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長教科書 Netflix :進取到讓自己毛骨悚然

2021-01-11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混沌大學」(ID:hundun-university),36氪經授權轉載。

授課老師|混沌大學創辦人李善友教授

Netflix,從零到千億美元市值,一個教科書級別的好案例。

因為它成長的每一步,沒有任何驚人之舉,或者說「神來之筆」,但卻實現了顛覆式地高增長——

市值:2018年5月25日,Netflix的市值達到1526億美元,超過迪士尼的1518億美元,成為了全世界最大的媒體公司;

帶寬:佔據北美1/3帶寬,遠超YouTube、亞馬遜;

市場佔有率:超過所有其他視頻網站的總和;

用戶量:超過美國有線電視用戶總數,換句話說,在美國,網際網路播放已經超過電視播放的重要性;

投資回報率:過去10年,Netflix成為投資回報率第一高的股票,而非亞馬遜……

為什麼這樣一家公司可以20年做到高增長?CEO哈斯廷斯有什麼獨特的思維方式?

核心策略:第二曲線,單一要素最大化

Netflix高增長的核心策略就是第二曲線,這是企業增長的聖經。第二曲線必須在第一曲線到達巔峰之前就開始增長。

那麼如何判斷第二曲線何時到來?這將是在這個案例中,我們需要關注的最重要的理論點。

1、如何判斷啟動第二曲線的臨界點?

英特爾前CEO格魯夫曾經提到一個概念叫做「戰略拐點」:拐點前後的斜率是不一樣的。這與第二曲線的臨界點幾乎完全一致。

什麼時候會發生戰略拐點呢?出現10倍速變化的時候。

我們經常把10倍速當成第二曲線的結果,其實每當你行業裡面出現10倍速變化時,第二曲線就出來了。

格魯夫還提了一個更為重要的觀點:不是企業或行業整體10倍速變化,而是影響企業競爭力的某一個因素短時間巨變。

這些因素,包括競爭、技術、用戶、供應商、互補企業、營運規則等等。

2、如何利用臨界點,尋找第二曲線?

查理·芒格有個模型:最大化、最小化模型。這個模型是說,取勝的系統往往在最大化單一要素和最小化其他所有要素上做到幾乎荒謬的極端。

單一要素最大化,聚焦第一曲線的一個要素,把它放大為第二曲線的全部。

戰略指北針:用戶增長,一流 CEO 與不入流 CEO 的關鍵區別

戰略的關鍵在於取捨,舍九取一。

將「用戶增長」確立為公司增長的單一要素指標,甚至是戰略指北針,這是Netflix成功的關鍵。

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成長進程?我們從兩個階段,詳細分解下。

第一,從DVD到流媒體

1997-2007年,Netflix 在線DVD郵寄業務的進展氣勢如虹,收入達12億美元,利潤有6700萬美元;

但是在2007年,Netflix卻不顧一切地投入了4000萬美元,轉型流媒體——通過推出第一款流媒體產品「Watch Now」來永久性地改變業務。

隨後,公司陷入了困境,甚至有媒體說,「他(哈斯廷斯)看起來是在支持一匹已經要輸了的馬」。

接著,2011年,Netflix宣布將其DVD租賃業務更名為Qwikster,並將流媒體業務和DVD租賃業務拆分為兩個不同的訂閱包:Netflix用於流媒體業務,Qwikster用於租賃業務。

這一決定意味著:如果客戶想要租賃實體DVD並訪問Netflix的流媒體服務,他們將不得不支付兩項單獨的訂閱費。這樣一來導致價格比原來上漲了60%,這樣的變故導致Netflix在2011年第三季度流失了80萬個訂戶。

結果,Netflix股價下跌80%,媒體口誅筆伐,哈斯廷斯不得不被迫公開道歉並解釋:

「我搞砸了。我欠大家一個解釋。從過去兩個月的反饋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許多成員認為我們在宣布DVD和流媒體分離以及價格變化方面缺乏對用戶的尊重和謙虛。這當然不是我們的本意,我誠摯地向你們道歉……

我們進行價格改良措施以及業務分拆,並不是為了給公司創造更多盈利,而是為了緊跟時代步伐,因為流媒體必然會成為未來最重要的趨勢。」(哈斯廷斯)

但是,哈斯廷斯依然沒有放棄,直到2010年,Netflix的這場轉換,取得了裡程碑的勝利:流媒體的訂閱人數超過了DVD郵寄服務。

看,這是堪稱完美的第一、第二曲線交接棒!

哈斯廷斯說,「在過去的五年間,我最大的恐懼是:我們不能從DVD的成功跳躍到流媒體的成功。」

這個哥們兒多了不起!

面對兩條曲線,即使第一條曲線非常賺錢,而且一旦剝離,一下就虧損,即便是這樣的情形,他也在堅持做這件事情。

那麼,現在的問題是,在DVD如日中天的時候,哈斯廷斯為什麼要轉型流媒體?

因為當時,哈斯廷斯做了一個令人沮喪的預測:2013年DVD業務會到達極限點,然後會下滑。

還記得格魯夫(英特爾前CEO)說的話嗎?

「作為企業的老大,在企業如日中天的時候,要看到大敗局來到的時刻。」

 毫無疑問,哈斯廷斯就是這樣一個偉大的CEO,極限點的判斷,價值重大。

 事實上,極限點的到來,比預想的還快:2011年Netflix有2000萬訂閱數,2011年已經下降為1390萬,2010年以後以每年30%的速度下降——2010年就是極限點,提前了三年。

那麼,在大部分人都反對,甚至消費者也反對的情形下,究竟是什麼樣的力量支持哈斯廷斯,篤定地投入巨資去做流媒體?

哈斯廷斯看到了兩個重要的關鍵點:

Netflix的核心業務根本不是DVD,甚至不是流媒體,而是用戶。

「我們實現在線電影租賃領先地位的戰略是,繼續大力發展我們的DVD訂購業務,並將這些訂閱用戶轉變為網際網路視頻交付的訂閱用戶。」(哈斯廷斯)

DVD租賃從來都不是Netflix的最終目標——

「它們只是這家新公司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暫時立足的一種方式。」

2011年,Netflix同時有了兩個業務,一個有利潤,一個有未來,如果你是CEO你會怎麼辦?

哈斯廷斯的做法是:分拆。

2011年,Netflix宣布將其流媒體業務和DVD租賃業務拆分為兩個不同的訂閱包:Netflix用於流媒體業務,Qwikster用於DVD業務。

這就是單一要素最大化。把第一曲線的一個「贈品」,變為第二曲線的全部。

第二、從流媒體到原創內容

2008年,Netflix和Starz達成一個為期4年的協議,2500個影片,3000萬美元,可到了2012年,Starz卻要求漲價到3億美金。

無奈之下,Netflix的2500個電影,一夜之間下線。

這個事情觸動了Netflix——必須做原創

於是,2013年,Netflix投資1億美金,推出《紙牌屋》,一頭扎進了原創節目的世界。

這是Netflix成長的關鍵轉折點。與好萊塢不同,《紙牌屋》開闢了一套新的製作與宣發邏輯——以用戶為中心,並最終取得了重大成功。

    紙牌屋的製作與宣發

影片製作:Netflix通過用戶收藏、推薦、回放、暫停,以及用戶的搜索請求這樣的行為,預測出凱文·史派西、大衛·芬奇和BBC 出品三種元素結合在一起的電視劇產品將會大火。史派西是男主角,大衛·芬奇則是第一季導演。

影片宣發:相比傳統電視網「預訂——試播——全季預訂——周播——續訂」的模式,Netflix 採取整季預訂整季上線的模式,讓用戶在上線當天開啟連續收看的馬拉松。

自此以後,原創內容開始成為增長的新動力——

Netflix製作的優質內容越多,吸引的用戶就越多;這會導致收入增加,反過來這意味著可以為製作原創內容提供更多的資金。

這背後的關鍵性思維方式是什麼?長線思維。

哈斯廷斯認為,公司帳上的現金越多,說明創新動力越不足。

這與亞馬遜的邏輯非常相似,都是以長期思維犧牲利潤獲取增長,而且他們也都得到了華爾街的通行證。

讓我們再回憶一下貝索斯那句能讓你產生生理性震撼的兩句話:

所有只能產生短期利潤的項目都不重要,無論現在賺多少錢;

能夠產生長期現金流的項目才是重要的,無論現在虧多少錢!

是不是很應景?

所以,是否能在關鍵時刻做出這樣長線思維式的決策,是一流CEO和不入流CEO的關鍵性區別。

第一性原理:反脆弱

從DVD到流媒體再到原創內容,三階段的顛覆完成之後,Netflix憑藉簡單的增長引擎走上了巔峰期——超越迪士尼:

2018年5月25日,Netflix的市值達到1526億美元,超過迪士尼的1518億美元,成為了全世界最大的媒體公司。

那麼,為什麼哈斯廷斯能成為非連續性創新的顛覆者?為什麼可以罕見的實現自我顛覆?他有什麼獨特的思維方式?

哈斯廷斯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我們太沉迷於一種想法:不要成為下一個柯達或者美國在線,不要成為一家死守本業,而錯過大趨勢的公司。我們當時說,如果別人對此存有偏見,我們反而必須更加進取,我們必須進取到讓自己毛骨悚然的程度。

這段話說明了什麼?

面對變化莫測的未來,我們只能用積極面對變化,以更快的速度應對變化,這是一種超級的成長型思維,也叫反脆弱——

用脆弱對抗脆弱;

從無序中獲得收益;

外界越混亂,越變化,你越受能從這種思維方式中受益。

接下來,我們從三個方面拆解哈斯廷斯的第一性原理——反脆弱思維。

技術反脆弱:自我攻擊


2008年8月,Netflix的基礎技術架構全線崩潰,彼時還是以DVD郵寄服務聞名的Netflix,卻無法在三天內寄出DVD,最後甚至引起了記者和用戶的注意。

於是,Netflix 大膽提出了反脆弱架構的理念:為了讓你的系統更加健壯,不是將它們嚴格保護起來,而是主動隨機性地增加一些破壞性測試,逼迫研發人員做好高可用。

具體是怎麼做的?Netflix有個混亂猴子。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Netflix在AWS建立了一個叫做 Chaos Monkey 的系統,這些猴子會在工作日期間隨機殺死一些服務,製造一些混亂,來測試production下的穩定性。每當這些猴子開始騷擾,相關的工程師們就不得不放下手頭的工作,手忙腳亂地尋求應對之策。

隨著系統的不斷完善,猴子們的攻擊能力和攻擊範圍也在不斷提升,從而讓整個netflix的服務穩定性不斷前進。如今 Chaos Monkey 已經升級為 Simian Army,並且隨著Netflix將其開源,隊伍還在不斷壯大中。

看出來了嗎?Netflix自己開發出一個混亂的軍團,來攻擊自己,這就叫反脆弱——

面對混亂,不是去防守,而是主動製造混亂,來提高自己的反脆弱性。

業務反脆弱:降低業務複雜度



為什麼你會變得越來越脆弱?

因為越往後發展,越高級的時候,表面看起來,你的合作夥伴很多,實際上,你的每一個合作夥伴,都是你生存下來,所必須的依存條件。

換句話說,如果你的依存條件越來越多,但凡有一個依存條件發生崩潰,整個系統就會發生崩潰。一個企業越來越昌盛,越來越繁雜的時候,其實他的危險越大。

「依賴條件愈多的存在者,其自身之存在度愈弱,任何一個條件變易都可能導致自存的根據或基礎坍塌。」(王東嶽)

所以,《反脆弱》的作者納西姆·塔勒布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複雜精密的機制,也會帶來脆弱性,從而使社會受到「黑天鵝」事件的傷害。由於社會往往從複雜性中受益,逐漸積累起越來越「尖端」的精密機制,社會的專業化程度越來越強。但恰恰正是這樣,社會也變得更加脆弱和更易崩潰。

哈斯廷斯特別懂這一點,那麼他的應對之道是什麼?非常簡潔。

永遠保持業務簡單;

聚焦在單一要素,持續到做到10倍好。

① 在經營模式上,只有流媒體一種主營業務,以減少業務的複雜度。也曾經嘗試過其他業務模式,如盒子、技術服務等,但最終放棄。

② Netflix唯一的KPI就是用戶數,不是利潤,不是現金流,也不是收入。

③ 簡潔而優雅的商業模式:收入=用戶數*年費

唯一的獲客方式就是內容。

製作的優質內容越多,吸引的用戶就越多,收入就會增加;反過來這意味著可以為製作原創內容提供更多的資金。

有線電視頻道專注於節目,一個電視節目吸引了多少觀眾(收視率)。Netflix恰恰相反,專注於用戶,其北極星式的KPI指標是:一個用戶看了多少電影(movies watched)

這種微妙而又至關重要的區別造成的結果是:

Netflix不是優化單個節目使用戶數量最大化,而是專注於如何更好地吸引用戶,通過其龐大的媒體目錄及推薦算法來最大化每個用戶觀看的電影。

1997年成立到2017年,Netflix已經走過20個年頭,但是這家總市值超過千億美金的公司,沒有任何收購記錄。

直到最近,Netflix收購Millarworld,收購的目的仍然是為了漫畫內容,以對抗漫威。

✦Tips 給初創公司的建議

初創公司千萬不要高、大、全!切忌不要談生態、集團、多元化,不要過渡的BD、聯盟、戰略合作,你把原有曲線裡面的一個單一要素拿出來,讓他成為第二曲線的全部,就可以了。

根據熵增定律,業務會越來越複雜。

業務複雜,不得不引入管理和流程;但管理和流程會導致高績效人才流失。對於這一點,哈斯廷斯看得非常清楚,他認為公司管理的主要矛盾就是:

越來越複雜的業務與越來越稀釋的人才之間的矛盾。

於是,Netflix組織反脆弱核心思想是,讓人才快半步,領先於業務:

以超過業務複雜度提升的速度,提升高績效人才密度,同時保持員工自由度。具體怎麼落地呢?簡單說有三點:

1、高績效:苦勞不重要,只care結果。

Netflix對人才的要求非常苛刻,該公司奉行的是:

最好的工作環境是擁有一群超級棒的同事。而不在於上等咖啡、豐厚福利、日本料理、盛大派對和漂亮辦公室。我們就像個專業運動隊,成年人的遊戲,而不是小孩過家家。——《Netflix文化:自由與責任》

比如,某人不行,一般的公司會偷偷找一個接替者,把某人替換掉,但Netflix會直接辭掉你,讓上司把你的活接過去,倒逼自己僱新人。

甚至在試用期內,如果發現你不行,就會直接給你4個月的薪水,因為哈斯廷斯認為,一個低績效的人留下來造成的傷害,遠遠高於那4個月的薪水。

我們不會用花了多少小時工作,或者有多少人呆在辦公室裡作為衡量員工和團隊的標準。我們只在意是否完成偉大的工作成就。持續作出B級的工作輸出的人,即使再勤奮,我們只能讓他拿錢走人,客客氣氣的。——《Netflix文化:自由與責任》

這一點,哈斯廷斯與賈伯斯很像:

苛求A級人才。只有A級人才能帶來A級人才,一旦公司有了B級人才就會有C級人才、D級人才……劣幣會驅逐良幣。

2、高薪酬:忠誠度不重要,只care是否能幹。

支付市場最高薪酬,是高績效文化的核心。

我們致力於只僱傭卓越員工。一個卓越的員工比兩個勝任的員工做得更多,花得更少。——《Netflix文化:自由與責任》

你要知道:

    對於流程型工作,頂級員工的輸出量是一般員工的2倍;

    對於創新型工作,頂尖員工的輸出量是一般員工的10倍!

那麼,最高薪酬的判斷標準是什麼?假如他在別處有更好的僱傭條件,為了留下他,我們願意付出多少。即:

所以,在Netflix,忠誠度不是核心,核心就是績效,你能不能幹,假如你能幹,你就是爺,不能幹就滾蛋,很冷酷。

2002年,Netflix上市。傳統意義上,上市意味著公司自由的終結,但是Netflix卻充分地提升了人才密度和員工自由。

如果你不是有一定意志力的老闆,是做不到這些的。

小結

回顧Netflix的整個成長進程,你會發現它的每一步轉變都是合乎邏輯的,就像下棋有一種很高的境界——「通盤無妙手」。

這其中,我們可以習得的重要思維模型是「單一要素最大化」。

但是,難在堅持。

希望你能在這個案例裡,找到值得你去堅守的方向。

相關焦點

  • 復盤巨頭網飛大崛起:簡單到讓對手震驚,進取到讓自己毛骨悚然
    這樣一個龐然大物、一個教科書級別的增長故事究竟是怎樣開始並發展下來的?網飛的秘訣:簡單、進取到了2011年,網飛旗下已經擁有了兩個業務:一個是利潤更高、賺錢更多的DVD業務,另一個是新興的流媒體業務,賠很多錢,但是用戶出現了10倍速增長的苗頭。哈斯廷斯又做出了一個看起來反常的決定:把流媒體業務和DVD業務分拆。
  • 花費百萬的Netflix推薦系統,有那些值得借鑑的特性
    而通過這次百萬大獎賽,netflix升級了自家網站的算法,在工程師中塑造了財大氣粗的大公司形象,發掘了無數優秀算法人才,可謂一舉多得。更重要的是,它向用戶普及了「推薦」這個概念,並在用戶心目中將推薦這個概念與netflix網站劃上了等號,從此用戶使用netflix時對它的推薦系統有了更直觀的價值參照物——一百萬美金,天然產生信任感和參與感,不可不謂高明之至。
  • 配音成為Netflix攻克國際市場的著力點
    無論是亞洲、歐洲、中東、非洲、拉丁美洲的影迷們,都可以用自己熟悉的語言,回味這些備受喜愛的經典之作。 Ampere Analysis的分析師表示:「對於Netflix而言,外語標題的本地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當地市場的情況。
  • 外蒙古教科書是如何書寫自己的歷史?他們又是咋描述元朝的?
    而現在,蒙古族已經成為了中華民族的組成之一,但同時,蒙古族也是蒙古國的主體民族,那麼在外蒙古的教科書中,是如何書寫自己的歷史的呢?  簡單來說,外蒙古的歷史教科書有一個基調:元朝時期是蒙古帝國最輝煌的時期,他們不承認中國統治過草原,而是認為蒙古帝國統治了中原一百多年。
  • 從0到1.5億用戶,Netflix的增長槓桿到底是什麼?
    來自混沌大學,李善友老師的「第二曲線」思維模型破局點:創業公司實現從0到1的「增長關鍵點」,一旦找到這個點,企業會沿著曲線實現從1到10的增長。從2007年到2011年,依靠著流媒體服務,Netflix的用戶量已從600萬增長到2300萬,增長率高達283%。
  • 從禁書到入選教科書 金庸小說在臺灣的奇幻漂流
    從禁書到入選教科書 金庸小說在臺灣的奇幻漂流 原標題: 而今,金庸小說卻已進入臺灣教科書、試卷中。起落之間,見證經典會穿越時空。  「隱姓埋名」為哪般  《射鵰英雄傳》是金庸的代表作,但在臺灣「戒嚴時期」,島內民眾接觸它的時候,它叫做《大漠英雄傳》。
  • Netflix 「殺死」的不只是電視,還有影評和院線
    影評的歷史從文字逐漸過渡到了網際網路時代的評分模式。以往作為專欄工作影評,作為推動電影發展力量之一的人們已經淪為了兼職工作的邊緣角色。「職業影評」,這個職業恐怕已經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相關的更有娛樂性的網絡內容和網際網路大V。到了網際網路時代,口碑依然很重要,院線和片商依然很在乎評分。
  • 《毛骨悚然》Sorum(二)
    《毛骨悚然在這份手稿中,記載著多年前玫金公寓發生的一樁情殺案,一個已婚男人和隔壁的女人合謀殺死自己的妻子後一起私奔了,他丟下了自己的孩子,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嬰兒,時間剛好是30年前。   但奇怪的是,沒有人見到過那個嬰兒的屍體,而前不久在504房間燃起的那場神秘的火災過後也沒有一具屍體留下來……住進多舛的504號房間之後,永賢發現自己捲入了一系列奇特的事件,而這些事件似乎正是解開這座恐怖公寓之謎的關鍵。
  • 「增長黑客」之父解密:從Netflix說起,風靡矽谷的「增長團隊」有...
    然而那些增長最快的公司已經有了更廣泛的使命,這種使命的中要想比那些小的、各自孤立的任務要高得多。 最後一個,是增長黑客特別出名的領域,是一種成長的心態:要認識到企業裡的每件事都可以做得更好;並且,只有通過測試,才能找到更好的方法。 Netflix是靠數據來獲得高速增長嗎?
  • 被教科書誤解顏值的歷史名人,王德民帥過吳彥祖,邱吉爾驚到我了
    【被教科書誤解顏值的歷史名人,王德民帥過吳彥祖,邱吉爾驚到我了】1、邱吉爾,充分向我們證明了什麼叫歲月是把殺豬刀。 【被教科書誤解顏值的歷史名人,王德民帥過吳彥祖,邱吉爾驚到我了】2、南懷瑾,這個儒雅的感覺是怎麼回事
  • chill to the bone,毛骨悚然
    今天又多了一個關於 chill 的習語 chill to the done,字面意思是「冷到骨子裡了」,可以意為「寒徹骨 ,寒氣刺骨,毛骨悚然,一陣寒意」,寓意: to get frightened or scare somebody 嚇到某人 to be very
  • Netflix全新懸疑紀錄片《末解之謎》!
    影迷站 yingmiz1987 年開播的犯罪記錄影集《懸案未決》(Unsolved Mysteries)曾經讓多少影迷嚇到失眠,這部家喻戶曉的影集挑選世界各地的懸案,收錄靈異、失蹤到外星人綁架的謎團#netflix
  • 連迪士尼都在為內容頭禿的當下,Netflix 為何沒有「劇荒」?
    並且,這家巨頭十分自信,它有足夠的內容支撐自己度過 2020 年,不需要對內容排期做過多調整或降低發布頻率。在疫情全面爆發之前,Netflix 對自己的預測是新增 700 萬訂閱用戶。根據 Netflix 致股東信,今年第一季度,該公司在全球新增用戶 1577 萬,創下歷史新高,現在訂閱用戶總數已經達到 1.83 億。其中,有許多用戶是在 3 月份全球多個國家因疫情陷入封鎖後才註冊的。
  • 腦洞大開的教科書
    這本書中稱二戰期間是日本向美國投放了原子彈,與事實正好相反,別家教科書可能是歪曲了歷史,印度教科書簡直堪稱改寫歷史,真是夠隨意。別人家的事情說錯就算了,但是,這本書居然連自己家的事情也搞不清楚。該書用兩章的篇幅介紹了出生於該州的「印度獨立之父」甘地,但是書中甘地遭暗殺的日期卻比實際整整晚了9個月。
  • Netflix提供部分免費視頻:不需要用戶註冊
    #netflix目前 Netflix 的免費視頻只提供 Windows,Mac 以及 Android 平臺,iOS,智能電視以及亞馬遜 Fire Stick 暫時無法進行觀看,提供觀看的視頻只有 Netflix 目錄的一小部分,Netflix 公司希望藉此吸引到更多的訂閱用戶。
  • 《毛骨悚然》再曝新劇照 西島秀俊緊抱竹內結子
    《毛骨悚然》再曝新劇照 西島秀俊緊抱竹內結子 時間:2016.05.11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木月 分享到:
  • Netflix訂閱用戶增長帶來的風險
    前兩個季度,Netflix用戶的增長很快,但是隨著經濟的逐漸恢復,疫情的逐漸緩和,以及日益激烈的行業競爭,其面臨越來越多的競爭問題。但毫無疑問,儘管遇到許多挑戰者,但其仍然是流媒體行業領導者,其地位仍無人撼動。在從2020年4月1日至6月30日之間的用戶數據來看,在全美觀看次數最多的20款電視節目中,有11款曾在其平臺上上映,其中8款還是Netflix平臺的原創。
  • 左手婚戀,右手網紅:Netflix新真人秀節目瞄準空巢用戶
    這些房間實際上是兩個由半透明牆連接的休息室,男女嘉賓可以清楚地聽到對方的聲音,但看不清、到對方的長相。經過五到十天素未謀面的相處,嘉賓將最終確定自己的真愛對象並訂婚。 不過,盲選僅限於嘉賓接觸交往的第一階段。訂婚成功後的嘉賓可以立即見面,並一同前往墨西哥度假。
  • 教科書也能設計的這麼美?!
    大概會讓讀書也會變得有趣吧 不過—— 這些還真的是真實存在的教科書 中國臺灣最美教科書第三季 這是由中國臺灣美感細胞團隊
  • Netflix、YouTube後,迪士尼也降低視頻碼率
    YouTube 在聲明中表示,雖然到目前為止用量高峰出現次數並不是很多,但依然決定採取行動儘量減少系統壓力,暫時將歐盟地區(以及英國)的所有默認清晰度設置為標準清晰度,實施期限為 30 天,依據情況隨時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