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迪字畫常識

2020-12-17 騰訊網

所謂民間其實有很多李迪字畫珍寶的口號,往往都並不是學習與實踐的收藏家,而是一群普通老百姓或者是瘋狂地攤買到「李迪字畫國寶」「自詡收藏家」的一批人!這從各電視的尋寶、鑑寶類節目中就可以看到,那人山人海的慕名報名!然而,相對於拍賣會做大量的宣傳和招商投入,往往收藏古董會出現,古玩行的交易價格遠低於拍賣行的競拍價。

李迪,生卒年不詳。南宋畫家,河陽(今河南省孟縣)人,北宋宣和時為畫院成忠郎,南宋紹興時復職為畫院副使,歷事孝宗、光宗、寧宗三朝(1162年—1224年),活躍於宮廷畫院幾十年,畫多藝精,頗負盛名。工花鳥竹石、鷹鶻犬貓、耕牛山雞,長於寫生,間作山水小景。構思精妙,功力深湛,雄偉處動人心魄。所作《楓鷹雉雞圖》溫柔嬌嫩可愛,《雞雛圖》形象生動超拔,刻畫細緻入微,各具神態。山水師李唐法,亦多佳作。論者謂其畫鳩「作寒冷狀,精俊如生」;畫鶺鴒「翹翹欲起」。

傳世作品

傳世作品多,大多有年款。淳熙元年(1174年)作《風雨歸牧圖》軸,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淳熙十四年(1187年)作《雪樹寒禽圖》軸現藏上海博物館。

中國的書畫 , 是東方藝術之寶。伴隨著書畫的發展 , 裝裱工藝也隨之提高。裝裱工藝技術的經過歷 代相傳 , 到如今已經是技術純熟 , 經驗豐富。但裝裱只是對書畫進行保護的第 一步 , 對書畫裝裱後的收藏卻是保護的關鍵。清鄒一桂在《小山畫譜·藏畫》提出 : 「裝潢得法 , 亦貴珍藏。盛以畫囊 , 置木箱內 , 懸之屋梁 透風處。」。「裝潢得法 , 亦貴珍藏。」 說明古人對書畫收藏 , 看得比裝潢得法更為重要。現實也是這樣 , 再好的書畫裝 裱 , 如不能珍藏好 , 那就等於破壞了這幅藝術品。 「盛以畫囊 , 置木箱內 , 懸之屋梁透風處 」, 即將書畫裝於布囊 ( 好用柔軟的緞、錦、絲綢 ) 內 , 再放進木 ( 好選用 紅木、楠木、杉木或泡桐木 ) 匣中 , 存放在陽光不能直射和較高的地方 , 以防自然界和人為的損壞。

慶元二年(1196年)作《楓鷹雉雞圖》軸、慶元三年(1197年)《雞雛侍飼圖》冊頁、《獵犬圖》冊頁,均藏故宮博物院。

理宗淳佑年間(1241年1252年)畫院待詔。畫承家法,喜畫花禽鷹鶻,野景不逮其父。李畫晚年款為慶元三年(1197年),上溯到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需時七十三年,據此推算,則李氏存世之年齡應在九十以上。舉世公認的南宋院體花鳥畫的高水平之作。一幅為紅芙蓉,一幅為白芙蓉,線描有五代黃筌一派畫風的精神,紅芙蓉相對畫的更好一些。兩幅畫都在畫面的左上部題款:「慶元丁巳歲李迪畫」,可知是北宋末南宋初期的畫家李迪的作品。這兩幅畫原來是圓明園的秘藏,後來流落海外,先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字畫是文人們抒發自己的感情陶冶情操的一種藝術手法,現如今收藏文人字畫成了收藏界的熱門,私人收藏字畫由來已久。但如何保管好字畫使其藝術價值長存,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書畫的收藏保養小知識。字畫,不論是立軸、屏、對聯、手卷、冊頁,還是扇面、鬥方,基本上屬紙質品和絲織品兩種,因為都含纖維質,所以具有吸溼性。裝裱字畫用過的糨糊,含有蛋白質和糖,這又是蠹蟲賴以生存的食糧。一幅字畫若不精心保管,就很容易遭受各種侵蝕,從而損壞變質。書畫的收藏保養小知識.

李迪是宋代院體寫生花鳥畫家中的翹楚。在北宋宣和時為畫院成忠郎,南宋紹興時復職為畫院副使,孝宗、光宗、寧宗三朝供職畫院,活躍於宮廷畫院約七十多年,惜作品流傳甚少。

物以稀為貴。隨著時間的推移,目前,我們老祖宗們留下來的老東西好東西確實越來越少了。按理說,李迪字畫值錢那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相關焦點

  • 李迪
    在這期間,李迪和現場的同志們齊心協力,使得整個勘查工作完整、有序,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在這4個半小時的時間裡,他們連一口水都沒有顧上喝。  由於現場提取的物證較多,回到辦公室,李迪和現場小組又連夜開始對物證進行痕跡檢驗。針對不同物證,利用不同的技術手段對現場提取的物證進行逐一篩查和檢驗,檢驗中,李迪還把每種客體需要什麼方法,逐一進行了講解,檢驗工作一直持續了3個小時。
  • 李迪簡歷
    北京中國美術館1986年 「第二屆亞洲美展」,日本福岡美術館1989年 「中國表現藝術展」,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1990年 「畫面,信函,文獻」 ,德國慕尼黑奧託畫廊,「國際藝術大展」, 加拿大多倫多1991年 「藝術交流展」 ,德國沃爾普斯韋德美術館1992年 「國際素描大展」, 波蘭華沙國家美術館,1993年 「李迪個展
  • 【致敬·緬懷】| 99℃李迪
    李迪與公安結緣,始於1984年到北京市公安局七處體驗生活,在位於半步橋的預審處,他被一份女死刑犯的卷宗攥住了心。李迪千方百計找到了當年的預審員,果真挖到了一個如泣如訴的愛情故事,這就是1984年在《啄木鳥》第4期刊發的偵探推理小說《傍晚敲門的女人》,這篇小說開啟了中國偵探推理小說走向世界的先河。
  • 中國作協主席鐵凝撰文懷念作家李迪 李迪創作理念的體現
    作家李迪的紀實文學《永和人家的故事》日前由作家出版社推出,遺憾的是,李迪已再聽不到讀者的反響。6月29日,因病醫治無效,李迪與讀者永別。「李迪去世,我感到震驚、痛惜。前一段時間,我得知他住院了,病得很重,即使在那時,我也不曾想過會有最嚴重的結果。
  • 宋代畫家李迪究竟是何許人也?
    宋 李迪 紅白芙蓉·紅芙蓉關於宋代畫家李迪最早的記載是在南宋周密所著《武林舊事》裡,既然名為「武林」,記錄的當然是宋室南渡後都城杭州的雜事。宋人對於李迪的記錄似乎僅見上述周密的《武林舊事》,元人夏文彥的《圖繪寶鑑》與莊肅的《畫繼補遺》則都有他單獨的小傳,是後人引用最多的李迪的史料。然而,細究起來,這兩則簡短的文字卻並不契合。
  • 南宋宮廷畫家李迪的年齡之謎,以及他筆下的獵犬與雞雛
    貳 北宋知名的另外「二迪」有關李迪的生平,史料記載甚少,其生卒年亦不詳。在北宋歷史上,還有另一位名臣、詩人也叫李迪,在兩位李迪之間,還有另一位知名畫家名為宋迪。為了不至於將這三「迪」混淆,不妨先費些筆墨對他們做點簡單交代。
  • 演員李迪:你就是唐馬儒!
    這場法律之爭的第一回合暴漫大獲全勝,不僅讓李迪賠償了20w,甚至還發表了文章《我不是唐馬儒》,大有放棄「唐馬儒」這個身份的意思。然而,演員李迪,根據《勞務合同》,你就是唐馬儒!1、「唐馬儒」不是IP,而是李迪的姓名權暴漫和李迪的《勞務合同》(對的,就是那份賣身契)之「鑑於條款」約定:
  • 李迪的文學道路研討會在京舉行
    8月30日,由中國作協創研部、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主辦的「李迪的文學道路研討會」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中國作協主席鐵凝出席會議並講話。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高洪波等出席會議。30餘位作家、評論家,以及李迪的家屬、好友故交參加會議。研討會由作家出版社總編輯張亞麗主持。
  • 李迪的文學道路研討會在京舉行
    李迪同志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李迪遠去,但李迪的精神激勵著我們。中國廣大作家一定會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行走在遼闊的中國大地上,謳歌人民的奮鬥,記錄民族的奮進,為偉大的新時代書寫新史詩!
  • 李迪:雅居樂商業底色
    李迪在接受觀點地產新媒體專訪時這樣回憶。作為雅居樂商業管理集團副總裁兼商管公司總經理,李迪負責協管集團及下屬各管理公司業務。「首先是寫字樓全鏈條運營服務商,其次是購物中心,還包含了社區商業,第三就是酒店,第四個就是文旅及高爾夫球會。」李迪指,雅居樂商業未來會聚焦這四個板塊。
  • 南宋李迪:來自荒野的呼喚
    李迪,河南人,不知道具體是什麼時候到這個世間來的,也不知什麼時候離開,只知道他留下的精美傑作,總讓世人流連忘返,久久不能離去。北宋宣和年間(1119年~1125年),他曾在宣和畫院這個機構上班。當然,這位畫藝精湛的李迪同學也是其中一名值日生。雖然南宋時期的國力已無法與徽宗時期相比,但卻沿襲了北宋尊祟畫家的傳統,這使得李迪可以自由地發揮其才能。根據他畫的最早與最晚年款,推測他大概活了九十多歲。在十二世紀,大概就是另一個齊白石的存在。
  • 李迪於我,亦師亦友
    作為老師,李迪的為人,李迪的作品,特別是他的創作態度,一直是我的榜樣。能夠尊他為師,像他那樣對待生活,對待創作,對待讀者,一直是我對自己的要求。  作為戰友,我們有著大體相同的經歷,又有著同守一方國土的榮耀,彼此知根知底,相敬相助。所以我非常認同鐵凝主席的評價,李迪的確是無愧於時代和人民的著名作家。
  • 李迪,宋朝網紅畫家
    李迪,宋朝畫家,河陽(今河南省孟縣)人,生卒年不詳。狸奴小影圖 李迪李迪此圖為李迪晚年所畫,構圖極其簡潔,無任何背景相襯,卻捕捉住了雞雛回眸的剎那間神情,動人心弦。按所見李迪繪畫真跡,有自題年款作於南宋慶元十四年丁未的,如上溯到北宋宣和七年,也需要七十三年,那麼,李氏在世之年也該在九十以上了。據此,有人對此畫是否為李迪所作,提出質疑。
  • 皇家畫師妙丹青:南宋李迪
    一隻八哥於盆中撲翅洗浴,南宋畫家李迪以勾線墨染手法,讓主體形象(「八哥」)以大面積濃重墨色完全佔據了畫面的視覺中心,這種不同尋常帶有渲洩意味的構圖方式對傳統審美視覺習慣頗具挑戰性。具有代表性的有李迪、李安忠、林椿、馬遠、馬麟等。李迪,出生於河陽(今河南孟縣),由八幅存世作品上寫的創作日期推斷,他大約活動於南宋孝宗、光宗、寧宗(1163~I224年)時期,此間正是南宋王朝烽火連天、內憂外患夾擊時期。
  • 李迪:雖經磨難,亮直不改
    經過「新聞人物」柳開的不斷褒獎宣傳,李迪的名望也與日俱增。人們都想知道,連柳開都讚嘆不已,那個年輕人究竟有什麼與眾不同之處。  與柳開朝夕相處,李迪自然受到他的性情薰陶。不過李迪有所取捨,揚其「直」而棄其「狂」。在日後的宦海生涯中,李迪的性格讓他青史留名,也讓他遭受磨難。  柳開終究沒能等到弟子李迪「必魁天下」的那天。
  • 藝術家:李迪
    李迪,男,1963年出生於內蒙古牙克石,祖籍山東濰坊。1986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同年留校任教,後赴德國布倫瑞克美術學院留學,獲碩士學位和大師生稱號。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李迪就在中國美術界嶄露頭角,其作品《多思的年華》獲得「前進中的中國青年美展」銀獎,成為該時期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從1986年開始,他一直從事實驗和表現繪畫的藝術嘗試和研究,並於1989年4月在中國歷史博物館作為策展人和主要參展藝術家策劃了「中國表現藝術展」。
  • 字畫的真偽鑑別常識
    如何鑑別一幅字畫歲真偽?二、文史知識 歷代帝王年號、天幹地支方面的常識如果文史常識不多,那麼,那種改寫的避諱字是不易看出來的,因此也就有可能將作品的真偽斷錯。 有一種復舊方法能使兩幅作品幾乎完全相同,這就是揭裱舊字畫。自明朝以來,書畫最常用的紙料是宣紙,宣紙經特殊工藝製成,與紙不同。如果宣紙在製作時一次成形,其厚薄多不均勻,因此必先作極薄的一層,根據其價格宣紙可以加層。一般普通的宣紙也有二三層,厚的有四五層之多。因此,一張宣紙也可以再分解為數張。這樣,書畫原作一經商人之手,必設法揭出若干層。
  • 齊魯以及與齊魯有關的狀元們(十二·李迪)
    大宋景德二年(1005年)乙巳科狀元,乃濮州(今山東鄄城縣)人氏李迪。大宋的山東考生真給力,出了這麼多優秀狀元,給家鄉爭足了面子。李迪的祖籍河北贊皇,其先人五代時為了躲避戰亂,才遷到了山東定居。雖說祖籍不是山東,但到了李迪這一代,他家已經在山東落地生根,算是地道的山東人了。
  • 李迪遺作出版,「感情一堆,血肉一堆」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兩個多月前,71歲的報告文學作家李迪去世。在手術前的病房裡,他將最後一部書稿《十八洞村的十八個故事》交給了作家出版社。近日,由中國作協創研部、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主辦的「李迪的文學道路研討會」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
  • 用生命書寫十八洞村的故事——追記作家李迪
    中國作協主席鐵凝說,李迪把全部生命投入到與時代同行的路上,把滾燙的心放進與人民同心的作品中。李迪(左)與他採訪的十八洞村村民合影。到部隊沒多久,政治部主任王定一就對李迪說,你是知青,如果只是種地餵豬,不知當兵到底是怎麼回事兒,還怎麼寫兵?就這樣,1973年5月,李迪作為戰士下到連隊鍛鍊。「千裡野營拉練的時候,李迪這個城市兵可沒少吃苦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