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絲毫不體恤士兵的辛苦,為啥士兵還願意跟著他

2020-12-12 櫻唇傑夫過鑫年

霍去病是中國古代的第一軍神,古代版閃擊戰的發明和實踐者。霍去病是大將,手下上萬人,根本不需要親自去訓練士兵,也不會存在需要毆打士兵。因為大將手下不直接面對士兵,而是面對小將領,如果是毆打也是毆打屬下。

《史記》:轉戰六日,過焉支山千有餘裡,合短兵,殺折蘭王,斬盧胡王,誅全甲,執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首虜八千餘級,收休屠祭天金人,益封去病二千戶。

霍去病表面上對下屬非常的刻薄

單就以霍去病第一次伐匈奴八百人斬殺兩千多匈奴人,並俘獲單于叔父等於人人都可立功,漠北之戰霍去病手下將士幾十人封侯(包括李廣的兒子李敢)李廣都迷路了,自己受處分不說,手下將士寸功未立,那些敢殺敢戰的將士誰不想沙場立功,封妻蔭子,而不是聽好話,圖吃飽飯搞武裝遊行,所以有能力的將士那怕跟著霍去病挨打受氣也願意,因為有機會出頭。

霍去病打仗講究的是騎兵的來去無蹤

要站在士兵的角度看將領是否受愛戴,古代士兵出徵就已做好犧牲的準備,他們更想立戰功,甚至以死換功都算值得,所以勝利是第一要素,即使饑寒交迫,只要最後有軍功,那也值得。所以跟著霍去病明顯立功機率極大,百戰百勝,而且幾乎為大勝。衛青就顯得更穩一些,同時有幾次慘勝。而李廣,士兵對他應該又愛又恨。

霍去病是在軍中不體恤士兵的將軍

霍的戰法類似遊擊戰,避實就虛,迂迴攻擊。一把尖刀,專往軟肚皮上插。從不在敵方預設的戰場爭鬥,正兵為虛,奇兵為實,以奇速勝。這種戰法在敵佔區有效,在自己的國土上不太好用。因為要守護的地方太多,兵力分散,免不了要打陣地戰。反遊擊戰也是一門學問。最重要的一點,漢朝是以戰績來進行獎勵的。跟著霍去病隨意打兩仗,就可以獲得爵位或者財富,李廣雖然體恤士兵,各種坑兵,士兵跟他打了一輩子仗,啥也撈不著,還有全軍覆沒的危險。換做誰都願意跟著霍去病,

跟隨霍去病外出徵戰的人,容易封侯

我覺得霍去病最牛的是他的判斷力,漢武帝時期多次與匈奴作戰,絕大部分將領包括衛青基本都是沙漠幾日遊,根本都找不到匈奴,反觀霍去病每次都是攜帶少量乾糧輕騎兵千裡奔襲,以戰養戰靠掠奪敵人的糧食為繼,每次作戰必斬殺俘獲不少敵人,可見他對自己的判斷力自信至極,真乃曠世奇才。

參考文獻:《史記》

《中國通史》

《資治通鑑》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由櫻唇傑夫過鑫年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皇帝送來10車肉,霍去病寧願放臭也不給士兵吃,26年後方知他高明
    他少年得志,弱冠之年就已經取得了前無古人的巨大軍事成就,將盤踞在帝國西北方的草原民族打得幾近亡國滅種。有一次皇帝大手一揮,賞賜給了他手下軍隊好幾十車酒肉。然而他卻毫不領情,不經沒有將酒肉分給士兵,而且他還故意將這些酒肉放到發臭發爛,最終扔掉。他就是漢朝赫赫有名的冠軍侯霍去病。
  • 皇帝送來10車肉,霍去病寧願放臭也不給士兵吃,幾十年後才知原因
    原因無他,就是因為士兵們打仗需要有足夠的糧食,而天天訓練的士兵們對糧食的需求更是驚人。所以,糧草對於一支隊伍來說至關重要,在古時候的冷兵器時代更是如此。然而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能人輩出,也有這麼一位將軍,他就打破了這個固有印象。這個將軍叫霍去病,霍去病出身並不好,是他父親和別的姑娘私通生下來的。後來霍去病跟著自己的舅舅衛青出徵西域,憑藉著過人的軍事能力很快就被當朝皇帝看重。
  • 漢武帝賜十車肉,霍去病放臭掉也不分食士兵,26年後才知用意何為
    ,封賞不斷,一次,漢武帝為了犒勞霍去病塞外前線的士兵,賜送10車酒肉,然後霍去病不但沒有分食士兵,盡然放著不讓動,他這樣做又是何用意?放臭十車肉,也不分食少糧的士兵《資治通鑑》中有這樣一段話:「從軍,上遣齎數十乘,既還,重車餘棄粱肉,而士有飢者…外糧不濟,士有多飢餓者矣。」啥意思呢,就是塞外從軍的士兵,經常出現缺吃少糧,為了犒勞霍去病的軍隊,漢武帝賜十大車肉食,然而霍去病要求原封不動的還回去,即使肉臭了,都不分給士兵吃。
  • 皇帝送10車肉,將軍寧願放臭也不給士兵吃,專家:這才是正確做法
    霍去病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將軍,堪稱是攻無不克,戰無不敗。率領漢朝軍隊打了一次又一次勝仗。不過,雖然霍去病貴為大將軍,可他的出身卻並不高貴,他的母親是霍府上的一個婢女,他的父親是霍府上的一個小吏,在他出生之後父親就離開了,以至於霍去病的整個少年時期都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
  • 漢朝名將霍去病到底是怎麼死的,司馬遷為何不敢仔細寫?
    但可惜的是天妒英才,霍去病在20來歲的時候就因病去世了。他死亡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司馬遷為何不敢寫清楚? 霍去病的身份和地位 衛青漢武帝和霍去病是偶然相遇的。當時的霍去病因為喜好武功而沒有讀書,就在軍中成天訓練。他一個人在和其他士兵切磋的過程中打敗了十幾個士兵,這使得漢武帝十分驚訝。
  • 為什麼在古代軍隊裡,主將一叛亂,所有的士兵也都跟著叛亂了
    那麼,為什麼主將一叛亂,手下也都跟著叛亂了呢?我覺得有以下一些原因。  第一,士兵都要服從指揮。  軍隊和其他地方一樣,要想打勝仗,必須要服從指揮。軍隊裡面,只能有一種意志。主將一旦已經制定了作戰計劃,下達了作戰命令,士兵都是無條件的執行。就算這個命令是錯誤的,刀山火海士兵們都必須趟過去。「軍令如山」,就是這個道理。
  • 飲馬瀚海,封狼居胥,為何霍去病總是能以少勝多?
    就這樣,在皇權的不斷渲染下,在舅舅衛青的日常薰陶下,霍去病逐漸養成了霸氣、尊貴、堅韌、積極、不服輸的性格。這一性格不僅僅影響著霍去病,讓其在軍中樹立了威信,更是感染了軍中的上下將士,讓霍去病及其所在部隊能夠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 印度士兵為啥寧願半小時裹頭巾,也不願戴頭盔?軍方終於公開秘密
    :為啥印軍上戰場前,全員寧願半小時裹頭巾也不願戴頭盔,不嫌麻煩嗎?,而被流彈或者破片擊中,才是戰爭中絕大多數士兵傷亡的真正原因,此外頭盔還可以附加夜視儀、頭燈、戰術耳機等設備,可以很大程度的輔助作戰。但印度軍隊寧願耗時耗力,也不願意使用頭盔,這是什麼原因?實際上頭巾在某些方面對作戰確實有利,這是因為印度部分地區處於高原地帶,天氣異常炎熱,頭盔通常由金屬製成,會或多或少的導致士兵身體不適,而頭巾可以很好的散熱,並且可以吸汗。
  • 為何古代主將叛亂時,士兵們也會跟著一起叛亂?這3個原因是關鍵
    甚至更有可能在戰場上立了大功得到皇帝的賞賜,或者是被加宮進爵等一系列的也是很有可能的,可是最後章邯卻帶著他們投降了項羽,最終章邯封為了雍王,而那些投降的士兵卻被項羽坑殺了20萬,這真的是一個坑啊。讓人感到疑惑的是,為什麼主將叛亂後手下也會跟著叛亂呢?下面便是出現這種情況的一些原因。首先,我們都知道士兵是要聽從命令的。
  • 在部隊裡,為啥很多士兵都想當班長?退伍軍人:好處不少
    02班長職責鑑於班長在軍隊的重要性,部隊制定了班長職責內容,主要有兩大類,第一,對內,班長要隨時掌握全班士兵的思想情況和情緒波動,一旦發現不良苗頭要及時進行思想教育和心理指導;第二,對外,班長接受上級的命令,除了每日按時完成軍政訓練任務,還要幫全班士兵熟悉武器操作,做好戰鬥準備。
  • 喜羊羊與灰太狼,異國士兵各有千秋,美羊羊的士兵有點搞笑
    喜羊羊的士兵,出場機會不多,讓人有印象的兩次出場分別是玩灰太狼尾巴和抬喜羊羊。在這一段,因為沸羊羊的交代,所以這兩個士兵一直以為所有動靜包括沸羊羊的出現都是美羊羊的虛幻境整出來的,就什麼都不信,而這無疑把不小心將自己關進監牢的沸羊羊氣的抓狂。至於好則是好在沸羊羊被喜羊羊他們帶走後,士兵們為了尋找沸羊羊都沒時間派水了。
  • 花30分鐘裹頭巾,麻煩還沒防禦力,為何印度士兵不願意戴頭盔?
    戰火雖然無情,可士兵有頭盔之後自然是可以降低一定傷害的。不過,從印度士兵諸多照片中,能夠發現一個現象,頭巾包裹頭部的出場率高於鋼製頭盔。這肯定不是印度研發出的黑科技,畢竟現代戰爭中,一切都從科技角度去考量,顯然頭巾式頭盔防禦性不敵真正的頭盔。那印度軍人此舉到底為哪般?說到底都是源於信仰。
  • 許世友被關押後口渴,看守士兵卻不給水喝,他一怒之下掙斷了手銬
    01-09 23:42:54 來源: 破壁調查局官方 舉報   許世友被關押後口渴,看守士兵卻不給水喝
  • 劉備奪徐州後,士兵們為何願意效力?兵符比領頭的將軍還要重要
    他奪取了兵權以後,為什麼他奪取的人馬就甘心聽他的呢?當曹操大軍殺來的時候,這幫人為何又跟曹操的人馬打了起來呢?01士兵互相不認識,有奶就是娘。三國時期,基本上到了全民皆兵的地步。為什麼呢?因為亂世沒法讓你做一個普通的老百姓。
  • 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霍去病少年成名,初戰封侯。八百輕騎,擊匈奴於漠南,斬捕首虜,功冠全軍,兩次建功,獲封冠軍侯。此戰過後少年郎終將嶄露頭角,鋒芒畢露,如利劍出鞘一發不可收拾。 戰馬長嘶殺敵將,彎弓搭箭射天狼,回首揚鞭,輕取五王,迎接胡虜四萬,河西從此稱降,匈奴為此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 戰神霍去病究竟有多厲害?匈奴的一句飲馬瀚海,封狼居胥,道出心聲
    他又為漢朝做出了哪些貢獻呢? 初封戰侯 前128年對霍去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年。因為在此之前他是一個連自己父親是誰都不知道的私生子。在這之後,他是皇后衛子夫的親外甥。漢武帝非常喜歡霍去病,因為在他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他就已經展露了自己的騎射天賦。漢武帝曾經還想親自培養他,教授他騎射的知識和技巧。
  • 戰神霍去病到底有多可怕?當時匈奴的一首詩道盡血淚
    雖然在漢武帝晚年時期他犯了一些錯誤,但是這絲毫不影響這位雄心壯志的帝王在歷史上的威名。 而漢武帝之所以備受推崇,和他徵戰匈奴的功績離不開關係。在漢武帝以前,雖然我國建立了統一的王朝,但是因為匈奴只是侵擾我國的邊境,統治者認為投入大量的兵力對抗匈奴並不值得,所以對於匈奴我國始終是容忍的態度。
  • 為啥裝填彈匣後,要往頭盔上敲一下?美軍士兵:保命要緊
    為了增強士兵的射擊能力, 據統計表明,在一年的時間裡,美軍士兵能夠打掉1000萬發子彈。對於擁有大量預算的美軍來說,這些數據並不算很大。但大家注意到了嗎?
  • 日本戰敗士兵回國後生活怎樣,妻子怎麼對他們?士兵:不如死了
    那麼面對這些回國的日本戰敗士兵,結髮妻子是如何迎接的呢?有些士兵答道:「還不如前線戰死。」 為什麼這些從戰爭中倖存下來的士兵回國之後待遇不僅沒有上升,反而還不如之前了呢?這中間其實經歷了一系列的原因。
  • 美國允許士兵在特殊情況下投降,為啥美軍的戰鬥力還是世界一流?
    美國允許士兵在特殊情況下投降完全是出於對士兵生命的保護和尊重,這樣不但不會影響士兵的戰鬥力,而且士兵因為國家對自身生命的尊重和保護會在戰鬥時表現得更加勇敢,這當然不是造成了美國士兵戰鬥力一流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