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回應8英寸廠代工提價;任正非稱新榮耀應與華為「劃清界限」

2020-12-12 騰訊網

索尼或因日本的能源政策轉移工廠

據英國《金融時報》,索尼警告日本政府,除非有關可再生能源的規定得到放鬆,否則該公司可能不得不將生產業務轉移到國外。

索尼正試圖滿足蘋果(Apple)等客戶對綠色能源的承諾。該公司執行長Kenichiro Yoshida表示,在蘋果、Facebook和其它科技集團尋求將全球供應鏈轉向100%使用可再生能源之際,日本企業正面臨消除製造設施碳足跡的壓力。(鈦媒體)

中芯國際回應8英寸廠代工提價

中芯國際在「上證e互動」平臺回應投資者提問是否對8英寸晶圓代工提價時表示,現有客戶訂單將按已籤訂合同進行,新客戶、新項目則由雙方協商確定價格,該公司也會通過優化產品組合來提昇平均晶圓價格。

針對美國的出口管制,中芯國際表示,目前公司正常運營,針對該出口限制,公司和美國相關政府部門等進行了積極交流與溝通,對於具體細節,公司不方便透露。中芯國際強調,北京新廠項目仍處於籌備階段,如有實質性進展,會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及時公告。(一財)

任正非:新榮耀應該將華為視作對手

11月26日,華為總裁辦發布了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榮耀送別會上的講話,鼓勵新榮耀擁抱全球化,做華為最強的競爭對手。

任正非表示,榮耀和華為「離婚」後就不要藕斷絲連,新榮耀應該將華為視作對手。「不能像小青年一樣,婚姻戀愛,一會熱一會冷,纏纏綿綿,劃不清界線。也不要心疼華為,去想你們的未來吧!」任正非說。

在講話中,任正非解釋,剝離榮耀是為了解決上下遊合作夥伴的困難。他表示,在美國一波一波嚴厲制裁下,渠道商因為沒有水而乾枯,供應商也不能採購而貨物積壓,這將導致合作夥伴員工失業、銷售下滑,甚至拖累股市。(鈦媒體)

華為高管回應高通解禁4G晶片

有消息稱高通將恢復華為4G晶片供應。華為消費者業務雲服務總裁張平安接受中新網等媒體採訪時稱,「我們看到新聞是這麼報導的,也相信他們在努力。」

張平安還表示:「如果給華為恢復供應晶片,就繼續供。比如說Mate40我們照樣發布了,明年的手機我們照樣做計劃,如果願意給供晶片,我們當然願意去用。」(中國新聞網)

騰訊科技有限公司申請量子計算相關專利

天眼查顯示,近日,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新增多條專利信息,其中包括「量子晶片、量子處理器及量子計算機」。

申請公布日在2020年11月。專利摘要顯示,本申請涉及量子技術領域,一方面採用M行×N列的表面碼結構,使得量子比特間具有較好的連接性;另一方面採用倒裝架構,實現了量子比特與其他元器件之間的分離布局。綜合上述兩方面,同時實現較大的比特數量和準確性,達到提升量子晶片算力的目標。(鈦媒體)

MCU大缺貨 新唐、盛群、凌通受惠

全球微控制器(MCU)大廠意法半導體發生大罷工事件後,對MCU市場影響開始明顯發酵,目前不論8位、32位MCU都出現交期大幅拉長狀況,最長甚至上看10個月,中國大陸MCU廠趁這波MCU缺貨趨勢,正式對客戶報價上漲一到兩成左右。

法人表示,由於MCU市場全面交期拉長,缺貨情形明確。法人看好,新唐、盛群、凌通、義隆及松翰等MCU供應鏈將可望搭上這波缺貨潮。(電子發燒友)

英國政府承諾撥出22億元

幫助運營商更換華為5G設備

據國外媒體報導,此前,英國宣布禁止華為參與該國5G網絡建設,但這一禁令會給運營商造成巨大損失。為此,英國政府承諾撥出2.5億英鎊(約合22億元),幫助運營商更換華為5G設備,並保持5G設備來源多樣化。(電子發燒友)

盛美半導體電鍍設備打入3D 矽通孔鍍銅市場

盛美半導體設備作為半導體製造與先進晶圓級封裝領域中領先的設備供應商,近日發布了應用於填充3D矽通孔(TSV)的矽通孔電鍍設備Ultra ECP 3d。藉助盛美半導體電鍍設備的平臺,該設備可為高深寬比(H.A.R)銅應用提供高性能、無孔洞的鍍銅功能。(電子發燒友)

臺積電3nm晶片將於2022年下半年量產

臺積電3nm晶片將於2022年下半年量產,月產量為5.5萬片,在2023年,將達到10.5萬片。手機中國了解到,臺積電此前已在研發3nm、4nm製程工藝。

3nm工藝是5nm工藝的自然迭代,相較於5nm工藝,3nm工藝可以減少25%~30%功耗、提升10%~15%性能。目前臺積電3nm晶片研發進展順利,計劃在2021年試產,2022年下半年大規模量產。臺積電在臺南科學園的僱員數目前為1.5萬人,到3nm晶片量產時,將達到約2萬人。(TechWeb)

相關焦點

  • 華為710A晶片由中芯國際代工,臺積電再見了!
    華為710A晶片由中芯國際代工,臺積電再見了!華為大家都不陌生,華為是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廠商,也是全球第二大智慧型手機廠商,如今的華為儘管沒有上市,但已經位居世界500強企業第61位。中芯國際代工!02麒麟710A根據網絡上的數據顯示,麒麟710A採用中芯國際14納米工藝製作,相比於麒麟710性能有所縮水。
  • 供應商提價40%背後!全球8英寸晶圓產能告急,國產廠商的另一個機會?
    而聯華電子並不是唯一一家產能滿載的8英寸晶圓代工廠商。全球晶圓代工玩家中,臺積電、三星、格羅方德、中芯國際……均傳出8英寸產能吃緊的消息。這一背景下,原本面臨「被淘汰」命運的8英寸產品,緣何面臨產能告急問題?而如此搶手的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又在產業鏈中承擔著怎樣的角色?這波全球範圍內的產能告急,將為中國玩家帶來怎樣的機遇與挑戰?芯東西挖掘全球8英寸晶圓產能告急背後的真相,試圖還原並解讀一個真實的全球8英寸代工市場。
  • 任正非送別榮耀:要做華為最強的對手;央行:不讓市場缺錢,又堅決不...
    華為總裁辦發布了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榮耀送別會上的講話,任正非稱,榮耀和華為「離婚」後就不要藕斷絲連,新榮耀應該將華為視作對手。榮耀是生產中、低端產品的,剝離後的榮耀在智信公司的領導下迅速恢復生產,解決上、下遊合作夥伴的困難。(財新)2.任正非談剝離榮耀原因:華為不因自己受難而拖無辜人下水11月26日消息,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日前在榮耀送別會上談到剝離榮耀的原因時稱,華為短期的困難,我們有能力克服。但我們不能因自己受難,而要拖無辜的人下水。
  • 美國出口管制之下,中芯國際擴產受限!客戶並未轉單?
    但是,其他的8吋和12吋廠都是會受美國出口管制影響的。但是,對於美國出口管制限制對於中芯國際的具體影響,中芯國際方面一直並未正面的予以回應。官方的口徑一直都是「與美國相關政府部門積極溝通當中」。在近日的上證e互動平臺,就有網友就此問題進行了提問,中芯國際依然是之前的口徑,並表示「對於具體細節,公司不方便透露」。
  • 美加大限制華為,中芯國際迎來歷史性機遇?
    5月15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發布公告,要求採用美國技術和設備生產的晶片,也必須先經過美國同意才可出售給華為。此次美國的制裁升級,重在打擊華為晶片的上遊,包括晶圓代工在內的晶片生產製造供應鏈,意在強制各大供應商不得為華為提供晶片代工服務。對此,華為也在18日的全球分析師大會上回應,「儘管艱難,仍會盡最大努力尋找解決方案。」
  • 8英寸晶圓產能告急蔓延
    由於8英寸設備幾乎已無供應商生產,使得8英寸機臺售價水漲船高,而8英寸晶圓售價相對偏低,因此普遍來說8英寸擴產並不符合成本效益;然而,如電源管理晶片、LDDI(大尺寸顯示驅動晶片)等產品在8英寸廠生產卻最具成本效益,並無往12英寸甚至先進位程轉進的必要性,使得8英寸廠產能跟不上。
  • 半導體行業將迎漲價潮,為什麼8英寸頻頻短缺?
    半導體漲價潮,即將到來比起12英寸晶圓,今年的8英寸晶圓缺貨問題更為嚴重。近日,日本一家電子元件供應商透露,類似手機裡的藍牙、無線、指紋識別、攝像等模塊晶片都已陷入短缺,預估的延遲時間已超過10 周之久。就在上周,大眾汽車也被爆出晶片缺貨斷供的傳聞,儘管官方回應稱僅僅是暫時影響。
  • 中芯獲美國晶片設備許可?華為任正非:放棄幻想,準備戰鬥!
    最近有一個重磅消息,在市場層面有知情人士說,國內晶片生產巨頭企業中芯國際已獲老美成熟製程許可證,並且說老美針對成熟製程許可是分批發放,一次性發放4-5萬片產能所用設備,而且,包括臺積電等都有可能會被允許為我們國內晶片廠商代工。得到這個消息之後,整個市場一片歡呼。
  • 華為麒麟晶片真的沒救了嗎?中芯國際將給我們帶來好消息
    在張汝京帶領下,世大僅用3年時間,產能超臺積電三分之一,成為全球第三大晶片代工企業。這自然成了臺積電的眼中釘,肉中刺。2000年,張忠謀直接出資250億美金,以8.5倍高溢價收購了世大。第二天張汝京直接辭職,他率領300名舊部直奔大陸,在上海張江這塊不毛之地成立了中芯國際。只用時四年,中芯國際就在紐約、香港兩地上市。創造了半導體行業的最快上市記錄!中芯國際成為僅次於臺積電的全球第三大半導體代工企業。張汝京把中芯半導體與世界最先進技術水平的差距從3~4代縮短到1代。
  • 中芯國際:無奈的內訌
    從當年8月1日在上海打下第一根樁,到2001年9月25日上海第一個8英寸廠正式建成投產,前後只用了13個月。讓人不可思議的是,中芯國際在上海一口氣建了3座8英寸晶片廠。2002年9月,中芯國際在北京的兩座12英寸晶片廠破土動工。
  • 美國正式將中芯國際列為「軍事最終用戶」!中芯國際回應:對公司...
    [圖片][圖片]對此消息,中芯國際在 12 月 4 日開盤前發布公告回應稱,「中芯國際今早關注到美國國防部網站有一則將本公司加入中國涉軍企業名單的消息,本公司正在評估影響, 請各位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圖片]受此消息影響,今天中芯國際開盤低開2% 左右,不過隨後在 9 點 33 分,中芯國際又申請了臨時停牌。
  • 經濟學人全球早報:阿里打造高端智能電動汽車,微博上線新表情裂開...
    微博上線新表情裂開了微博今日上線新表情「裂開了」。此前,微信新增「裂開」等6個小表情。維密更換CEO,將重新定位推動復興當地時間11月25日,維多利亞的秘密母公司L Brands宣布任命國際部現任負責人馬丁·沃特斯為新CEO,接替自2019年2月起擔任該職位的約翰·梅哈斯。
  • 中芯制裁轉單效應發酵,臺積南京廠啟動擴產
    據中國臺灣媒體經濟日報報導,由於中芯國際10月初收到美國商務部要求部分供應商設備、原物料等供貨中芯國際需要獲得各項出口許可證的限制。現在這一制裁效應開始發酵,因應不少中芯客戶訂單轉移,晶圓代工28納米舊製程產能瞬間大爆滿,業界傳出,為了滿足客戶需求,臺積電、三星、聯電等指標廠均啟動擴產,並且不約而同瞄準中國大陸內需市場,著手中國大陸廠區28納米製程新產能布建。
  • iPhone12全線破發;華為車載智慧屏首次曝光;任正非談華為困境等
    任正非談華為今天的困難 近日,任正非表示,華為今天遇到的困難,不是依託全球化平臺,在戰略方向上壓上重兵產生突破,而有什麼錯誤。而是我們設計的先進晶片,國內的基礎工業還造不出來,我們不可能又做產品,又去製造晶片。
  • 8英寸晶圓:持續十年緊缺 還將持續十年?
    這也是今年半導體行業產能缺口嚴峻的一個縮影,雖然臺積電、聯電、中芯國際等晶圓代工廠連年擴產,但是8英寸產能增加不足,趕不上需求的增長,晶圓也出現價格上漲現象。事實上,緊缺也不僅僅在晶圓代工的環節,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指出,封測也出現了產能吃緊的狀況。集邦諮詢表示,半導體代工產能的吃緊預估將至少延續到2021年上半年。
  • 除了中芯國際(00981)內地還有哪些晶圓代工廠?
    上周中芯國際(00981)在國內A股科創板上市,當天就創造了6500億市值的神話,將晶圓代工這一大眾並不熟知的產業帶到了大家的眼前。我們談論了太多這家國內龍頭企業,以至於疏忽了其他中國大陸的晶圓代工廠。他們或發展自己的特色工藝,或不斷向先進位程進發,用自己的一份力量點亮大陸晶圓代工產業。
  • 股價「跌穿地板」,中芯國際一旦被美拉黑,影響有多大?
    一名知情人士與兩名前官員表示,五角大樓「盯」上中芯國際的理由是「正在審視該公司與中國軍方的關係」。今年6月24日與8月28日,美國國防部兩度公布名單,指控38家中企「與中國軍方有關」,為實施制裁鋪路。美國工業界人士稱,一旦中芯國際被列入「實體清單」,一批提供關鍵晶片製造設備的美國公司如泛林集團、科磊與應用材料公司等可能都會受到衝擊。
  • 任正非送榮耀:「你們有人在競爭中打倒華為,那是英雄好漢」
    任正非:「今天是我們的「離婚」典禮,我就不多說了。一旦「離婚」就不要再藕斷絲連,我們是成年人了,理智地處理分開,嚴格按照合規管理,嚴格遵守國際規則,各自實現各自的奮鬥目標。不能像小青年一樣,婚姻戀愛,一會熱一會冷,纏纏綿綿,劃不清界限。」
  • 聯姻A股:中芯國際的國產「芯」夢
    首先,國際貿易波雲詭譎,這給美股上市的中芯國際帶來了額外的經營風險,而國內科創板的融資環境對其更加誘惑。Wind顯示,以5月7日收盤價計,中芯國際目前在港股的市淨率為1.8倍,市盈率為50.2倍,與同行業的科創板上市公司相比,其估值處在低位。另外,此次中芯國際能夠到A股上市,也跟國家放開晶片企業上市募資的條件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