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三年級,語文園地的內容有了些許變化。二年級的時候,注重對字詞句的理解和積累,到了三年級,則注重對詞句段的運用。
一.學習交流平臺
同學們在平時讀書時會遇到一些讓自己眼前一亮的句子,大家會不會有意識地記下來呢?步入三年級,希望大家專門準備一個摘抄優美詞句段的本子,空閒時讀一讀,背一背。學會在讀書的過程中摘抄好詞佳句,積累優美的文字、句段。
二.學習詞句段作用
第一部分:體會成語對於描寫人物的重要作用,提升運用語言文字能力。希望同學們準備一個成語詞典或者詞典,遇到不懂的詞語自己感興趣的詞語就可以查一查。
這兩行成語分別描寫人物的動作、神態和心理。在寫作文時,我們就可以適當運用,當然,前提是熟記於心,在寫作時才能運用自如。類似的成語還有:東張西望、抓耳撓腮(本意指猴子的神態動作,也可以指在做題時遇到困難心煩意亂的樣子)、神採飛揚、心亂如麻、眉飛色舞、笑逐顏開、忐忑不安(心裡七上八下的,有事情放不下)。
第二部分:有感情地朗讀句子,培養語感。有的時候我們聽老師講故事讀課文繪聲繪色,沉浸其中,那麼,同學們也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嗎?有的同學讀課文就像剝豆粒一樣一個一個地蹦出來,聽得心煩。大家不妨嘗試想像一下這篇文章就是你寫出來的,故事中的人物就是你自己,那麼,在朗讀對話時我想就會有真情實感了。文中劃橫線的部分是需要讀重音的地方。
第三部分:培養積極健康的興趣愛好。同學們的興趣不應只是學習課文知識,也要培養自己的課外興趣,讓自己成為一個多才多藝的人,這樣走到哪裡都會閃光!課本上已經給了我們五個興趣小組的名稱,同學們會有不同的愛好,大家就為自己的興趣小組起一個響亮的名字吧!注意:起的名字要能夠體現出活動的特點;名字要有個性,讓人耳目一新,難以忘記。
如:
唱歌組:幻音坊
美術組:丹青閣
……同學們開動腦筋,給自己的興趣小組起一個響亮的名字吧!
三.學習日積月累
感受詩歌中的童趣,豐富古詩積累。
《所見》中的所見一詞是名詞,指所見到的景象。首先我們來理解這首詩中的詞語。
牧童:放牛的孩子
振:迴蕩
林樾:道旁的樹
欲:想
捕:捉
鳴:叫
立:站立
牧童騎在黃牛的身上,歌聲在樹林間迴蕩。打算去捕捉樹上鳴叫的蟬,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旁。
這首詩富有童趣,描繪了鄉間放牛娃無憂無慮的生活,讓人嚮往!
歡迎關注小學教育時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