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向前
健康長壽是五千年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至今我們依然處於傳統壽文化的磁場之中,見長者祝壽,祝他人長壽。
壽者有福!
在我們的城市鄭州,就有一位以「壽」字研究為畢生事業的人,不但把散見於全國各地、歷史長河中的「壽」字收集成冊,出版了《中華壽字五千年》上下捲圖書,還在圍繞「壽」字創意眾多作品,聯合好友要在鄭州建設壽文化博物館。
這位獻身於壽字的的老者,就是「神州萬壽王」王雲莊。
家有書香自薰染
78歲高齡的王雲莊,籍歸商丘。
他的父親王松樵,古城商丘歸德府(現為商丘市睢陽區)人,是當地有名的「石印」書法家——對照文書為石印廠寫底版。在王家,王松樵的書桌是家中最「奪目」的家具,也是全家人的「糧袋」:王松樵常在此熬夜工作,等到天亮,將謄好的文書送進石印廠,掙錢養家。
受父親影響,王雲莊打小也喜歡上了書法,「當時還沒上學的他,常常趁父親不在,偷用父親的白紙『比葫蘆畫瓢』。」觀察到王雲莊的愛好,王松樵斷言「我兒子將來差不了」。
進入校園後,除了書法,他又添了新愛好——畫畫,因為能寫會畫,每年新生入學,都由他設計黑板報歡迎新同學。
1956年,王雲莊上初中後越發「能耐」了,1米見方的板書,不用打格子,一筆下去不會差1釐米。於是,被學校老師推薦參加商丘農業博覽會的文字標語的書寫與製作。
兩年後,王雲莊以商丘市一等三好學生身份進入商丘一高就讀。一高畢業後又被開封一文藝團體特招進去搞舞美創作,踏上了工作崗位。
一幅壽圖傾平生
世上的事,講究一個緣分。就在剛工作不久,王雲莊的一次偶然出行,居然拉開了他一生的追求。
一天,他去開封大相國寺遊玩,寺裡的一幅《拱壽圖》作品引起了他的極大興趣。這幅作品來自宋代,共有444個壽字,字態各異,其中絕大部分是自己從未見過的寫法。
「單單一個壽字,就有這麼多種寫法,中國書法的神奇妙造竟至於此,我久久不能平靜下來,當時想,那幅《拱手圖》是宋代的作品,宋以後又過了將近千年,一定會有新的作品,新的寫法被創造出來。」他說。
1964 年,他去北京參觀《全國舞臺美術展覽》,在北京大柵欄的一家書畫店裡看到了一幅《百壽圖》和一幅《百福圖》,經和店主協商,用相機拍了下來。
至此,他與壽字有了不解之緣,更加堅定了搜集「壽」字的信念,利用美術師劇團演出、電影廠拍電影行走天下的身份,帶著相機踏訪各地壽字。
這些壽字也是各不相同,從象形文、甲骨文、陶文、金文、瓦當、磚文、竹簡、碑刻、器皿、帳幔、鍾鼎到燈彩、織品、衣物,乃至商品包裝等,凡是遇到「壽」字的字、畫、圖文,一概抄錄或拍照。
萬壽之王非虛空
《尚書·洪範》有云:「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
在中國傳統社會裡,人們以實現「五福」為生活的最高境界,「五福」合起來構成幸福美滿的人生。而「五福」中,「壽」乃基礎,「壽」是「五福」之首。
收集了眾多壽字的王雲莊,開始以藝術家的眼光和手筆再創造,讓壽字在自家散葉開花。
祖國四十周年華誕,他把收集的「壽」字及吉祥漢字經過整理,創作了《千壽圖》書法長卷和《萬字集百圖》條屏。長卷高46 釐米,長2260 釐米,包容1256 個各具風採的小篆異體壽字,書寫在黃絹上。
1999年,通過36個春秋的整理,他已收集了古今一萬三千多種形體所寫的「壽」字。他把這些字分類彙編注釋為百壽出處、百壽百家、百壽四體、萬壽圖譜、百壽印紋、壽詞詩聯六部分內容,按照古人的寫法,寫成高2.38 米,長172 米,由229 個立軸組成的《中國萬壽圖譜集注》書法長卷通景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的時候,該屏先後在鄭州和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
2001年6月,這件作品榮獲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證書,他獲得了「神州萬壽王」的稱號。
壯心不已博物行
企盼長壽是人類普遍心理,是人類美好願望,以壽為鑽研對象的王雲莊,轉眼進古稀之年,一項更宏大的文化工程也開始醞釀並落地。
他告訴記者,祖國60華誕時,他將壽文化研究的成果,整理、輯錄、彙編,出版了《中華壽字五千年》精裝上下卷辭書,展示了中華五千年壽文化的流變發展軌跡。
對此,中國當代書法家張海點評稱,「其不僅集字,還附有集注、集聯等多種延伸形式並註明其出處,展示了萬壽集注的學術工程,也講究實用,相得益彰。」河南省文化廳原副廳長周鴻俊稱,《中華壽字五千年》萬壽集注是內海外目前字數最多的、規模最大的、比較完整、系統的「壽」字藝術書法長卷。它向世人展示了中國書法藝術瑰麗的殿堂中,「壽」字文化,「壽」字書藝的雄偉壯觀、博大雄渾,填補了我國古文字研究和民俗學研究的一項空白,也是中國書藝一絕。
盛譽之下,壯心不已。如今的王雲莊,依舊痴迷於壽文化,依然嘔心瀝血於壽文化——他要圍繞壽文化在鄭州建一座博物館,把第三套書「中國福祿壽喜」付梓印刷。
縱使有花兼有月,亦需有人有書畫。
「我是一個書畫藝術家,在人生的長河中,生命是有限的,藝術是永恆的。我痴迷翰墨丹青,樂於舞筆賦彩,而中國壽字文化是我畢生的追求。讓靈性的線條,夢幻的墨香,絢麗的文化,創作出更多無愧於歷史、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優秀作品,舞出中國壽字文化的出彩人生!」王雲莊說。
編輯:胡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