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大家所熟悉的,他在成都建的草堂被八月的大風掀了房頂,一家人住在雨腳如麻的茅屋裡,挨凍受餓,那日子確實不好受。
後來更為悲慘的是,他因為與同僚意見不合等原因,辭去節度使參謀職務,自稱老病退出了嚴武幕府。接著賴以生存的好朋友嚴武去世,所以他在成都就沒有了繼續下去的可能。
於是杜甫就變賣了家產,在友人的幫助下置辦了一條小船,離開成都,準備沿長江東下,到湖北湖南一帶去謀生。當船經過嘉州,到達渝州、忠州一帶的時候,杜甫想到自己的處境,觸景生情,於是寫下了《旅夜書懷》。
《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細草,春天的小草,這裡是指從船上所能見到的江岸上的小草,不一定指春天。因為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杜甫應該最早是在春夏之交離開成都。
危檣,指小船上高高的桅杆。船行到此,應該是夜晚了。又因為像他這樣全家坐船行走於長江的人,確實是不太多,故說是獨夜舟。這和漁船是有區別的。
詩的一開頭交代背景,小草微風,危檣孤舟,主要是借景抒情,表達自己顛沛流離、孤苦無依的寂寞。況且後面要往哪裡去,結果怎麼樣,還未可知。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星垂,星星懸掛在半空,一閃一閃似落未落,忽明忽暗。月湧,月光照射在江面,隨著波浪不斷地湧動。眼前一片開闊,長江滾滾向東流去。
和首聯相比,這裡境界突然擴大,氣勢雄渾,是寫夜晚江天景色的絕妙佳句,這句和李白的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一起,歷來被後人評析和傳誦。
針對這種開闊地帶的描寫,有人說此詩應該是寫於768年或更晚的770年,杜甫離開夔州到達湖北江陵的江漢平原一帶,或者是到達湖南的平野。這種句子和忠州的峽谷地貌是不合的。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名,指名聲、名氣。文章著,因為文章而顯著、顯赫。休,罷退、休止。名聲怎麼能夠因為文章來流傳,官職確實是老病纏身而被罷免的。
杜甫的詩歌創作已為人所熟知,他曾經和李白、賀知章、高適等大詩人一起寫詩或漫遊。他也曾經向唐玄宗獻過三大禮賦,做過唐玄宗時期的左拾遺,後來因為上疏救房琯被罷免。
這裡是杜甫的憤激和自嘲之詞。杜甫本來是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和抱負的,沒想到仕途、政治上沒有成就,反倒是在文章上出了個名,做官也好像是名正言順地做到了退休一樣。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飄飄:像鷗鳥飛翔的樣子,實際指輾轉流浪、流離漂泊。這種坐船沿江流徙的生活像個什麼樣子?就像在天地之間孤獨飛翔覓食的沙鷗一樣。
詩人前面是經歷安史之亂中逃難的妻離子散,顛沛流離。現在又加上衣食無著的輾轉求生。沒有朝廷的俸祿,沒有自己的手藝,沒有朋友的資助和音信,這生活也是確實無以為繼。
做官不成,百無一用是書生。詩人像個飄零天地間的沙鷗一樣,已經無法控制自己的命運,只有聽天由命,走到哪裡活到哪裡。
一個盛唐時代的大詩人,一個文學史上的巨匠,當時那種孤獨無依、走投無路的身世際遇,讓我們現在讀起來,都為之震驚,為之同情落淚。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讀書點亮生活
關注讀書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