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為了保持佛法的正統性,教給弟子辨別教義真偽的四個原則,這就是佛教裡的「四法印」。
讓我們想一個問題,這個世界上有沒有判斷是非的依據?
佛陀深知萬事萬物都有成、住、壞、空的過程,佛法也不例外。為了使佛法的傳播儘量晚一點墜入壞、空的階段,他為佛法欽定了三個基本原則: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稱之為「三法印」,後來又加了「有漏皆苦」,便稱之為「四法印」。
佛陀囑託弟子,等自己圓寂之後,就用這「四法印」當做辨別教義的依據。傳播佛法的人,如果宣講的內容違背了「四法印」其中的任何一項,他所說的就不是正法,而是異端邪說。
下面我們分別講講「四法印」:
「諸行無常」中的「行」不光指物質活動,還包括一切精神活動。也就是說坐立行走這些看得見的動作是「行」,思考感悟這些看不見的動作也是「行」。無常是說萬事萬物都不穩定,都是忽生忽滅,忽聚忽散。
「諸法無我」否認世界上有永恆不變、獨立存在的事物,人也一樣主宰不了自己。你覺得怎麼會不能主宰自己呢?那好,你試試能不能讓你的胃腸停止蠕動幾秒,不能吧?
「有漏皆苦」,是說活著就是受苦。不僅吃糠咽菜、衣不蔽體、做牛做馬是苦。就連錦衣玉食、香車輕裘、作威作福也是受苦。世間一切的都是受苦,轉生之後還要繼續受苦。總之就是「苦海無邊」。
想要從苦海中解脫出來,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寂靜涅槃」,涅槃了就不用承受輪迴之苦了。
「四法印」是判斷是不是正法的金規玉律,佛陀預見佛法的流傳將會陷入混亂,所以給人留下了「四法印」作為判斷正法和外道邪說的標準。