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晉到三國歸晉

2021-01-10 玲華學堂駒

有人說歷史不會重演,但總會驚人的相似,莫非真得有輪迴嗎?

咱們都背過朝,代表夏、商、周、秦、漢三國,咱們就串一期,來看看歷史上它到底有沒有輪迴。

話說公元前二零七零年至公元前一千六百年,是我國的第一個朝代,夏朝開國領袖就是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

但實際上家天下的夏王朝是由大禹的兒子下棋開始的。

而夏王朝最後一位君主是誰呀?

對。

姐欸這就是個巧合呀,啟就是開啟的意思,而傑的諧音就是終結,你不覺得特別有意思嗎?

而這樣的巧合後頭還要清朝末年,鄉幹部劉邦在芒碭山揮劍斬蛇,諸報秦起,開始逐漸是羽翼豐滿,一路高歌猛進。

後楚懷王之月,率先入關的劉邦本應以秦王的身份統治整個故秦之力,以恢復秦統一前七國並立的局面。

那個時候龍椅還沒有坐,熱的是秦王子嬰帶著大臣們出城,是跪拜在劉邦面前,亦是投降。

秦朝滅亡,子嬰投降之後,諸將都見一殺之,以謝天下,而劉邦卻說:始懷王遣我,固以能寬容。

且人以福祥又殺之不祥啊,就寬恕了秦紫英,並給予了優厚的待遇。

而後時光荏苒,歲月如歌。

兩百年之後的大漢江山,出了一個投機鑽營的安漢公,他還作王莽,乃是漢元帝王皇后的侄子。

話說王莽的領導漢平帝駕崩之後,其便利了平地兩歲的玄孫廣寧侯子嬰為帝,並改名為孺子,世稱孺子嬰。

在公元八年時機成熟,往往逼迫子嬰讓位於他,改號維新。

這標誌著有二百一十年歷史的西漢王朝毀滅。

那麼講到這兒,你有沒有覺得有點耳熟啊?

劉邦曾芒碭山斬白蛇,振臂一呼建立漢朝,而今西漢又亡於莽。

啊蛇就是馬嘛,劉邦呢是從秦朝的子嬰處奪得江山,而王莽呢又從西漢的子嬰處奪得天下,而且這兩位名字一樣的紫櫻都得到了寬裕。

哎真的給人一種冥冥中以有天意的感覺。

好,那講到這兒呢,我們再來回頭倒著插播一條關於漢興於蛇而亡於忙的,很像神話傳說的故事。

前頭說了,劉邦不是率眾芒碭山要起義反抗暴秦嘛,半道上是遇到了一條大白蟒蛇攔住去路,別人都嚇得要死,可是劉邦不怕,是一劍將其斬為兩截。

傳說兩百年後,西漢傳到漢平帝,白蛇是於王莽,王莽篡了漢,西漢滅亡,但很快漢光武帝又滅了,王莽恢復了。

漢室建立的東漢,轉眼間強弩灰飛煙滅,東漢又被魏取代滅亡。

這時候不多不少,算一算剛好也就二百年,似乎正應了劉邦一刀將蟒蛇斬成兩段,成就了漢分東西差不多各一節的民間傳說。

那我也看到一些史料中也有這樣的記載哈,但我呢還是把它歸結為民間傳說或者神話,因為你像正史很多也不見得是真實發生的,司馬遷寫的史記還說劉邦是和金龍出生的,你能信嗎?

好,那歷史課本兒呢我們還學過,東漢滅亡之後,魏、蜀吳三個政權最終是又歸於一統,晉朝建立,真是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也可是你知道嗎?

比起這件歷史大事件更。

更遙遠的春秋末期,還有一件截然相反地,開啟了戰國時代的三家分晉的故事。

當時老牌諸侯國晉國被韓、趙、魏三家大夫瓜分,從此韓、趙、魏成為了中原大國,再加上原來的秦、齊、楚、燕四個大國,歷史上稱之為戰國七雄。

這次歷史事件也被稱作三家分晉,而三家分晉或者叫做三國分晉,沒想到歷經多年,竟然還是三國又歸了晉。

這個近呢還都是一個字兒啊,是不是覺得特別神奇呢?

覺得似乎又輪迴了。

其實啊幾千年的歷史來說、科學來講啊,這都是小概率事件,沒有什麼特別的。

如果說那就是輪迴啊,也是一種螺旋狀地向前發展的趨勢。

我覺得這也是歷史好玩的地方。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晉國被分成三國?三家分晉是怎麼回事?
    一定程度上,如果沒有三家分晉,最後很可能是晉國完成一統,而不是秦始皇的秦國了。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晉國最終被分成魏國、韓國、趙國三國了呢?一首先,針對晉國被一分為三的原因,可以用「卿族勢力過大,公族勢力過小」來概括。在周武王姬發建立西周,周天子所在的周王室可以說是最大的公族,而下面的各個諸侯國君相當於各個卿族。
  • 如果沒有三家分晉,最後一統天下的會是誰?
    再加上晉景公設立六卿制度,三家分晉,實際上是晉國自己的原因造成的。因此,要想沒有三家分晉,首先就必須沒有晉武公、晉獻公、晉文公他們的祖先被周天子封在曲沃的事情。我們上述所說全都是在沒有韓趙魏三國瓜分晉國的基礎上。晉國擁有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擁有魏國魏武卒,擁有韓國鐵礦和冶鐵術以及他們的強弓勁弩,跟秦國一爭高下的可能性很大。但是,晉國頂多只能留住吳起、孫臏這些人才,對於張儀、範雎,他們不屑於留。
  • 我們都知道三國最終是三家歸晉,不過怎樣歸晉的,大家並不清楚
    說起三國的歷史,大家多是耳熟能詳,魏蜀吳三國。裡面的人物和事件大家用的都比較熟悉,很多人隨口都能說出幾件。不過對於三國最終的解決卻很少有人知道。我們只知道是三家歸晉,不過是怎樣歸晉的,大家並不清楚。我們今天看那一下三國是怎樣歸晉的。
  • 如果韓趙魏沒有三家分晉,晉國能否取代秦國一統天下?
    春秋戰國時期,韓趙魏三家分晉是一個影響深遠的歷史事件。從此春秋時期的霸主晉國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韓國、趙國和魏國三個諸侯國。我們不禁要想,如果當年沒有三家分晉,晉國能否取代秦國,成為最終一統天下的大國呢? 平心而論,三家分晉最大的受益者也恰恰就是秦國。
  • 三家分晉後,河南有許多考古發現,是學術研究中的重要課題
    三家分晉後,河南有許多考古發現,是學術研究中的重要課題   河南北部東周時屬晉國範圍,三家分晉後的韓、魏兩國的版圖主要都在河南,趙國的影響也波及到豫北。晉文化,特別是後來的三晉文化,在河南都有許多考古發現,成為學術研究中的重要課題。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河南晉文化和三晉文化的發現與研究。
  • 五分鐘為你詳解「三國歸晉」的歷史進程!
    三國歸晉的進程其實也是一個漫長的過錯,從263年滅蜀漢到280年滅吳用了17年的時間才使得華夏一統,今天丸子就帶大家看看三國是怎樣一步步歸晉的。(一) 鄧艾、鍾會、諸葛緒滅蜀漢1.263年,司馬昭派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攻蜀,西路鄧艾軍主攻沓中屯田的姜維,中路諸葛緒軍斷姜維後路,東路鍾會軍主攻漢中。
  • 三國歸晉只是皇權的迴光返照?!
    我們都知道魏、漢(蜀是地域名稱,不是政權名稱)、吳三國最後被司馬家的晉朝一統了,那麼晉朝開啟了漢、唐一樣的盛世麼?沒有!反而是開啟了300年的亂世!三國歸晉,不過是皇權的迴光返照罷了。下面簡單梳理下(對歷史數字頭疼的讀者可以直接跳到第6段):從265年取代曹魏,到晉武帝司馬炎280年一統天下,到趙王司馬倫300年趕走晉惠帝司馬衷自立為帝、引發諸王混戰,匈奴、羯族、氐人趁機搞事情,再到311年洛陽淪陷、晉懷帝司馬熾被俘,316年長安淪陷、晉愍帝司馬鄴被俘,晉王朝作為一個佔據中原的政治實體頂多存在了51年,其中,三國歸晉後大一統的局面就280年到
  • 三家分晉我們都知道,但三家歸晉是怎麼回事?
    其實從歷史角度來看的話,這種猜測並非空穴來風,因為從中國歷史上來看,有三家分晉,也有三家歸晉。一切都那麼讓人感到戲劇化,這或許是歷史跟我們開的玩笑吧!圖片:三家分晉資料截圖一、三家分晉三家分晉發生在春秋後期,指的是晉國的三個貴族,瓜分了晉國。
  • 【成語一則】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三家分晉,春秋止戰國起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出處】《戰國策·趙策一》【故事】「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個成語出現在春秋末期晉國這個紛亂的時期,一個導致三家分晉,改變了歷史走向的人物——張孟談身上。張孟談是晉國趙家趙湘子的家臣,要說他是怎麼改寫歷史走向的呢?
  • 三家分晉是怎樣的一個過程?三家分晉後,晉國國君的結局又如何?
    所以,若細究起來,公元前403年之後,原先的晉國其實是分裂成了,晉、韓、趙、魏四國,此時晉國在位的國君是晉幽公的兒子晉烈公。 晉烈公之後,晉國又先後歷經了晉孝公和晉靜公,直到公元前376年,韓、趙、魏三家正式瓜分了晉國公室最後的土地,並將晉靜公遷於屯留( 即今天的山西省長治市 ),同時廢晉靜公為庶人,就這樣,晉國才算正式滅亡。
  • 資治通鑑:六卿議政,三家分晉,一百八十年,十一個家族的興衰史
    對於三家分晉,除了前文對司馬光的觀點進行反駁之外,還想跟大家再聊幾件事情,那就是從晉文公設立六卿制度,到三家分晉這一百八十年中,十一個家族的興衰史。先氏在晉獻公時已有了一定地位。驪姬之亂的時候堅定地站在重耳一邊,重耳返晉過程中,先軫是「內柱」之一。先氏在第五代先榖時,勾結犬戎作亂,被驅離晉國。
  • 讀資治通鑑——三家分晉(二)
    司馬光評論結束以後,開始進入史實——三家分晉。司馬光從智宣子立嗣子開始,講述了智氏滅亡的過程,告訴了後世的君王,如何選擇儲君和儲君選擇不當會導致的後果——國滅家亡。「三家分晉」應該是整部書最核心的內容,從制度講到接班人,這兩件事都是封建王朝在成立後最核心的事,如果有一件做不好,輕則王朝動蕩,重則國滅家亡。
  • 因晉文公初設六卿,所以春秋末期三家分晉是否是必然?
    再退一步說,三家分晉,區塊分割有所變化,趙國全取山西,山河表裡,以晉陽為都;魏國控制太行山以東,河北中部南部;韓國控制洛陽盆地,南陽地區外加河濟地區,以大梁為都,歷史會有怎樣不同的演變?感覺三晉之間的內耗會少很多吧。
  •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蝴蝶效應,三家分晉,使得周王朝的禮樂徹底崩滅
    周天子恐怕到死都沒能預測得到,原來東周四百年的時間裡,周天子早已被架空,而周王朝也早已名存實亡了四百年。有道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三家分晉」是司馬遷在《史記》當中首次提出來的觀點,因為三家分晉從名義上破壞了周朝的禮樂制,故而這是春秋向戰國邁進的標誌性事件。三家分晉是從「三家」開始的,而晉國自西周王朝成立以來,始終都只是活在智、趙、魏、韓四大世家的制衡之下。
  • 三家分晉是怎麼來的呢?春秋時期是個怎麼樣的亂世呢?
    三家分晉是怎麼來的呢 ?在春秋時期,晉國延續了西周分封諸侯的制度,晉國本身就是周天子的諸侯,但晉國在內部又分封了卿和大夫這些小諸侯。這些卿大夫統治的封邑,通過互相兼併,逐漸在晉國內部形成了諸多的「小王國」。
  • 周朝的衰微是因為三家分晉?周天子無視名分,最終自取滅亡
    在《資治通鑑》的第一篇記載的就是歷史中的一次巨變,那就是周天子承認了三家分晉的事實。原本還是士大夫的三位卻成為了諸侯,這也就意味著由下至上的事情得到了認可。原本魏斯、趙籍和韓虔三人都只是晉國的強臣,但轉眼一變瓜分了晉國的土地,還自作主張裂土封侯。
  • 探析襄陽在三國的重要戰略地位,解析「三國歸晉」
    在三國鼎立的時代,襄陽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比較強盛,在襄陽設「北津戍」成為楚國北部最重要的要地。到了東漢末年,劉表為荊州刺史,將中心由漢壽遷到了襄陽。襄陽的戰略地位在赤壁之戰以後,魏蜀吳三國將徵戰的中心移到了荊州和益州,三國各個謀士也是各顯神通,展開一場場策略和智慧的比拼,而作為一個樞紐式的襄陽,其重要的戰略第五也在這個爭奪當中凸顯,起著重要的地位。
  • 司馬光的奇書《資治通鑑》,為何將"三家分晉"作為開端?
    但這個砸過&34;的司馬沒有學他,而是選擇了春秋與戰國的分界事件:三家分晉,作為《資治通鑑》的開篇。▲《資治通鑑》一、三家分晉是什麼春秋末期,晉國的三個大夫:韓、趙、魏,把晉國給分了,並自封為諸侯
  • 「始禍者死」,本想維持晉國的穩定,為何卻拉開了三家分晉的序幕
    而拉開戰國序幕的則是我們熟知的三家分晉,在春秋時期牛氣沖天的晉國,在戰國初期已經有了敗亡的跡象。這段時間,晉國的權利分別由六卿所把控,而這六卿絲毫不考慮國家的利益,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各自家族的利益。這六親中的趙氏首領趙簡子曾用480斤生鐵鑄了刑鼎,將範宣子提倡的刑罰標準刻在了鼎上。
  • 揭開戰國的序幕——三家分晉
    耍到最後沒人陪你玩了。這樣一來,周天子獨力面對戎族的進攻,兵敗被殺。這意味著周王室的軍隊已經所剩無幾,並且戰力也有限。權威喪失掉關係不大,畢竟是虛的,但軍隊沒了就要命了!行了行了,這個舞臺你也做主角很久了,現在輪到我們了,趕緊下去吧。諸侯們已經迫不及待了。東周分兩段,春秋與戰國。春秋時期,周武王的血親體系已經被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