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紹安,是孔子第32代孫,生卒年約為577-622年,46歲便早早離世。很多人對他感覺很陌生,但讀罷他的詩,或許就對他的作品有了印象。孔紹安極具才華,他留下的作品雖僅8篇詩文,但都是精品之作。
孔紹安是越州山陰人,生在陳宣帝年間,他13歲時陳宣告滅亡入隋,唐高祖武德中年過世。以寫《蟬》而聞名的虞世南是他的外兄,虞世南81歲卒。孔紹安的少年時代,執著好學,勤於苦讀,「誦古文集數十萬言」。後為官作監察御史,在編撰梁史未結之時,便猝然離世。
孔紹安寫的一首小詩《落葉》流傳甚廣,這首詩作於陳亡後,「徙居京兆鄂縣」(今陝西戶縣)閉門讀書時。此時的孔紹安年齡不大,但小詩中可觀其深厚的文字功底和駕馭語言的能力。
《落葉》
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
翻飛未肯下,猶言惜故林。
詩人起筆便言「早秋驚落葉」,此時的孔紹安因故國已亡,遷至他鄉,內心悲情寂寞之心滲於文字之中,自帶悲涼。剛剛入秋,詩人便驚見飄落的樹葉,一個 「驚」字,其實反映的是少年之時的孔紹安,便見到國亡,朝代更替而難以平復的驚恐。
詩人再寫「飄零似客心」,落葉隨著蕭瑟的秋風飄飛,沒有了枝杈的依託,孤零零的凋敗,詩人不覺感嘆,這不就是我這個遠居他鄉之人的遭遇嗎,一句「飄零似客心」,是詩人無奈而傷感的悲嘆。
「翻飛未肯下」,此句之意緊接前句,紛揚而離枝的落葉,在空中翻飛起舞,最後還是飄落於塵。這恰若前朝在苦苦掙扎之下,依舊無望,最終還是以滅亡了結。作者倍覺無限悽楚,凋零而破敗的國家就如這枯萎飄飛的落葉。
最後一句的「猶言惜故林」,是全詩愁緒與悲憤的頂點,落葉已離樹幹,卻還是悲嘆不已,哭訴著不願離開曾經棲居於此的森林。這同樣也是作者的吶喊與哭訴,不過是借著落葉而言罷了。
孔紹安的這首《落葉》,寫得極為巧妙,看似寫的落葉,其實作者把情感融於其中,不著痕跡,可謂極其精彩。作者始終圍繞落葉而言詩,動筆深沉厚重,在感慨落葉的無奈時,也哀嘆著自己的命運。
詩中的「驚」「飄零」「翻飛」「故林」,用詞精準,緊扣主題,詩人以寥寥數筆,將家國恨和故國情,寫得沉鬱而悲壯,令讀者感之所感,傷其所傷,沉於其中,一同感嘆著世事的蒼涼與悲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