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領 才聚東莞|人才集聚效應盡顯,高層次人才突破15.6萬

2020-12-17 東莞日報i東莞

【編者按】今年是《東莞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收官之年,在2020東莞高層次人才活動周即將舉行之際,在市委組織部指導下,東莞日報推出「科技引領 才聚東莞——2020東莞高層次人才活動周」專欄,展示我市在人才工作體制機制、政策體系、平臺載體、服務環境等方面的亮點成績和工作成效。敬請垂注!

東莞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見成效,鍛造「先進位造業之都」

人才集聚效應盡顯,高層次人才突破15.6萬

▲2019東莞高層次人才活動周開幕現場(資料圖)

希望廣大高層次人才進一步堅定在東莞發展的信心和決心,繼續發揮在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團隊建設、人才培養的優勢和作用,積極投身東莞經濟社會發展,為東莞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加快建設「灣區都市、品質東莞」貢獻智慧和力量。

——摘自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梁維東今年走訪聯繫高層次人才的講話

「今後將堅持創新發展的理念,努力做大做強企業,繼續為東莞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社會和諧做出積極貢獻。」東莞市百年建築延壽科學研究院院長何玉成道出了在東莞紮根發展的心聲。

攬入市「優秀科技工作者」「名城名匠」「首席技師」稱號,省「五一」勞動模範稱號等榮譽的何玉成,是東莞人才強市戰略結出碩果的一個縮影。

2011年,《東莞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出臺,到2019年底,全市高層次人才突破15.6萬人(人才總量達235.2萬人)。即將舉辦的2020東莞高層次人才活動周,東莞又一次向全球吹響了人才聚集的號角。

▲2019東莞高層次人才活動周現場(資料圖片)

高層次人才集聚改變東莞人才格局

何玉成專注建築病害防治技術的鑽研近30年,個人發明創造出數十項專利技術,先後獲得了市「優秀科技工作者」「名城名匠」「首席技師」稱號,省「五一」勞動模範稱號,中國產學研促進會「工匠精神獎」、東莞「十大創新人物」等榮譽。

不同於何玉成在東莞的創業,張英俊選擇了另外一條路。

2007年,獲得湖南大學有機化學博士學位後,張英俊進入日本岡山理科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1年後,他加入位於東莞長安的廣東東陽光藥業有限公司,現任東陽光藥業研究院院長、新藥所所長。

何玉成、張英俊選擇東莞、紮根東莞,是我市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東莞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傾全市之力實現由人力資源大市向人才資源強市轉變,先後出臺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十百千萬百萬」人才工程、百萬勞動力素質提升工程等一系列人才政策,全力將東莞打造成為「創新創業人才高地、技能人才之都」。

截至2019年底,我市人才總量達235.2萬人,高層次人才突破15.6萬人,自2013年以來,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0.7%和19%,提前完成了《東莞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的總體目標「到2020年,人才總量力爭達到204萬人」。

政策引領下,高端人才加速集聚。我市人才隊伍建設遵循「高端引領」原則,大力引進培養具有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的高層次人才。引進的高端人才較好地支撐了我市創新驅動發展的需求。2010-2019年,我市各類人才累計申請專利48.9萬件(其中發明專利11.98萬件),獲授權33.06萬件(其中發明專利3.19萬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9306件。

龐大技能人才群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吳光明在高訓中心,是一個事無巨細的管理者。有時,他又會轉換另一個角色,作為專家到企業走訪、調研,為企業「把脈」。

在他深入企業「診斷」的背後,是認證專利發明達7項、實用新型專利達6項,享受2018年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等殊榮。

正是吳光明們這樣的技能培訓人才,引領「東莞製造」加快適應新時代新型產業變革,默默地為東莞經濟轉型、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助推東莞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提升東莞產業工人隊伍的素質,與引進培養經濟社會發展的「高精尖缺」人才同樣重要。

東莞提出,力爭到2021年,實現技術工人的比例提升10%以上;開發認定100個技能培訓規範標準,建設100個「技師工作站」;向社會提供1000門以上培訓課程;培養1萬名國際化技能人才,引進培養1萬名急需緊缺「工匠精英」,並推動100萬人提升技能學歷素質。

2018年,我市大力實施百萬勞動力素質提升工程,全力打造「技能人才之都」,加快培養一支適應東莞產業發展特點的高技能人才隊伍。其中,重要舉措之一,就有選樹「莞邑工匠」「首席技師」。

截至2019年底,我市技能人才(持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總量達35.20萬人,其中,莞邑工匠10名,首席技師400名,高技能人才7.96萬人。

從技能人才到高層次人員,從「高端引領」到「技能人才之都」,東莞因時因勢實施的人才戰略,為增強產業轉型升級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服務高質量發展,打造了澎湃的源動力。

文/記者 呂曉敢

圖/記者 程永強

相關焦點

  • 東莞打造先進位造業中心 吸引高層次人才
    除了院士等頂級專家,東莞憑藉科技和產業的優勢,吸引了大批從海外歸來的學科領軍人才。截至2019年底,東莞市人才總量達235.2萬人,高層次人才15.6萬人。10年過去,這座轉型升級中的灣區都市,正在形成以產業聚人才、以人才興產業的良性互動格局。
  • 科技引領 才聚東莞——2020東莞高層次人才活動周②
    「東莞將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加快構建『四大創新體系』,大力發展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期盼大家加大在東莞布局建設力度,推動科技、產業和資本高效對接,推動新材料產業集聚和發展,促進新材料技術快速落地和產業化。
  • 科技引領 才聚東莞|投入人才工作資金超50億元 打造招才引才特色...
    ——摘自市委副書記、市長肖亞非在走訪聯繫高層次人才時的講話科技引領,才聚東莞。人才是東莞各項事業發展的堅實支撐,東莞正全力推進人才招引計劃。今年,即將舉行的2020東莞高層次人才交流洽談會將提供與重點實驗室、高新技術型、科技研究型相關的高端崗位需求269個,擬招聘人才1085多人,最高給予100萬年薪。
  • 東莞:圍繞「產業鏈」構建「人才鏈」,人才總量達235.2萬
    除了院士等頂級專家,東莞憑藉科技和產業的優勢,吸引了大批從海外歸來的學科領軍人才。截至2019年底,東莞市人才總量達235.2萬人,高層次人才15.6萬人。10年過去,這座轉型升級中的灣區都市,正在形成以產業聚人才、以人才興產業的良性互動格局。
  • 招聘信息/東莞百萬年薪招攬海內外高層次人才
    2020東莞高層次人才活動周9日在廣東東莞開幕。本次活動周首次舉辦研發人才交流洽談會,提供269個重點實驗室、高新技術型、科研型等相關聯的高端崗位,招引人才需求達1085人,年薪最高達100萬元(人民幣,下同),還可享受150萬元生活補貼,吸引了包括180名海外博士在內的眾多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參加洽談。東莞作為製造業城市,近年來高度重視對海內外人才的招引。
  • 科技引領 才聚東莞|350名研發人才齊聚一堂,東莞引智靠的是什麼?
    事業因人才而興,人才因事業而聚。今天引進怎樣的人才,明天就形成怎樣的發展格局。從一定程度上說,人力資本將重塑未來經濟發展格局。東莞引智在路上。12月9日,2020年東莞高層次人才活動周開幕,一年一度的人才盛會是觀察東莞引智的最佳窗口。
  • 實施人才集聚計劃,為「四個歷城」建設注入人才活水
    幫助駐區高層次人才子女解決入學轉學難題,這只是歷城區優化人才發展環境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歷城區以「才聚首邑·智匯歷城」人才集聚計劃為抓手,做足做強政策升級、平臺增效、服務提質三篇文章,充分激發和釋放人才創新創造創業活力,人才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愈發突出,全區識才敬才用才愛才氛圍更加濃厚,為建設科創歷城、智造歷城、文化歷城、品質歷城注入了生生不息的人才活水。
  • 東莞高層次人才活動周將開始 百萬年薪崗位虛位以待
    2020東莞高層次人才活動周將於12月9日開始 百萬年薪崗位虛位以待去年活動現場。國際樣品環境會議首次落戶我國今年活動周的主題是「科技引領 才聚東莞」,旨在聚集各路優秀人才,為人才交流、項目對接提供平臺,展示東莞良好創新創業環境、尊才愛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圍,助力東莞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先進位造業中心、國家創新型城市。
  • 江西省高層次人才產業園開園
    [提要]12月15日,江西省高層次人才產業園正式開園,電子信息、人工智慧、大數據、生物醫藥、新材料等32個項目集中簽約落戶,其中央企投融資平臺項目、運營平臺項目8個,重大科研平臺、人才貸款項目8個,工業類項目16個。
  • 創新「產才融合」創造集群效應,嶗山區讓人才「如魚得水」
    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今年以來,嶗山區創新「以產聚才,以才興產」人才招引制度體系,全方位構建「產才融合」優質生態圈,以「需求」導向選才識才,「平臺」思維集才聚才,「服務」理念愛才留才,匯聚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和特色園區平臺,為經濟發展注入動力。今年新推出的「人才+技術+產業+資本+服務」千山2.0模式,為嶗山區「二次創業」新徵程增加澎湃動能。
  • 創新引領 處士生輝 麗水人才科技融合發展工作綜述
    第九屆「智匯麗水」人才科技峰會即將隆重開幕。群賢畢至,處士生輝。今年,已是麗水第九年舉辦人才科技峰會。依託峰會平臺和「智匯麗水」品牌,無數高層次人才、有識之士結識麗水、緣聚綠谷,融入麗水、成就事業。邁入新時代,展示新作為。
  • 2020東莞高層次人才活動周12月9日開幕
    國際樣品環境會議首次落戶我國今年,活動周的主題是「科技引領才聚東莞」,旨在聚集各路優秀人才,為人才交流、項目對接提供平臺,展示東莞良好創新創業環境、尊才愛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圍,助力東莞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先進位造業中心、國家創新型城市。
  • 崇仁人才集聚效應為高質量發展賦能
    近年來,崇仁縣積極營造引才、留才、育才的寬鬆政策環境和良好服務環境,先後出臺了《崇仁縣變電設備產業人才引進實施辦法》《崇仁縣企業人才引進支持服務辦法(試行)》等引才政策,並設立2000萬元人才專項資金,從人才引進培養、作用發揮、平臺搭建、創業扶持、服務保障等方面給予全方位支持。
  • 海聚英才創新創業峰會上,上海向全球高層次人才發出邀約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現場獲悉,本次峰會是推進實施《關於新時代上海實施人才引領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加快建設具有全球集聚力的創新創業生態體系的一項重要舉措。2020海聚英才創新創業峰會現場主辦方提供峰會以「闖上海創未來」為主題,圍繞「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資」目標,通過「以賽引才」「以賽招商」「以賽選才」「以會聚才」「以會引資」「以會引智」等形式,面向全球組織海聚英才創業大賽、全球英才招募洽談會、人才高峰論壇等。峰會發布了一系列支持浦東高水平改革開放重要人才政策,並向全球發布高層次人才需求崗位目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等。
  • 蘇州工業園區:科技領軍人才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持續動力
    人才沃土迸發創新能量新發展階段,國家對人才的需求和要求達到新高度,尤其是「關鍵少數」科技領軍人才。著眼未來5至15年,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這給新形勢下全國科技和人才工作錨定了航向。據介紹,科技領軍人才工程2007年啟動實施,目前已經形成特色鮮明的人才集聚效應。50%的園區上市企業和95%的獨角獸企業都是領軍人才企業。以領軍人才項目為龍頭,帶動園區在藥物研發、高端醫療器械、基因治療與細胞治療、第三代半導體、微納製造等多個細分領域形成完整產業鏈條。
  • 高郵解放思想 厚植「人才森林」
    2016年,經過多方尋找,終於引進國內知名水產專家楊國梁教授前來成立水產種業公司,他自主培育出新型羅氏沼蝦品種「數豐一號」,如今蝦苗供應全市6萬畝蝦塘,不僅解決了「鐵蝦」難題,蝦塘每畝利潤超過4000元,高出我省其他養殖地域20%以上。
  • 江幹科技經濟園集聚高端人才助力創新型經濟發展
    2011年,車聲雷博士帶著團隊和81項專利回國發展,入選國家「千人計劃」,註冊杭州千石科技有限公司,落戶江幹經濟科技園的「園中園」——浙江省國家大學科技園。  人才,尤其是高層次人才,是創新之本。  高層次人才的成長需要良好的創業創新環境,而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又有利於高層次人才創業企業的進一步集聚和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
  • 濟南已為1974名高層次人才配發「泉城人才服務金卡」,享受子女入學...
    楊富基介紹,「十三五」時期,濟南持續強化「數據服務」理念,突破原有服務模式和服務範疇,以綠色通道、服務專員、服務專窗和服務金卡為重點,構建高層次人才精準服務體系,成功打造了具有泉城特色的高層次人才「一鍵式」服務品牌,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首創「金卡」服務。
  • 浙江舉行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新聞發布會
    寧波人才科技周有500多名包括兩院院士在內的國內外高級專家參會,2000多家企事業單位參加洽談,共設各類展位1800多個,4萬餘人參會,達成意向9000多人次。同時,我們每年還在香港、北京、上海等人才密集地區舉辦高層次人才洽談會,引進我省發展緊缺急需的各類人才。
  • 陽穀聚才集智念好「三字訣」
    本報訊 (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宏磊 通訊員 徐道泉 孟凡鵬) 今年以來,陽穀縣加速「人才+項目+產業」深度融合,做好「引、聚、留」文章,打造人才沃土和創新高地,人才效應不斷凸顯,有力推動當地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完善政策引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