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愛將之墓被挖掘,陪葬的女俑,奇特造型告訴你初唐有多開放

2020-12-24 歷史文談

根據現已出土的陵墓來看,我們一般可以通過墓中的陪葬品來推測出當時人的生活習慣、當時所處的朝代以及墓地主人的身份地位、或者當時朝代奉行的對外政策等等信息。

今天,我們來分析一下唐太宗的愛將鄭仁泰的墓地,鄭仁泰墓中有著造型奇特的女俑、裝備齊全的戰馬等等,通過這些我們可以推測唐朝是一個多元且開放的王朝。唐朝時期推行對外開放政策,專門設立禮賓院、鴻臚寺等機構來負責外交事務,也是得益於絲綢之路,當時唐朝與三百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良好的關係,這有利於加強唐朝與各國、各民族間的文化交流與融合,碰撞出更精彩的火花,比如披帛、冪籬等女性服飾的變化便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我們先來看看鄭仁泰墓,鄭仁泰墓是唐太宗的陪葬墓,墓地主人鄭仁泰是李世民的愛將,是河南開封人,他的父親鄭德通是平州刺史。鄭仁泰在16歲時便投靠李世民成為他的嫡系部隊,在他死後葬在了唐太宗李世民的陪葬墓裡,可見他生前地位之顯赫。鄭仁泰跟隨李世民參加過晉陽起兵,消滅了劉武周等人,立下赫赫戰功,因此成為李世民的心腹,後來又跟著李世民參與了玄武門之變,殺死了太子李建成,幫助李世民登上皇位,於是李世民授予他遊擊將軍的職位,賜爵歸政縣侯。鄭仁泰這一生可謂是南徵北戰,從東北打到西北,戰績卓越。

在他43歲這年,他跟著李世民一起徵戰高句麗和遼東地區,徵戰勝利後被授予了上柱國的稱號;在他60歲這年,所謂六十知天命,鄭仁泰在這一年作為主帥率軍北伐,在天山腳下打敗了鐵勒九姓部十餘萬人;在他63歲這一年,可能是因為年輕時南徵北戰留下了後遺症,致使他病痛不斷,逝世於涼州官舍,結束了他輝煌的一生。鄭仁泰在死後被允許陪葬昭陵—鄭仁泰墓,一同下墓的還有見證了他南徵北戰、戎馬一生的文物,從這些文物中我們可以窺探到大唐的繁榮與開放。

鄭仁泰墓中的陪葬文物中有一匹裝備齊全的石雕戰馬,戰馬頭部辮飾齊全,額帶、鼻帶及頰帶等均配備,戰馬的口內還含著卡馬銜,銜環穿過馬鑣,裝備如此齊全,再烈的馬也能被制服;在馬臀部的兩側還繫著短小的跋塵,外觀和鞘差不多,但它的位置與鞘可不同,鞘的位置靠前,位於膁、腹之間,跋塵的位置則靠後,位於尻下股上,這匹戰馬或許是最能顯示鄭仁泰將軍身份的物件。除了陪葬的戰馬,墓裡還有一件彩繪的釉陶立俑,這件立俑是女扮男裝的形象,頭上戴著黑色幞頭,上身穿著紅色圓領窄袖長袍,下身則穿的是紅白相間的條紋波斯褲;所謂幞頭就是古時候男子用來束髮的頭巾,是由漢魏時期的幅巾發展演變而來的;剛開始的幞頭上方的頂是平而起褶,唐朝時期的幞頭則是將帽子作為支架墊在幞頭裡,因此這一時期的幞頭變高了,顯得高冠峨髻,更加符合唐朝男子們的形象。

可能有的人會說是為什麼這麼肯定這件立俑就是一名女扮男裝的女性,而不是較為溫柔典雅的男性呢?其判斷依據便是立俑的嘴角邊的面靨,面靨是三國時期流傳下來的妝容術,據說是在一次醉酒後孫和不小心打傷了他寵愛的妃子鄧夫人,鄧夫人的嘴角附近留下了傷痕,醫生便將藥敷在傷口上,本來在嘴角附近敷藥應該會顯得較為奇怪,但是孫夫人的容貌卻不見衰減,反而變得更為美麗,因此這種在嘴角兩旁敷東西的妝容便在貴族間流傳開來,逐漸形成定式。

這種妝容是將朱紅和丹青等顏色的妝點在嘴角兩邊,是唐朝時期的婦女極為喜歡的一種裝扮。除此之外,唐朝時期還時興女扮男裝,據史料記載太平公主就曾在唐高宗的宴會上女扮男裝過,太平公主身著紫色長衫,頭戴皂羅折上巾,腰間還佩戴著佩刀,此形象惹得高宗和武則天的大笑不止。因此我們可以斷定這件立俑定的原型是女性,而非溫柔的男性。

除了裝備齊全的戰馬和女扮男裝的女立俑,鄭仁泰墓裡還有一個造型比較奇特的女俑;我們可以看到這件女俑做工十分精細,並沒有遮擋住全身,而是帶著冪籬布帛露出臉,居然還能看到布帛束在頸後的形狀,可謂是十分精細;冪籬布帛的中間有一條縫,因此布帛是可以活動的,將布帛分開束在脖子後面便可以看清外面,但同時將布帛放下來又可以遮擋住臉;可以說是十分便利。同時由於冪籬可以將人遮擋得很嚴實,因此古代很多刺客用來掩飾身份;傳說李密在叛唐東逃時便是用的這招,他在逃亡途中想要偷襲姚林縣,便讓自己的精銳士兵換上婦人的服裝、帶上冪籬布帛,偽裝成自己的妻妾,然後闖入縣舍大開殺戒。

不過冪籬雖然具有遮臉防風的好處,同時它還具備笨重、不美觀的壞處,因此只在唐初頗為流行,到了唐高宗時便出現了帷帽,帷帽上的紗布不用綁起來,直接垂下來,長度大概是在脖子處,可隨著人走動露出脖頸,若隱若現;可由於帷帽不符合禮制,唐高宗便下令禁止女性戴帷帽,認為裝扮過於輕浮,有失禮數,但唐朝的女孩可謂是要風度不要溫度,雖然冪籬保暖效果更好但還是抵擋不住女孩們的愛美之心,皆戴帷帽不帶冪籬;在武則天即位後,冪籬便徹底退出人們視野,取而代之的是帷帽。

如果說帷帽取代冪籬能體現唐朝女孩的愛美的性格,那麼披帛則代表了唐朝女性的審美趨向。鄭仁泰墓中有一件披帛女立俑,披帛是一個外來物品,這是一種質地輕盈的羅紗披帶,長度一般為兩米,女性一般將其放在肩背之間,走動時可隨之飄曳。我們可以在波斯王朝的銀瓶人物畫和新疆早期的木版佛畫上面發現有披帛的身影;反觀我國在東晉時期還沒有披帛的身影,直到北魏、西魏時才發現披帛,這還是在敦煌莫高窟中北魏和西魏的壁畫上發現的,由此可以得出結論披帛是由西亞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原的。當時唐朝為了加強和西域的聯繫,派遣了許多使者出使西域,給他們帶去唐朝的絲織品、鐵器以及先進的技術等等,同時使者回來也講述其在西域的見聞,帶回西域的蔬菜種子、特色水果等等。

更重要的是加強了西域與漢族的文化交流;披帛一度風靡唐朝,唐玄宗還曾下令宮中世婦參加宴會必須披著帶有圖案的披帛,唐朝時期的女性以豐盈為美,披上披帛在走路時可以使身體看起來婀娜多姿,十分動人,這種附加的服飾營造了一種朦朧美,且唐朝時期是高髻、披帛、半臂再加上袒領,將人體美和地線條相結合,更加生動,更加婀娜多姿,並且是日常服裝便可以達到表演服裝的美感,實在是美哉。

綜上,唐朝真的是一個開放、包容、多元的王朝,這也得益於絲綢之路,唐朝時期對外開放程度頗高,因此有一些比較稀罕的玩意兒也不稀奇;鄭仁泰墓中的這些隨葬品亦是得益於唐朝時期推行對外開放政策,而且那一時期佛教盛行,佛家講究眾生平等的觀念深深影響著唐朝,因此唐朝時期對於女性也更加寬容,不再束縛其個性,可以像男子一樣在公共場合騎馬,亦可以女扮男裝。此外,唐朝的對外開放又是兼收並蓄的,它不斷吸收外來文化,促使唐朝經濟實力不斷提高,為對外開放提供了經濟保障。這樣的唐朝你們喜歡嗎?

相關焦點

  • 曹操兒子的墓為什麼喜歡用老鼠陪葬,這是什麼癖好?原因很無語!
    曹植是曹操的兒子,也是位很有才的詩人,不過今天要說的不是他的詩,而是他的墓。在曹植的墓中,考古專家發現他用了老鼠陪葬,這是什麼癖好?許多人可能會很好奇,也紛紛的做出了猜測,這是別有深意還是純屬個人喜好呢? 大家知道,古人都比較看重死亡,特別是生前富貴之人,往往都希望可以在死後也享受到跟生前同樣的榮耀。
  • 武則天乾陵11號陪葬墓遭盜,地下炸出隱秘盜洞,隔了10天才挖
    其餘為臣墓,有王及善墓、薛元超墓、楊再思墓、劉審禮墓、豆盧欽望墓、劉仁軌墓、李謹行墓、高侃墓等。實際到底有多少座陪葬墓,還不是很清楚。其中,永泰公主墓、章懷太子墓、懿德太子墓、中書令薛元超墓、燕國公李謹行墓等5座陪葬墓,已於1960年-1971年間被陝西考古部門先後發掘,考古發現和出土文物驚人。
  • 充滿神秘的陪葬品:人傭,古代的陪葬制度到底有什麼講究
    在墓葬中,有一種陪葬品帶著滿滿的神秘和奇異,那就是人俑。俑在春秋戰國時期才開始出現。在最初的最初,奴隸主們使用活人來殉葬,十分殘忍,稱為人殉。人殉在商周時期最為盛行。所見之處白骨累累,在安陽殷墟的發掘中,十幾座大墓裡面殉葬的人加起來有五千多個,這場面光是想想都覺得可怕,後來隨著人俑的出現,人殉也漸漸式微。
  • 秦始皇陵出土8000餘件兵馬俑,沒一個女兵俑,答案藏在兵馬俑本身
    自秦始皇陵發掘開放以來每天中外遊客絡繹不絕,大家都驚嘆中國古人的鬼斧神工、天「匠」奇才,特別是那些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兵馬俑。2015年5月14日印度總理莫迪抵達西安參觀兵馬俑,在一號兵馬俑陪葬坑現場,他仔細欣賞之後頻頻提問,其中一問 「兵馬俑為何沒有女俑」,成為當天新聞的熱議。
  • 《俑之城》首曝預告定檔2019
    《俑之城》復活兵俑氣勢恢宏1905電影網訊 全新中國古風動畫電影《俑之城》,於5月15日曝光首支概念預告,定檔2019年。《俑之城》圍繞兵馬俑,架構出一個龐大奇幻的地下世界,引發觀眾期待。伴隨預告的旁白「這個地下世界遠比你想像的兇險」,氣勢逼人的地犼仰天長嘯,於驚鴻一瞥中與兵馬俑的千軍萬馬展開廝殺血戰,震撼人心。
  • 看看隋末唐初5位帝王的墓園,你大概會更有體會
    李淵稱帝後,派次子李世民,表弟李孝恭等人徵伐群雄,花了六年時間終於統一了天下。由於年老的李淵無法調和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之間的矛盾,最終導致玄武門之變。到了626年,李淵被迫禪位給李世民,與太上皇同住,9年後病逝,終年70歲。獻陵坐落於陝西省鹹陽市三原縣徐木鄉永合村,按照東漢光武帝時的原陵規格修建。因初唐國力不足,獻陵之制不甚嚴整,甚至石刻工藝也較為簡陋。
  • 陝西農戶搜肥發現唐朝皇家女貴族墓,墓誌透露她人漂亮,婚姻開放
    房陵大長公主為唐朝開國皇帝、高祖李淵的第六女,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妹妹、唐高宗李治的姑媽。其墓位於今陝西省富平縣時稱呂村鄉雙寶村北約250米處,在李淵獻陵東北方約2.5公裡。 房陵大長公主墓是獻陵的陪葬墓之一。
  • 「醉拂菻」在中國:從西安隋墓出土駝囊外來造型藝術說起
    一 西安隋墓出土「醉拂菻」駝囊俑的特徵近年西安考古發掘的三件「醉拂菻」駝囊,都出土於隋墓之中,時間為開皇、大業年間,墓葬中還有其他眾多的陪葬陶俑,融匯了北齊與北周兩種地域藝術風格,但是其中出土的隋代駱駝俑懸掛駝囊上出現有「醉拂菻」藝術造型圖案,著實令人驚訝欣喜又心馳神往。
  • 安徽挖掘一座大墓,出土「日光寶盒」,以及20本失傳古籍
    熟讀三國的網友都知道,曹操手下有夏侯惇、夏侯淵這兩大名將,他們為曹操立下了汗馬功勞;而這兩名大將的祖上便是西漢開國功臣之一的夏侯嬰。兩千年後,考古家發現並挖掘了夏侯嬰及其後代之墓,出土了大量的珍貴文物,包括一件「日光寶盒」以及失傳兩千年的20本古籍。
  • 李世民率十名心腹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的結局如何?
    ——《舊唐書》都說伴君如伴虎,那麼當初誓死追隨李世民武裝事變的10位元老最終的結局是怎麼樣的呢?一、長孫無忌長孫無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玄武門事變」最重要的幕後策劃人之一。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唐太宗李世民。直到李世民去世,長孫無忌依舊受到重用。
  • 俑之城這部動畫的亮點在哪?值得個人投資嗎?
    項目基本信息:中文名稱:俑之城外文名稱:Realm of Terracotta》以秦文化為主,深度挖掘神話傳說、歷史文物等中國元素,充滿東方神韻,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民族中國風動畫電影。電影將陪葬於皇陵中的地下陶俑與想像中的地底生物相結合,在古代城邦的基礎上精心建立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地下版圖,充滿了神秘未知色彩。
  • 唐朝對生肖文化「情有獨鍾」,十二生肖俑:獸面人身,顏值爆棚
    作為隨葬品的十二生肖俑是研究我國古代民族風情的重要資料,考古研究發現,從隋唐開始,高門大戶的墓葬中開始出現一種特殊的陶俑,均是獸面人身,穿著文官一樣的服飾,顏值爆棚,他們就是十二生肖俑,人們把十二生肖俑當做神像來供奉,表現了唐朝人們對十二生肖的敬畏之情,唐朝人們把十二生肖文化發展的盡善盡美。
  • 梁莊王墓三次被盜未遂,考古家「搶救性挖掘」,墓中遍地黃金
    中國歷史上被盜掘的古代帝王將相之墓數不勝數,但數次被盜卻未得手倒不多見,今湖北省荊門市的梁莊王墓就是如此,先後三次被盜未遂,直到2001年4月中旬至5月初,考古家「搶救性挖掘」,出土了非常的珍貴文物,如銀器、銅器、鐵器、陶瓷、玉器等等,共出土了5300餘件隨葬品,其中有32斤黃金文物
  • 揭秘秦陵兵馬俑中陶瓷工藝之謎,其他謎團你知道嗎?為你揭秘!
    秦始皇統一了政權,建立了封建社會,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的皇陵在陝西的西安,當初這麼一位始皇帝,埋葬的時候,有無數的奇珍異寶陪葬,但是因為很多的原因,雖然探查到了他的陵墓,但是現在,依舊沒辦法開採。一號坑局部挖掘,以於1979年開放;三號坑全部發掘,於1989年開放;二號坑從1994年3月開始挖掘,觀眾可觀看發掘過程。
  • 名將之冤:歷史上是陪葬昭陵的功臣,演義裡被李世民下令斬首
    在中國歷史上,有非常多的通俗小說,這些小說之中經常會涉及到一些歷史人物,而這些歷史人物卻往往與歷史上的形象完全對不上,甚至還剛好相反,在中國古典小說《薛仁貴徵東》之中也有這麼一個人。
  • 唐玄宗李隆基泰陵唯一陪葬墓—高力士墓
    「安史之亂」以後,唐玄宗被迫退位,晚年生活很悽涼。他在位44年,將相如雲,后妃眾多,有59個子女。但是,在他臨死的時候,卻只讓高力士陪葬泰陵。高力士墓現狀高力士墓1999年,省考古研究所(針對高力士墓的安全隱患,蒲城縣文物旅遊局委託省文化遺產研究院編制了《高力士墓墓道保護工程方案》,對墓道進行加固。
  • 漢元帝渭陵:二十八星宿守護,文獻記載,陪葬渭陵的人有王莽妻子
    他死後安葬之處又有什麼與眾不同之處呢?不妨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走進渭陵。渭陵陵園中的考古發現渭陵始建於永光四年,陵區由陵園和陪葬區組成,沒有修建陵邑。這也是漢渭陵與之前的漢代陵墓最大的不同之處。據說元帝生前特意下詔罷置陵邑。所以至渭陵開始,漢代的帝陵便開始廢置陵邑。
  • 她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戰神,陪葬品中的「炊具」造型令人稱奇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巾幗英雄,你可能想到的是花木蘭、穆桂英,但其實在她們之前就曾經有過傑出的女將軍,商代商高宗武丁時期曾出現過一位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戰神,她被稱為「婦好」,這位婦好將軍是商朝武丁的妻子,她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有據可查的女性軍事統帥,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家,她為武丁開疆拓土
  • 銀龍之墓,千裡同鏡
    眼前的盜洞是否就是這種有組織的報復活動呢?其他大墓的盜墓者,也對金銀視而不見嗎?謎團越來越多,樣本量卻很小。限於資金,額教授只發掘了1號大墓和其陪葬墓,另外清理了一座很小的甲字形墓,要想有什麼結論,還必須繼續發掘。作為一個具有國際視野的學者,額教授一直在尋求與中國合作,因為「地域特點決定,大家的歷史都是交織在一起」。
  • 《重啟》:小哥早就知道南海王墓是個局,為什麼不早告訴吳邪?
    在吳邪和小哥等人,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按照女皮俑的指引,走出南海王墓的時候,一直就處於失蹤狀態。其實,在這個故事的開始,小哥或許早已經知道南海王墓就是一個風水局,目的就是考驗吳邪,好讓他徹底離開摸金行業。為什麼這麼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