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理:什麼是「三法印」,為什麼說它是判定佛法真偽的標準?

2020-11-22 蘭臺子聊文化

佛教是古印度釋迦牟尼所創,傳說釋迦牟尼佛住世的時候,都是現場講經說法,在那個時候,佛教信徒、僧侶組織直接跟從佛陀修行,所聽得的佛法當然是真經。佛陀所傳授的修行法門,據說有八萬四千,這八萬四千實際也只是虛說,就是很多的意思,修行的門徑很多很多,佛陀在世的時候,修行者可以向他當面請教修行法門的正確與否。釋迦牟尼滅度以後,他的弟子迦葉尊者在王舍城召集了佛陀其他500名弟子,把佛陀所說的經典,進行一番背誦、審定,系統地記載下來,才有了我們後世所說的佛經。但是文字也只是假名而已,怎麼樣來判定什麼才是佛陀所講的真正的佛法呢?於是就有了這「三法印」的理論。

釋迦牟尼

「三法印」即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這三者並稱,最早出現在《雜阿含經》:「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涅槃寂滅」。正式將其列為「法印」,是大乘佛教中觀派龍樹菩薩所著的《大智度論》:「佛法印有三種,一者、一切有為法,念念生滅皆無常;二者、一切法無我;三者、寂滅涅槃」。龍樹菩薩說如果能通達這三者無礙,那就相當於得到了佛法的印鑑;如同世間的公文,憑藉印鑑可以確認公文的真假,憑藉這「三法印」可以識別真佛法與假佛法。三法印是鑑別一切佛法的準繩,與三法印相違背的,縱容是打著在世真佛的名號,那也是假佛法;與三法印相契合的,縱然不是佛陀親口所說,也可視同佛說。

三法印

所謂諸行無常,是指世界萬物都是因緣和合,在剎那間遷流變異;過去有的、現在會起變化,現在有的、將來終將幻滅;沒有常住不變世間法。所謂諸法無我,是指無論世間出世間,都沒有我的實體,「我」本身也是緣起幻有,萬物沒有質的規定性或主宰者。所謂涅槃寂靜,是指超脫生死輪迴,進入非苦非樂的精神境界。

從哲學的觀點看,「諸行無常」屬於認識論,即「我們能認識什麼?」佛教教義認為事物本身在不斷變化,而且存在於因緣和合這種相互依存的關係之中,所以對任何事物的認識都是相對的,任何能用語言或文字表達的真理都只能是相對的,頗合道家「道,可道;非恆道」的意味。「諸法無我」認為萬物沒有質的規定性或主宰者,「我」的本身也是虛幻不實的,只不過是暫時存在的瞬時現象,是三世因果、六道輪迴所組成的長長的生死鏈條中的一環,所以佛教徒能夠做到捨身飼虎、割肉餵鷹。「涅槃寂靜」認為人生的理想既不在於縱情聲色、追名逐利,也不在於建功立業、流芳百世,而是應該追求方生方死、不生不死的寧靜寂滅精神境界。

在「三法印」的流傳過程之中,後來又有「四法印」「五法印」的說法,即再加上「一切皆苦」「一切法空」(一切現象虛幻不實)。實際上,佛家文化講不要執著,其中也包括對佛陀所說的教法、佛經記載的經典都不要執著。不管是三法印,還是四法印、五法印,筆者以為, 實際上都可以概括為四個字:緣起性空。既然萬事萬物及其現象是因緣和合而成,沒有自身的本質規定性,所以是虛幻不實的存在,本性為空,故可稱之為「性空」;這些性空」又客觀存在於人類認識之中,要經過「我」說出來,儘管五彩繽紛、千差萬別的事物不是真實的存在,但必須用名言、概念將他們區別開來,所以這種名言、概念仍是存在的;由於他們所表述的對象(萬事萬物及其現象)是空無自性的事物,所以又稱之為「假名」(佛教也稱為「色」)。空和色,都是同一緣起事物的兩個方面,因為性空才有假名,假名意味著性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緣起性空。

相關焦點

  • 佛法講什麼:緣起法,三法印
    佛陀講法四十九年,講的是什麼法?大致可歸納為:緣起法,三法印。懂得這兩樣,基本就懂得佛陀的說法了。「空」不是什麼都沒有,但它不隨因緣生滅,不隨因果而發生變化。萬事萬物透過共相「畢竟空」彼此相融,無有分別。猶如青天,雖虛空廣大、無邊無際,卻又空藏萬有。佛教說「緣起法」是一種客觀理法,自存常在,覺悟「緣起法」,了知諸法空相,才得以成佛。
  • 佛教:為什麼說「無我」,才是三法印的真正核心?
    眾所周知,佛陀在鹿野宛宣講的《無我經》,其實就是後來的三法印,即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關於三法印,據佛教經典的說法,就是用來檢驗佛法真偽的標準,也就是說,任何一種法,只要符合三法印,那就是佛法,否則,就是非佛法。
  • 學習佛法必須知道的「三印法」,是識別真假佛法的唯一標準
    如何判定一個學佛之人是否真的在學正統佛呢?不僅僅要看學佛之人有沒有皈依佛法,供奉三寶,持戒修佛,還要看佛教徒懂不懂得「三印法」。不知三印法的佛教徒,學的又是什麼佛法呢?如此強調三印法的重要性並非胡弄玄虛,只是作為識別真佛法與假佛法的標準,三印法最是詳盡的規分了佛法的真諦。如此看來,與三印法相契合、相違背的法,才是學佛之人真正所要仔細區分開來的。簡而言之,符合三印法的便是真佛法,那三印法又是什麼呢?
  • 佛教三法印:是鑑別真假佛法的標準
    佛教三法印:即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以及涅盤寂靜。 三法印出 於《大智度論》內 容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作 用識別真佛法與假佛法的標準地位三法印也是佛教的核心價值。 三法印的教理在佛教中才有,在其它宗教是絕對沒有的,這是佛教的特色,是與其它宗教的最大不同之處。三法印是闡釋人生宇宙的三個真理,它可協助我們判斷佛教所講的道理是否符合佛法,凡是符合三法印的佛法就是符合真理,不管它是誰說的。因為此三法印是由佛陀講演出來,所以它是印證真理(佛法)的一種方法。
  • 佛教三法印:正法與邪說的判定依據
    摘要:《天台教學辭典》說:「法印」是佛法之特徵,乃印證義理是否正確;若所說與法印相契,則可認為是佛說;如與法印違背,則被判定為非佛說…… 世間的私函公文,往往憑印鑑來確認真假。佛教借鑑世間法,也以「法印」作為辨別真、假佛法的標準——「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合稱三法印;若加上「有漏皆苦」,則謂四法印。
  • 佛說:你所學的是佛法嗎?看看是否符合三法印就知道了
    當我們具足信心,開始學習佛法的時候,必須先考察所學是否是真法。那麼該如何考察呢?其實對於這個問題,佛陀在涅槃之前,就給出了明確的答案。佛陀在住世之時,已然預測到佛教發展的曲折之路,因此給出「三法印」的標準用以驗證佛法的真偽。世間的宗教,都強調自己的理論體系是真理。從哲學的角度考察,真理必須滿足4個條件:其本質本來如此;其趨勢必然如此;具有普遍性;具有永恆性。
  • 什麼是三法印
    佛教的『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就是合乎這四個條件的真理。因此,三法印是識別真佛法與假佛法的標準:一切法若與三法印相違的,即使是佛陀親口所說,也是不了義;若與三法印相契合的,縱然不是佛陀親口所說,也可視同佛說。因為三法印是『印』證佛法真偽的標準,如同世間的公文,憑藉印鑑可以確認公文的真假,因此稱為『三法印』。
  • 星雲大師說佛教三法印
    星雲大師是人間佛教文化的傳播者,在人間佛教的戒定慧這本書上星雲大師說【戒如清水,能洗滌我們的心地,定如瓔珞,能莊嚴我們的身心,慧如明燈,能照亮我們的前程。】而這本書上在戒定慧的基礎上,星雲大師也論述了佛教【三法印】。
  • 佛教知識:什麼是三法印
    佛教知識:什麼是三法印很多人都知道三法印的含義,就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三法印是識別真佛法和偽佛法的標準,如果你所修的法和三法印相契合,那麼這就是正法,反之,則可以斷定為偽法。如果一切法和三法印相違背,那麼即使是佛陀親口說的,那麼這也是不了義,同樣的,如果你所修行的法和三法印相符合,即使不是佛陀親口所說,也同樣可以視為是佛陀所講。
  • 佛教三法印在於求變
    佛教五蘊用來解讀瞬間點的人,十二因緣用來解讀命運線的人,十二因緣整個鏈條作為大因的作用結果是,對抗婆羅門教三大理論基礎之一的神主宰說。佛教的世界構成理論為四大皆空的循環,破了神創世;人的構成是五蘊和合與十二因緣三世因果輪迴,破了神造人。
  • 簡單解釋佛教三法印
    印者,印定義。法相楷定不易之義。內外之分,真偽之辨,正邪之別,皆以法印印定其說是否正確。如世公文,得印可信。一切經教,若有法印印之,即是佛說。若無法印,即為魔說。欲知佛法真義,不可不知法印。此法印為識別真偽佛法標準尺度。
  • 佛經是誰說的?有什麼含義?應該如何學習佛法?
    編者按:我們平時都說可以多讀佛經,那佛經是什麼?有哪些含義?又為什麼要多讀?本文來為大家介紹。經是什麼經,是佛學文獻裡的一部分,是用散文體的這種形式說佛法大意的文字。也就是經裡所說的要符合佛理,同時也符合下面聽的人的理解層次。就像演講,既要說的有道理,又要讓聽眾能接受吸收。
  • 什麼什麼是正法?判斷的標準是什麼?
    佛陀為了保持佛法的正統性,教給弟子辨別教義真偽的四個原則,這就是佛教裡的「四法印」。讓我們想一個問題,這個世界上有沒有判斷是非的依據?佛陀深知萬事萬物都有成、住、壞、空的過程,佛法也不例外。為了使佛法的傳播儘量晚一點墜入壞、空的階段,他為佛法欽定了三個基本原則: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稱之為「三法印」,後來又加了「有漏皆苦」,便稱之為「四法印」。佛陀囑託弟子,等自己圓寂之後,就用這「四法印」當做辨別教義的依據。
  • 法印與舍利
    「法印」指小乘佛法的「三法印」和大乘佛法的「一實相印」。「三法印」即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一實相印」則指一切有為法緣起性空。「三法印」實可貫通於「一實相印」之中,因為「三法印」所表達的意義不出緣起性空之旨。凡說法者,符合法印的即是佛說,反之即是魔說。法印是鑑別說法真偽及真俗二諦的唯一標準。
  • 佛教徒不知道「三法印」,學的是什麼佛?
    【眾善奉行】微信公眾平臺ID: zsfx777平臺每天為您分享甘露法語,解脫心靈的枷鎖,讓您福慧增上,共成菩提! 很多佛教徒學了十幾年、二十幾年甚至一生都在學佛,但是他不知道「三法印」為何物。當我說「如果說一個佛教徒不知道『三法印』是什麼,他就不能算是一個很好的佛教徒」的時候,他茫然了,他說:「『三法印』到底是什麼?」所謂法印是用來印證某種道理是否符合佛法的方法。法可分為世間法與出世間法。
  • 浩如煙海的佛法佛理,可以概括為哪些內容?
    佛陀所講的佛理佛法,目的是超脫生死,主要思想有三法印、四諦、八正道、十二緣起、三十七道品等,其內容涉及古印度社會人生的諸多問題。據後人結集整理,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官方刊刻的《大藏經》,就收錄佛教經典1669部、7168卷,共計5600多萬字,其內容簡直是浩如煙海。
  • 無論學不學佛,都應該知道的佛法核心——三法印
    這個偈頌講的是佛法的三大真理,也就是通常說的三法印。丘井喻諸行無常,喻中的丘井、枯藤、鼠咬,都是指無常的苦迫,所以說朽故。法印,是佛法的印章,是鑑別正邪的標準,有時稱為四法印:諸行無常、諸受是苦、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佛法中說無常故苦,因此諸受是苦法印,常被含攝在諸行無常法印中,這就成為三法印了。
  • 佛教:無常、無我、法印、般若、諸法實相,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無我無我,也稱非我、非身,為三法印佛教認為,一切事物都沒有獨立實在的自體,而是種種要素的集合體依緣而生,依緣而滅,沒有恆常主宰的自我(魂)。無我分為兩個方面:首先,人無我(人空)。其次,法無我(法空)。一切法相都是因緣和合而生,它是不斷變幻的,也沒有恆常的主宰。一切法相從本質上說,都是如幻如化的假象。佛教的無我理論,最初主要是針對羅門教的「有我論」而提出的。當時,婆羅門教主張「梵我一如」。他們認為」是最真的唯一本質,是字宙間的最高主宰,是無所不在的,自我(靈魂)是梵的一部分或梵的化身。
  • 佛教三法印指的是什麼?三法印的有何作用?
    佛教三法印即: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佛教用三法印來辨別佛法的真假。佛教認為但凡是符合三法印的,就可以稱為佛正法。三法印的作用如同世間的公文,憑藉印鑑即可辨別公文的真假,故名法印。一切法若是與三法印相合,即便不是出自佛陀之口,也可以視作佛法。反之,一切法若與三法印相違,即便是佛陀親口所說,也是不了義。佛教經典《雜阿含經》上說:「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
  • 初聞佛法,如何辨別佛經的真偽?
    剛入佛門,從誦心經,普門品、金剛經、行願品、地藏經等入手就好,這些都顯示了大乘佛法的精神。只要能學通這些經典,也就會弄明白佛法真偽的。【惟悟法師】:離開三法印的就應該算是了。【佛成法師】:佛陀住世八十年,說法四十九年,演說三百餘會,佛經浩瀚如海,合計大小乘聖典有八千四百六十卷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