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張春曉製圖:於海員
「目前國內採礦使用的工程輪胎,國外產品佔據了大半,每胎價格在5萬—50萬元,使用壽命卻只有幾個月。」8月3日,在位於青島市城陽區的青島國際博士後創新創業園,朱健鵬對記者談起自己的創業方向時表示,公司首創研發的充氣聚氨酯工程輪胎及巨型輪胎,使用壽命將延長1倍以上。
今年38歲的朱健鵬,是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後。去年1月,他和合伙人創辦青島慕沃科技有限公司,當年7月進駐青島國際博士後創新創業園。在硬體上,園區提供了90多平方米的辦公場所和550多平方米的中試生產車間,三年之內免除租金。在創新創業服務方面,稅務、財務、法律、智慧財產權等方面的培訓一場接一場。朱健鵬稱,公司沒有專門招聘財務、法務等工作人員,而是和其他企業一起「打包」購買園區推薦的優質企業服務,成本更低、效果更好。
作為全省首家博士後創新成果轉化基地,這裡已引進各類博士後創新創業項目43個,引進博士後等高層次人才44人。朱健鵬認為,對科技成果轉化最強大的助力,是園區已經形成的產業鏈生態。他舉例說,工程輪胎生產出來後需要上車實測,可尋找試用車輛和測試場地又成了難題,無計可施之際,園區引入了另一家由博士後帶隊的礦業公司,專門生產礦山機械,這不僅是以後的潛在客戶,還可以便利地聯繫到測試車輛和場地……「上下樓就是上下遊,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這種產業鏈內循環尤為重要。」
博士後是最具創新能力、創業潛力和發展動力的人才力量之一,山東也是全國最早開展博士後工作的省份之一。以制度創新為引領,近年來山東在改革完善博士後管理制度、提高培養質量、支持創新創業等方面加碼發力,在戶籍管理、職稱評定、人員編制等方面打破限制,為博士後人才來魯創新創業搭建廣闊舞臺。截至目前,山東已累計招收博士後11580人,在站博士後數量5004人。博士後工作成為山東招才引智的一張亮麗名片。
通過職稱評審「直通車」,「跨」過中級、副高一步到位評上了正高,33歲時已經走過了按常規至少10年才能走完的路——說起今年評上正高級工程師的事情,已經在山東眾陽軟體有限公司完成博士後出站的劉飛飛,不停感嘆「真是趕上了好時候」。
從2019年開始,山東實施博士後等高層次人才高級職稱評審「直通車」制度,自省內外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工作站和省級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正常出站後留(來)魯工作的博士後,可以直接申報正高級職稱。「去年公司人事處告訴我這一消息的時候,我感到十分意外。」劉飛飛說,2017年9月,她從山東大學出站後,選擇到眾陽軟體繼續做博士後,主要研究方向是醫養健康產業的大數據理論和穿戴式生理信號分析與研究,壓根不曾想過能直接申報正高。據統計,目前全省已有250餘名青年博士依託「直通車」申報取得了高級職稱。 積極爭取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等項目落戶山東,累計為2900餘位博士後爭取各類資金項目支持金額達2.4億餘元;全省已累計投入各類博士後經費30餘億元……與日益科學完善的博士後創新創業資助體系相對應的,是博士後科研載體——博士後站的跨越式發展。截至目前,山東省共擁有博士後站471個,設站數量位居全國第3位。
「這其中,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154個,企事業單位的博士後科研工作站317個——這一塊數量較之前有較大增長。尤其是過去很多企業沒有獨立招收博士後資格,需要和高校等合作,現在具備獨立招收資格的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2個。」省留學人員和專家服務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博士後工作站為企業插上創新之翼,也為博士後人員培育了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沃土。
在海信集團,馬小航博士帶領團隊先後推出了3代智能電視產品,研究開發的「Android智能電視作業系統」,為海信集團新增產值15億元,新增利稅4.1億元;在山東黃金集團,李啟月博士構建的「全分段預裂擠壓一次爆破採礦法」的全套技術國際領先,實現了深部厚大破碎礦體全分段的安全、高效、低成本強化開採;勝利石油管理局王建偉博士,帶領勘探項目組,實現成功探井50餘口,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290萬噸。
博士後人才正處於創新創業的「黃金時期」,儲存的「能量」一旦爆發,帶來的效益不可限量。據不完全統計,山東省培養的博士後研究人員中,1人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6人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18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423人獲得國家級或省部級人才榮譽稱號。博士後在站期間先後主持或參與的科研項目2534項,已授權專利1509項,廣大博士後為服務山東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了青春、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