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一首深沉厚重,必須要讀一次的小詩

2020-09-20 動靜文史

孔紹安,是孔子第32代孫,生卒年約為577-622年,46歲便早早離世。很多人對他感覺很陌生,但讀罷他的詩,或許就對他的作品有了印象。孔紹安極具才華,他留下的作品雖僅8篇詩文,但都是精品之作。

孔紹安是越州山陰人,生在陳宣帝年間,他13歲時陳宣告滅亡入隋,唐高祖武德中年過世。以寫《蟬》而聞名的虞世南是他的外兄,虞世南81歲卒。孔紹安的少年時代,執著好學,勤於苦讀,「誦古文集數十萬言」。後為官作監察御史,在編撰梁史未結之時,便猝然離世。

孔紹安寫的一首小詩《落葉》流傳甚廣,這首詩作於陳亡後,「徙居京兆鄂縣」(今陝西戶縣)閉門讀書時。此時的孔紹安年齡不大,但小詩中可觀其深厚的文字功底和駕馭語言的能力。

《落葉》

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

翻飛未肯下,猶言惜故林。

詩人起筆便言「早秋驚落葉」,此時的孔紹安因故國已亡,遷至他鄉,內心悲情寂寞之心滲於文字之中,自帶悲涼。剛剛入秋,詩人便驚見飄落的樹葉,一個 「驚」字,其實反映的是少年之時的孔紹安,便見到國亡,朝代更替而難以平復的驚恐。

詩人再寫「飄零似客心」,落葉隨著蕭瑟的秋風飄飛,沒有了枝杈的依託,孤零零的凋敗,詩人不覺感嘆,這不就是我這個遠居他鄉之人的遭遇嗎,一句「飄零似客心」,是詩人無奈而傷感的悲嘆。


「翻飛未肯下」,此句之意緊接前句,紛揚而離枝的落葉,在空中翻飛起舞,最後還是飄落於塵。這恰若前朝在苦苦掙扎之下,依舊無望,最終還是以滅亡了結。作者倍覺無限悽楚,凋零而破敗的國家就如這枯萎飄飛的落葉。

最後一句的「猶言惜故林」,是全詩愁緒與悲憤的頂點,落葉已離樹幹,卻還是悲嘆不已,哭訴著不願離開曾經棲居於此的森林。這同樣也是作者的吶喊與哭訴,不過是借著落葉而言罷了。


孔紹安的這首《落葉》,寫得極為巧妙,看似寫的落葉,其實作者把情感融於其中,不著痕跡,可謂極其精彩。作者始終圍繞落葉而言詩,動筆深沉厚重,在感慨落葉的無奈時,也哀嘆著自己的命運。


詩中的「驚」「飄零」「翻飛」「故林」,用詞精準,緊扣主題,詩人以寥寥數筆,將家國恨和故國情,寫得沉鬱而悲壯,令讀者感之所感,傷其所傷,沉於其中,一同感嘆著世事的蒼涼與悲愴。


相關焦點

  • 煙雨夜讀|秋風驚落葉,飄零似客心
    能夠有幸讀到或者重讀這些詩詞,幸何如之。他們的心事,我們懂了,後人懂嗎?或許也不是寫給今人或者後人的,今人終將作古,後人亦然。也許他們所表達的心聲,一如絲竹天籟,超越了世人的向度,永遠縈繞在無垠的星河,再也不能被湮沒。
  • 《落葉》唐 孔紹安
    落葉唐 孔紹安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飄零似客心。因此他發出「飄零似客心」的哀嘆是很自然的。陳亡時,孔紹安才13歲。此篇當是孔紹安於陳亡後不久「徙居京兆鄂縣(今陝西戶縣)」閉門讀書期間所作。【考點】考點1:這是一首借物抒情的詩,理解全詩的關鍵在於「飄零似客心」一句,其中的「客心」是什麼意思?你認為詩人「驚」的原因有哪些?
  • 初唐詩人寫的一首小詩,文字簡單但感情深厚,您也能學會
    不過他的這首《落葉》相當有名,文字簡單,但感情深厚。這首詩有何妙處?我們來讀一讀。 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翻飛不肯下,猶言惜故林。 您看,這首詩是不是很容易讀懂?很明顯,這是一首借物抒情的詩,詩人把借落葉來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我們今天不光要讀懂它,還要學會詩人的構思方法,然後再仿寫一首詩。難度有點大,但不妨一試。
  • 怒刷全唐詩6:孔紹安《落葉》,詠物小詩一例
    他的詩作也相應收在《全唐詩》中,而實際上這首《落葉》很可能作於隋代。此類情況在《全唐詩》前幾十卷裡並不罕見,唉,誰叫隋朝短命呢。【不求甚解】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初秋時節,落葉飄零,讓人心驚。這飄零的落葉恰似滯留他鄉的遊子心。驚,因XX而心驚,這裡主語被省略了,斷不可以為是早秋將樹葉嚇得跌落下來。首句有「一葉知秋」之意,詩人看到落葉而心驚,心驚秋天冷不丁已早早到來。進而由秋葉飄零聯想到自身,此時此地,已是入秋時節,自己仍客居他鄉呢。有一個粗疏的說法,說大抵好的即景抒情詩都有一個「我」在詩中。
  • 一首《落葉》詩,全文不提一字落葉,卻充滿理趣
    唐代的孔紹安就有詩讚美落葉,「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翻飛未肯下,猶言惜故林。」冬天時,早上的霜露剛剛附在樹枝上,田野上卻早是一片悽涼之景。地上的落葉漸漸積累,樹上的葉子也紛紛欲墜,門前荒蕪,令人感慨,雨過閒田地,重重落葉紅。下面介紹的是一首《落葉》詩,全文不提一字落葉,卻充滿理趣。
  • 一首不應該忽略的唐詩,通篇描寫得極為悽美,寫出了詩意的秋天!
    筆者今天要向大家推薦一首畢竟冷門的唐詩,那便是孔紹安的這首《落葉》,可能有的朋友對一過位詩人並不熟悉,對於這首作品也不了解,其實孔紹安也是唐朝著名的詩人,同樣也是寫過了很多經典的作品,那這首詩也正是他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通篇描寫得極為悽美,另外也是寫出了詩意的秋天。
  • 七首經典早秋詩詞:歲月匆匆去,倏然又驚秋
    歲月匆匆去,倏然又驚秋,在清淡的流年裡,聽柔軟的風述說早秋的微涼,點燃一份悠悠的超然的心境,文火溫茶,聽殘蟬嘶鳴,讀初秋詩詞,欣賞早秋的風景!1.《落葉》——唐·孔紹安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池上早秋》——唐·白居易荷芰綠參差,新秋水滿池。早涼生北檻,殘照下東籬。 露飽蟬聲懶,風乾柳意衰。過潘二十歲,何必更愁悲。
  • 早秋時節,遇見最美的秋日詩詞
    《太原早秋》唐代:李白歲落眾芳歇,時當大火流。霜威出塞早,雲色渡河秋。夢繞邊城月,心飛故國樓。思歸若汾水,無日不悠悠。《軍城早秋》唐代:嚴武昨夜秋風入漢關,朔雲邊月滿西山。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
  • 落葉 孔紹安 英譯
    落葉 孔紹安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翻飛未肯下,猶言惜故林。孔紹安的詩句給我們描述了旅人在外的一種如同秋日的落葉一樣的悽涼心理,同時又給我們一種很強的懷鄉思故的畫面感。落葉Falling LeavesKong Shaoan
  • 一首《落葉》,一種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孤獨和堅持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落木」即落葉,這是漂泊在萬裡之外的老杜的悲秋語;「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賈島以苦吟著稱,滿長安的落葉是滿心的悽涼;「飄零同落葉,浩蕩似乘桴」,白居易對飄零的落葉特別敏感,是因為詩人與落葉都有共同的淪落天涯的人生遭際。落葉不僅是悲秋詩的常客,更有許多詩人專以落葉為吟詠對象,藉以抒情言志。
  • 阿蠻讀唐詩:菊花和蓬草有什麼寓意?
    》20200808 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這首詩不是。之所以「驚」,重點不是因為時間過的太快而驚,是落葉竟然像人、像遊子一樣,對故鄉依依不捨。樹猶如此,人何以堪。這首詩主要是寫思鄉。 翻飛未肯下,觀察的很細緻。葉子落下來,它是輕的,不像果實那樣重量大一下子就掉下來。
  • 秋風中最美的落葉詩詞
    落葉是秋的使者,隨著秋風飄起,葉子枯黃、捲曲,從樹上落下,隨風飄舞,吸引著文人墨客的眼光,創作了大量優美的詩詞。今天我們推薦幾首詩詞和幾本與落葉相關的童書,希望大家喜歡。 落葉 唐-王建 陳綠向參差,初紅已重疊。
  • 落葉紛飛中,讀幾首古詩,感受千年來中國的樹葉情愫
    中國人都講究落葉歸根,其實,每一片落葉都融入到了土壤中,變成了腐質的部分,期待著來年的綠意盎然。好了,我們來讀讀古人寫的關於落葉的詩吧。落葉唐:修睦雨過閒田地,重重落葉紅。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風。譯文:一場秋雨過後,莊稼已經收割了,閒置著的田地顯得格外空曠,只見深紅色的落葉脫離樹幹,層層疊疊地在半空裡飛舞。落葉思緒翻飛,一心嚮往著春日,哪裡肯相信自己在憑藉秋風而飛舞呢。有的翻飛著隨流水而去,有的在暮色蒼茫的河邊盲目地飄蕩。我要像青松那樣傲然挺立,四季常青,而不做落葉,隨風飄蕩,任意東西。
  • 形容秋天落葉的詩句 臨沂也將看到這樣的景色
    說到秋天,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落葉,一片片的落葉讓秋天盡顯迷人的風情,不過這種景象在古代的詩人看來確實很傷感的,從他們的詩句中就能感受的到。   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   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月冷天風吹,葉葉幹紅飛。
  • 陸遊為偶像杜甫寫的一首詩,翻譯過來就是:你的苦,我都懂
    有朋友曾見他將杜甫的詩燒成灰燼,然後拌著蜂蜜,每天早上吃上三大匙。 而他如此瘋狂的原因,就是為了能夠寫出和杜甫一樣好的詩。 可惜的是,雖然他在樂府詩上頗有成就,但委實不能和杜甫相提並論。 而若要說到最像杜甫的詩人,我覺得非南宋的陸遊莫屬。
  • 心懷故國,孔德紹《落葉》:翻飛未肯下,猶言惜故林
    詠物詩作為詩歌中的幸運兒,它之所以能夠吸引人注目,進而長久不衰,自然是因為其自身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人是感性的生物,花落傷心,月缺動情,「借物寄情」、「託物寓意」,自然成為詩人常用的手法。孔德紹這首小詩《落葉》,裡面就包含著沉重的思故之情。
  • 一葉落知天下秋,十四首唯美的落葉詩詞,落葉美,詩詞更美!
    立秋已過,梧桐葉開始變黃,漸漸有落葉開始飄落。落葉是秋天裡一道必不可少的風景,是秋天裡隨風起舞的精靈,它用飄逸的動作,優雅的身姿,唯美的氣韻,譜寫出秋天的旋律。落葉唐-孔紹安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翻飛未肯下,猶言惜故林。
  • 秋葉飄零,就是最美的秋日詩詞
    《曲池荷》詩:「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水龍吟·落葉》宋代:王沂孫曉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國悽涼早。蕭蕭漸積,紛紛猶墜,門荒徑悄。渭水風生,洞庭波起,幾番秋杪。想重涯半沒,千峰盡出,山中路、無人到。在諸多文人筆下,落葉與時移物換、榮枯搖落同存長在,故而睹落葉而悲秋,因悲秋而傷情。通過描寫這種境界,表現了詞人在南宋末期對現實難排的抑鬱之情和悽涼境地。「啼螿未歇,飛鴻欲過,此時懷抱」三句指明了宋少帝未投海,而「望吾廬何處」句則說明此詞為杭州陷落後,宋軍於崖山死守時作,也就是說此詞應作於祥興元年至二年之間。《落葉》唐代:孔紹安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