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快遞公司、外賣平臺成信息洩露重災區_新聞中心_中國網

2020-12-11 中國網新聞中心

今天是第七個國家憲法日。我國憲法第三十三條規定,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第四十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護。這兩條規定為保護公民個人信息提供了憲法上的依據。

借著憲法日,北京市第三中級法院召開新聞通報會,通報了該院審理涉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案件的情況及典型案例。根據三中院的通報,近幾年,被侵犯的公民個人信息數量從「倍數級」進階至「指數級」爆炸式增長,酒店、快遞公司、外賣平臺等企業成為信息洩露的重災區。

特點分析:

酒店、快遞公司、外賣平臺成信息洩露的重災區

根據三中院的統計,自該院2013年7月建院至今,轄區法院共受理涉及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公訴案件75件,涉案人員104人,涉案單位2個,其中上訴案件16件。通過對這些案件進行分析發現,涉公民個人信息犯罪主要呈現以下4個特點:

1,從「倍數級」到「指數級」爆炸式增長

從信息特點看,被侵犯的公民個人信息數量從「倍數級」進階至「指數級」爆炸式增長。在信息類型上,涉案信息過去主要為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住址等傳統靜態信息,現增加了徵信信息、定位信息、行蹤軌跡信息、住宿信息、房屋產權信息等多方面、多維度的動態信息。從個案上看,被侵犯的公民個人信息數量日益龐大,儲存信息的載體從傳統的U盤、硬碟等變為儲存量更大的雲盤。

因公民個人信息內容存在重複、混同、龐雜的特點,且數量巨大,信息本身識別困難,鑑定機構在認定涉案信息數量方面存在一定難度。與之相對的卻是,公民個人信息被打包出售、價格低廉,甚至在犯罪分子間進行二次販售。

2,「暗網」交易出現 監管難度增大

從犯罪手段看,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手段不僅包括通過木馬程序、改寫網址、架設伺服器、搭建網站等有技術含量的方式對特定機關、機構的資料庫資料秘密竊取,也包括通過流動QQ群、微信群、論壇等網絡平臺明碼標價購買,以及利用「大數據截取」或「暗網進入」等「暗網」方式進行公民個人信息的非法交易等。

暗網,確切的技術名詞叫做「隱藏的伺服器「,是需要通過特殊軟體、授權才能連接的網絡,更是暗黑交易的絕佳隱匿場所。由於「暗網」的訪問門檻低、用戶匿名、交易隱蔽,交易方式亦從「現實貨幣」演進為「虛擬貨幣」,導致交易對方信息難以查詢、交易金額難以認定,給偵查機關調查下遊犯罪及計算犯罪分子違法所得造成阻礙。

3,酒店、快遞公司、外賣平臺成重災區

在犯罪主體上,近年來,公安機關對案件的偵查對象已由自然人擴大至商業公司等單位,出現了公司、公司總經理、公司職員共同承擔刑事責任的情形。企業如酒店、快遞公司、外賣平臺等成為信息洩露的重災區。

單位職員利用職務之便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分子通過惡意軟體等方式侵入企業獲取個人信息現象多發;涉案公民個人信息歸屬主體類型化明顯,如考生群體、老年人群體、新生兒群體等。

4,容易引發綁架、詐騙、敲詐勒索等關聯犯罪

從危害後果看,公民個人信息因涉及住宿、財產、徵信、軌跡等敏感內容,極易引發綁架、詐騙、敲詐勒索等關聯犯罪。實踐中,行為人利用非法獲取的公民個人信息實施的犯罪主要有詐騙罪,比如向不特定對象發送「中獎」信息;合同詐騙罪,比如利用某些理財軟體漏洞騙取財物;敲詐勒索罪,比如利用酒店開房記錄等住宿信息對相關人員進行勒索。

但囿於違法所得金額的限制,對於涉公民個人信息犯罪違法所得的追繳與罰金的財產性處罰,卻遠不足以填平公民個人信息洩露造成的次生危害。

典型案例:

為電話推銷獲取公民信息 單位難辭其咎

為了電話推銷而侵犯公民信息,不僅牽連員工「受過」,單位也難逃刑責。

北京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為推銷演講培訓課程,僱傭被告人孫某等20餘人從事電話銷售工作,並通過入職培訓、口口相傳等方式授意被告人張某等人加入以信息資源交流為目的的QQ群,通過交換等方式獲取包括姓名、手機號碼等在內的公民個人信息。

記者注意到,在該案中,北京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因以單位名義由銷售人員實施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且獲取的銷售利潤歸被告單位所有,符合單位犯罪的條件,因此該公司同被列為刑事被告。

最終,法院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被告單位罰金人民幣50萬元,判處被告人張某、孫某等11人有期徒刑1年10個月至有期徒刑8個月、緩刑1年不等的刑罰,並處相應罰金。

被另案處理的該公司總經理劉某,因作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組織、授意公司員工向他人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為公司獲取經濟利益,同樣被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有期徒刑3年6個月,並處罰金3萬元。

屢見不鮮的單位「內鬼」致信息洩露

近年來,大面積的用戶個人信息洩露事件屢見不鮮,除了網絡「黑客」更多的因為企業「內鬼」,從中也反映出部分掌握公民信息的企業存在著管理漏洞。

在三中院通報的典型案例中,有一起系房產中介串通小區物業人員竊取業主信息。徐某是某物業公司的內保員,歐陽某是一名房產中介。因歐陽某多次與徐某接觸,商談購買北京某小區的業主信息,因此徐某夥同物業公司的中控員李某、熊某和負責秩序維護的吳某等人,非法進入物業公司電腦,竊取業主信息4000餘條,並以人民幣4000元的價格出售給歐陽某。

物業公司出具材料證明,徐某等4人均無權拷貝業主信息。法院經審理以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對歐陽某和徐某均判處有期徒刑1年,罰金2000元;對李某、熊某、吳某三人則判處緩刑,並處罰金。

在另一起某知名招聘平臺員工售賣個人簡歷信息案中,被告人申某、李某利用公司系統漏洞,私自將公司的15萬餘條個人簡歷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號、住址、電話、受教育程度、工作單位、薪資收入等非法出售或提供給他人;被告人餘某從中非法獲取10萬餘條。三名被告人被法院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分別判處期徒刑3年6個月至1年6個月不等,並分處罰金。

中間商倒手賺差價 也要付出沉重代價

遭到洩露的公民信息常常在「二道販子」手中流轉,被層層加價倒賣,從而形成黑色產業鏈。「二道販子」倒手雖然賺的錢不多,卻可能因此付出沉重的代價。

大學畢業的李某因在某貼吧看到販賣電商平臺客戶信息的廣告,遂萌生轉賣信息賺取差價的想法。2019年11月,李某以人民幣1.3萬元的價格向他人倒賣北京某貿易公司的客戶購物交易信息1.8萬餘條,一審法院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李某有期徒刑3年2個月,罰金1萬元。

李某認為量刑過重,提出上訴。三中院審理認為,李某販賣的每條信息都包含公民的姓名、手機號碼、地址、購買商品、購買價格、購買時間等內容,屬於交易信息,結合販賣信息的數量,屬於法條中「情節特別嚴重」的情形,認為一審判決量刑適當,遂裁定駁回上訴。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法律規定,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記錄、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響人身、財產安全的公民個人信息500條以上,即視為「情節嚴重」,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並處或單處罰金;數量或者數額達到規定標準10倍以上的,即視為「情節特別嚴重」,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法官建議:

防範個人信息洩漏個人能做什麼?

記者注意到,即將於明年1月1日起實施的民法典·人格權編明確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其中第1034條擴大了個人信息保護的範圍,明確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

三中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刑法、網絡安全法、民法典和正在制定的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規定設定了法律紅線,有助於構建起公民個人信息民事、行政、刑事的全方位保護體系。但從個人角度,也要增強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從源頭減少、杜絕信息的洩露。

比如,不隨意填寫、分享、丟棄個人信息,身份證等證件複印時一定要寫明用途,妥善保管、處理好包含個人信息的票據,如快遞單、銀行卡交易小票等;注意網絡安全,儘量不在公共設備上輸入個人帳號及密碼,不輕易接收和安裝不明軟體,不隨便點擊聊天中對方發來的連結,避免在朋友圈過度暴露自己的個人情況、子女信息等;個人證件丟失或者個人信息洩露後,要第一時間補辦證件、更換帳號;個人信息一旦洩露,要第一時間報警。

相關焦點

  • 我的個人信息是被誰「偷走」的?酒店快遞外賣是信息洩露重災區
    記者梳理這些案件,發現近幾年被侵犯的公民個人信息數量從「倍數級」進階至「指數級」爆炸式增長,酒店、快遞公司、外賣平臺等企業成為信息洩露的重災區。有啥後果綁架 詐騙 敲詐勒索極易引發關聯犯罪在犯罪主體上,近年來出現了公司、公司總經理、公司職員共同承擔刑事責任的情形,企業如酒店、快遞公司、外賣平臺等成為信息洩露的重災區。
  • 曝多家快遞公司信息洩露:有申通韻達德邦
    近期圓通快遞公司洩露個人信息事件引發關注。據媒體報導,圓通速遞被曝有5名「內鬼」有償租借員工帳號,導致超過40萬條公民個人信息被洩露。這些信息被倒賣團夥打包賣給從事電信網絡詐騙的下遊犯罪團夥,每條信息單價約為1元。
  • 圓通速遞被約談 專家:保護個人信息不洩露應成快遞公司標配
    消費日報網財經訊 圓通速遞(600233.SH,以下簡稱圓通)員工洩露消費者個人信息案件引發社會各界的持續關注。11月25日,上海市網信辦微信公眾稱已約談了圓通公司,要求其認真處理員工違法違紀事件,加快建立快遞運單數據的管理制度。
  • 迷奸、精神控制 掌文信息小說平臺霸道總裁系列成PUA重災區
    若初文學是國內最早宣傳定位於女性精品網絡文學的網站,該小說平臺隸屬於掌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掌文信息)。掌文信息官網顯示,該公司共擁有三個不同類型的小說平臺,分別為定位於男性的黑巖閱讀,定位於女性的若初文學和定位於古風的若夏文學等三個小說子平臺。目前若初文學網站上的充值收款方為北京黑巖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而北京黑巖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唯一股東就是掌文信息。
  • 40元可買十萬簡歷信息,個人信息為何如此廉價洩露又這麼頻繁?
    事情起因這次個人隱私的洩露起因是某快遞公司的員工有內鬼,通過有償租借自己的系統內部帳號給別人,導致快遞信息上個人隱私的洩露。根據報導洩露的信息包括地址,姓名,手機號等敏感信息,一條完整的具有6個緯度的信息被以1元多一條的價格出售。
  • 快遞員工、「海淘」代購、黃牛 快遞用戶信息洩露誰之過?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快遞用戶信息洩露 誰之過?作者: 陳姍姍[ 2016年,國內70家大型快遞物流企業曾共同成立快遞物流「黑名單」查詢系統,把盜竊快件、洩露客戶信息、倒賣客戶信息等12種違規違法行為列入黑名單。
  • 深度解讀|誰在洩露你只賣"1元"的快遞個人信息?
    針對上述問題,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專訪了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研究中心秘書長、聯合國網絡安全與網絡犯罪問題高級顧問吳沈括,北京雲嘉律師事務所律師、中國政法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趙佔領,貫鑠企業CEO、快遞行業專家趙小敏、北京盈科(上海)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陳曉薇、北京市京師(上海)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徐延軒。
  • 個人信息洩露 防「內鬼」也要管「鍾馗」
    □本報記者李鳳虎前不久,圓通速遞「內鬼」洩露40萬條個人信息,引發社會對個人信息保護的關注。不管是網購、叫網約車、點外賣,還是使用APP,都需要提供個人信息。如何保護好我們的個人信息?12月8日,記者對此進行走訪調查。個人信息是怎樣洩露的?
  • 圓通內鬼洩露40萬條個人信息背後:0.5元/條,快遞信息可低價網購
    記者搜索發現,早在2013年,就有媒體報導稱,在電商平臺輸入「單號」一詞,就會出現相關店鋪信息,而單號信息則包括用戶姓名、電話、地址等。事情曝光後,有技術專家指出,如此大規模、高效的單號同步,只有可能是快遞公司內部有「內鬼」洩露數據,且級別較高。
  • 【法治熱評】別讓包裹成為信息洩露的「黑盒」
    網絡上有句話,只要發布在網絡上,沒有任何信息能保證安全。這句話聽起來有點絕對,但是從屢禁不止的快遞公司「洩密」事件看,個人信息洩露的風險確是無所不在。 當前,國家大數據戰略正在逐步實施,數字中國建設步伐正在加快。
  • 圓通內鬼洩露40萬條客戶信息 公司擔什麼責?受害者咋索賠?
    律師表示,信息被洩露的用戶可向快遞公司提出民事賠償要求。圓通相關負責人向紅星資本局介紹,信息安全風控平臺對信息系統的各類操作進行常態化監控,及時發現各類違規行為,主動預警可能的信息洩露事件。快遞行業並非首次遭遇客戶信息洩露2012年11月,有媒體報導稱,包括申通、圓通、中通等多家快遞公司的快遞單號的信息被大面積洩露,單號被放到網上公開售賣,價格從0.4到2元不等。販賣單號的網站同時提供各快遞公司空白底單並贈送複寫紙。
  • 圓通內鬼致40萬條個人信息洩露,拿什麼保護我們的隱私?
    網上購物需要強大的物流體系,時至今日快遞行業給我們帶來不少便利的同時也隱藏著不少問題。關於快遞信息需要填寫的個人信息和地址等,一旦被洩露,後果則不堪設想。近日《新京報貝殼財經》報導了圓通內鬼致40萬條個人信息被洩露,引發了全民的熱切關注。有多名圓通公司內鬼利用員工系統盜取個人信息,然後販賣給不法分子!今年8月。
  • 洩露事件屢見不鮮 應嚴懲伸向公民個人信息的黑手
    近日,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召開涉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案件審理情況新聞通報會,該院副院長辛尚民說,公民個人信息的保護既是我國憲法人權保障的要求,也是網絡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下的現實需要。為了維護公民個人信息安全和其他合法權益,我國刑法特別規定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嚴懲伸向公民個人信息的黑手。
  • 洩露事件屢見不鮮,如何懲伸向公民個人信息的手?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手段以網絡為依託,呈現多元化、科技化、隱蔽化發展趨勢。」近日,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召開涉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案件審理情況新聞通報會,該院副院長辛尚民說,公民個人信息的保護既是我國憲法人權保障的要求,也是網絡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下的現實需要。
  • 快遞公司信息洩露事件頻發,媒體:消費者權益和業務效率不可偏廢
    轉嫁快遞丟失風險,罔顧顧客合法權益之所以引發眾多紛爭,和當今信息洩露的風險較大且後果嚴重息息相關。據報導,現階段「面部識別」技術風險極大。此前,媒體就曾曝光,人臉識別驗證存漏洞,用照片即可破解,兩元錢就能買上千張涉隱私人臉照。與此同時,快遞公司信息洩露事件頻發,也引起了大眾對個人隱私安全問題的關注。
  • 防信息洩露,拒做「透明人」
    不計其數的推銷電話、垃圾簡訊,層出不窮的網絡詐騙……中國消費者協會研究表明,85.2%的公民遇到過個人信息洩露情況。信息洩露不僅侵犯公民隱私權,往往還會導致名譽受損、經濟損失。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2019年中國網民信息安全狀況研究報告》顯示,77.7%的被調查網民遭遇過信息安全事件,並且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失,總額大約為194億元。
  • 圓通40萬用戶信息洩露背後
    我問為何要洩露我的個人信息,客服卻說是第三方平臺洩露的。」王微說。而公安局那邊表示,沒有證據證明信息是圓通快遞洩露,責任難以界定。如果抓不到詐騙團夥,王微的這筆錢就追不回來。她開始陷入絕望。就在事情僵持不下時,一條圓通「內鬼」租借員工帳號給外部「黑產」團夥的新聞,很快就上了熱搜——圓通多位員工將其內部員工系統帳號,以每日500元的價格租借給外部「黑產」團夥,導致超過40萬條用戶信息洩露。王微既氣憤又委屈。圓通明明洩露了用戶信息,她也因為信息被洩露讓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機,但她並沒有證據將這兩件事情關聯起來。
  • 北京法院發布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典型案例:「私人偵探」行為或構成犯罪
    央廣網北京12月5日消息(記者孫瑩)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日常生活中,我們不時被各種推銷保險、商鋪等的騷擾電話侵擾,不知道在哪個環節,我們的電話號碼、姓名等信息被洩露給了完全不認識的人。
  • 圓通40萬用戶信息洩露,真是「內鬼」搞的鬼?
    我問為何要洩露我的個人信息,客服卻說是第三方平臺洩露的。」王微說。而公安局那邊表示,沒有證據證明信息是圓通快遞洩露,責任難以界定。如果抓不到詐騙團夥,王微的這筆錢就追不回來。她開始陷入絕望。就在事情僵持不下時,一條圓通「內鬼」租借員工帳號給外部「黑產」團夥的新聞,很快就上了熱搜——圓通多位員工將其內部員工系統帳號,以每日500元的價格租借給外部「黑產」團夥,導致超過40萬條用戶信息洩露。王微既氣憤又委屈。
  • 星級酒店開啟「外賣」模式,美團、餓了麼平臺可在線下單,你還不...
    酒店行政總廚葉泓強表示,「這些外賣便當的食材都是非常新鮮的,營養搭配均衡,我們會定期更換菜單,每次推出10餘款中西式便當,特別推薦招牌黃金炸豬排,很多顧客都很喜歡這款便當。還有多款甜點、湯品及飲料可供挑選。」如今第二波菜品也即將上線了。沒過10分鐘,這些盒飯都打包好了,酒店自己的「快遞小哥」早已準備就緒,他們統一身穿制服,協助虹橋天地附近辦公區域客人的訂單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