處留下您的讀後感言!

四川歷史名人系列文章之二十

挾以文章妙天下 忠義之氣貫日月

—— 蘇 軾

馮國梅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其為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是我國歷史上罕見的天才全能作家,對中國文化的貢獻和對後世的影響巨大。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枯木怪石圖》等傳於世。

一、天才的文藝巨星

蘇軾會通百家,冠絕千古,在眾多領域上堪稱大家,被譽為大師,是中國歷史上「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之人。

——

文學成就光芒四射、閃耀古今

蘇軾成長於一個經濟、文化都高度繁榮的朝代,正如史學家陳寅恪所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較之唐代,宋代的統治者更加沉迷於文學藝術,對文人也極為看重。可以說,有宋一代,是文人的天堂。蘇軾一生留下2700多首詩歌,340餘首詞和體裁多樣、卷帙浩繁的散文著作。

在詞作創作上,蘇詞氣勢磅礴,酣放暢流,「以詩入詞」,將廣闊的社會生活納入詞的表達領域,極大突破了過往詞以描寫溫情婉約為主的局限,一掃唐五代柔靡氣息,開創豪放一派,為中國古典文學再添新葩。

在詩歌創作上,蘇軾「才思橫溢,觸處生春」,想像奇絕,清新豪健,在藝術表現上獨具一格,在宋代詩人中首屈一指。他的詩確立了「以議論為詩」的宋詩新體,推動宋詩以精警雄奇、內容宏富、哲辯縱橫、曠達俊逸的特徵,與唐詩的意象比興、情景交融、色彩絢麗、含蓄蘊藉的特色,形成雙峰並峙、各呈其美的態勢。人們把蘇軾與李白、杜甫、韓愈並舉,譽稱「李、杜、韓、蘇」。

蘇軾在散文、議論文等方面,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

藝術領域天才橫溢,神完氣足

在書法、繪畫、音樂等眾多藝術領域,蘇軾既以作品名世,也因立論成家,獨領風騷,饒有卓見。蘇軾擅長寫行書、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為「宋四家」。他曾遍學晉、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長,再將王僧虔、李邕、顏真卿、楊凝式等名家的創作風格融會貫通後自成一家。他曾自稱:「我書造意本無法」「自出新意,不踐古人」。黃庭堅稱他:「早年用筆精到,不及老大漸近自然。」這說明蘇軾一生屢經坎坷,致使他的書法風格跌宕。存世作品有《赤壁賦》《黃州寒食詩》《祭黃幾道文》等帖。

蘇軾書法作品(圖片來自網絡)

蘇軾擅長畫墨竹,且繪畫重視神似,主張畫外有情,畫要有寄託,反對形似,反對程序的束縛,提倡「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而且明確提出了「士人畫」的概念,對以後「文人畫」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其作品有《枯木怪石圖》《瀟湘竹石圖》等。

二、愛民如子的地方官員

縱觀蘇軾一生,他官場沉浮,在京時間頗短,大部分都在地方為官。因與王安石「新黨」政見不一,他兩次出任杭州,為浙西軍區鈐轄兼杭州通判。先後到徐州、湖州、黃州、常州、登州、揚州、定州、惠州、儋州等地,或為官,或遭貶謫近乎平民。他在地方任職時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頗有政績。

——

築壩治水,為民去除水患

蘇軾在任徐州知州時,黃河在曹村決口,使梁山泊泛濫,南清河水溢出故道,洪水匯聚在徐州城下。暴漲的洪水不時洩出,城牆即將被洪水衝毀,蘇軾奮不顧身,搶救城池。他幾十天不回家過夜,就住在城牆上的棚子裡,監督加固外圈的城牆。洪水退後,又請求徵調明年夫役增築徐州舊城,修建木質護岸,以防洪水再來。朝廷同意了他的請求。蘇軾任杭州太守時,非常關心杭州居民的用水問題。

蘇軾看到茅山有一條河專門容納錢塘江潮水,鹽橋有一條河專門容納西湖水,於是疏浚這二條河道以通航;再修造堤堰閘門,控制西湖水的蓄積與排洩,錢塘江潮水不再進入杭州城內;又用剩餘的人力修復了六個水庫,再把挖出來的淤泥堆積在西湖中,南北長三十裡,修築成長堤以來往行人。長堤築成,在堤上種植芙蓉、楊柳,望去好像圖畫,杭州人把長堤命名為蘇公堤。

蘇堤美景(圖片來自網絡)

——

穩定谷價,防民於饑饉

蘇軾第二次到任杭州的那一年,糧食收成不佳。米價八九月間六十文一鬥,到十一月間漲到九十五文一鬥。幸而常平倉還有存糧,蘇軾又籌劃到二十萬石,賣出了十八萬石,才算穩定了米價,元祐五年(1090年)正月,米價跌倒七十五文一鬥。元祐五年春,他又減價出賣常平米,做了很多的厚粥和湯藥,派人帶著醫生分街坊給百姓治病,救活了很多人。

——

建立公立醫院,為民治病

杭州位於錢塘江口,海陸行旅人員聚集,往往有疫病流行。蘇軾對零星無組織的幫助病人看病的方法頗不滿意,他從公款裡撥出兩千緡,自己捐出五十兩黃金,在杭州城中心眾安橋,建立了一家公立醫院。這所醫院,三年之內治療了一千餘名病人,在蘇軾離開杭州後,依舊為人治病。

——

籌建「救兒會,割除當地溺嬰惡習

蘇軾在黃州謫居時,聽說武昌有溺死初生嬰兒的野蠻風俗,這令他非常痛心。他捐獻大部分俸祿、籌建「救兒會」,並致書鄂州(武昌)太守,建言「明以告諸邑令佐」,嚴禁溺嬰;在密州時他收養棄嬰數十名;在惠州時收葬暴骨,施醫散藥,療救孤苦……。

三、「秉性難改」的樂天派

蘇軾的一生,可謂是命運多舛的一生。他雖歷經風雨,卻也摯愛生活,曠達樂觀。在他的詩歌裡,很難看到頹廢萎靡之氣,惆悵牢騷之嘆。在被貶謫到落後的蠻夷之地時,蘇軾的曠達讓他感悟到「此心安處是吾鄉」,也如他所說:「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貶謫黃州之時,他一度陷入「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溼葦」的境地,也不得不率家人勞作坡地,「身耕妻蠶」,生產自救,幫補生計。即便如此,他耕植自得其樂,自號「東坡居士」,並在勞作之餘經常與朋友寄情山水之間,真可謂「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在惠州三年,他「泊然無所芥蒂,人無賢愚,皆得其歡心」,愈加把自己當作嶺南人,有「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之句。

在儋州,「此間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當時嶺南之瘴氣令貶謫來的北方官員瑟瑟發抖,但他卻笑稱 「北方何嘗不病,是病皆得死人,何必瘴氣?」 在夜渡瓊州海峽而北赴廉州途中,蘇軾乘舟漂泊於茫茫大海,但他卻並未哀嘆嶺海七年流放之命運不公,而是慶幸人生能遊歷邊遠、得此奇遇:「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

四、 地道的美食家

民以食為天。吃,是人間煙火的實在。有人說,喜歡吃的人,能得到比旁人多一半的樂趣。蘇軾一生坎坷,可他貶到哪,吃到哪,讓世人忽略了他的苦難,而愛上了他的達觀。蘇軾對於美食的樂趣首先在於吃,其次在於製作,最後是與友人分享。宋人筆記小說有許多關於蘇東坡發明美食的記載。在古今食譜之中,能以人名來命名的菜餚本就不多,而能以一個人名來命名多種菜餚的,恐怕就只有蘇東坡一人了。

東坡肉

蘇軾在黃州做官時,因為當地豬肉價賤傷民,於是寫了一篇《豬肉頌》來為豬肉抬高身價:「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在杭州時,傳說因他為官清廉,深受百姓愛戴,過節時,當地百姓送他許多豬肉。而他卻把五花肉切成大塊,加蔥、姜、醬油、料酒,慢火細燜,煨製成酥香味美、肥而不膩的紅燒肉,分與每戶,獲得了很大聲譽。從此,民間便把這種紅燒肉命名為「東坡肉」,成為傳統名菜。

東坡肉(圖片來自網絡)

東坡魚

當年,蘇軾吃魚常常是自己動手烹製,他在《魚蠻子》一詩中記述了做鯉魚的方法:「擘水取魴鯉,易如拾諸途。破釜不著鹽,雪鱗芼青蔬。」

蘇東坡在黃州時,曾寫有《煮魚法》一文,介紹他「在黃州,好自煮魚,其法:以鮮鯽或鯉魚治斫,冷水下。入鹽於堂法,以菘菜筆之,仍入渾。蔥白數莖,不得掩半,熟入生薑、蘿蔔汁及酒各少許,三物相等,調勻,乃下。臨熟,入桔皮片,乃食。」

現在飯店裡各種「東坡魚」的做法,應該還是在蘇東坡的時候創造的。

東坡魚(圖片來自網絡)

東坡肘子

相傳,東坡肘子其實並非蘇東坡之功,而是其妻子王弗的妙作。一次,王弗在燉肘子時因一時疏忽,肘子焦黃粘鍋,她連忙加上各種配料細細烹煮,以掩飾焦味。不料這麼做出來的肘子味道卻出乎意料的好,頓時樂壞了東坡。蘇東坡素有美食家之名,不僅自己反覆炮製,還向親友大力推廣,於是,這「王弗肘子」便以東坡肘子之名流傳開了。

眉山東湖酒店製作的東坡肘子(蓬州閒攝)

縱觀蘇軾一生,他襟懷蒼生,生活寄於風雨,歲月失於道路,命運困於黨爭。他波瀾壯闊的一生早已沒入歷史的塵埃,他所表現出的偉大人格與社會良心,直至今天仍熠熠生輝。

參考資料

1.林語堂:《蘇東坡傳》,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10月第1版。

2.陶武先:《「千古一人」蘇東坡》,《四川日報》2016年12月30日。

3.御品坊美食特產館:《史上最著名吃貨蘇東坡發明的「東坡菜餚」盤點,看看你吃過幾種?》

往期回顧

四川歷史名人系列│ 兩晉兩「國志」 光焰萬丈長

四川歷史名人系列│ 偶像的力量:最早的粉絲逆襲之路——司馬相如

四川歷史名人系列│ 一部《三國志》 千秋良史才

四川歷史名人系列│風骨崢嶸 壯志難酬 ——一代詩骨陳子昂

四川歷史名人系列│張栻:湖湘有「理」 他從蜀中來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馮國梅(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省志工作處)

配圖: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溫馨提示

如喜歡本文,請分享。

轉載請註明:來自「方志四川」(ID:scsdfz)。

原標題:《【方志四川•歷史名人】四川歷史名人系列│挾以文章妙天下 忠義之氣貫日月——蘇軾》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方志四川•歷史名人】四川歷史名人系列│一位浪漫主義者的...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編者按 2017年7月12日,首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正式公布,大禹、李冰、落下閎、揚雄、諸葛亮、武則天、李白、杜甫、蘇軾、楊慎10位歷史名人入選。
  • 【方志四川•歷史名人】四川歷史名人系列│常璩:矢志於史終不悔...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編者按 2017年7月12日,首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正式公布,大禹、李冰、落下閎、揚雄、諸葛亮、武則天、李白、杜甫、蘇軾、楊慎10位歷史名人入選。
  • ...四川•歷史名人】四川歷史名人系列│ 兩晉兩「國志」 光焰...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編者按 2017年7月12日,首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正式公布,大禹、李冰、落下閎、揚雄、諸葛亮、武則天、李白、杜甫、蘇軾、楊慎10位歷史名人入選。
  • 【方志四川•出版資訊】《巴蜀史志》又一力作「四川歷史名人...
    為傳承弘揚四川歷史名人精神品格、氣質風範,彰顯歷史名人當代價值,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四川省自2017年3月啟動實施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以來,先後公布2批20位四川歷史名人(第1批:大禹、李冰、落下閎、揚雄、諸葛亮、武則天、李白、杜甫、蘇軾、楊慎,第2批:文翁、司馬相如、陳壽、常璩、陳子昂、薛濤、格薩爾王、張栻、秦九韶、李調元)。
  • 【方志四川•歷史名人】王安明 ‖ 辭賦之聖者——司馬相如
    為加強歷史名人宣傳推介,講好四川故事,傳播四川聲音,「四川省情網」及「方志四川」新媒體矩陣(微信公眾號、人民號、澎湃號、頭條號、搜狐號、企鵝號)推出「歷史名人」專欄,歡迎大家投稿!四川歷史名人系列文章之二十三辭賦之聖者——司馬相如王安明司馬相如,漢代辭賦大家。他的辭賦以典麗宏偉的篇章,鋪張揚厲的作風,蕭散飄逸的氣韻,控引天地,錯綜古今,歌頌了漢王朝統一大業的興盛,表達了偉大的時代精神。
  • 【方志四川•歷史名人】王國平 ‖ 李調元: 貫通古今的巴蜀大才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內容涵蓋歷史、文學、地理、語言、音韻、金石、書畫、編輯、農學、姓氏學、民俗學等,集巴蜀文化之大成的學術總構,是乾隆以前歷代四川學人的專輯總和。被譽為「巴蜀百科全書」。而且《函海》還收錄了我國現存第一部「斷域為書」的方言詞彙著作《蜀語》,記錄考訂明末四川方音詞語凡570餘條約萬言,至為珍貴。如果不是李調元,一些歷史上的蜀學重要著作或許早已失傳。
  • 四川新聞丨星光閃耀 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出爐
    蜀地多俊傑,自古以來四川名人輩出,今天,又一批十位四川歷史名人正式出爐,這也是2017年我省啟動實施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以來,評選出的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評選工作自去年8月啟動以來,全省各市州共推薦歷史名人78人,在經過半年多的專題論證、座談研討、集中評議之後,按年代排序,最終確定文翁、司馬相如、陳壽、常璩(音同「渠」)、陳子昂、薛濤、格薩爾王、張栻(shi)、秦九韶、李調(tiao)元,十人為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這十位名人,從漢代到清代,涵蓋了政治、文學、思想、教育、史學等多個領域。
  • 【方志四川•歷史名人】楊虎 ‖ 陳壽:三國風雲入胸中 蹭蹬一生...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晉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晉滅吳,三國歸晉,中華民族重新實現了大一統。十年後,陳壽歷經艱辛,終於完成了史學巨著《三國志》。全書分為《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共計六十五卷,記載了從公元220年(魏文帝黃初元年),到公元280年(晉武帝太康元年)整整六十年風雲變幻、跌宕起伏的三國歷史。
  • 傳承巴蜀文脈 講好四川故事——四川歷史名人叢書推廣活動啟幕
    四川歷史文化積澱深厚,湧現出了一大批傑出政治家、思想家、科學家、藝術家。認識、了解、傳承、發揚好四川歷史名人的精神文化價值,有益於增強川人的文化自信。  10月15日下午,由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指導、新華文軒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眉山市新聞出版局、四川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承辦的「傳承巴蜀文脈 講好四川故事 歷史談誦:東坡文化精神的中國意義暨四川歷史名人叢書傳播推廣啟動儀式」在眉山市三蘇祠博物館舉行。
  • 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格薩爾王
    在我省公布的兩批二十位四川歷史名人中,格薩爾王是唯一入選的藏族英雄。一位藏族英雄為什麼能入選四川歷史名人?他有哪些品質值得現代人學習?說到格薩爾王,可能很多人對他並不熟悉。但是,在四川康巴地區,他的大名可以說無人不知。格薩爾王,相傳是蓮花大師的化身,一生戎馬,揚善除惡,弘揚佛法,傳播文化,成為藏族人民引以為傲的英雄。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成都武侯祠——清代重修奠定格局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成都武侯祠——清代重修奠定格局 2020-08-06 0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汶川縣 北川縣舉行大禹誕辰4147周年祭祀...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大禹是阿壩、四川乃至全國最知名的歷史文化名人之一,更是中華人文聖祖。大禹公而忘私、為民造福的奉獻精神,勇於探索、務實求真的科學精神,艱苦奮鬥、堅韌不拔的創業精神,九州一家、共同發展的民族團結和諧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據了解,當地羌族同胞認為農曆六月初六是大禹誕辰,每年都會自發舉行祭祀活動,以此教育後代要學習大禹精神。
  • 如何運用四川南充閬中歷史名人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
    摘 要:本文從蒙善宇蒙元亨蒙應瑞三代文化同四川南充閬中古城的旅遊開發相結合,探索討論閬中古城對於蒙善宇蒙元亨蒙應瑞歷史名人資源開發的現狀,以及開發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提出了對策,旨在促進閬中古城關於對蒙氏歷史名人的旅遊資源開發。
  • 【方志四川•方言志音頻】《四川方言的來龍去脈》第20集: 資陽話
    原創 四川省地方志辦 方志四川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成都故事廣播FM88.2傾力製作 方言文化傳承專題節目——《四川方言》,帶你回望四川方言千年發展歷史,在鮮活接地氣的四川方言中感受巴蜀文化獨特的魅力。各位聽眾,各位網友,歡迎收聽《四川方言》節目。我是浩岷。四川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歷史文化積澱深厚,名人巨匠燦若星辰。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大蜀道:一寨通遠古 擂鼓衍文明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大蜀道:一寨通遠古 擂鼓衍文明 2020-12-23 0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天上的街市——馬爾康松崗柯盤天街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天上的街市——馬爾康松崗柯盤天街 2020-09-12 09: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歌劇《筆墨著三國》今日公演 講述四川歷史名人陳壽的史學情懷
    封面新聞記者 謝杰今年6月,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正式出爐,《三國志》作者陳壽榜上有名。陳壽的家鄉四川南充,再次以藝術創作方式,講述陳壽故事。12月5日,入選四川藝術基金資助項目的大型原創民族歌劇《筆墨著三國》,在南充大劇院公演。
  • 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陳壽⑧|《三國志》若改名《漢末晉初志》,還會...
    封面新聞記者 楊帆6月5日,經實施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正式出爐,《三國志》作者陳壽榜上有名。四川省作協副主席、《四川文學》主編、作家羅偉章認為,陳壽的入選名至實歸,「就算他是第一批四川歷史名人,這也無可厚非。假如沒有《三國志》,之後會不會有《三國演義》,我們今天對三國這段歷史會不會有這樣的記憶?這個很難說。」羅偉章在羅偉章看來,《三國演義》雖好,但離偉大還有一步之遙。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亢振洲 ‖ 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龍與湖北
    以下文章來源於太原道 ,作者亢振洲 太原道山西地域文化網站太原道的公眾平臺,致力於三晉文化的傳播,這裡有山西的文化、歷史、民俗、旅遊、民歌、戲曲、名人、晉商……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大蜀道:水映琉璃 古道雄關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大蜀道:水映琉璃 古道雄關 2020-12-08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