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孩子開朗自信、偏偏膽小任性,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距

2020-12-22 婷媽alan

各位小夥伴大家好,我是百家號「婷媽alan」的作者婷媽,這是我的專欄《如何養育獨立、自信、有愛的孩子》的第一節:《期望孩子開朗自信、偏偏膽小任性,育兒是一場修行》。

經常會有寶媽問我:「明明我想要孩子開朗自信,也會經常帶孩子出去戶外跟小夥伴玩,可是孩子到了那種場合,總是躲在我身後,不敢別別的孩子玩,非常的膽小,而且有時候還很任性,讓自己覺得很困惑,不知道怎麼辦?」

那現在,讓我們來做一個小測試:

大家輕輕地閉上眼睛,開始肆意發揮你的想像:假如你的孩子現在已經有25歲了,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他們都應該已經大學畢業了,已經走上工作崗位。這一天他/她來敲你的門,想要給你一個驚喜。這時候,你會希望站在你面前的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他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品格和生活技能呢?

嗯,我們大家都閉上眼睛想一想,這也是我們對孩子的美好期待,對不對?

現在,我們睜開眼睛,大家告訴我想到的是什麼?

大家想到的是不是有以下這些:開朗、自信、勤勞、善良、快樂、正直、堅強、專注、誠信、有主見、有擔當、有責任心、情商高等等,甚至更多,對嗎?我們恨不得把世界上最美好的詞都用來形容自己的孩子,對嗎?

是的,這就是我們作為父母對孩子的期待,我們希望孩子們能朝著我們的理想堅定的前行。

孩子是父母愛情的結晶,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每個父母都會對孩子有很多的期望,希望他們能夠成為人中龍鳳,期望他們自主、自信、成功……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父母擁有這樣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這是無可厚非的。

但是,現實生活中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不止一個家長跟我說:自己家的孩子愛粘著媽媽、膽小、性格內向、倔強、固執、不聽話、喜歡吃手、缺乏自信、無理取鬧、作業拖拉,丟三落四,學習不主動……

尤其是做作業,多少人說自己輔導作業氣得內傷,所謂「不做作業,母慈子孝;一做作業,雞飛狗跳」。

真的是期望有多高,失望就有多大;孩子有太多的不良行為,完全不是期望中的樣子,這時候,作為父母的,我們是不是就開始困惑了:

-吃飯、睡覺、寫作業為什麼會變得如此的困難重重?

-老話兒講「在家一條龍、出門一條蟲」,到底是什麼原因?

-為什麼孩子遇到一點兒小挫折就哭鬧不休,越來越不自信?

-不停地「鼓勵」孩子,為什麼孩子卻變得越來越不堅持、越來越容易放棄?

-看了不少的育兒書,為什麼在自己家孩子身上卻絲毫不管用?

-到底是給孩子一個「快樂童年」,還是要嚴格管教呢?

太多太多的疑惑了,大家有同樣的感受嗎?

遇到這些情形的時候,我們通常是怎麼做的呢?有沒有以下做法:

1-賄賂: 「寶貝,過來,你要是乖乖把作業做完,媽媽就給買你買好吃的。」

2-威脅: 「你要是再不聽話,警察叔叔就把你抓走了。」

3-懲罰: 「你再不乖乖吃飯,下次就不帶你出去玩了。」

4-吼叫: 「你聽不聽話啊?!你這孩子怎麼能這樣啊!」

5-推搡: 「你做不做,你做不做?! 快做!」

父母們這樣做,孩子會從中學到了什麼呢?

1-膽小:「555,我不要警察叔叔抓走。」

2-任性:「媽媽不給我買好吃的,我就不做作業。」

3-報復:「我偏不好好吃飯,誰叫你不帶我出去玩。」

4-偷偷摸摸:「我下次要小心點,絕不能讓媽媽抓到。」

5-自卑:「我是個壞孩子。」

大家是不是很意外,覺得不可思議吧?這些完全與我們的期望背道而馳了。這樣的結果,我們並不想要的,對嗎?

不得不承認,孩子的教育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作,同時也是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所以,怎樣成為好父母,是一生的必修課。

那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不懲罰又不驕縱,能有效管教孩子,可以代替對孩子的賄賂、威脅、喊叫和懲罰呢?可以肯定地說,有,那就是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地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氛圍中,才能培養出自律、合作、責任感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正面管教表達的核心是:以愛的力量,讓孩子成為他自己

俗話說:「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 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自身不斷感悟和學習的過程。

那麼,從現在開始,跟著婷媽一起學習如何《養育獨立、自信、有愛的孩子》吧!

以上,就是我這個專欄的第一節,總共規劃了十節課,每節課都會針對孩子具體的不良行為,提供切實可行的教養工具。大家根據課程內容練習,一步一個腳印,孩子在你的引導下,也會慢慢步入正軌。專欄現在每節課10元不到,可以說相當的實惠了。

提醒一下,小夥伴們買了我的專欄後,記得私信我,我會做好備註,以後在育兒過程中遇到具體的問題,也可以諮詢我。凡是購買了專欄的小夥伴,都免費提供三次一對一的答疑。這三次服務就不止值99元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婷媽alan,10歲女寶媽,親子講師,多平臺原創作者。如果有育兒或教育問題可以與我交流,讓我們一起成長為更好的父母。

相關焦點

  • 讓孩子變得樂觀開朗,這3方面父母要把握,自信的孩子更適應社會
    自信樂觀的孩子,在生活當中有更強的適應能力,能夠積極面對特種挑戰,在團隊當中更容易贏得他人的信任,往往會成為團隊的核心,這樣的孩子在未來走上社會,也更容易取得成就。如何才能讓孩子變得自信、樂觀、開朗呢,其實也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難,家長把握好這3個關鍵點,讓孩子逐漸變得樂觀自信起來。
  • 從小「愛哭鼻子」和「不哭」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大到讓人心疼
    不同的孩子遇到難事呈現不同的狀態。當這面牆堵住了前進的路,有些孩子會眼前的險阻所嚇到,一下子就哭了;有些孩子嘗試各種方法去打破這堵牆,堅強面對。不一樣的態度讓他們有了差距,有了不一樣的人生。從小"愛哭鼻子"和"不哭"的孩子的差距懦弱與堅強;愛哭的孩子心裡的承受能力差,一旦有了壓力,就容易崩潰,然後哭了起來。長大後孩子沒有父母的保護,需要經歷職場的殘酷,被數落是常有的事。愛哭的孩子控制不了自己,覺得委屈難過,想要退縮。
  • 這五種家庭很難培養出自信的孩子,中一個也要改,不然娃會沒出息
    尤其是對於孩子而言,自信更能夠讓孩子抓住機會,更能夠讓孩子更好地展現自己,自信更能夠讓孩子爆發潛力,更能夠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一旦一個孩子失去了自信,瞬間也就失去了整個人的氣質和神色,失去底氣和勇氣,失去未來和現在,失去成功,乃至失去整個人生。 但總還是有一些家長不夠重視,總是喜歡打壓孩子的自信。
  • 「出去浪」和「宅在家」的孩子,長大會有這4大差距,不止是性格
    有些孩子小時候好像總是有用不完的精力,不肯在家裡安靜呆著,總想著到外面撒歡兒。面對孩子過盛的精力,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能老老實實地宅在家裡,聽話、省心又懂事。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我鄰居家有兩個孩子,老大是個男孩,很小的時候活潑可愛,但鄰居總希望他能安靜一點。
  • 一年級入學不到兩個月,成績就有了很大的差距,差距主要來自誰?
    馬上面臨期中考試了,老師們都在搞階段性的複習工作,考試的機會也就大增。每次測試後,公布成績,最高分和最低分之間的分差很大,最高分可以達到滿分的成績,而最低分也是低得可憐,只有可憐的幾分,入學不到兩個月,為什麼學生之間就有了這麼大的差距?造成這麼大差距的主要原因是老師還是家長呢?
  • 「總挨罵」和「不挨罵」的孩子,20年後的差距,真不是星星點點
    面對父母的嘶吼式的教育,是不是經常挨罵的孩子就會按照父母期望的方向生長呢?而不挨罵長大的孩子是不是就會沒出息呢?「總挨罵」和「不挨罵」的孩子,20年後的差距,真不是星星點點閨蜜家裡有兩個娃,相差1歲,老大鬧騰,老二安靜。
  • 「中美孩子家務清單對比」出爐,哈佛教授:孩子做不做家務差距大
    文章原創丨乖媽「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早就自己穿衣服吃飯了」!「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6點起來自己去山上放牛了,你睡到11點還不醒」!相信對這些話每個人都不陌生,很多家長也曾說過類似「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的話來激勵孩子,可是現在的孩子不僅不會幫父母做家務,連自己都照顧不好。中國的孩子為什麼越來越「廢柴」呢?其實都是生活條件好了慣出來的。
  • 林瑞陽的4個兒女,前妻的孩子和現任的孩子,顏值差距真大
    為什麼同是一個爸,顏值差距大?顏值這件事,一看基因,二看運氣,雖然都是同一個爸,但從肚子裡出來的那一刻,基因的遺傳已經略顯一二,是好是壞都是已經在肚子裡已經形成了。孩子沒有遺傳和繼承到父母的好基因,所以顏值自然也沒有往好的方向發展。
  • 孩子太內向怎麼辦?父母做好這4點,孩子性格更開朗
    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總是會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積極主動點,像個小主人一樣招呼客人。但有些孩子比較內向,經常喜歡自己待在一個角落裡,這讓父母們很是頭疼。
  • 《佐賀的超級阿嬤》我們一直都這麼窮,我們要做開朗的窮人
    外婆房前有條小河,外婆用根竹竿攔著河面,收集樹枝和上遊市場賣不掉的菜,外婆說小河就是專屬的超級市場,還免費送貨上門。昭廣問外婆為什麼我們這麼窮,外婆說天下有兩種窮人,一種是消極的,一種是開朗的,我們要做開朗的窮人,我們一開始就是這麼窮的,做開朗的窮人不是很好嗎?
  • 為什麼中國人養孩子這麼累?逃不開這7個原因,看你中了幾個
    在我們父輩爺輩那時候,每個家庭都有好幾個孩子,至少也得有兩個,但是也能一個人拉扯長大。到了我們現在,孩子少了,一家一個,最多一家兩個。生活條件也改善了,大多數一個家庭是六個大人圍著一個團團轉,卻抱怨「孩子太難帶」。這是為什麼呢?在很多影視作品中我們看到,國外的家庭也是一個媽媽帶著好幾個孩子,為什麼就中國爸媽養娃那麼累?其實逃不開這7個原因,看你中了幾個。
  • 強勢的媽媽養大的孩子會怎樣?7歲孩子的表現讓人心疼想掉淚
    大部分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表現在孩子的教育上,自然是對孩子課後學習的嚴厲,只是父母的性格和期望不同對孩子的要求自然不同,在父母的期望標準中,有一類孩子會過得特別辛苦,甚至會因為媽媽的過高要求而丟失自我。
  • 為什麼孩子小時候活潑開朗,越長大反而抑鬱的多了
    楊姐想不明白,小學時女兒活潑開朗,有什麼話都要給媽媽講,怎麼就抑鬱了呢?現代社會青少年患抑鬱症的比例越來越高,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每年接受心理治療的人群中,有四分之一的人為青少年。所以說,抑鬱人群越來越低齡化。很多家長都弄不懂,為啥小時候好好的孩子,長大後卻抑鬱了?01.學習競爭激烈,壓力大
  • 孫儷為孩子孵小雞上熱搜,獲贊100萬,孩子的差距,就這麼拉開了
    不僅如此,孫儷為了讓孩子們知道豆芽是怎麼長出來的,還特意找了個小筐,在家裡和孩子一起發豆芽。每天記錄豆芽的長勢,和孩子一起感受生命的力量。在自己的工作強度如此高的情況下,孫儷還能很好的兼顧到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不放下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很厲害的。孩子的差距就是這麼被超人媽媽拉開的。
  • 墨菲定律期望定律:基於什麼樣的期望,培養什麼樣的孩子
    我們的熱切期望,會使被我們期望的人達到我們的要求。——期望定律(羅森塔爾效應)時光如梭,2020年已經馬上過去了三分之一了。今年大家最關心的可能也就是疫情了。這就是「期望定律」。不過這個謊言成真了,為什麼呢?這是因為羅森塔爾是著名的心理學家,在人們心目中有很高的權威,人們對他的話深信不疑。因此,教師們認為名單上的學生很有發展潛能,因而給予了他們更大的期望。
  • 為什麼有的男人三十歲都還沒談過戀愛?有些家長毀了孩子的一生
    但是在大齡剩男中,有這麼一類很特殊。他們單身到三十歲,都沒有談過一次戀愛,不知道愛情是什麼滋味兒。他們並沒有任何性取向的問題,同時也很渴望愛情,可身體裡總會有一股力量阻止著他們追求愛情。他們的身體裡為什麼會有一股力量阻止著他們去追求美好的愛情呢?有一個因素成為了他們難以逾越的障礙。
  • 做開朗的自己:開朗自能快樂,快樂方能開朗
    改變自我封閉而拘謹的性格,做開朗的自己,讓自己活得快樂,無疑會成為人生的一次蛻變。仁厚:心性好善,自得其樂,就會無憂無慮。要想成為開朗之人,先要做一個無憂之人。人生之無憂,莫若修為於「仁者不憂」(《論語·子罕》)。做一個開朗之人,就要心懷仁愛,樂於助人。
  • 寒蟬鳴泣之時:同樣是黑化,魅音和詩音的形象差距為什麼這麼大?
    姐姐魅音活潑開朗,喜歡用大叔的口氣自稱;妹妹溫柔體貼,更有女人味。不過在寒蟬系列裡還有一個黑化狀態,這個時候的姐妹二人就有了明顯的不同了。黑化狀態下的詩音扭曲而瘋狂,魅音則十分冷酷和冷靜。那麼,同是雙胞胎,為何黑化後的形象差距這麼大呢?文 | 小時
  • 孩子的成長有差距:拼爹,拼爺,拼自己
    孩子的成長有差距:拼爹,拼爺,拼自己文/謝永紅孩子的成長,差距很大。不少家長因此焦慮。為什麼別家的孩子學習很自覺,自家孩子總是應付交差;為什麼別家的孩子成績優秀,自家的孩子老是不盡如人意;為什麼別家的孩子文質彬彬,氣質高雅,自家的孩子毛病一大堆?差距的原因之一:拼爹。不少時候,孩子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了。
  • 李玫瑾提醒:「經常挨打」和「從不挨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
    所以,經常被挨打的孩子,不是變的叛逆就是性格暴躁,常常反抗父母,長大後遇上其他的事情時,總喜歡使用暴力解決,不喜歡與人交往,內心是比較內向、自卑的。 相反,沒有被挨打的孩子性格比較平和,遇到事會用溫和的方式解決,很有理性,並且很有自信,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因為自己的情緒影響了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