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一開戰就動用核武器的麼?白起就是秦昭襄王的核武器,長平之戰是一場持久戰,如果秦昭襄王一出場就動用核武器,那他將會成為六國公敵。
當時楚國、魏國、韓國都被白起給打怕了,遠一點的燕國、齊國也已經耳聞了白起的厲害之處。所以秦國一旦動用白起,那就是要滅趙了,這是其他六國所不願看見的事情。
在白起擊敗趙括圍住邯鄲以後,我們會發現,信陵君魏無忌竊符救趙,聯合楚國、魏國的兵馬擊退了秦軍。如果他再準備充分一點,或許就能聯絡上六國大軍,到時候秦國可是要吃不了兜著走的。
01不到關鍵時刻,白起是不能露面的。
秦昭襄王任用王齕在長平與趙國對峙,而趙國那邊的守將是名將廉頗。雙方在這裡對峙了三年時間,白白消耗了三年的糧草,彼此都沒有任何進展。
趙國不主動進攻,我們可以理解,畢竟之前被秦國打怕了,現在能守住城池就不錯了。而且他們是不佔理的一方。韓國將上黨地區本來是割讓給秦國了,畢竟是一塊飛地,夠也夠不到了。可是上黨這邊的官員和百姓,卻誓死也不願投降秦國,索性就全都投降了趙國。趙國笑呵呵地接納了這些軍民,白白得了這麼多人馬和城池,趙孝成王做夢都能笑開花了。但是他不知道的是,他已經徹底觸怒了秦昭襄王。為此趙國始終處於防守狀態,那麼秦國為什麼不主動進攻呢?進攻是有的,只是大規模的進攻不存在,這就是秦昭襄王的厲害之處了。
他知道趙國先動手,這沒什麼,無非是秦國大軍將他們消滅。可是秦國要是先動手的話,一定會引起其他五國的騷亂,極有可能引起六國聯軍討伐秦國,再現當年被逼退到函谷關的窘況。
秦軍詳敗而走,張二奇兵以劫之。趙軍逐勝,追造秦壁。壁堅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萬五千人絕趙軍後,又一軍五千騎絕趙壁間,趙軍分而為二,糧道絕。而秦出輕兵擊之。趙戰不利,因築壁堅守,以待救至。秦王聞趙食道絕,王自之河內,賜民爵各一級,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遮絕趙救及糧食。---《史記》
為此秦昭襄王遲遲不動用白起,先讓王齕在前面頂著,以此迷惑其他五國,表明了秦國沒有大戰的想法,更沒有滅趙的想法。
這麼做不僅麻痺了其他五國,同時也麻痺了趙國。趙孝成王第一次覺得秦國並沒有那麼可怕,甚至認為自己可以單獨消滅秦國。
02白起沒遇到過對手,所以也不會害怕廉頗。
白起和廉頗都是戰國名將,不過這兩位雖然身處同一個時期,卻沒有真正較量過一次,這也是後人們一直在猜測白起和廉頗到底誰更厲害的原因。
其實白起在長平之戰前,已經是天下無敵了,沒有任何人可以擋住白起的進攻,大家聽到武安君白起的名字,幾乎都是嚇得瑟瑟發抖。
伊闕之戰中,白起帶領秦國大軍,先後擊敗了韓國、魏國和東周的聯軍,全殲對方24萬大軍,攻佔伊闕,打得魏國和韓國只能割地求和。秦昭襄王27年,白起帶兵攻打楚國,楚軍大敗而歸。楚國為此割讓了上庸、漢水以北的土地給秦國,使得秦國能夠更好地利用川蜀之地。秦昭襄王28年,白起再次攻打楚國,先攻佔了鄢、鄧等五座城池,後兵分三路進入楚國,一路攻打到了楚國都城郢都。此後白起又攻佔了楚國的巫、黔中郡,楚王墳墓被焚,楚軍潰不成軍,差點亡國。秦昭襄王34年,白起帶兵攻打救援韓國的趙魏聯軍,俘虜趙魏韓三國大將,斬殺聯軍13人之多,同時擊敗趙國大將賈偃,斬殺對方2萬多人。秦昭襄王43年,白起攻打韓國陘城,不僅打下了5座城池,而且斬殺對方5萬大軍。此後,白起再次進攻韓國南陽太行道、野王,使得上黨成為了一塊飛地。從這些戰績中我們就能看得出來,哪裡有軍隊可以戰勝白起呢?他就是秦昭襄王的秘密武器,暫時不用,是因為時候還不到,絕不是因為白起害怕廉頗。
03趙國動,秦國才能動,誰先動誰就輸了。
秦昭襄王與趙國在長平僵持了這麼久,其實所花費的代價還是非常大的。要不然他也不會讓範睢到趙國造謠,讓趙孝成王把廉頗給撤了。
趙國這邊國力比不上秦國,所以更加不願意堅持下去。為此趙孝成王在得知秦軍害怕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後,他果斷將廉頗撤了,換上了趙括。
趙王既怒廉頗軍多失亡,軍數敗,又反堅壁不敢戰,而又聞秦反間之言,因使趙括代廉頗將以擊秦。秦聞馬服子將,乃陰使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而王齕為尉裨將,令軍中有敢洩武安君將者斬。---《史記》
且不論趙括的戰鬥力如何,趙國換將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要主動進攻了。趙孝成王這麼做,等於是把自己的底牌亮給了秦昭襄王看。
秦昭襄王這邊當然可以順理成章地設下天羅地網等著趙括帶領大軍往裡面跳。所以即使秦軍主將不是白起,其實趙國在戰略上已經輸了一陣。
況且秦昭襄王把王齕換成白起,那也是在秘密中進行的。所以當時的情況是,秦國對趙國的軍事動向一目了然,而趙國對秦國偷換站將卻一無所知。
趙國先動了,那麼趙國就必然是要失敗的。秦昭襄王任用白起,只是想要大大縮短戰爭的時間罷了。其實換其他戰將,趙括還是必敗無疑,畢竟他已經暴露了。
總結:廉頗是否浪得虛名?
雖然都是戰國名將,可是廉頗的戰績完全不能跟白起相比。廉頗之所以那麼出名,主要還是因為負荊請罪的故事。
在長平之戰前,廉頗還真的沒怎麼打過像白起那麼牛的任何一仗。他打過齊國、魏國和秦國,收效甚微,不足以和白起的戰績相提並論。
所以說在長平之戰時,趙孝成王才會有換掉廉頗的想法。畢竟戰國四大名將是我們後來評選出來的,而不是當時就有的。以廉頗的戰績,得不到趙孝成王的信任,也是情有可原的事情。
廉頗真正聞名天下的一戰,或許是在長平之戰以後,燕國想來欺負趙國時,反而被廉頗擊敗,一路殺到燕國都城的一戰。所以白起沒有理由在長平之戰前,對廉頗有任何畏懼的情緒。
參考資料:《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