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詩第五講:不必背誦,跟我一起來學律詩的基礎平仄格式推導

2020-12-19 梧桐樹邊羽

大家好。

這是第五講,已更新四講,歡迎從頭免費讀起。

一·格律詩第一講: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平仄格律

二·格律詩第二講:何為平仄?格律的第一條法則

三·格律詩第三講:格律詩的幾條通則——替、對、粘、韻

四·格律詩第四講:從五絕學習格律詩基本平仄格式的推導

我們上一講通過平仄的最初認識,格律詩的基本通則推導出了絕句的四種基礎平仄格式:「仄起不入韻」、「仄起入韻」、「平起不入韻」、「平起入韻」四種格式。這其中又分為五言和七言的變化。上一講最終將這些格式一一列出,希望大家先熟記,再忘卻。

為什麼要熟記,再忘卻?因為這才是真正地走向詩人之路。

正確看待格律的學習和使用

我們多次強調過,要正確看待近體詩的平仄格律。平仄格律是一個古詩劃分的規則,而這個規則有大家認可的通則,同樣也有屬於個人看法的細則。所謂通則就是我們拿到一首詩,自然地會去檢查它是否符合平仄格式,就會使用我們前兩講講到的知識。但是近體詩的劃分,總會因為個人產生爭議。

我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上一講我們講到的「折腰體」到底是不是格律詩呢?

有一部分人就會將它歸入格律詩的特殊形式,而另一部分堅決要遵守格律的人就會把它劃入「古風」。

這有沒有關係?是否會影響《渭城曲》在我們心目中的地位,讓我們就不再吟誦「西出陽關無故人」?

都不會。

近體詩的平仄規則作為一種劃分標準,並不死板,但是作為原則可以指導後來者的詩歌創作。因為這四種律句格式,以及四種基礎平仄格式是在精中選優,反覆挑選之後的平仄搭配方式,可以說是完全避免了我們在創作詩歌中容易發生的音律毛病,也就是說從最基本的格式上保障了一首詩的平仄通順。

平仄格律對詩詞的指導作用除了格式化的近體詩之外,同樣影響了詞牌、古體詩。到後期的古體詩雖然在體裁上仍然和近體詩有區別,但是一般都使用律句的平仄組成方式,所以唐以後的古體詩逐漸發展成為「詞牌」和「律古」。

我們熟記四種基礎平仄格式,是為了創作近體格律詩。我們學習後忘掉四種基礎平仄格式,是因為詩句抑揚頓挫、高低清朗的意識已經深入我們的創作,我們不再需要拘泥於這些基本格式來表達我們的情感。

真正作到學會格律,超越格律。這才是這個專欄的目的。

絕句平仄格式回顧以及賞析應用

希望大家在上一講之後都掌握了四種基礎格式,我們這裡先用一首五絕、一首七絕回顧一下平仄格式。我們在學習、熟悉階段還是要儘量多地掌握分析古詩的格式,真要忘記是要在完全掌握之後。

我們隨便選首五絕吧。

相思 王維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我們讀到這首詩,首先判斷首句是否律句,是哪種格式的律句。記住首字不論平仄,「紅」字不管,最主要看第二字,「豆」為仄聲,所以這個起句是仄起,而「國」字是入聲字,在古音中發仄聲,所以這是一個「仄起仄收」的律句。平仄為「平仄平平仄」,而仄起仄收的格律詩平仄關係是什麼呢?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我們將《相思》的平仄全部標出來,得到: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可是採擷的「擷」字不是讀第二聲(xié)嗎?為什麼會處在第三句收尾?像這種情況,我們就可以有理由懷疑這個字在平水韻中是入聲字,到入聲字表中查詢,果然得到這首詩中的「國」、「發」、「擷」、「物」都是入聲字,以仄音入韻。

所以,這首《相思》是一首完全符合平仄格律的五絕。我們在第一講中說到平仄的含義的時候就說過入聲字是古今平仄不同的最大難點,而大量閱讀是幫助我們積累入聲字的方法。而當我們掌握了格律詩的基本平仄關係,遇到「願君多採擷」這種處在第三句必須以仄聲收尾的位置,卻出現讀音為平聲的字,我們就可以合理懷疑,並通過查詢得到印證。

這是一種以格律反推入聲字的方法,也是一種合理的,大量使用的方法。

當然,你願意背誦入聲字表,並且一看就知那是更好,但那樣有悖於我們快樂學古詩的初衷。

我們再看一首七絕。就用《清明》吧,這首詩也是古今平仄不同直接影響格式判斷的例子。

清明 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按發音標出首句,「清明時節雨紛紛」,「平平平平仄平平」,二四六位置上全部都是平聲字,這很明顯不是一個律句,違反了格律第一條通則,「失替」。那這就不是七絕了嗎?同樣還是入聲字在搗鬼。詩讀得多的,基本上一看就知,「節」是入聲字。所以在古音中,這句詩的平仄實際上是「平平平仄仄平平」,而這其實就是「平平仄仄仄平平」這種七絕律句格式的小變化,第三字可平可仄位置選用了平聲而已。

相關焦點

  • 格律詩第六講:律詩的對仗和格律詩的押韻知識
    我們進入第六講。前面五講已經詳細地講清楚了平仄、平仄相替、相對、相粘以及絕句和律詩的基礎平仄格式,最主要還是告訴大家這些規則的起因和格式的來源。這些規則和格式都是近體詩所通用的。但是絕句、律詩、排律三種近體詩格式還是有不同的。我們今天先接著上一講,搞清楚律詩和絕句規則不同之處。
  • 格律詩第七講:平水韻和新韻之爭,如何使用平水韻寫近體詩?
    今天我們進入第七講。我們已經完成了格律詩的基本平仄規則,絕句和律詩的基礎平仄格式的推導講解,並在上一講理清了律詩的對仗知識和押韻的基礎知識,那麼這一講我們繼續深入講押韻關於平水韻、新韻的選擇和使用範圍,以及如何使用平水韻寫詩。奉上前六講連結,歡迎有心的朋友查看,再跟上繼續。格律詩第二講:何為平仄?
  • 格律詩第十一講:排律、對聯和詩詞意境的盤活提高
    格律詩的規則通過前面十講已經講清楚,但是還有很多相關知識。今天我們就把這些知識點交代清楚,幫助大家在學習完格律知識後進一步提升創作近體詩的能力。我們的目標不只是會寫格律詩,是要超越格律,寫意境與音律都好的詩。我們要做的是超越自己。
  • 格律詩中對仗的要求
    格律詩是指嚴格遵守平仄格律的作品。而平仄格律的規則除了平仄關係、押韻之外,另有一點就是對仗。所以從格律詩角度來說,是需要對仗的。但是格律詩又分為絕句(律絕)、律詩、排律。律詩而律詩是八句四聯,起承轉合,一聯對應一個意思,格式不大不小,所以中二聯時必須要求對仗的。這個就相當於小建制部隊,走在路上,還是要求整齊的。到後來條件有所放寬,只要求頸聯必須對仗了。這種只有頸聯對仗的,我們稱之為「蜂腰對」。
  • 歐金林:學寫格律詩,若干要點淺談
    近幾年,常有一些想學習寫格律詩的朋友對我說,在網上看了不少如何寫格律詩的資料,還是難於抓住要點,感到學寫入門是相當難的,希望我根據自己的經歷和體會,介紹一些要點和方法,能使他們入門快些。我也是自學的,但有了好幾年的寫作實踐,也看了不少的資料,因此對寫格律詩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了一些粗淺的體會,故每次給別人簡略地講了幾點之後,對他們的學寫入門還是有一些幫助的。
  • 格律詩的常識 | 詩歌
    原創 少言行記管家 少言行記 少言攝於西安大慶路詩是一種有節奏、韻律、音樂感的文字,特別是我們國家的舊體詩,即格律詩,有一些常識,懂得了方能體會詩歌之美。四聲、平仄、押韻、對仗都是格律詩的規則。
  • 詩詞中的平仄,和現代漢語拼音中四聲是怎樣對應和區分的?
    這樣就大幅簡化了四聲標註的繁亂,並成功總結出格律詩的基本用字音韻關係,即格律詩最重要的四種基礎平仄格式。 所以平仄只是近體詩快速入門的一種音調控制工具,使用它創作出來的格律詩能從根本上避免詩句音病。
  • 對賞析古詩詞來說,平仄其實根本不重要
    有朋友問:在古詩詞中,平仄有多重要?什麼是平仄,平仄的起源,平仄的劃分規則,平仄在近體詩中的應用,都在無數個回答中反覆講過,這裡就沒必要複述了。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關注看本人專欄前三章,免費的,有全面通俗的平仄知識講解——不能保證你成為高手,但是入門是沒問題的。
  • 格律詩有沒有仄韻詩,三五七句的尾字都必須仄韻嗎?
    律句是指遵守平仄相替的句子,不存在三五七句之說。也就是說只要在二四六位置上平仄是交替前進的句子,我們就可以稱其為律句。律句並非只使用在格律詩中,詞牌、律古基本上都會使用律句,在平仄格律產生之後,即使是不遵守平仄格律的古體詩,也會在單句中遵守平仄相替,原因很簡單——為了高低起伏、清朗吟誦。
  • 傳統格律詩要在新時代創新,到底有多難?
    在盛唐以後,格律詩的平仄關係、押韻、對仗、句式、體式都已經完全確定,就好像車企產品的轎車、越野車、貨車、客車這些形式已經大致確定並成熟,後人能做的只是在細節上的小修改。比如說外形、內飾這些讓人更加愉快的修飾。格律詩在宋朝走向形式僵化的時期,也有不少詩人為了改變這個情形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 詩詞寫作入門:幾分鐘教你搞懂格律詩的押韻,寫詩就是這麼簡單
    大家好,歡迎來到一號詩巷,這是我們《詩詞聯寫作精講,帶你快速入門》 課程的第十一章內容。上一章我們講解了格律詩的格式以及拗救方面的方法掌握,點擊查看文章:>今天這一章我們來講解格律詩的押韻及其有關要領總結。
  • 別把格律詩看得那麼高深,看看我寫的這幾句話,你也會了
    還有,我是以「大白話體」講的,如果與正宗的理論有衝突的地方,也希望看在我用心一片純良的份上,少拿「專家」的磚塊丟我。古體詩就是古代的「順口溜」(格律詩出現以前,沒有太多格與律的限制,字數多少不限),也有的叫古風;現代詩就是現代的「順口溜」,也有不順口的(估計那些現代詩大家想打死我的心都有了。誠然,有的現代詩很美,但很多現代詩低質到還不如順口溜,比如斷句式散文,比如某某的「平安屎」……);近體詩就是有著嚴格律、韻要求的,主要興盛於唐宋期間的詩。下面講到的「詩」指的都是近體詩。
  • 詩詞創作之詩詞格式淺析(三·格式以外的格式)連載
    作者:孫華炯上一篇我把絕句基本格式向大家做了講解,那麼這些格式是理想化的,標準化的格式, 從歷代絕句律詩來看,完全符合此格式的並不是很多。所以,標準格式以外還有其他一些規則在起作用,主要分為四條:絕句律詩 格式以外的格式(一)一三五不論。
  • 古詩詞填空張冠李戴,避免基礎題失分,看學霸都是這樣偷偷背誦的
    在小學語文考試中,默寫古詩詞是一道比較重要的考試題型,分值從10-20分之間設定,屬於比較重要的基礎題。一般默寫古詩都是送分的,這些詩詞都來自課文中所學,只要認真背誦,這道題是不會失分的。然而在實際的閱卷過程中,我們語文老師常常被一些張冠李戴的填詞改得哭笑不得。很多老師貼出這樣的考試卷,作為搞笑的內容,大家看後哈哈一笑。
  • 現代詩也要講句律
    現代詩是用現代語音寫的現代詩詞①、非格律詩和新詩;句律指詩句的節奏規律。漢語詩的韻律由詩句間的大節奏和詩句內的小節奏有機組成,兩者共同構成詩的韻律美。如果不講究詩句的節奏,往往會導致詩句朗誦起來不夠順暢,這樣就會破壞全詩的節奏美,所以現代詩要講究句律。
  • 【詩詞微塾】格律詩對仗的通病
    詩詞微塾 格律詩對仗的通病 格律詩要求中間兩聯用對仗對仗分嚴對(工對)與寬對,一般能作到「詞性相同」、「結構相類」、「平仄相對」就可以了,但也提倡用工對,因為工對可以提高格律詩的藝術性。不少詩稿中忽略了對仗,或者對仗不嚴。
  • 上平聲第四韻「支」三的平仄、格式和典故
    平仄上,「箴」「卮」是平聲,「贊」「缶」是仄聲。語法上,「箴」「贊」皆可作行為動詞,也可作表文體的名詞;「缶」「卮」都是盛酒的器皿,名詞。②螢焰對蠶絲:螢焰,指螢火蟲發出的光,有人借用它的光來照明、讀書,典出《晉書·車胤傳》:「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平仄上,「螢焰」是平仄,「蠶絲」是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