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是《東莞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收官之年,在2020東莞高層次人才活動周即將舉行之際,在市委組織部指導下,東莞日報推出「科技引領 才聚東莞——2020東莞高層次人才活動周」專欄,展示我市在人才工作體制機制、政策體系、平臺載體、服務環境等方面的亮點成績和工作成效。敬請垂注!
東莞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見成效,鍛造「先進位造業之都」
人才集聚效應盡顯,高層次人才突破15.6萬
▲2019東莞高層次人才活動周開幕現場(資料圖)
希望廣大高層次人才進一步堅定在東莞發展的信心和決心,繼續發揮在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團隊建設、人才培養的優勢和作用,積極投身東莞經濟社會發展,為東莞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加快建設「灣區都市、品質東莞」貢獻智慧和力量。
——摘自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梁維東今年走訪聯繫高層次人才的講話
「今後將堅持創新發展的理念,努力做大做強企業,繼續為東莞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社會和諧做出積極貢獻。」東莞市百年建築延壽科學研究院院長何玉成道出了在東莞紮根發展的心聲。
攬入市「優秀科技工作者」「名城名匠」「首席技師」稱號,省「五一」勞動模範稱號等榮譽的何玉成,是東莞人才強市戰略結出碩果的一個縮影。
2011年,《東莞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出臺,到2019年底,全市高層次人才突破15.6萬人(人才總量達235.2萬人)。即將舉辦的2020東莞高層次人才活動周,東莞又一次向全球吹響了人才聚集的號角。
▲2019東莞高層次人才活動周現場(資料圖片)
高層次人才集聚改變東莞人才格局
何玉成專注建築病害防治技術的鑽研近30年,個人發明創造出數十項專利技術,先後獲得了市「優秀科技工作者」「名城名匠」「首席技師」稱號,省「五一」勞動模範稱號,中國產學研促進會「工匠精神獎」、東莞「十大創新人物」等榮譽。
不同於何玉成在東莞的創業,張英俊選擇了另外一條路。
2007年,獲得湖南大學有機化學博士學位後,張英俊進入日本岡山理科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1年後,他加入位於東莞長安的廣東東陽光藥業有限公司,現任東陽光藥業研究院院長、新藥所所長。
何玉成、張英俊選擇東莞、紮根東莞,是我市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東莞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傾全市之力實現由人力資源大市向人才資源強市轉變,先後出臺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十百千萬百萬」人才工程、百萬勞動力素質提升工程等一系列人才政策,全力將東莞打造成為「創新創業人才高地、技能人才之都」。
截至2019年底,我市人才總量達235.2萬人,高層次人才突破15.6萬人,自2013年以來,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0.7%和19%,提前完成了《東莞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的總體目標「到2020年,人才總量力爭達到204萬人」。
政策引領下,高端人才加速集聚。我市人才隊伍建設遵循「高端引領」原則,大力引進培養具有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的高層次人才。引進的高端人才較好地支撐了我市創新驅動發展的需求。2010-2019年,我市各類人才累計申請專利48.9萬件(其中發明專利11.98萬件),獲授權33.06萬件(其中發明專利3.19萬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9306件。
龐大技能人才群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吳光明在高訓中心,是一個事無巨細的管理者。有時,他又會轉換另一個角色,作為專家到企業走訪、調研,為企業「把脈」。
在他深入企業「診斷」的背後,是認證專利發明達7項、實用新型專利達6項,享受2018年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等殊榮。
正是吳光明們這樣的技能培訓人才,引領「東莞製造」加快適應新時代新型產業變革,默默地為東莞經濟轉型、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助推東莞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提升東莞產業工人隊伍的素質,與引進培養經濟社會發展的「高精尖缺」人才同樣重要。
東莞提出,力爭到2021年,實現技術工人的比例提升10%以上;開發認定100個技能培訓規範標準,建設100個「技師工作站」;向社會提供1000門以上培訓課程;培養1萬名國際化技能人才,引進培養1萬名急需緊缺「工匠精英」,並推動100萬人提升技能學歷素質。
2018年,我市大力實施百萬勞動力素質提升工程,全力打造「技能人才之都」,加快培養一支適應東莞產業發展特點的高技能人才隊伍。其中,重要舉措之一,就有選樹「莞邑工匠」「首席技師」。
截至2019年底,我市技能人才(持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總量達35.20萬人,其中,莞邑工匠10名,首席技師400名,高技能人才7.96萬人。
從技能人才到高層次人員,從「高端引領」到「技能人才之都」,東莞因時因勢實施的人才戰略,為增強產業轉型升級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服務高質量發展,打造了澎湃的源動力。
文/記者 呂曉敢
圖/記者 程永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